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1、单人旁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
教学目标 | 1. 认识单人旁的形态,学会单人旁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过程的用笔方法。 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 ||||||
教学重点 | 认识单人旁的形态,学会单人旁的写法。 | ||||||
教学难点 | 掌握起笔、行笔、收笔过程的用笔方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备注 | ||||||
一、激趣揭题 1、出示放大的学生书法作品一幅,提问:“看到这 幅作品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单人旁”的写法。 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激发学生的对美的感受力和书写的愿望。 二、形象感知 认识单人旁的形态: 1、认识五体“何”,唐代颜真卿的“何”最接近现在的写法和欧体的写法。 2、认识单人旁的形态 三、单人旁的写法 单人旁的写法:教师示范并讲解: 1、单人旁的撇不宜过弯,竖的收笔或方或圆,但不能作悬针竖。 2、单人旁的大小与长短要与右部相称,整体协调。 四、看看想想 何:笔画左重右轻,左高右低 作:左低右高 休:左右相向,撇画近似平行 五,书法园地 简化字与繁体字 六,书写练习 学生完成37页书写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七、评选每课“书法冠军”和“书法之星”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2、双人旁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认识书法中双人旁的的形态。掌握书写双人旁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 认识单人旁的形态,学会单人旁的写法。 | ||||||
教学难点 | 掌握起笔、行笔、收笔过程的用笔方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认识五体“行” 王羲之写的最接近现在的写法和欧体的写法。 二、书写要点 1、双人旁在单人旁的基础上多了上面一撇。一般上面一撇短而轻,下面一撇长而重。其他写法基本与单人旁相同。 2、双人旁的大小与长短要与右部相称,整体协调。 三、新授 1双人旁的姿态展示。 2、老师范写请学生说说垂露竖的形状像什么? 3、怎样才能双人旁并讲解要点 四、看看想想 行:紧密穿插 得:左窄右宽 繁体的后:左右相靠 想一想,为什么双人旁的上面一撇宜短,下面一撇宜长? 五,书法园地 永字八法 六,书写练习 完成39页书写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七、评选每课“书法冠军”“书法之星”。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3. 竖心旁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认识竖心旁在篆隶草楷行等术体重的形态变化。 2.掌握竖心旁的书写方法。 3.认识“颜筋柳骨”,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 掌握竖心旁的书写方法。 | ||||||
教学难点 | 认识竖心旁在篆隶草楷行等术体重的形态变化。 | ||||||
教学准备 | 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认识五体“情” 1.了解“情”的本义。 2. 认识竖心旁在五体中的形态,褚遂良的写法最接近现在的写法和欧体的写法。 二、掌握竖心旁的书写方法 1、出示范例竖心旁。 2、老师示范,然后讲解书写要点: 竖心旁的笔顺先左点,再右点,最后垂露竖。 竖心旁以中竖为主体,两点依附于左右。 左点附于竖的中部,行笔方向与竖画大致一致。右侧点附于竖画的上部,略小,斜向。 竖心旁与右半边相靠,竖画基本保持正直,右侧点与字的右部关系紧密。 三、认识竖心旁字的形体特征 性:左低右高 惜:穿插咬合 情:紧密穿插 问题:为什么竖心旁的左右两点高低不同呢?还要左低右高? 对以上三个例字,可让学生探究三个竖心旁的形态有何不同,在学生充分观察讨论后,对三个例字的形态特征予以归纳。 四,书法园地 颜筋柳骨 五,书写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4. 提土旁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认识带提土旁字的形体特征,掌握提土旁与其他偏旁的合理搭配。 2、能力目标:理解掌握提土旁的书写方法。 | ||||||
教学重点 | 掌握提土旁的书写方法。 | ||||||
教学难点 | 认识提土旁在篆隶草楷行等术体重的形态变化。 | ||||||
