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摩根公式.
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个
2.
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② 顶点式 ;③零点式.
4.设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则为增函数;如果,则为减函数.
5.函数的奇偶性:(注: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或,则是奇函数;性质:①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②奇函数在对称区间具有相同的单调性;③定义在上的奇函数,有;偶函数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则是偶函数;性质:①偶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②偶函数在对称区间具有相反的单调性.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函数的图像的对称性:①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②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6.解析几何与函数的几个常用结论:①点关于轴的对称点是;②点关于轴的对称点是;③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④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⑤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⑥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⑦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⑧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则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7.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性:①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即轴)对称.②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③函数和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函数的周期性:对函数,若存在,使得,则就叫是周期函数,其中是的一个周期.周期函数几种常见的表述形式:
①若,此时周期为;②,此时周期为.
常见函数的图像:
8.分数指数幂(,且).
(,且).
9..对数性质:
①;②;
③;④;
⑤;⑥;⑦;⑧
10.对数的换底公式.推论.
11. ( 数列的前项的和为).
1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项和公式.
常用性质:①若,则有;注:若的等差中项,则有2、、成等差.②若、为等差数列,则为等差数列;③为等差数列,为其前项和,则也成等差数列;④;⑤.
1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项的和公式或.
常用性质:①若,则有;注:若的等比中项,则有、、成等差.②若、为等比数列,则为等比数列.
14.等比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其前项和公式为.
1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
17.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定, ).
18.二倍角公式 .
..
19.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及函数, (为常数,且)的周期;函数, (为常数,且)的周期.
三角函数的图像:
20.正弦定理 (为△外接圆的半径).
21.余弦定理;;.
22.面积定理(1)(分别表示、、边上的高).
(2).
2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中,有
.
2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
2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且,则
∥.
⊥.
26.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为所在平面上一点,角所对边长分别为,则
①为的外心.
②为的重心.
③为的垂心.
④为的内心.
⑤为的的旁心.
2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的重心的坐标是.
28.点的平移公式(图形上的任意一点在平移后图形上的对应点为,且的坐标为).
29.常用不等式:
(1) (当且仅当时取“=”号).
(2) (当且仅当时取“=”号).
(3)
(4)柯西不等式
(5)
30.极值定理 已知都是正数,则有
(1)如果积是定值,那么当时和有最小值;
(2)如果和是定值,那么当时积有最大值.
(3)已知,若则有
.
(4)已知,若则有
31.一元二次不等式,如果与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与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
.
3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时,有
.
或.
33.无理不等式(1).
(2).
(3).
34.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时,
;.
(2)当时,
;
35.斜率公式(、).
36.直线的四种方程
(1)点斜式(直线过点,且斜率为).
(2)斜截式(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两点式的推广:(无任何条件!)
(4)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5)一般式 (其中、不同时为0).
直线的法向量:,方向向量:
37.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①;②.
(2)若,,且、、、都不为零,
①;②;
38.点到直线的距离(点,直线:).
39.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0).
(3)圆的参数方程.
(4)圆的直径式方程(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40.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则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 点在圆内.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半径分别为,,,则:
外离4条公切线;
外切3条公切线;
相交2条公切线;
内切1条公切线;
内含无公切线;
41.椭圆的参数方程是.离心率,
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焦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焦准距).
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叫通经,其长度为:.
42.椭圆焦半径公式 ,.
两焦半径与焦距构成三角形的面积:;
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在椭圆的内部.
(2)点在椭圆的外部.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椭圆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43.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
,.
双曲线的离心率,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
焦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焦准距).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的弦叫通经,其长度为:.
两焦半径与焦距构成三角形的面积
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
(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
(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焦点在轴上,,焦点在轴上).
(4)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总是.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1)双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双曲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双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44.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或,其中.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焦半径.
过焦点弦长.
45.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焦点的坐标为;(3)准线方程是.
4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或
(弦端点,由方程消去得到,,为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的斜率).
47.“四线”一方程 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用代,用代,用代,用代,用代即得方程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
48.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化为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49.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存在实数使.
