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理论研究
TheoreticaiStudiesonPLAPoliticalWork
V01.9No.3
Jun.,2008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
郭真,王晓辉’
(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3)
摘要:军校要重视培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本校特征的大学精神。军校培育大学精神,要实行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大师引领与发挥教师群体作用、继承与创新“三个结合”。
关键词:军校;校园文化;大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E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46X(2008)03—0073—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军校作为文化建设的强军劲旅,强化前列意识,推进文化发展,就要更加重视和坚持培育能够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要求和本校特征的大学精神。从目的上讲,培育大学精神就是提炼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构建先进的校园文化。
一、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深层要素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而成的相对稳定的、最富典型意义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角色定位和精神气质;是国魂民志、社会趋势、区位理念、学科特征与学人精神相互融合的结晶;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
大学精神具有驱动、凝聚、熏陶、评价和规范之功能。作为一种动力源泉,是一种无形资产;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又具体可感。优良而健康的大学精神一经形成,便会在教育活动中起到激情励志、调整心态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对于凸显和稳定一所大学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举足轻重。譬如我们常听到的“北大之创新,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是人们对于这些百年老校所特有精神的概括。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而且承担了作为时代和社会精神灯塔的角色和使命。
大学精神既传承了历史,又彰显了现在,更开拓了未来。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动态延展性,体现在继承基础上的科学创新。它具有自我修正、自我调整和自我变革的能力,为学校求生存谋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对于大学精神,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继承和弘扬,还要着眼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建设。
二、校园文化应以培育大学精神为核心
大学是一个独特的文化机构,不同学校的最根本区别在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大学的精神、文化氛围和底蕴是大学的灵魂,文化立校最根本的就是精神立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觉醒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所大学的发展内涵和品位。
大学精神是大学本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如果一所大学没有独特的精神,就如同国无国魂、民无民志,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大学之道,在于追求“真、善、美”,育英才,出成果。大学史是教育史、学术史,也是心灵史、精神史。大学不仅传承着学术香火,也展示着一种情怀,表达着一种梦想。大学的魅力是内在的,解读大学的沧桑需要一种形而上的情
·作者简介:郭真,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王晓辉,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宣传处。
收稿日期:2008—02—10
73怀和超越性的人格。“君子务本,其命维新。”大学精神维系着大学未来的命运,教育的理念制约着大学育人功能的发挥。大学精神之于大学如同民族精神之于民族、时代精神之于时代,不可或缺。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生成的土壤。大学精神印刻在大学的传统中,其背后的支撑就是伟大的文化张力。在漫长的文化历史进程中,每个大学各自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的不同,使大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形成、传承的机理即是积淀与认同。其中,文化积淀是大学精神生成必不可少的前提,文化认同是大学精神产生的根基。
现代大学应更加重视大学精神塑造。现代大学愈来愈重视通过塑造大学精神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一所学校影响力越大,知名度越高,其发展空间就愈广,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愈多。当前,很多大学在对外宣传时,愈发重视自身文化品位的展示。实践证明,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可以提高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大学精神已成为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立足军校特点。增强文化张力,培树大学精神
军校文化是军人精神的火炬,是充满阳刚之气的先进文化、战斗文化、群众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军校文化建设的精髓体现在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上。惟其如此,才能显示出超强的育人功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树立人惠众的大学精神,需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相结合。弘扬主旋律,就是要牢固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理念,大力开展以弘扬时代精神、培育时代新风为宗旨的主题文化活动,就是要面对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形势,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凝聚军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和院校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不断打牢军校师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思想根基。在强调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又要提倡多样化。因为军校人的精神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以人文、理性、品德和学术作为其应有追求的基本价值,都应当在文化活动中有所反映,都应当
74得到支持和鼓励。近年来,我校举办的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军人崇高精神的培育,也让一切有利于学校和师生发展进步的愿望得到尊重、健康追求得到支持,从而使各种智慧和才华充分涌流。
坚持大师引领与发挥教师群体作用相结合。“良师易得,经师难求”。大学精神是由一代代大师不断传承下来的。大师的思想、人格、学识、风范、品质是学校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大学精神的具体表现和真实写照。建设大师文化,弘扬大师精神,对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广泛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坚持用他们的精神品格建校育人。当前,“严谨、求实、拼搏、创新”已成为我校师生的共同行为规范,“开放、民主、创新、求实”是大家共同的价值追求。另外,培育大学精神,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教师是大学精神的主要依托和载体,大学精神体现在具有一定大学教育理念的教师的价值准则、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上。因而,值得强调的是,在大学精神的培育上,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除了“善诱”、“善喻”之外,还要在“治学之精神与思想方法”、“通达而有修养与识见”等方面树立楷模。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大学精神的培养更多地依赖于大学自身传统的不断丰富与渐次积累。大学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必须认真研究校史,系统总结学校办学思想,提炼学校发展经验,反思学校存在问题,分析学校发展现状。对优良的传统,要采取制度化的方法,使全校师生理解和认同,以弘扬光大。对大学的校训、校徽、校歌,要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学精神要在继承中力求创新,在创新中加以丰富和发展,这是与时俱进的品质。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还要在人文精神方面做足文章。它一方面包含着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如浓郁的学术氛围、团结民主的作风、优良的学风、教风等都是无形的课程,时刻熏陶、感染着身处其中的大学人;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教育装备、个性化的建筑设施、人性化的校园环境都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楼一阁都应融入精神文化的内涵,做到一幢楼体现一种风格,一个景点展示一种内涵,一项活动体现一种精神,让所有的校园风景都在这个“文化空间”中聚沙成塔,真正成为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陶玉泉】
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
作者:郭真, 王晓辉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3
刊名:
