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2014至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A卷答案
命题教师: 马捷琼
适用班级:制药工程2013级1、2、3班;生物制药2013级1班
考试时间: 2015年6月29日 14:30-16:30 共 6 页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评阅(统分)教师 |
得分 |
1、满分100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为废卷。
3、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 题
得分 | 评阅教师 |
1. 氨基酸等电点:氨基酸的水溶液处于某一pH时,氨基酸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零,此时的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用pI表示。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以肽键连接而成的肽键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及二硫键的位置4.变构蛋白:有些蛋白质可以通过改变构想来改变其生物活性,这种蛋白质成为变构蛋白质。
3.RNA的一级结构:RNA分子的一级结构就是指组成RNA分子的核苷酸通过3’和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多核苷酸序列或者碱基序列。
4.核酸的变性:核酸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构象,维持这种空间构象 是靠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氢键和碱基堆积力会发生断裂和破坏,是核酸分子的高级结构改变,引起核酸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发生改变,这种变化称为核酸变性。
5.同工酶: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不同的一组酶。
6.呼吸链:由供氢体、传递体、受氢体以及相应的酶系统所组成的这种代谢途径,一般称为生物氧化还原链,如果氢受体是氧,则称为呼吸链。
7.EMP途径:糖的代谢中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生成的过程,主要包括10步反应。
8.糖的异生作用: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9.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经过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常转变成丙酮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统称为酮体。
10.冈崎片段:DNA的合成是不连续的,即先合成一些DNA小片段,然后在通过DNA连接酶将小片段连接起来,这些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得分 | 评阅教师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ACD | BD | ABC | ABCD | ABC | ACD | ABD | BCD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答案 | CD | ABC | BCD | AB | D | AC | D |
A.苯丙氨酸 B丝氨酸 C酪氨酸 D色氨酸
2.酸性氨基酸有 。
A苯丙氨酸 B天冬氨酸 C组氨酸 D谷氨酸
3下列不属于多肽酰胺平面结构中具有刚性结构的化学键是 。
A二硫键B酯键C范德华力D肽键
4.关于镰刀型贫血病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镰刀型贫血病是一种分子病
B镰刀型贫血病的产生是由于缬氨酸取代了谷氨酸
C镰刀型贫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容易失去运输氧的能力
D镰刀型贫血病人的红细胞在缺氧时变成镰刀型
5.下列属于tRNA的二级结构的是 。
A氨基酸接受臂B反密码子环C二氢尿嘧啶环D密码子环
6.酶的催化特性有 。
A高效性B副产物多C专一性D易受温度和pH等影响
7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K C.维生素C D.维生素E
8下列关于TCA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TCA循环发生在核糖体 B.TCA循环有多个三羧酸参与
C.是活细胞的一个高效的产能途径 D.需要氧的参与
9.下列不属于脂肪酸代谢产生的酮体的是 。
A.谷氨酸 B.α-酮戊二酸 C.丙酮 D.乙酰乙酸
10. 维系蛋白质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有 。
A.肽键 B.范德华力 C.疏水键 D.碳碳键
11关于DNA聚合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系 专业 级 班 学号 姓名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A.大肠杆菌和真核生物用一套DNA聚合酶 B.大肠杆菌含有五种DNA聚合酶
C.真核生物有多种DNA聚合酶 D.DNA聚合酶是蛋白质
12关于密码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通用性 B.具有简并性 C .具有3个起始密码子 D.仅具有一个终止密码子
1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以 连接而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A. 二酯键 B. 二硫键 C. 配位键 D. 肽键
14. 细胞内主要的呼吸链包括 。
A. NADH氧化呼吸链 B. NADPH氧化呼吸链 C. FMN氧化呼吸链 D.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15. NADPH可以为许多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力,NADPH是糖类物质通过 产生的。
A. EMP途径 B. TCA循环 C. 乙醛酸循环 D. 磷酸己糖旁路
得分 | 评阅教师 |
1.人和哺乳动物的排泄氨的方式 尿素 ;鸟类排泄氨的方式是 尿酸 。
2.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有 肽键 、二硫键 。
3. 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包括以 NADP 或NADPH 为辅酶的脱氢酶、及黄素酶等。
4. 稳定蛋白质溶液保持稳定的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水化作用 和 电荷排斥作用 。
5.遗传信息:核酸分子中 核苷酸的 排列顺序或蛋白质分子中 氨基酸的 排列顺序。
得分 | 评阅教师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2. α-螺旋就是指右手螺旋;
3.生物体内具有催化能力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4.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5.对于所有酶而言,Km值都与酶的浓度无关
6.ATP是所有生物共有的能量储存物质
7.糖酵解是将葡萄糖氧化为CO2和H2O。
8. ATP是能量物质。
9.透析和凝胶过滤是利用蛋白质分子大小的不同而分离的。
10.DNA分子中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
得分 | 评阅教师 |
1.简述TCA循环如何沟通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答:
(1)糖类转化为丙酮酸,然后生成乙酰CoA进入TCA循环彻底氧化分解,脂类生成甘油或者乙酰CoA进入TCA循环彻底氧化分解。……………….1’
(2)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脱氨基或者转氨基生成TCA循环及其它糖代谢中间产物,如-酮戊二酸,进入TCA循环彻底氧化分解,TCA循环中间产物又可转氨基生成氨基酸,再生成蛋白质。……………….1’
(3)乙酰CoA又可以参与脂肪酸的合成,草酰乙酸可以糖异生生成糖或者甘 油。……………….1’