50.对空间任一点和不共线的三点、、,满足,
则四点、、、是共面.
51.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
5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平面的法向量).
53.二面角的平面角或(,为平面,的法向量).
54.设是内的任一条直线,且,垂足为,又设与所成的角为,与所成的角为,与所成的角为.则.
55.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则
=.
56.点到直线距离(点在直线上,直线的方向向量,向量).
57.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分别是上任一点,为间的距离).
58.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平面的法向量,是经过面的一条斜线,).
59.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其公垂线段的长度为.在直线、上分别取两点、,,,).
60.
(长度为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夹角分别为)(立几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61. 面积射影定理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
62.欧拉定理(欧拉公式)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
63.球的半径是,则其体积是,其表面积是.
.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65.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66.排列数公式==.(,,且).
67.排列恒等式 (1);(2);(3);
(4);(5).
68.组合数公式===(,,且).
69.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 =;(2) +=
70.组合恒等式(1);(2);(3);
(4)=;(5).
71.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是:.
72.二项式定理;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
7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74.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75.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76.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77.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78.次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次的概率
79.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
(1);(2)
80.数学期望
数学期望的性质:(1);(2)若,则
81.方差:;标准差:
方差的性质:(1);(2);(3)若,则
82.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式中的实数μ,(>0)是参数,分别表示个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标准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
对于,取值小于的概率
.
.
83.回归直线方程
,其中.
84.相关系数
.
,且越接近于1,相关程度越大;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小.
85.在处的导数.
86.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瞬时速度.
瞬时加速度.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87.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为常数);(2);(3);(4)(5);;(6);
88.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设函数在点处有导数,函数的点处的对应点处有导数,则复合函数在点处有导数,且,或写作
.导数的运算法则
(1).
(2).
(3).
90.判别是极大(小)值的方法
当函数在点处连续时,
(1)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大值;
(2)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小值.
91.复数的相等
.()
92.复数的模(或绝对值)
==.
93.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2);
(3);
(4).
94.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
对于任何,有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
95.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96.零点:对于函数,我们把使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零点定理: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也是方程的根.
关系:方程有实数根函数有零点函数的图像与轴有交点
97.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确度;(2)求区间的中点;(3)计算:①若,则是函数的零点;②若,则令(此时零点);③若,则令(此时零点);(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若,则得到零点的近似值(或);否则重复(2)~(4).
98.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99.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100.算法初步: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当时,
需要做几次加法和乘法运算?答案:6,6.即:.
(1)算法的特征:①有限性:算法执行的步骤总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②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内容和顺序必须含义确切,而且必须有输出,输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无意义的;③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执行的,即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手工或者机器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在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2)算法含有两在要素:①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函数运算,关系运算等;②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高考数学监考50个易误点提示
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熟化这些解题小结论,防止解题易误点的产生,对提升高考数学成绩将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1.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标注了该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2.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一个有用的结论:
3.原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定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4.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时,你注意到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了吗?
5.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格式是什么?(取值、作差、判正负)
6.你知道函数的单调区间吗?(该函数在或上单调递增;在或上单调递减)这可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函数!
7.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呀!
8.你知道判断对数符号的快捷方法吗?
9.“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为“”,你是否注意到必须;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函数或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零的情形?
10.在解三角问题时,你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你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11.在三角中,你知道1等于什么吗?( 这些统称为1的代换)常数“1”的各种代换有着广泛的应用.
12.你还记得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吗?(切割化弦、降幂公式、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
13.你还记得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
14.在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你是否注意到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及意义?
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②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③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15.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移项通分)
16.解指对不等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17.利用重要不等式以及变式等求函数的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或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或其中之一应是定值?
18.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时,怎样进行讨论?(特别是指数和对数的底或)讨论完之后,要写出: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是…….
19.等差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则;
等比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则
20.你是否注意到在应用等比数列求前项和时,需要分类讨论.
()
21.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设是数列的前项和,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为常数)其公差是.
22.你知道怎样的数列求和时要用“错位相减”法吗?(若,其中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求的前项的和)
23.用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你注意到了吗?