教学准备 | 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认识五体“土” 1.了解“土”的本义。 2.认识“土”在五体中的形态。其中,颜真卿的写法最接近现在和欧体的写法。 二、掌握提土旁的书写方法 1.提土旁形态展示 2、教师示范并讲解书写要点 提土旁竖粗横细,竖画上粗下细 提土旁的横被竖画分割为左右两部分,左长右短 提土旁与右半字像配合时,一半有两种情况:一是右半部较大较长,提土旁整体上提,附向右部。二是右部右下角的笔画较重,提土旁下沉,提与右部重笔共同成为字的的左右两个支撑点。 三、认识带提土旁字的形体特征 坤:匀称分布,左右呼应。 地:左收右放,左右穿插。 城:左正右斜,书写时注意笔画方向 问题:提土旁的横画通常被竖画分割为左右两部分,为什么要左长右短呢? 1. 三个字中提土旁与右部的关系分别是:左短右长,左收右放,左正有斜。 2. 提土旁是个短小的偏旁,其形态位置由由右部的形态及相互关系所决定。 四、书法园地 欧阳询观碑学书的故事 五、书写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5. 王字旁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认识王字旁的特点。 2. 能力目标:掌握王字旁的写法,初步学会王字旁在汉字中的运用。 | ||||||
教学重点 | 掌握王字旁的书写方法。 | ||||||
教学难点 | 认识王字旁在篆隶草楷行等术体重的形态变化。 | ||||||
教学准备 | 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新课 1、认识五体“王”字,王羲之写的的王字最接近现在和欧体的王字;发现王字玉字在古时候好像不分,有时候叫王字旁、提王旁,也有的叫斜玉旁。 2、观察王字旁的体态,以及几个王字旁的范字,玩、珠、理。 二、王字旁的书写方法 1、出示王字旁的幻灯,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 2、书写要点讲述。 王字旁是由玉字变化而来的,下面第三横变为提。 两横角度一致,略有粗细和长短变化。提画一般比短横长。 王字旁提画的起笔处是整个字的左侧支撑点,王字旁整体附向右边,其宽窄由其与右部的关系而定。 三、掌握王字旁字的书写方法 玩:左右穿插,突出竖弯钩。 珠:上收下放,步调一致。 理:主次分明。 1. 引导学生分析玩、珠、理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2.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书法园地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谦让故事。 五、书写练习,教师巡堂辅导检查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6. 提手旁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认识提手旁的特点。 2. 能力目标:掌握提手旁的写法,初步学会提手旁在汉字中的运用。 | ||||||
教学重点 | 掌握提手旁的书写方法。 | ||||||
教学难点 | 认识提手旁在篆隶草楷行等术体重的形态变化。 | ||||||
教学准备 | 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新课 1、认识五体手。其中王羲之写的手最接近现在的手,却与提手旁差距很大。 2、今天我们学习提手旁的写法。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提手旁的形态特点: 2、老师书写提手旁并讲解书写要点: 提手旁以竖钩为主体,通常竖画上粗下细。 提手旁的钩比较收敛,钩出的部分往往不会太长,提的起笔处是整个字左侧最外沿的部分,提的收笔往往向竖的右侧略微伸出,不可伸出太多。 提手旁一般略向左侧倾斜,虽然较为狭窄,却往往能决定整个字的体势。 三、教师示范几个范字并讲解大体势: “扶”:左右相背,左收右放。 “捡”的繁体字:左右相靠,上下一体。 “握”:左右依存,关联有序。 三个字中,提手旁的竖钩曲直有变化,应该仔细体会和观察。 四,书法园地 “初唐四大家”和他们的书法。 五,书写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7. 木字旁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木字旁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正确的书写方法。 2、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比较、辨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 ||||||
教学重点 | 掌握木字旁的书写方法。 | ||||||
教学难点 | 认识木字旁在篆隶草楷行等术体重的形态变化。 | ||||||
