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群文阅读,让古诗词教学美丽绽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30:44
文档

群文阅读,让古诗词教学美丽绽放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诵读古诗文,不仅是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语文素养的不二法宝。传统的单篇诗词教学,往往注重分析,有时甚至过分拓展文本思想,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破坏了古诗词蕴含着的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优美意境。将群文阅读应用到古诗文教学中,可以让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模式?下面,我将结合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诗以“群”聚,感受共性古诗词群文阅读
推荐度:
导读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诵读古诗文,不仅是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语文素养的不二法宝。传统的单篇诗词教学,往往注重分析,有时甚至过分拓展文本思想,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破坏了古诗词蕴含着的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优美意境。将群文阅读应用到古诗文教学中,可以让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模式?下面,我将结合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诗以“群”聚,感受共性古诗词群文阅读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诵读古诗文,不仅是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语文素养的不二法宝。传统的单篇诗词教学,往往注重分析,有时甚至过分拓展文本思想,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破坏了古诗词蕴含着的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优美意境。将群文阅读应用到古诗文教学中,可以让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模式?下面,我将结合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诗以“群”聚,感受共性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合是基础,一般来说,所选的一组诗词之间应具有相同的特性。将具有共性的诗词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可以给师生创造深入探讨多文本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对比、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品诗赏美的乐趣

我们在选择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同一内容进行筛选。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安排了两课的古诗学习,第1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景物,分别是《绝句(迟日江山丽)》《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还有“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的三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忆江南》《大林寺桃花》《滁州西涧》。第9课则是三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元日》《清明》《九莆田市秀屿区笏石中心校/陈兰玉

群文阅读,让古诗词教学美丽绽放

关注guɑn zhu

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有“发现新”的惊喜,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提升思维品质。

三、借“他山之石”攻“诗文之玉”

有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这“石头”创设诗境,PPT 、视频、音频能让课堂绚丽多姿,吸引学生徜徉其中。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以沙画诗意呈现,借助班班通观看、聆听屈子《

离骚》视频朗读,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浪漫唯美等。教师通过简洁的教学流程、多样的传播模式、动人的声色画面,让古诗文教学与现代化科技“联姻”

,让古诗文在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中灵动起来,让诗意洋溢在学生心间,促使其深刻理解古诗文内涵,品味诗文内在意趣,提升其古典文化素养。

四、“觉知”还需“躬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

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古诗文阅读的理解和再创作中来,比传统方式更受学生欢迎,更能促其乐学古诗文。

《鸿门宴》一课让学生就“项羽不杀刘邦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风度”这一论题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更能注意到细节,了解刘项二人性格特征及为何会有这一结局;《

侍坐》让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用文言文、普通话、闽南语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好玩搞笑中学生关注到古代礼仪、思想内容,寓乐趣于表演;《

蜀相》与《书愤》尾联的对比,凸显两位诗人同样运用诸葛亮这一典故的不同情感表达。此外,分角色朗读、背诵比赛、课前五分钟诗歌赏析等活动,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使得一贯沉闷得令人昏昏欲睡的古诗文课堂立刻鲜活起来,如此,学生自然就不会无趣到想逃避了。而学生在“躬行”中才智得到发挥,就会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样的选文让我们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有了就地取材的可

能。

唐宋时期,中国古诗词文化达到巅峰,同时涌现出一大批诗人,他们的诗词各有千秋,表现形式各有特色。比如,李白的诗充满浪漫豪放的特点;杜甫的诗大多取材于政治兴亡,战事徭役,风格沉郁顿挫;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把同一作者的诗放在一起教学,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特有的写作特点,对诗人及其所处的历史年代也能有所了解

意象的建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重要特点。诗人往往会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借助生动鲜明的形象渗透到诗歌创作中,寄情山水、抒怀言志,这就是古诗词艺术的精华。如古诗中常用“月”作为意象,以寄愁情,这是因为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团圆分离有相似之处。月,便常常与人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此外,古诗中有很多状物诗,以物抒情,以物赞美精神品质,如《梅花》《竹》《石灰吟》《墨梅》《草》等。将意象相同的古诗词组合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有助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诗文,培养其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酌“情”切入,意境相通

群文阅读通过多篇呈现凸显主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比较学习,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比如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中三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写了三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在学生诵读并初步理解文本后,我会特别抓住“情”字做文章。如“春节”喜气热闹、全家人团团圆圆;“清明节”祭拜祖先,怀念先人,饮水思源,学会感恩;“重阳节”陪伴父母登高望远,拳拳孝意,祈求健康平安……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既扩充了学生的阅读量,又让学生与古人情意交融,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发扬光大。当然,单从课内入手,还远远达不到“群文”这一特点,我一般还会让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再找几首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用课上所学的方法,感受多元的“情意”。如此这般,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扩大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也能获得发展,自然符合课标提出的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目标要求。

三、循“问”而思,引导想象

古诗群文阅读教学一般来说篇幅较多,但实际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地阐发,因此,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尤其要注意根据主题特点,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例如,学习以“月”为意象的古诗词时,我就设计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月亮?这个问题贯穿着课堂始终。起先,学生都会用“皎洁”“明亮”等形容词进行描述,随后我在古诗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诗人观月的季节、角度、地点,以及诗人的心情等方面进行补充:《山居秋暝》中的月亮,清新、幽静、恬淡、优美、高洁,代表了诗人心中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泊船瓜洲》中的月亮,失落、孤独、忧伤,是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写照;《西江月》中的月亮,清幽、恬静和怡然自得,寄托诗人对乡野朴趣、宁静生活的向往。如此一来,学生就在阅读中自主完成了对“月”这一意象的充分认知。

四、以“练”促写,能力提升

在古诗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容易将重点放在诗文的字斟句酌上,却忽略了写。殊不知,写作训练贯穿在古诗词课堂中,既能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能提升其表达能力。如在“秋季”的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枫桥夜泊》等诗,让学生对诗中的意象、情境,或是诗人行动、心情等进行探讨,从而体会以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以叙事、写景、融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描写。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诗画对照,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作中,从而获得完整、全面的审美体验。这个过程有助于将阅读的内容转化成语言,进而在写作中运用。

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古诗词学习尤为重要。群文阅读,使课堂更加灵动、丰富,不但增加学生阅读积累古诗词的数量,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能启迪智慧,锻炼思维,提高想象力和鉴赏能力。可以说,群文阅读的出现,给古诗文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

文档

群文阅读,让古诗词教学美丽绽放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诵读古诗文,不仅是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语文素养的不二法宝。传统的单篇诗词教学,往往注重分析,有时甚至过分拓展文本思想,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破坏了古诗词蕴含着的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优美意境。将群文阅读应用到古诗文教学中,可以让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模式?下面,我将结合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诗以“群”聚,感受共性古诗词群文阅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