24.你还记得裂项求和吗?
(如,)
25.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26.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相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
27.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方法是什么?(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三垂线法:一定平面,二作垂线,三作斜线,射影可见.(求二面角还有法向量法)
28.求点到面的距离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体积法、向量法,公式:)
29.求多面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30.你知道三垂线定理的关键是什么吗?(一面、四线、三垂直、立柱即面的垂线是总关键)一面四直线,立柱是关键,垂直三处见.
31.设直线议程时,一般可设直线的斜率为,你是否注意到直线垂直于轴时,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例如:一条直线经过点,且被圆截得的弦长为8,求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该题就要注意,不要漏掉这一解.)
32.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是什么?(起点,中点,分点以及值可要搞清)
33.对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
34.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
35.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判别式.一般来说,前者更简捷.
36.处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两圆的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37.在圆中,注意利用半径、半弦长、及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38.还记得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吗?解有关题是否会联想到这两个定义?
39.还记得圆锥曲线方程中的的意义吗?
40.在利用圆锥曲线统一定题时,你是否注意到定义中的定比的分子分母的顺序?
41.离心率的大小与曲线的形状有何关系?(圆扁程度,张口大小)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是多少?
42.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判别式的.(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下进行.)
43.椭圆中,注意焦点、中心、短轴端点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44.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
45.解答选择题的特殊方法是什么?(顺推法,估算法,特例法,特征分析法,直观选择法,逆推验证法等等)
46.解答开放型问题时,需要思维广阔全面,知识纵横联系.
47.解答信息型问题时,透彻理解问题中的新信息,这是准确解题的前提.
48.解答多参型问题时,关键在于恰当地引出参变量,想方设法摆脱参变量的困绕,这当中,参变量的分离、集中、消去、代换以及反客为主等策略,似乎是解答这类问题的通性通法.
49.“对勾函数”:,利用它的单调性求最值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区别是什么?
例如:求函数的最小值.该函数变形为,求得最小值为:当时,的最小值为.在这里应该注意些什么.
50.用“穿轴法”解高次不等式——“奇穿,偶不穿”,从最大根的右上方开始,并注意的最高次项为正,例如:解不等式:①;②.对于第二个应该变形为,再用“穿根法”,如图2
数学高考应试技巧
数学考试时,有许多地方都要考生特别注意.在考试中掌握好各种做题技巧,可以帮助各位在最后关头鲤鱼跃龙门.
考试注意:
1.考前5分钟很重要
在考试中,要充分利用前5分钟的时间.考卷发下后,可浏览题目.当准备工作(填写姓名、考号等)完成后,可以翻到后面的解答题,通读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2.区别对待各档题目
考试题目分为易、中、难三种,它们分值比约为3∶5∶2.考试中大家要根据自身状况分别对待.
(1)做容易题时,要争取一次做完,不要中间拉空.这类题要100%的拿分.
(2)做中等题时,要静下心来,尽量保证拿分,起码有80%的完成度.
(3)做难题时,大家通常会感觉无从下手.这时要做到:
①多读题目,仔细审题;
②在草稿上简单感觉一下;
③不要轻易放弃.许多同学一看是难题、大题,不多做考虑,就彻底投降.解答题多为小步设问,许多小问题同学们都是可以解决的,因此,每一个题、每一个问,考生都要认真对待.
3.时间分配要合理
(1)考试时主要是在选择题上抢时间;
(2)做题时要边做边检查,充分保证每一题的正确性.不要抱着“等做完后再重新检查”的念头而在后面浪费太多的时间用于检查;
(3)在交卷前30分钟要回头再检查一下自己的进度.注意及时填机读卡.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即使今年全国有些省份试题的题量发生了一些变化,选择题由原来的12题改为10题,但其分值仍占到试卷总分的三分之一.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且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确保准确;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要避免“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特殊位置
例.过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与、两点,若与的长分别是、,则=
A. B. C. D.
解析:考虑特殊位置时,,所以,故选C.
201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