教学准备 | 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 1、认识五体木字,唐代褚遂良写的最接近现在和欧体的木。 2、老师示范书写木字旁。 二、讲授新课 木字旁以竖画为主体,竖画时常写成竖钩。但钩要轻而收敛。 木字作偏旁时,捺笔变为点,点的起笔一般不在横竖交叉点处,而是略向下移。横与竖的交叉点不在横画中部,要向偏右处移。木字旁竖画的末端一般是整个字左侧支撑点。 右部轻而短时,木字旁较为正直,右部大而重时,木字旁向右侧倾斜,靠于字的右部。 三、观察思考 老师示范书写三个字,边写边讲述。 相:左长右短。 杖:动作相谐。 柱:并列与咬合。相背相谐。 注意事项:木字旁竖画末端常常带出钩。 四、书法园地 方笔和圆笔 方笔棱角鲜明,显得刚劲有力。圆笔不漏痕迹,显得柔和含蓄。 五,书写练习,同时老师巡视指导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8. 集字练习“和为贵”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理解一句话“礼之用,和为贵”,出处以及含义。 2.学习三个字“和为贵”的整句书写练习。 3.初步学习整句书写练习时要注意的平衡,间距,以及落款等格式问题。 | ||||||
教学重点 | 细心观察三个字的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左右结构 ,掌握书写要领。 | ||||||
教学难点 | 理解一句话“礼之用,和为贵”,出处以及含义。 | ||||||
教学准备 | 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 1.经过快两个月的书法学习,今天我们来尝试处理一句话的书写,还有书法横幅的简单格式。 2.展示老师书写的“和为贵”。 二、新课 1.读一读,教师讲解“礼之用,和为贵”的出处以及含义。 2.学一学 (1)和:大小左右相谐。口部基本位于禾木旁横画之下的高度,就是安排的低一些。禾木旁向左侧倾斜,以与口部的下坠造成一种平衡。 (2)为的繁体:松而不散。横折购是为字最重要的笔画,钩部支撑起整个字。第一个横折以及与之相交的撇,是字上部的主要笔画,撇与下部的折画近似平行。四点附于横折钩的上部,形态各异。 (3)贵的繁体:有一种动态平衡。长横长,略微向上翘起,“中”和“贝”两部分基本同宽。贝字四横都比较细,中间两个短横不与右边的竖画搭接。短撇与点向下用力,撑起整个字。 三、集字提示 1.三个字高低不同,横排在一起时,可以下齐上不齐。脚齐头不齐。 2.三个子组合在一起,注意字距安排,书写时应该把贵字写得稍微宽一些。以与其他二字和谐。 四,学生练习,告诉他们左边的有落款 以及印章。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
教学内容 | 9. 禾木旁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初步学会禾木旁的写法。 2.复习木字旁的写法,因为禾木旁中的木字与木字旁的写法相同。 3.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
教学重点 | 掌握禾木旁的书写方法。 | ||||||
教学难点 | 认识禾木旁在篆隶草楷行等术体重的形态变化。 | ||||||
教学准备 | 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认识五体的禾字。 1. 以唐代颜真卿写的最接近现在和欧体的写法。 2. 出示老师写的禾木旁。 二、书写要点 禾木旁比木字旁多了上面的一撇,其木部的写法可以参照木字旁。禾木旁在字中的作用比木字旁大,一般不依附于右部。 老师边讲述边书写。 三、看看想想 *和:主次与斜正,左右相谐。 *利:竖画正直,动作呼应。 *移:斜正与动静。 观察:和字中的禾木旁与另外两个字中的禾木旁有什么不同? 四,书法园地: 楷书分大小。 寸楷:多见于碑刻 大楷:一寸以上,以至数寸的 小楷:半寸以下的 榜书:也叫擘窠(博克)书,牌匾上的字一半都是榜书。 五,学生书写练习,老师的巡查和指导 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选出一些代表性的习作向全班展示,并对习作进行评价,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方式力求多样化。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10. 人字头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人字头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人字头”。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 ||||||
教学重点 | 掌握人字头的书写方法。 | ||||||
教学难点 | 认识人字头在篆隶草楷行等术体重的形态变化。 | ||||||
