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云南省盘龙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31:20
文档

云南省盘龙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盘龙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监测七年级地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36小题,共8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选用碳素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2.考生必领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写其他答案标号。其余试题用碳素笔或钢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及答题卡交监考教师方可离开教室。第I卷(选择题
推荐度:
导读盘龙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监测七年级地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36小题,共8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选用碳素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2.考生必领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写其他答案标号。其余试题用碳素笔或钢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及答题卡交监考教师方可离开教室。第I卷(选择题
盘龙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监测

七年级地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36小题,共8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选用碳素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

2. 考生必领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写其他答案标号。其余试题用碳素笔或钢笔作答。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及答题卡交监考教师方可离开教室。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亚洲轮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亚洲位置和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部位于北半球    B. 南部濒临太平洋

C.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 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2. 亚洲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

B. 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C. 多长河,分别注入周围四个大洋

D. 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大洋周围多火山、地震    B. 日本位于A大洋东部

C. B大洲经济发达、人口增长快    D. C是安第斯山脉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从南北半球看,亚洲绝大部分在北半球。A错误;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B错误;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C错误;亚洲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亚洲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A正确;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B正确;亚洲多长河,由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分别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C错误;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C。

【3题详解】

A太平洋周围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形成环太平洋地震带,A正确;日本位于A太平洋西部,B错误;B欧洲经济发达、人口增长缓慢,C错误;C是大高加索山脉,D错误。故选A。

【点睛】亚洲地理之最:(1)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 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2)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86米。(3)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4)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约为260万平方千米。(5)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处达1620米,蓄水量达2.3万立方千米。(6)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由于湖水含盐量过大,人可以轻松地漂浮在水面上。(7)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8)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共有岛屿2万多个,面积为243万平方千米。(9)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面积约为37万平方千米。

4. 结合下方“亚洲河流流向示意图”,判断下列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最符合亚洲地势特征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亚洲河流流向示意图”分析,亚洲的河流大多从中间流向四周,证明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四个选项当中最符合的是B,故B正确;故A、C、D错误,故选择B。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关于亚洲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

B. 分布最广的是温带性气候

C. 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D. 赤道穿过的马来群岛多为热带雨林气候

6. 亚洲东部、南部最显著的①、②、③三种气候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雨林气候,地势高低悬殊大    B. 雨林气候,海陆热力差异大

C. 季风气候,地势高低悬殊大    D. 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大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都穿过亚洲,亚洲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A正确;亚洲分布最广的是温带性气候。B正确;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C错误;赤道穿过的马来群岛多为热带雨林气候。D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亚洲东部、南部最显著的是季风气候。读图可知,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亚洲面临世界最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亚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造成了季风气候显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性气候。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是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猪笼草是能捕食飞虫的植物。读“猪笼草在亚洲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猪笼草主要分布在(   )

A. 西亚    B. 东南亚    C. 南亚    D. 东亚

8. 猪笼草主要分布地区地处两大洲、两大洋之间,被称为东方“十字路口”,而其“咽喉要道”是指(   )

A. 马六甲海峡    B. 土耳其海峡

C. 白令海峡    D. 英吉利海峡

9. 当地民居多采用竹子建造,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很大,主要是适应当地(   )

A. 寒冷气候    B. 干燥气候    C. 湿热气候    D. 冷湿气候

【答案】7. B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猪笼草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属于东南亚地区,故选B。

【8题详解】

猪笼草主要分布区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东方“十字路口”,其咽喉要道是马六甲海峡,A正确,土耳其海峡位于亚洲和欧洲之前,B错误;白令海峡位于亚洲和北美洲、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间,C错误,英吉利海峡位于欧洲西部,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猪笼草分布区位于东南亚,民居多采用竹子建造、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很大,主要是由于当地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湿热,这样设计有利于通风散热,底层架空有利于防潮湿。故选C。

