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切线角计算公式: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
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Z
④变坡点高程:H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计算过程:
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
已知:如图,
第一横坡:i1
第二横坡:i2
过渡段长度:L
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
求:待求处的横坡:i
解:d=x/L
i=(i2-i1)(1-3d2+2d3)+i1
六、匝道坐标计算
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
②曲线起点桩号:K0
③曲线终点桩号:K1
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
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
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
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
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
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
计算过程:
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在计算器中若无此函数可编一个小子程序代替。
圆曲线坐标计算公式:
CASIO4500坐标计算程序
HUANHEQUXIAN
K”JD”D”LS”:B=D2/24R:M=D/2-DB/10R
T=M+tan.5A(R+B)▲L=∏RA/180+D▲E=(R+B)/cos.5A-R▲Z”ZH”=K-T▲H”HY”=Z+D▲Q”QZ”= Z+L/2▲J”YH”=Z+L-D▲O”HZ”J+D▲prog 1▲
N”N=1=>V”:P:prog 3:L=W:Fixm
Lb1 2:{S}:S”KX”:S>J=>Goto4△S>H=>Goto3△U=S-Z:E=U-UXY5/40R2D2:F=UXY3/6RD:Goto5
Lb1 3:U=90(2S-2H+D)/ ∏R:E=RsinU+M:F=R-RcosU+B:Goto5
Lb1 4:F=O-S:D≠0=>I=30F2/∏RD△V=F-FXY3/90R2:N=1=>U=360-A:F=180-A+I: ≠=>U=A:F-180+A-I△E=T+TcosU+VcosF:F=TsinU+VsinF:Goto1
Lb1 5:N=1=>F=-F△Lb1 1:X=E:Y=F:P=1=>prog2: prog4△: prog3:W=W-L:W<0=>W=W+360△V: ”S”▲W: ”R”▲Goto2
X=C+EcosL-FsinL▲Y=G+EsinL+FcosL▲
C”X0”G”Y0”:Pol(X-C,Y-G):W<0=>W=W+360△W
D≠0=>Q=>90U2/∏RD△Fixm:I=A-3I:N=1=>Q=-Q:U=-U:I=-I△
S<H=>F=L+Q≠=>S>J=>F=L+I: ≠=>F=L+U△△V=1: {E}:E”<B”:F”R”=F+E:Lb1 6: {I}:I”SL”:X+IcosF▲Y+IsinF▲V<2=>V=V+1:Goto6△
ZHI XIAN
E”X0”F”Y0”A”R0”K”CZ”:Lb1 1: {S}=S”KX”:D=S-K:X=E+DcosA▲Y=F+DsinA▲V=1:Lb1 2: {BI}:H=A+B-180:I”SL”:X+IcosH▲Y+IsinH▲V<2=>V=V+1:Goto2△Goto1
计算要素:
JD——交点里程 LS——缓和曲线长
R ——圆曲线半径 A ——线路转角
T ——切线长 L ——圆弧总长度
E ——外矢距 N ——曲线方向,左偏取“1”,右偏取“0”
P ——取“1” X0.Y0——ZH点坐标
X.Y——交点坐标 KX——待求点里程
B ——与中线夹角 SL——边距,左“+”;右“-”
桩基螺旋箍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
其中 a=√(p^2+4D^2)/4
e2=(4a^2-D^2)/( 4a^2)
式中 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
p——螺距(㎜);
л——圆周率,取3.1416;
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
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l=1000/p×√(лD)^2+p^2+лd/2
式中 d——螺旋箍筋的直径;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 (p/d<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n√p^2+(лD)^2
式中 n——螺旋圈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表示次方的意识。
我们一般都用简易方法一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