教学准备 | 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新课 1.认识五体的人字。这次又好几个字的写法都与现在和欧体的写法相近。 2.展示欧体人字头的体态。 二、新授 1.人字头的书写要点: (1)在人字头中,一半捺笔的收笔处略高于撇的收笔处。 (2)一般情况下,人字头必须盖住下面的笔画,因此人字头下的笔画不宜太宽。 2.老师示范书写人字头,人字头有至少两种写法,一种是撇捺舒展的,这种用的很多。一种是捺笔变成长长地捺点的,仅在个别字里用,以求变化吧。 三、看看想想 令:左右平衡,左窄右宽,上大下小。 命:左轻右重,上下有序。 食:上下协调。 观察:食字的两个捺一样吗?观察其细微的差别。 四、书法园地 小楷。介绍古时候写小楷著名的书法家,以及小楷在旧时的用场。 五、书写练习,老师巡视并指导。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11. 宝盖头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学会部首宝盖头的写作要领。 2.会正确书写宝盖头。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握笔姿势。 | ||||||
教学重点 | 掌握宝盖头的书写方法。 | ||||||
教学难点 | 认识“家”在篆隶草楷行等术体重的形态变化。 | ||||||
教学准备 | 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认识“家”的五体写法 1,晋代王羲之的家的写法最接近现在的家和欧体的家。 2,今天我们学习宝盖头的写法。 二,新课 1.展示宝盖头形态 2.讲解书写要点 (1)在宝盖头中,首点与左点的形态不同,首点呈竖形,先重后轻,左侧的点先轻后重。横部最细,往往先轻后重,起笔处于左侧点或搭接或不搭接。钩向内,必须有斜度。 (2)宝盖头一般要盖住字的下部,因此,下部笔画的宽度往往不会超过宝盖头中的横画长。 3 .书写宇、室、家三个字 三、看看想想 宇:首位相对。 室:静中有动。 家:上下平行的两横,微妙的平衡。 想一想:为什么宝盖头中间的点变为短竖,并且收笔处要在横画的下面? 四,书法园地 中楷:比小楷大很多。常见。为了展示给更多地人,悬挂,刻成碑,做成碑拓传播。学习书法一般从中楷开始,便于观察和临摹。 五,学生练习,老师巡查指导。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12.草字头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认识草字头的形态,掌握其正确书写方法。 2.掌握草字头的书写顺序和书写规律。 3.了解“莫”字在篆、隶、草、楷、行五体中的不同形态。 | ||||||
教学重点 | 掌握草字头的正确书写方法 | ||||||
教学难点 | 了解“莫”字在篆、隶、草、楷、行五体中的不同形态。 | ||||||
教学准备 | 范字、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情绪。 二、草字头的书写方法 1.认识五体“莫”。唐代褚遂良的“莫”字最接近现在的写法。 2.展示草字头的形态。 3.讲解草字头的书写要点。 *草字头由两组交叉的横竖组成,但是左右不同,左轻右重。左低右高。 *书写草字头时,注意中间两竖的关系,上面分开,下面聚拢。 *注意草字头与字的下部的关系。草字头不是字最宽大的部分,但往往是字的最生动的部分。 4.书写“莫”,茅草的“茅”,“万”的繁体。 四、看看想想 莫:上部和中部成一体。上下呼应。 茅:上下错位。 万的繁体:斜中求正。 注意:草字头的书写顺序。 万字的下部横折钩起笔为什么要长长地伸出去那么多? 五、书法园地 匾额上的书法 匾额是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物的眼睛。现在,商号匾额最常见。 六、学生习字练习,老师指导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13. 羊字头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学会羊字头的写法。掌握羊字头两种书写方法。 2.能在运笔过程体会呼应,掌握带有羊字头的字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下部的合理搭配。 3. 了解“羊”字在篆、隶、草、楷、行五体中的不同形态。 | ||||||
教学重点 | 能在运笔过程体会呼应,掌握带有羊字头的字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下部的合理搭配。 | ||||||
教学难点 | 了解“羊”字在篆、隶、草、楷、行五体中的不同形态。 | ||||||
教学准备 | 范字、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 1.认识五体羊。褚遂良的羊字和现在以及欧体的羊字头有类似的地方。 2.展示羊字头的形态,两个羊字头的不同特征,都应该展示。 二、新课 1.书写羊字头,并讲解书写要点: *本课讲两种羊字头归到一起统称。在新华字典里,着两个羊字头是归属于两个部首的。 *在这样的字头中,点是最活泼的,而贯穿横画的竖或者撇则是最凝重的部分。 2,教师书写这几个字: 盖、差、养的繁体。 三、看看想想 盖:向左微微倾斜。 差:有动有静。 养的繁体:外动内静。 观察:各个字的羊字头的两点,各具姿态,应细心观察与体味。 四,书法园地: 褚遂良和他书写的《雁塔圣教序》。 五,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巡视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14. 日子头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认识日子头的形态特点。 2.掌握日子头的书写方法。 3. 了解“日”字在篆、隶、草、楷、行五体中的不同形态。 | ||||||
