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文言文部分练习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34:23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文言文部分练习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篇(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
推荐度:
导读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篇(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

课内文言文阅读篇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⒈解释加点字

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

..()

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

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

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阡陌交通

.. B、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

..魏晋 D、设酒杀鸡

..作食

⒌翻译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⒌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⑵濯清涟而不妖.()

⑶香远益.清()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⒉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⒊选文第1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⒋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⒌模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为.宫室、器皿、人物()⑵中轩敞者为.舱()

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⑷高可二黍许.()

⒉翻译下面句子

⑴尝贻余核舟一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⒋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⒌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不独亲.其亲()⑵男有分.,女有归.()()

⒉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通解释

通解释

⒊翻译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⒋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⑵晴初霜旦.()

2.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故: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5.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七)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

..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⒊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⒋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八)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文中画横线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⒊发挥想像,描述一下画浪线句子所呈现的景象。

⒋这篇小品文写景富有特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请作简要的赏析。

(九)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⑴方.其远出海门()⑵每岁.京尹()

⑶为火所焚.()⑷四马塞.途()2.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而.僦赁看幕

3. 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天下之伟.观也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⑵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十)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⑴是日更定.()⑵余挐一小船()

⑶拥.毳衣炉火()⑷客.此()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⑶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及.郡下

4.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A.舟子:舟子

..喃喃曰左右舟子

..各一人B.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6.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背诵、默写篇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直接默写。

1、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不以疾也。

3、青林翠竹,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

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8、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10、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1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1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1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15、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二)理解性默写。

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2、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4、《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6、《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37、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39、《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1、《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42、《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43、《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4、《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4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6、《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7、《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48、《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____________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5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53、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性默写

5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5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6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6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6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测试参

(一)1.详细类整齐的样子邀请竟然通“邀”,邀请 2.C 3.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等 4.D 5.⑴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⑵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二)1.托物言志 2.⑴出名⑵简陋⑶高尚、美好⑷使……劳累3.B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C

(三)1.⑴多⑵美丽而不端重⑶更加⑷亲近而不庄重

2.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品格气质

4.言之成理即可。

5.略

(四)1.⑴雕刻⑵是⑶零数⑷左右

2.(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2)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大苏泛赤壁

5.构思的巧妙说明是在泛游赤壁

(五)1.⑴以……为亲⑵职业女子出嫁 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与,通“举”。选拔 3.⑴(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⑵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4.(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六)1.⑴飞奔的马⑵早晨 2.B 3.⑴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⑵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5.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七)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4.旷达、豁达

(八)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略4.略

(九)1.⑴当……时⑵年⑶烧⑷堵塞2.C 3.C 4.⑴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⑵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

(十)1.⑴完了,结束⑵撑,划⑶穿⑷客居 2.⑴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⑵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⑶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3.D 4.B 5.⑴痴⑵由面到点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背诵、默写篇答案

一、

(一)略

(二)17、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0、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6、香远益清 27莲,花之君子者也28、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3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3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3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8、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39、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4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4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5、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4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0有吏夜捉人5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5、春冬之时……良多趣味56、每至晴初霜量……猿鸣三声泪沾裳5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5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6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文言文部分练习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篇(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