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33:51
文档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1991 前言随着实验室管理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不断进步,且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质量监督、监控、追踪、回溯、记录、审核、审计等过程不断贯穿于质量管理体系中,使得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同时管理过程中会使用、生成、关联大量文档和记录信息,对这些文档和记录的检索、处理、保存、转移、归档、销毁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如果结合并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实验室管理流程化、自动化,简化并提高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效果,从而促进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发展。2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实施2.1 建
推荐度:
导读1991 前言随着实验室管理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不断进步,且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质量监督、监控、追踪、回溯、记录、审核、审计等过程不断贯穿于质量管理体系中,使得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同时管理过程中会使用、生成、关联大量文档和记录信息,对这些文档和记录的检索、处理、保存、转移、归档、销毁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如果结合并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实验室管理流程化、自动化,简化并提高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效果,从而促进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发展。2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实施2.1 建


199

1 前言

随着实验室管理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不断进步,且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质量监督、监控、追踪、回溯、记录、审核、审计等过程不断贯穿于质量管理体系中,使得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同时管理过程中会使用、生成、关联大量文档和记录信息,对这些文档和记录的检索、处理、保存、转移、归档、销毁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如果结合并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实验室管理流程化、自动化,简化并提高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效果,从而促进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发展。

2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实施

2.1 建设内容

根据实验室管理的业务要求,结合信息化技术,基于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原则,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标准要求(17025),实现对检测业务的有效管理和跟踪,我们将构建如下功能:流程任务管理、样品管理、标准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标准物质管理、电子数据传输、检测项目管理、质量体系管理、文档记录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消息提醒管理、系统管理。

2.2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结构图:

图1 

系统结构                         

    

图2 

实验管理结构图

图3 

技术管理

图4 设备和标准物质结构图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赵雪 崔贺民

 大连中汇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标准化管理规范为基础,以实验室检测为中心,将人员、仪器、试剂、方法、环境、文件等影响分析数据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运用流程化的管理手段,有效梳理检测和质量管理过程,建立高效的信息化处理流程,为实现分析任务网上分配、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快速发布、信息共享、分析报告自动生成、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实施、成本严格控制、人员量化考核、实验室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等各方面提供全面的技术性支持,是连接实验室、生产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及客户的信息平台,从而为实验检测单位设计的综合性业务系统。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化 管理体系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无纸化办公

200

 图5 质量管理结构

2.3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组织准备

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准备过程中,最高管理者应根据单位内各管理职能的分工,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工作责职分配给各相关人员完成,相关部门或负责人按体系流程任务管理操作的要求做好原始数据的收集,录入、统计工作。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

(1)样品管理是实验室检测任务的前成和根本,贯穿于整个检测过程。基于样品的生命周期,我们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样品管理过程,包括现场采样管理、来样登记、分包管理、样品使用记录、有效期提醒、样品销毁管理。同时样品管理为检测项目提供样品检测服务。

(2)检测项目管理

检测项目是一次完整的样品检测过程,包括选取样品、启动检测项目、检测工作通知、检测任务分配、检验原始记录、检验结果校核、检验结果审核、检测报告审批、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更改补充、纠正措施验证记录、检测报告发放等功能。系统采用流程驱动、按角色承担责任的方式,将整个检测过程串联起来。

(3)样品检验及校核

样品检验员与校核员参与样品的检验与校核任务。此模块及流程是由“检测项目管理流程”中的“样品检验流程步骤”启动的。

样品检验员根据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检验项目等信息,选择对应的检测设备与仪器,并填写当前检测环境参数(温度、湿度)。通过实验过程,计算并填写对应的检验项目的结果。

(4)结果报告管理

结果报告主要用于对生成检测结果报告,并相应的对报告的生成、修正、发放等信息进行管理。此部分包含“检验报告-审批流程”、“检验报告-更改/补充审批流程”、“检验报告-发放登记”三部分。

“检验报告-审批流程”由“检测项目管理流程”结束时发起,关联对应的检测项目信息,并取得所有的样品的检验结果,自动判断样品是否合格,生成检测报告的报告内容。

检验报告-更改/补充审批流程”则针对已经生成的检验报告,启动更正/补充审批流程,其基本信息与原

检验报告完全一致,只是附带更正或补充原因以及内容,并经过审批过程,再次生成相关检测项目的检验报告。

检测报告发放记录仅是对相关检测报告的发放加以信息记录。

(5)检测统计报表

经过复杂的业务处理及流程运作之后,系统会产生大量业务数据。通过分析和整理,并结合检测单位业务,系统建立各种数据和报表模型,可以为数据分析、决策提供服务。统计报表通过模板形式灵活定义;全自动生成日报、月报、年报等各类周期性报表; 支持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各种数据表现形式。

(6)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

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用于监测、监督、管理实验室的环境信息,并记录、分析、处理影响环境的相关条件与物质使用。

(7)电子数据传输

为了便于在检测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录入,系统对一些仪器设备提供了接口,可以直接采集实验结果;对于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信息也内置了接口。