2. DNA半保留复制的要点是什么?
答:(1)DNA的半保留复制是DNA的普遍复制机制…….1’
(2)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原则是核酸分子间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1’
(3)子代DNA分子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来自亲代,新和成另外一条链……………….1’
3. 简述尿素循环的过程
在肝细胞的线粒体内脱氨基作用产生的NH3与三羧酸循环产生的CO2反应生成氨基甲酰磷酸(1分);在线粒体内氨基甲酰磷酸在酶的催化下把甲酰基转移给来自细胞质的鸟氨酸形成瓜氨酸(1分);瓜氨酸穿过线粒体膜进入到细胞质,其脲基在酶的作用下与天冬氨酸的氨基缩合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1分);精氨酸代琥珀酸在酶的作用下裂解称精氨酸和延胡索酸(1分);精氨酸在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1分);尿素作为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鸟氨酸则再进入线粒体继续循环使用(1分)。
得分 | 评阅教师 |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六、推断题(4分=4分)。
现有一个六肽,根据下列条件,作出此六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使用英文符号书写氨基酸,给出推断依据,仅写结果不得分,不按要求不得分)。
(1)DNFB反应,得到DNP-Val;
(2)肼解后,再用DNFB反应,得到DNP-Phe;
(3)胰蛋白酶水解此六肽,得到三个片段,分别含1个、2个和3个氨基酸,后两个片段呈坂口反应阳性;
(4)溴化氰与此六肽反应,水解得到两个三肽,这两个三肽片段经DNFB反应分别得到DNP-Val和DNP-Ala。
解:1. 由反应(1)可知,六肽的N末端氨基酸为Val;…….1’
2. 由反应(2)可知,六肽的C末端氨基酸为Phe;…….1’
3. 由反应(3)可知,六肽的第二位和第五位氨基酸为Arg;…….1’
4. 由反应(4)可知,六肽的第三位和第四位氨基酸分别为Met和Ala。
因此,六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为:(N)Val-Arg-Met-Ala-Arg-Phe…….1’
得分 | 评阅教师 |
1某一种蛋白质分子具有α-螺旋和β-折叠两种构象,分子总长度为5.5x10-5cm,该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0,试计算该蛋白质分子中螺旋和折叠两种构象各占多少?(氨基酸残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100计算)
设α-螺旋和β-折叠的残基数分别为x和y,(1分)则有:
x+y=250000/100 和0.15x+0.35y=5.55x10-5x107(1分);解得x=1625;y=875(1分);
α-螺旋和β-折叠各为1625和875.(1分)。
2.1mol葡萄糖有氧氧化产生多少mol的ATP?简述如何产生这些ATP的?
答:1mol葡萄糖经完全氧化分解能生成30或32个ATP。(1分)
(1)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这时候是消耗两分子ATP(1分)。
(2)从3磷酸甘油醛到生成丙酮酸,共生成2分子ATP和1分子NADH,乘以2就是4分子ATP和2分子NADH ,胞质中生成的NADH有两种穿梭机制,即苹果酸穿梭机制和磷酸甘油穿梭机制,一种生成2.5分子,一种生成1.5分子,所以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生成的ATP数是7或者5分子。(2分)
(3)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CoA的过程中,生成NADH,生成ATP数为2.5乘2=5。乙酰CoA进入TCA, 有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一分子ATP, 四次脱氢,生成3分子NADH和1分子FADH2,所以共生成ATP数为1+7.5+1.5=10, 再乘以2就是20。所以共生成ATP数为7+5+20=32或5+5+20=30。(2分)
3. 2称取25 mg蛋白酶粉配成25 mL酶溶液,从中取出0.1 mL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Folin比色法测定酶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1500 µg酪氨酸;取2mL酶液用凯氏定氮法测得蛋白氮为0.2 mg。根据以上数据,解答如下问题。(每产生1µg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1)1mL酶液中所含有的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
(2)比活力
(3)1g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总活力
答:(1)1mg 酶液中所含的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0.625毫克和2.5*102U(2分)
(2)比活力:4*102 (2分)
(3)1g 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比活力:0.625克和2.5*105U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