【点睛】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沙特阿拉伯依赖石油出口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读“中东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沙特阿拉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处“三洲五海”地区    B. 所在的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C. 当地居民主要信仰教    D. 有宗教圣城——耶路撒冷

11. 装满石油的油轮从①海湾到②海域的必经之地是(   )

A. 巴拿马运河    B. 苏伊士运河

C. 直布罗陀海峡    D. 德雷克海峡

12.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沙特阿拉伯大力发展海水淡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少,水资源匮乏    B. 淡化海水品质高

C. 海水淡化技术先进    D. 为了发展旅游业

【答案】10. D    11. B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沙特阿拉伯位于中东地区,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A正确;沙特阿拉伯所在半岛为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B正确;教是沙特阿拉伯的国教,当地居民主要信仰教,C正确;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D。

【11题详解】

巴拿马运河为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邮轮从波斯湾到地中海不经过巴拿马运河,A错误;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邮轮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经过苏伊士运河,B正确;直布罗陀海峡为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邮轮从波斯湾到地中海不经过直布罗陀海峡,C错误;德雷克海峡为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邮轮从波斯湾到地中海不经过德雷克海峡,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沙特阿拉伯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因此大力发展海水淡化,A正确;淡化海水为了解决当地水资源匮乏的状况,而不是因为淡化的海水品质高,B错误;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技术先进,对解决水资源匮乏有利,但不是大力发展海水淡化的主要原因,C错误;海水淡化对发展旅游业贡献较小,D错误。故选A。

【点睛】中东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1)海水淡化(2)跨流域调水(3)发展节水农业(4)水资源循环利用等。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关于非洲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终年炎热,热带气候分布广    B. 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C. 热带雨林气候面积最广    D.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14. 下列美称不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是(   )

A. “黑非洲”    B. “天然野生动物园”

C. “高原”    D.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5. 有关该区域资源和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地区    B. 形成单一商品经济

C. 出口商品以工业制造品为主    D. 工业生产技术先进

【答案】13. C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非洲主要位于热带,气候终年炎热,排除A;非洲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排除B;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最广,该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14题详解】

非洲居民主要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排除A;非洲野生动物数量多,被誉为“天然野生动物园”,排除B;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的称号,排除C;“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指澳大利亚,D符合题意,故选D。

【15题详解】

非洲是世界上黄金、金刚石最丰富的地区,该地区出口商品以农矿初级产品为主,形成单一商品经济,排除C,B正确;西亚是石油最丰富的地区,排除A;该地区工业生产技术落后,排除D;故选 B。

【点睛】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16. 关于下列四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大洲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    B. ②大洲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C. ③大洲有区域性组织——“欧盟”    D. ④大洲各国经济发展很均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大洲为北美洲,该大洲仅美国和加拿大为发达国家,其他均为发展中国家,故A错误;②大洲为非洲,矿产、生物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故B错误;③大洲为欧洲,有区域性组织——“欧盟”,故C正确;④大洲为亚洲,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故D错误。故选C。

17. 读“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利于欧洲西部开展冬奥会雪上运动项目的自然条件是(   )

①中、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                ②以白色人种为主

③冬季山区降雪多,积雪量大                ④开展冰雪运动的历史悠久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利于开展雪上运动项目的自然条件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北部、南部多山地地形,坡度适宜;冬季山区降雪多,积雪量大;①③正确。人种和滑雪运动无关,开展冰雪运动的历史悠久属于社会因素,②④错误。故选B。

读“日本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东京所在的岛屿是(   )

A. 九州岛    B. 四国岛    C. 本州岛    D. 北海道岛

19. 下列关于日本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处热带,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B. 平原狭小,以山地、丘陵为主

C. 河流短小急促,水能资源丰富

D. 矿产资源匮乏,依赖进口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如下图可知,东京所在的岛屿是本州岛,排除ABD,故选C。

【19题详解】

日本地处温带,以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洋性特征显著,A错误;日本平原狭小,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大,短小急促,水能资源丰富,B、C正确;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大部分依赖进口,D正确。故选A。