政工理论研究
英文刊名:THEORETICAL STUDIES ON PLA POLITICAL WORK
年,卷(期):2008,9(3)
被引用次数:0次
1.期刊论文张磊.ZHANG Lei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0)
军校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军校的"校园文化"是军营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寓于军营文化之中的特殊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普及区,对文化工作有辐射、示范、带头的作用.加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的建设发展有积极意义.
2.期刊论文姜文华浅析校园文化对军校思想政治建设的作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
目前,对于军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建设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认为,军校必须贯彻"思想首位"理念,坚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富有军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从创造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道德环境和网络环境入手,系统建设,长期努力,营造出爱军习武、科学民主、求真务实、重理想、讲奉献、比成才、保国家的校园文化精神.
3.期刊论文白羽浅谈军校校园文化在培养人才中的积极作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6)
军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提高军校学员素质教育和促进军校学员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军校校园文化的特点提出了营造好军营育人环境的几点措施,对促进军技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4.学位论文陈中平论我国社会转型期军校校园文化建设2007
纵观世界院校发展史,凡办得有特色、出人才的院校,一般都存在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反应,对人的成长具有深刻而持久的教育、影响作用。军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对文化具有先导作用。建设军校校园文化是全军院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今天,军校校园文化应更加重视其内涵和格调,必须始终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用正确的引导、用高尚的精神塑造、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学员,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的信任,从而激励学员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本文立足于文化教育功能视角,将理论与笔者在军校从事管理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对军校校园文化基本内涵与重要性的分析,对社会转型期加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综合探讨。
引言部分在介绍和总结校园文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说明了军校校园文化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主要对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军校校园文化的概念,总结了军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论述了军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第二章着重分析了在当前社会文化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进一步强调了社会转型期加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章中笔者认为社会转型期加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遵循三项原则和正确处理七种关系,进而提出了社会转型期加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结语部分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总结,认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篇论文能将所有问题论述清楚,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今后更进一步地探讨,需要全军军事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断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去完善。
5.期刊论文李桂明.陈祥余.李向成军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3)
文章对有军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认为应确立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观,提高校园文化的整体育人效果,实现"四个结合".
6.期刊论文朱烨昕发挥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加强军校学员的审美教育-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6)
在军校实施审美教育,是提高学员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塑造学员完美人格的需要,它是军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军校的校园文化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具备强大的美育功能,能在军校的审美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7.期刊论文张会涛.张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军校管理教育工作发展-新西部(下半月)2010,""(4)
本文论证了军校校园文化与管理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军校管理教育创新必须立足于军人文化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借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目前,以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增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感,以此加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
8.学位论文张鸿雁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006
军校的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在正常的教学、军事训练等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与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员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美化;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员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学员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分析军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军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军校政治工作的关系,指出了军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阐明了军校校园文化是军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的观点;对当前军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总结,对军校学员的业余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其在认识高度、决策方式、实施方法上的差距;最后,给出了军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创建校园文化的优良氛围、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昂扬的精神风貌、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9.期刊论文赵志军.Zhao Zhijun论对外开放和多元文化激荡条件下的文化主旋律——兼谈军校校园文化创新与主旋律-黑河学刊2009,""(7)
在对外开放和多元文化激荡条件下,文化安全面临极大挑战.文化建设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弘扬文化主旋律.军校校园文化创新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和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多措并举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10.期刊论文杨成平.Yang Cheng-ping西点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4)
西点军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他们把树立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形成了特色鲜明、指向明确的校园文化建设传统,对于我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dzgllyj200803034.aspx
授权使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授权号:110853ca-5f72-4657-a441-9e32017f59d9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