教学重点 | 明白日子头在不同字中常常有的基本变化。 | ||||||
教学难点 | |||||||
教学准备 | 范字、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认识五体的日字 褚遂良的日字于现在的写法以及欧体的写法接近。 展示日字的形态。 三、新课 1.书写日字,并讲解书写要点: 日字做上下结构字的字头时,会根据需要写得窄或者扁,日字一半写成上宽下窄,安定沉稳,有时也写成上下比较平齐的四方样子。 在有日字头的字中,一般下部都有长横或者撇,捺,书写时应该注意内部笔画的收放变化。 2,教师书写含有日子头的几个字:是,暑,景。 四、看看想想 是:上窄下宽,上静下动。 暑:错位的平衡与上下部件之间的咬合。 景:左右相应。 注意:日字中间短横的形态以及位置。与左右的竖画都搭接的,以及与左竖搭接与右竖不搭接的。 五、书法园地 臂搁 也叫腕枕,书法书写时的一种用具,不悬肘书写,又能防止墨迹未干,沾在衣袖上,或者防止汗水弄脏了字迹的 六,学生书写练习,教师指导。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15. 雨字头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认识雨字头的形态特点。 2、掌握雨字头的书写方法。 3、按照正确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 ||||||
教学重点 | 雨字头的书写方法。 | ||||||
教学难点 | 懂得雨字头从雨而来,笔画有变化,形态有变化。 | ||||||
教学准备 | 范字、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组织教学 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认识五体雨字 唐代褚遂良写的雨字与现在的雨字以及欧体的雨字比较接近。 展示雨字头的形态。 三、新课 1.书写包含雨字头的几个范字 2.讲解书写要点 *雨字头的第一横明显变短,这里区别于雨字中的横。 *在雨字头中,左侧长点与竖画基本同向,两横基本同向,构成了稳定的横竖结构。四点形态各异,区别细微,附于中竖的两侧。右钩重于每个单独的点画。 *雨字头一半时字中最宽的地方,字下部的宽度一般与四个点整体的宽度相当。 四、看看想想 云的繁体:中正,上下呼应的关系。 霄:宽窄有序,上部雨字头的中竖适当短,雨字头适当扁。 观察:雨字头在云的繁体中和霄字中的形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五、书法园地 桓玄不设寒具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学习书写书法要知道讲究卫生和整洁。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 16.集字练习《学以致用》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课型 | 新授 | 主备教师 | 黎宏林 | ||
教学目标 | 1.明白“学以致用”这四个字的意思。 2.学习“学以致用”四个字的书写,总结书写方法。 3.感受条幅的形态以及整体美和格式的完整性。 | ||||||
教学重点 | 学习“学以致用”四个字的书写,总结书写方法。 | ||||||
教学难点 | 感受条幅的形态以及整体美和格式的完整性。 | ||||||
教学准备 | 范字、课件、毛笔、墨盒 | ||||||
教学步骤 | 二次备课 | ||||||
一、读一读 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实际运用,因此不能死读书,要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书法也是一样。 二、学一学 先展示每个字的形态,然后逐一讲解。老师一边书写一边讲解。 学的繁体:错位平衡。整体上看,学字比较倾斜,上下两部分略有错位。在字的上部,与字高耸,两侧略微下沉。上半字整体向右倾斜,宝盖部的点与钩几乎同向,而子不得倾斜,因此整个字能呈现动态中的平衡。 以:活泼协调。这个字基本没有横画竖画,都是斜向的笔画,不好写,要大胆处理,并在左右两部分之间保持恰当的距离才好。以字笔画较少,而且左右分离,因此,字看起来很疏阔,要形成字的整体感,必须加强左右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致:左右一致,几乎平均占地,都比较收敛。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右部反文边的书写。 用:中竖不正而字正。用字竖向的三个长笔画和横向的三个短笔,在走向上与粗细的上形成微妙变化,使整个字坚实而富有意态。 三、集字提示 1学字中的子部的钩与用字的中竖上下对齐。 以字较扁,学字较大,注意作品整体的协调。 四、学生书写练习 鼓励他们写一幅字送给自己的朋友。最后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