【点睛】日本的气候特点: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海洋性典型特征。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太平洋沿岸多台风。

K3次列车是由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是中国铁路开行里程最长的国际旅客列车。读“K3次列车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有关K3次列车运行线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沿途经蒙古到俄罗斯    B. 跨越了亚、欧分界乌拉尔山脉

C. 经过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D. 穿越了终年严寒的寒带地区

21. 从北京乘坐K3次国际列车一路西行,沿途先后看到的景观是(   )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读“K3次列车路线图”可知,K3次列车是由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沿途经蒙古到俄罗斯,A正确;跨越了亚、欧分界乌拉尔山脉,B正确;经过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C正确;K3次列车未穿越北极圈以北地区,所以并没有穿越终年严寒的寒带地区,D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读“K3次列车路线图”可知,从北京乘坐K3次国际列车一路西行,沿途先后可以看到②蒙古草原、①贝加尔湖、③秋明的村庄、④弗拉基米尔火车站,因此排除ACD,选B。

【点睛】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属于温带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22. 的爸爸是个摄影爱好者,他在世界各地旅游时,拍摄了许多风景名胜照片。下列拍摄于印度的照片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为法国埃菲尔铁塔,B为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C为印度泰姬陵,D为埃及狮身人面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 印度是世界上水稻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种植水稻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 水热充足    B. 科技水平高    C. 全年多雨    D. 劳动力充足

【答案】A

【解析】

【详解】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常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水热充足,故A正确,C错误;印度水稻种植技术并不高,B错误;劳动力充足是印度种植水稻的社会经济条件,不是自然条件,排除D。故选A。

【点睛】印度种植水稻有利条件:(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常年高温多雨,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2)地形:平原面积辽阔,有利于大规模水稻谷物类农业发展。(3)劳动力:人口密集,劳动力成本低。

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澳大利亚人口主要集中分布于(   )

A. 西部高原    B. 中部平原    C. 北部沿海    D. 东南沿海

25. 2019年11月澳大利亚东部丛林发生火灾,山火发生后,该国哪些特有的动物会遭受山火威胁(   )

A. 袋鼠、考拉    B. 企鹅、斑马    C. 北极熊、驯鹿    D. 犀牛、大象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D正确,与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北部沿海无关,排除ABC,故选D。

【25题详解】

袋鼠和考拉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可能会遭受山火威胁,A正确;企鹅是南极代表动物,排除B;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排除B;大象广泛分布在南亚以及东南亚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排除D;故选A。

【点睛】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的国家,因为有许多古老的动物,如袋鼠、鸭嘴兽等,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读“美国本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列关于美国本土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B. 密西西比河航运便利

C. 工业发达,农产品依赖进口    D. 混血人种所占比重最大

27. 下列不属于美国现代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

A. 地区生产专业化    B. 高度商品化

C. 季节性和周期性    D. 高度机械化

28. 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是全美最大的铁路枢纽。该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煤、铁资源丰富

③城市规模大,劳动力充足                ④临近“硅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6. B    27. C    28. A

【解析】

【26题详解】

美国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A错误;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B正确;美国工农业都很发达,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C错误;美国白种人所占比重最大,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美国的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生产规模大。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美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商品率高,是世界上的农业强国。季节性和周期性不是美国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ABD正确,C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

【28题详解】

芝加哥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靠近五大湖,水陆交通便利;靠近矿产资源产地,煤、铁资源丰富;城市规模大,劳动力充足。“硅谷”位于旧金山,不临近“硅谷”。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

29. 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分布在(   )

A. 亚洲、非洲    B. 欧洲、北美洲

C. 南美洲、非洲    D. 非洲、大洋洲

【答案】B

【解析】

【详解】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排除ACD,故选B。

【点睛】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30. 苹果手机的芯片来自美国,电池来自韩国,组装在中国……,证实了(   )

