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项目融资(未完)
1.2 屋顶资源的开发
1.1.1 屋顶资源开发的步骤
1、现场勘察
厂房情况:厂房荷载、屋面障碍物(风机、管道、其他设备)、可有效利用面积、厂房高度
厂区用电负荷:厂区变配电情况、厂区白天的用电负荷能力、用电长期负荷的稳定性
厂区空间资源:厂区内电缆沟、设备安装地点、厂区内施工条件
2、收集资料
根据现场勘察情况,收集设计电站所需的图纸资料。
序号 | 图纸名称 | 用途 | 备注 |
1 | 总平面图 | 了解厂区基本情况(占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厂房分布情况等) | |
2 | 屋顶建筑施工图 | 设计组件排布图 | |
3 | 结构施工图 | 荷载校核 | 无法测量 |
4 | 电气主接线 | 查看厂区内变压器情况,设计接入系统方案 | |
5 | 电气系统图 | 设计接入系统方案 | |
6 | 开关站平面布置图 | 布置并网柜或高压柜等设备 | 设备放在开关站内时用 |
7 | 主控室平面布置图 | 布置二次监控设备 | 设备放在开关站内时用 |
8 | 电缆敷设图 | 用于确定电缆走向,测量电缆长度 | |
9 | 地勘报告 | 设计设备基础 | 设备放置室外时用 |
10 | 用电负荷情况 | 确定厂区内对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 | |
11 | 现场照片 | 特变是障碍物照片,了解厂房屋顶情况,最后需实地测量 |
对厂房进行荷载校核,荷载校核通过的屋面进行排布设计,确定电站装机容量,编制初步设计方案。
4、与厂房业主确认设计方案
5、与供电公司沟通并网接入方案
1.1.2 屋顶资源的选择
一、屋面类型
按屋面荷载能力分:上人屋面与不上人屋面
允许及经常性有人活动的屋面应归为上人屋面, 一般楼梯出屋面的应计为上人屋面,其围护结构高度,必须满足同等情况下栏杆高度要求,即24米及以下1050,24米以上1100。活荷载2KN/m2。
建筑设计中只留有上屋面检修孔或者检修爬梯的,可计为不上人屋面,屋面四周翻起需考虑屋面构造厚度及檐沟泛水构造,一般约600即可满足。活荷载0.5KN/m2。钢结构彩钢瓦屋面、瓦屋面均为不上人屋面,部分混凝土屋面为不上人屋面。
按屋面结构分:混凝土现浇屋面、钢结构彩钢瓦屋面、瓦屋面。
混凝土现浇屋面:混凝土现浇屋面分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上人屋面设计活荷载2KN/m2,不上人屋面设计活荷载0.5KN/m2。
上人混凝土屋面 不上人混凝土屋面
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结构图
钢结构彩钢瓦屋面:
钢结构厂房的结构图
彩钢瓦种类:
彩钢瓦屋面光伏支架结构图
瓦屋面:
瓦屋面光伏支架结构图
1.3 投资收益分析(未完)
决定电站投资的因素:
1、厂房(厂区)因素:厂房结构、面积、屋面障碍物情况、电缆沟情况、装机容量。
2、设备安装地点:直流柜、逆变器、变压器等设备安装在室内或室外,设备安装位置到并网点的距离。
集装箱价格 集装箱基础价格(对比室内)
箱变价格 箱变基础价格
3、并网接入方案:低压并网或高压并网
高压比低压多的电气设备,价格估算
4、设计优化
排布、串汇线优化----节约光伏电缆、直流电缆
支架、水泥基础设计优化
设备选型的优化-----逆变器(组串式、集中式)
5、设备采购成本,施工管理质量,施工周期。----设备效率,系统故障率
6、电站运营:合理的电站监管,组件清洗,设备检查、维护。
电站开发决定电站设计及工程施工量,电站的优化设计、设备的质量、施工质量决定实际发电量以及电站的故障率,电站有效的运营管理可提供实际发电量。电站开发是控制电站建设成本的源头,电站的设计、采购质量、施工质量、运营管理决定电站的发电量,电站的发电量决定了电站的收益。
要控制成本首先必须开发优质的厂房资源,然后在电站建设过程中优化设计方案。要提供收益必须提高电站施工质量,并且在电站的运营过程中做好组件清洗、设备维护等工作。
投资回报分析:
电站静态投资额
单位静态投资(每千瓦的静态投资额)
贷款比例及贷款利率
电站运营维护费用
电站动态投资额
年发电收益:
年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