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杜甫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12:18
文档

杜甫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WWW.W8818.COM2092009.082009年第8期谈古论今综观杜甫的诗歌,女性题材的诗篇并不多。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凡对女性有所涉及的诗歌总计不到一百首。其中所涉及到的女性形象有以下几类。一、饱受战乱之苦的女性形象。《石壕吏》中“从吏夜归”的老妇,“出入无完裙”的儿媳;《新婚别》中与征夫分别的新妇;《垂老别》中与被征去当兵的老伴离别的老妇;《佳人》中被丈夫遗弃的佳人;《负薪行》中悲惨的夔州处女等都是这一类女性形象的代表。对这些饱受生活艰辛的女性,杜甫既寄寓了深厚的同情,又赞扬了她们
推荐度:
导读WWW.W8818.COM2092009.082009年第8期谈古论今综观杜甫的诗歌,女性题材的诗篇并不多。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凡对女性有所涉及的诗歌总计不到一百首。其中所涉及到的女性形象有以下几类。一、饱受战乱之苦的女性形象。《石壕吏》中“从吏夜归”的老妇,“出入无完裙”的儿媳;《新婚别》中与征夫分别的新妇;《垂老别》中与被征去当兵的老伴离别的老妇;《佳人》中被丈夫遗弃的佳人;《负薪行》中悲惨的夔州处女等都是这一类女性形象的代表。对这些饱受生活艰辛的女性,杜甫既寄寓了深厚的同情,又赞扬了她们


WWW.W8818.COM

209 2009.08

2009年 第8期

谈古论今

综观杜甫的诗歌,女性题材的诗篇并不多。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凡对女性有所涉及的诗歌总计不到一百首。其中所涉及到的女性形象有以下几类。

一、饱受战乱之苦的女性形象。《石壕吏》中“从吏夜归”的老妇,“出入无完裙”的儿媳;《新婚别》中与征夫分别的新妇;《垂老别》中与被征去当兵的老伴离别的老妇;《佳人》中被丈夫遗弃的佳人;《负薪行》中悲惨的夔州处女等都是这一类女性形象的代表。对这些饱受生活艰辛的女性,杜甫既寄寓了深厚的同情,又赞扬了她们的可贵品格。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新婚别》和《佳人》两首诗中。《新婚别》刻画了一位送丈夫出征的新妇的复杂心理。这位女主人公先是抱怨丈夫匆匆离去,“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而后又转而表达对丈夫的依恋不舍,“生女有所归,鸡狗亦相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接下来这位新妇又由感性转入理性,劝诫自己的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最后,她表达了对丈夫的忠贞,“与君永相望”。这位妇人是饱受战乱所造成的离别之苦的众多女性的代表。诗人既替他们申诉了内心的哀怨,又通过这位妇人的深明大义对她们表达了尊敬、寄寓了希望。《佳人》是一位在战乱中家道衰落、又因此而遭丈夫遗弃的佳人的自叙。诗人以赋的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丧兄之痛和被夫遗弃的痛苦现状,“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又运用比的手法,“插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通过柏枝和绿竹来形容该女子的自怜自爱、坚贞不屈。还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自己的写照,如韩成武先生在《杜甫诗全译》说:“作者在她的身上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1]所见颇为深刻。总之,只有像杜甫一样有着“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的诗人才会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给与同情和赞赏。

二、妓女形象。《开元天宝遗事》曾云:“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2]可见,唐代是一个性观念比较开放的时代,当时文人才子也将狎妓作为一种时髦的享受和消遣。在当时很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对妓女形象的描写,杜甫也不例外。然而他却一改将妓女作为玩赏对象的审美态度,只是进行客观描摹,这充分体现出了他对这一类下层女性的同情和尊重。如《即事》:“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舞妓的装扮、神态和舞后的受赏。给人的感觉是诗人似一位置身其外的看客,其中没有丝毫个人感情的介入,只作客观描摹,足以体现出“奉儒守官”的老杜的道德自律和尊重女性的高贵品质。类似的还有《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二》中的“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等,此不赘及。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在很多诗歌

杜甫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文/王娜

摘 要:本文将杜甫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作四类进行研究,并通过杜甫对她们的情感态度来透视诗人所持的女性观,进而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

关键词:杜诗;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9)08-0209-01中,对耽于女色的奢靡生活还进行了讽刺。如《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其二》:“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黄生评云:“李梓州耽于女乐,公故撰为艳曲。虽曰戏之,而实所以规之。”[3]《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对于州刺史杨某的宴请,杜甫没有在席间自得其乐,而是心忧战事,对其他人的沉迷于女色进行了讽刺。可见,杜甫的诗歌中谈及妓女之所以如此冷静、客观,一方面是因为其独有的博爱情怀将妓女放在了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杜甫心忧国事和人民,根本不把心思花费在女色和享乐上面。

三、贵族女性形象。与上面所述相对应的是,杜甫在很多诗歌中对贵族女性的奢华生活进行了讽刺。其中又以杨氏家族为主要批驳对象。《丽人行》中,通过对杨国忠兄妹穿着、宴饮和出游随行装备的细致描摹,讽刺了他们的骄奢淫逸。《虢国夫人》中,诗人含蓄地讽刺了虢国夫人的妖媚。《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诗人将玄宗与杨贵妃的奢靡生活与民不聊生进行对比,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哀叹。而杜甫对杨贵妃的态度是很矛盾的,既批驳其祸国殃民,又对她的最终下场流露出同情。这些在《哀江头》和《北征》两首诗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哀江头》中,诗人感叹“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流露出对杨贵妃悲惨命运的同情。而在《北征》中,诗人又对玄宗进行了褒扬,“不闻夏殷衰,中自诛妹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似乎将国家的灾难全部归咎于杨贵妃身上。很多学者对杜甫的这一态度进行了批判,认为其还是存有“女人是祸水”的陈腐思想。然而笔者认为,这种复杂情感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杜甫对其进行鞭挞,是将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而对其寄予的同情,是当诗人将其视为一个弱女子来看待时,同情感的油然而生。

结语:杜甫对下层女性的同情、对妓女的尊重、对贵族女性的讽刺,这些足以使我们了解杜甫的女性观。他将女性置于平等的地位上,这在当时是有着很鲜明的进步意义的。而他的女性观又源于他的思想性格。他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有着“致君尧舜上”的济世之志,当理想受挫不得实现时,他悲痛沉郁。这种感情很自然地引导他将目光投放在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中,只有这样一位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忧国忧民的诗人,才会具有如此博大的情怀,所以,在他的笔下,对处于下层地位的女性满是同情的眼泪,而对于祸国殃民的杨氏家族,又不吝讽刺。所有的这些都是源自于诗人的爱国之心、爱民之心。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韩成武,张志民.杜甫诗全译[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P251[2]王仁裕等.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P79[3]转引自[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P997

文档

杜甫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WWW.W8818.COM2092009.082009年第8期谈古论今综观杜甫的诗歌,女性题材的诗篇并不多。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凡对女性有所涉及的诗歌总计不到一百首。其中所涉及到的女性形象有以下几类。一、饱受战乱之苦的女性形象。《石壕吏》中“从吏夜归”的老妇,“出入无完裙”的儿媳;《新婚别》中与征夫分别的新妇;《垂老别》中与被征去当兵的老伴离别的老妇;《佳人》中被丈夫遗弃的佳人;《负薪行》中悲惨的夔州处女等都是这一类女性形象的代表。对这些饱受生活艰辛的女性,杜甫既寄寓了深厚的同情,又赞扬了她们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