A. 国际竞争激烈    B. 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 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D. 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独成一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当今世界,由于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不平衡,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存在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有利于利用各国优势资源进行生产的分工与协作,提高各国经济效益。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苹果手机的生产证实了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B正确,故选B。

【点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40分)

31. 读“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大半岛共同濒临的海洋是_________洋,甲半岛西部和乙半岛南部地形以_________为主。

(2)甲半岛的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_________及其沿岸,居民主要使用_________语。

(3)乙半岛上被称为印度“硅谷”的城市A是_________,给该半岛带来降水的主要是_________季风(填风向)。

(4)丙半岛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__,城市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答案】(1)    ①. 印度    ②. 高原    

(2)    ①. 波斯湾    ②. 阿拉伯    

(3)    ①. 班加罗尔    ②. 西南    

(4)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亚洲的三大半岛濒临的海洋和地形、阿拉伯半岛的石油分布及语言、印度半岛的城市和气候、中南半岛的地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是阿拉伯半岛,乙是印度半岛,丙是中南半岛,三大半岛共同濒临的海洋是印度洋,甲阿拉伯半岛西部是阿拉伯高原,乙印度半岛南部是德干高原,甲半岛西部和乙半岛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甲阿拉伯半岛的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居民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主要信奉教。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乙印度半岛上被称为印度”硅谷”的城市A是班加罗尔;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旱季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气流干燥,降水稀少;雨季盛行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的西南季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丙是中南半岛,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城市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等。

32. 读“欧洲西部地形示意图”和“欧洲西部政区图与部分国家气温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理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欧洲西部自然条件对当地居民饮食结构的影响”。为帮助同学们加强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理解,兴趣小组绘制思维导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古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著名的地中海沿岸国家A_________,属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_________的气候特点,适合油橄榄树的生长。

(3)B_________山脉是欧洲西部旅游胜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滑雪爱好者。

【答案】(1)    ①. 西岸    ②. 温带海洋性    ③. 平原    ④. 畜牧业    

(2)    ①. 意大利    ②. 高温少雨(炎热干燥)    

(3)阿尔卑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欧洲西部地形示意图”和“欧洲西部政区图与部分国家气温降水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类型、农业发展条件、旅游资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地处中纬度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草场广布;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属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适合油橄榄树的生长。古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是其著名旅游资源。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B为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西部旅游胜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滑雪爱好者。

33.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6月8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在庆礼“世界海洋日”到来的同时,它宣布大约南纬60°以南周围海域将被称为南大洋,也就是世界第五大洋。

材料二:2022年4月22日是全球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持续关注。

材料三:“南极地区示意图”和“北极地区示意图”。

(1)美国地理学会所说的南大洋:是指A_________洲周围,由B_________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南端海域所构成的区域。

(2)我国南极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站;对南极进行考察的过程中,科考队员需要克服了酷寒、_________、烈风等恶劣气候条件。

(3)北极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岛C_________岛,北冰洋沿岸常住居民是_________人。

(4)由于全球变暖,极地冰川消融,对极地乃至全球造成严重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举措可以缓解这种情况:_________。(至少回答一点)

【答案】(1)    ①. 南极    ②. 大西    

(2)    ①. 长城    ②. 干燥    

(3)    ①. 格陵兰    ②. 因纽特    

(4)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南极地区示意图”和“北极地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分布、极地科考、极地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读材料可知,大约南纬60°以南周围海域将被称为南大洋,南纬60°以南的大洲为南极洲。南极地区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包围。因此,A为南极洲,B为大西洋。

【小问2详解】

我国南极考察站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南极地区是地球最冷的地区,酷寒、干燥、烈风,南极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

【小问3详解】

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分布在北极地区,目前仍覆盖着巨厚的冰层。北冰洋沿岸常住居民是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小问4详解】

人类不合理的排放二氧化碳,乱砍滥伐,植被减少,造成全球变暖,极地冰川消融,对极地乃至全球造成严重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应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等。

