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1-11-28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1期供稿 作者:滕显茹
[导读]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1-0272-02
【摘要】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掌握了本病的病因病机、服药及自救方法,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的治疗及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 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很多病程久的患者心理上出现悲观和绝望的心态,严重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我们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类型,在实施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针对性地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先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3月本科室共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年龄47-85岁,平均67.7岁,其中男69例,女51例,120例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一般处理。另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结果显示,经治疗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以后,120例患者中病情好转的有110例,病情恶化和死亡的0例。
2 冠心病患者的人格特点
冠心病的诱发原因主要有:劳累、精神紧张、社会心理应激、不合理饮食、吸烟饮酒过量、情绪波动。人格特点:冠心病患者多好胜、不怕困难、竞争心强、勇于进取;性格较为外向、说话急速有力、锋芒毕露、容易急躁和易怒、有时不能容忍周围事物。心理特点主要是:焦虑、恐惧、抑郁、依赖药物、悲观、绝望[1-2]。
3 心理护理方法
3.1 纠正不合理认识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帮助病人克服依赖心理;帮助病人了解用药知识;评估病人,与病人一起制定训练计划,明确训练目标,制定具体的矫正目标,设置评价标准,具体矫正措施。稳定患者的情绪,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指导病人合理的自我暗示,指导病人处理各种关系,指导病人消除负性情绪。
3.2 对于怀疑心理的护理
由于冠心病反复发作,患者对于疾病持有怀疑的态度,表现为情绪低落和烦躁,同时对各种检查的结果持有怀疑态度。护理工作者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关心患者,要向患者明确解释进行检查的目的和方法,时刻帮助患者树立好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提高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尽量将怀疑的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质量[3]。
3.3 孤独感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帮助、指导病房建立起和谐、友爱的人情氛围,宣传和表彰乐于助人的病友,及时解决病人间的小磨擦。新病人人院时,护士应向同房病人介绍,使新病人更快地与老病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还应及时将病房的制度和有关事项告诉患者,使他们熟悉生活环境。加强病房巡视,对孤独者应主动找其交谈,或介绍有关养病、保健的知识,或谈谈家常。对于癌症等重病人应加强开导和交换有夫人生观等方面的看法,帮助提高自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决心。安排适当的病房文化娱乐活动,如组织棋赛、牌赛、读书、评书、书法、音乐欣赏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项目,以活跃病房气氛,驱散患病带来的悲观和孤独感。在规定时间内,鼓励病人的亲朋好友、单位同事经常来医院探视,对重病人有必要安排亲友的陪护,使病人心理上有一个安全感[4-5]。
3.4 焦虑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者的机智敏锐的观察,查明原因,进行疏导。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及时了解病情及检查结果。解除病人的孤独感,护士主动接近病人,进行有技巧的谈话。保护病人的自尊心,使病人感受到受人重视、受人尊敬,有人格。使病人感到,得到了妥善的治疗、护理,增强对医院的信赖,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经常变换体位,做些轻微活动,使肌肉放松,消除紧张情绪。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了解周围环境,了解对自己的治疗和护理计划。对于特殊检查,事先交待明白,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进行必要的消遣活动,如散步、娱乐等,以解除病人无聊乏味的孤寂心情。
3.5 悲观心理护理
有些患者病程长,时间久了出现明显的悲观绝望心理,尤其是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躯体结构的破坏及功能丧失会愈加明显,因此患者更加担心、害怕,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悲观绝望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其负面影响也会相继出现,如治疗的依从性差、无故的发怒、对周围人的不信任等,有的患者甚至因此而拒绝治疗或者出现自杀的行为。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地进行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好准备。患者一旦出现悲观绝望的反常表现,护理人员在密切观察患者的同时,应当给予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安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逐渐地接受现实,树立信心[6]。
3.6 绝望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的住院时间长,加之病情反复发作,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或是极度消沉,护理人员此时要主动地关心和帮助,以及安慰和激励患者,要向患者讲解精神调节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振作精神,积极地配合和治疗。
参 考 文 献
[1]方虹.高血压冠心病的生活防治与康复[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49-185.
[2]胡雁,扬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5.
[3]常吐艳.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12-13.
[4]王丽姿,王惠娜.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位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1-12.
[5]卢瑞华,牟小军.冠心病药物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13-14.
[6]同莲,蔡晓莲.心血管药物术后急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