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 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31:37
文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 教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讲的是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领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寓言活泼生动,语言形象鲜明。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2.正确
推荐度:
导读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讲的是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领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寓言活泼生动,语言形象鲜明。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2.正确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讲的是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领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寓言活泼生动,语言形象鲜明。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

  生:……

  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是否正确读准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葫(葫芦)(西葫芦)

芦(芦苇)(芦荟)

藤(草藤)(藤蔓)

谢(感谢)(谢谢)

哇(好哇)(对哇)

蚜(蚜虫)(棉蚜)

盯(盯住)(盯着)

赛(比赛)(决赛)

感(感觉)(感受)

怪(怪事)(奇怪)

慢(缓慢)(快慢) 

  2.学生自学

  (1)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 自学检查

  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来读。请读错的人再来读。一起读。

  (3)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 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5) 教师请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

  (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 “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习,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三、扩展练习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四、教师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藤----叶----花----葫芦                                                                      要虚心听别人劝告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文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 教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讲的是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领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寓言活泼生动,语言形象鲜明。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2.正确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