34. 读“俄罗斯和日本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两国的地理位置看,属于亚洲国家的是_________,与我国陆上相邻的是_________。

(2)俄罗斯地域辽阔,河流众多。流经东欧平原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的是_________。

A. 鄂毕河    B. 叶尼塞河    C. 勒拿河    D. 伏尔加河

(3)据图可知,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_________资源丰富的地区,而日本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①_________沿岸。

(4)日本高科技产业集中分布在九州岛,被称为日本“硅岛”,其主要原因是该岛_________。

①多火山地震         ②多优良港口         ③大批熟练技术工人     ④科技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1)    ①. 日本    ②. 俄罗斯    (2)D    

(3)    ①. 矿产(资源)    ②. 濑户内海    (4)C

【解析】

【分析】本题以“俄罗斯和日本工业区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俄罗斯和日本的地理位置、工业、河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与理解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俄罗斯和日本中,日本属于亚洲国家,俄罗斯的政治中心在欧洲,人口、城市和经济也集中分布在欧洲,是传统的欧洲国家,与我国陆上相邻。

【小问2详解】

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鄂毕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均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部分,故选D。

【小问3详解】

俄罗斯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工业区的分布多靠近矿产资源产地;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日本矿产资源缺乏,沿海地区海上交通运输便利,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小问4详解】

九州岛高科技产业集中,主要原因有:多优良港口,便于发展海上贸易,有利于产品出口与原料进口;日本属于发达国家,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有大批熟练技术工人 ,故②③④叙述正确;多火山地震不利于经济发展,故①叙述错误。故选C。

35. 读“巴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A_________(河流),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该河水量大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该河流域覆盖着全球最大的_________(植被),被称为“地球之肺”。

(2)巴西是世界民族大熔炉,当地居民多使用_________(语言)。

(3)巴西首都B_________(城市),所处地形区是_________。

(4)巴西以生产和出口热带经济作物闻名,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亚马孙河    ②. 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言之有理即可)    ③. 热带雨林    

(2)葡萄牙语    (3)    ①. 巴西利亚    ②. 巴西高原    

(4)咖啡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西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巴西的河流、气候、城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A是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流经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量大,支流众多,亚马孙河河流水量大;该河流域覆盖着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西是世界民族大熔炉,当地居民主要是白种人,多使用葡萄牙语。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西首都B是巴西利亚,所处地形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西以生产和出口热带经济作物闻名,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咖啡,有“咖啡王国”之称。

36.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4个月),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在泛滥后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长廊”。

材料二:“埃及农产品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

(1)埃及地跨_________两洲,首都位于尼罗河的_________(上/中/下)游。

(2)埃及大部分地区为_________气候,这里种植的纺织原料作物_________,以品质优质而闻名。

(3)“绿色长廊”发展农业生产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推测该地区每年播种季的月份是_________。

A.11月至次年2月     B.3~6月             C.5~9月             D.7~10月

【答案】(1)    ①. 亚非    ②. 下    

(2)    ①. 热带沙漠    ②. 棉花    

(3)    ①. 尼罗河##河流    ②. A

【解析】

【分析】本题以埃及农产品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埃及的位置、气候、农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下游。

【小问2详解】

埃及的气候类型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燥,该气候类型下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气温高、光照充足,大面积种植纺织原料作物—长绒棉。

【小问3详解】

“绿色长廊”指的是尼罗河沿岸,尼罗河为该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每年6 ~10月定期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将一年分为三季 (每季4个月) ,即“泛滥季”,"播种季” 和“收获季”, 其中“泛滥季”是指6~10月,"播种季” 是指11月~次年2月,“收获季” 是指3~6月。A正确。故选A。

文档

云南省盘龙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盘龙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监测七年级地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36小题,共8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选用碳素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2.考生必领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写其他答案标号。其余试题用碳素笔或钢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及答题卡交监考教师方可离开教室。第I卷(选择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