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教人〔2010〕16号
关于采用考试办法调入部分教师
到城区学校任教的通知
各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
为解决部分教师的实际困难,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优化结构、合理流动、相对稳定以及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经研究决定采用公开考试的办法调入部分中小学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现就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调入的学校及名额
1、小学:桃城中心小学30名、五里街中心小学5名、石鼓中心小学5名、东平中心小学5名、岵山中心小学5名、实验小学5名,计55名。
2、中学:崇贤中学数学3名、体育1名、化学1名、物理1名,文明中学历史1名、体育1名,六中历史1名,计9人。
二、报考对象及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报考:
1、教龄满10年且城区(城区指桃城镇、五里街镇、石鼓镇、东平镇、岵山镇,下同)有住房(购房截止时间为:2010年8月10日)的在职中小学公办教职工。
2、教龄满10年且夫妻两地分居(夫妻双方均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正式在职人员且其中有一人在城区工作)的在职中小学教职工。
三、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0年8月16日,
上午:8:00-11:30;下午:3:00-5:30。
2、报名地点:永春县教育局人事股。
3、报名材料:
(1)缴交《考试调动报名表》(见附件,16开纸张)一份。
(2)提交报名材料:
属夫妻两地分居的提交结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和夫妻在城区一方的单位证明;
属城区有住房的提供本人或配偶、父母、公婆、子女的有关产权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四、考试办法
1、考试时间、地点
时间:2010年8月20日上午9:00-11:00。
地点:县教育中心。
2、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实行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两小时,卷面总分为100分。
3、考试内容
2010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部分《教育综合知识考试》,主要内容为时事政治、师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新课程理念等。(考试大纲见附件)
五、选录办法
1、 为照顾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教龄满20(含20)至24年的教师考试成绩加2分后参与选录;教龄满25(含25)年以上的教师考试成绩加3分后参与选录。
2、 根据考试成绩(含教龄满20年及以上的照顾分数)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选录人员,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及个人志愿调入相应学校任教。
3、考试成绩相同的,教龄长的排名在前;教龄及考试成绩再相同的,教育学、心理学分数高的排名在前。
六、未尽事宜,由考试领导组研究确定。
各校要高度重视本次调动考试工作,及时将文件精神迅速传达至每位教师,确保调动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件:
1、2010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2010年教师考试调动报名表
永春县教育局
2010年8月12日
抄送: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委教育工委、县教科文卫与华侨工委、县政协文教卫体委、县人事局、县有关领导,存档(2)。
2010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笔试部分)《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是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工作的通知》(闽教人[2010]7号文件)的规定精神,为参加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录用前面试的依据。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的编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新时期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力求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该考试大纲由时事政治模块、教育法律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模块、教育学模块和心理学模块等模块组成。
一、时事政治模块
(一)模块分值:10分
(二)评价目标:考核应聘者基本的政治素养
(三)考核内容:
1、中国党和中国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
2、2009年5月30日至2010年4月30日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一)模块分值:20分
(二)评价目标:
1、考核应聘者对我国重要教育法律法规的掌握水平及应用教育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能力
2、考核应聘者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掌握程度及其师德素养水平
(三)考核内容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
(5)《教师资格条例》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教育学模块
(一)模块分值:35分
(二)评价目标:
1、考核应聘者教育理论素养及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考核应聘者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及其应用能力
(三)考核内容
1、教育及其发展
2、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关系
(2)教育与社会的科技、文化的关系
4、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教育目的概念、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
(4)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及其特点
6、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2)教师的素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3)学生的特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4)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7、课程
(1)课程内涵
(2)课程的类型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4)课程标准
(5)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8、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3)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4)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6)教学组织形式
(7)说课的基本程序与要求
(8)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9、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的内涵与作用
(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0、德育与班级管理
(1)德育的概念、构成及意义。
(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常用的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5)常用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6)德育的途径
(7)班级管理的功能、内容及方法
(8)班级集体的组织与建设
11、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含义及特点
(2)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任务
(3)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4)课外活动的组织
四、心理学模块
(一)模块分值:35分
(二)评价目标:
考核应聘者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记忆的种类、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3)想象及想象力的培养
(4)思维的类型、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5)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创造性及其培养
(6)注意及其规律的运用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感的发展及其教育
(2)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3、人格发展与教育
(1)需要、动机、兴趣与教育
(2)能力的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能力的培养
(3)气质与教育
(4)性格的形成与教育
4、学习心理
(1)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分类、学习的基本理论
(2)学习动机及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3)学习迁移与教学
(4)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5)技能及其特点、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培养
(6)学习策略及其种类
(7)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5、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1)心理健康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6、教师心理
(1)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2)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贴1寸免冠彩色相片 | ||||||||||||
学历 情况 | 第一学历(毕业院校及专业) | ||||||||||||||
在职教育学历(毕业院校及专业) | |||||||||||||||
现工作 单 位 | 参加工作 时间 | 教龄(年) | |||||||||||||
任教年段及学科 | 配偶 姓名 | ||||||||||||||
配 偶 单 位 | 联系 电话 | 住宅电话 | |||||||||||||
现家庭 住 址 | 手 机 | ||||||||||||||
工 作 简 历 | 起 讫 年 月 | 工 作 单 位 | 职 务 | 证 明 人 | |||||||||||
报考 志愿 | 第一志愿 | ||||||||||||||
第二志愿 | |||||||||||||||
第三志愿 | |||||||||||||||
第四志愿 | |||||||||||||||
第五志愿 | |||||||||||||||
第六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