(8)量值溯源

为了保证实验过程、结果可以达到或符合标准程序的规定,系统根据设定的标准,通过实验过程及流程与标准过程及结果进行比对,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误差、调整方法等信息,从而实现量值溯源过程。

(9)移动实验室

移动实验室管理系统是安装在手机或PAD端,包括野外采样(融合GPS、相机拍照、地图)、待办任务查看、原始记录数据录入、实时任务提醒、工作日志等功能。

(10)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

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用于管理实验仪器及设备信息、标准物质领用信息,包含仪器参数设置、仪器维护和保养信息、仪器使用记录、仪器期间核查记录等。

(11)标准管理

标准管理用于维护抽样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执行标准等信息,服务于检测任务。可以设置标准的编号、标准要求、标准文件附件等信息。

(12)文件管理

包含文档、标准、合同、原始记录等信息的审核、保存、修改、历史版本管理、归档、存储、备份、销毁等管理操作。同时文档或内容归档后,将进入文档存储库,并加密和设定权限。

(13)申诉和投诉

申诉和投诉用于处理客户的申诉或投诉问题,并经过问题处理、分析、调查等过程,形成最终的处理结果。

(14)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是对实验过程、结果的不符合、不正确的纠正或提前预防和改进。主要包

(下转第198页)

198

警惕性,杜绝侥幸心理。针对具体煤矿采煤方法以及相关采掘工艺的应用,更是需要加大培训力度,要求参与人员能够准确掌握相关技术操作标准,尽量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

3.2 加大监控力度

对于煤矿开采工作而言,整个采区的详细监控处理同样也是比较关键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更好防控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基于此,在整个采区需要合理设置较为全面的监控设备,并且围绕着各个监控目标进行综合布置,除了要加大视频监控力度外,往往还需要考虑到采区中瓦斯含量以及粉尘含量,进而才能够更好保障煤矿开采较为高效可靠,对于存在的一些隐患问题能够及时预警,便于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避免发生恶性安全事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采煤在现阶段面临着更高的要

求,相对应的采煤方法以及采掘工艺同样也较为先进,如此也就需要重点围绕着整个煤矿采煤过程进行全面把关,尤其是针对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的各个因素,更是需要加大监控力度,切实保障煤矿采煤安全有序执行。

参考文献

[1]孙福军.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探讨[J].江西化工,2019(05):195-196. 

[2]原伟伟.浅析采煤技术方法及其发展方向[J].能源与节能,2019(09):146-148. 

[3]许振中.关于煤矿采煤技术及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9(27):107. 

[4]张岩.关于煤矿采煤技术及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部探矿工程,2019,31(09):204-206. 

作者简介

韩永宏,男,山西五台,1988年9月22日,本科,采矿助理工程师 。

点围绕着测量工作人员和具体工程测量项目的匹配度进行详细分析,促使工程测量人员的资质得到有效审查,保障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避免存在任何滥竽充数现象。另外,为了更好促使各个工程测量工作人员都能够较好服务于具体工程测量项目,还需要重点围绕着实际项目进行有效管控,在工作前进行必要培训和教育,不仅要促使相应工程测绘人员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价值,还需要确保其掌握具体工程测量任务,研究如何利用自身掌握的工程测量技术手段达到相应目的,最终更好确保测量精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测量在现阶段往往面临着更高的

要求,为了较好提升工程测量应用效果,必然需要首先保障其精度。如此也就需要重点围绕着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未来不断优化工程测量方案,针对工

程测量仪器设备以及工作人员进行控制,确保测量精度。

参考文献

[1]赵增坤.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J].居舍,2019(27):7. 

[2]闵启忠.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6):111-112. 

[3]葛海.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措施研究[J].居舍,2019(19):152. 

[4]杨明明.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J].居舍,2019(18):169. 

作者简介

陈登金,男,江苏省高邮市;1983年1月18日,本科;测量工程师 。

(上接第195页)

(上接第200页)

含纠正措施实施报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偏离调查处理记录、预防措施实施报告等。

(15)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也称为第一方审核,是实验室自己进行的,用于内部目的的审核,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的活动,也是保障实验室管理有效运作、权威性的关键点。

(16)管理评审

为了衡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自身实际状况,评价管理体系对自身管理工作是否真正有效,是否能够保证方针和目标的实现,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要组织管理评审工作,确保管理体系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

3 结束语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实验室无纸化办公的同时以实验室检测为中心,将人员、仪器、试剂、方法、环境、文件等影响分析数据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运用流程化的管理手段,有效梳理检测和质量管理过程,建立高效的信息化处理流程,为实现分析任务网上分配、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快速发布、信息共享、分析报告自动生成、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实施、成本严格控制、人员量化考核、实验室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等各方面提供全面的技术性支持

作者简介

赵雪, 女,工程师,从事分析仪器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工作。 

文档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1991 前言随着实验室管理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不断进步,且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质量监督、监控、追踪、回溯、记录、审核、审计等过程不断贯穿于质量管理体系中,使得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同时管理过程中会使用、生成、关联大量文档和记录信息,对这些文档和记录的检索、处理、保存、转移、归档、销毁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如果结合并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实验室管理流程化、自动化,简化并提高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效果,从而促进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发展。2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实施2.1 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