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南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301系列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 技术标准暨规格书 | 文件编号;KSD-WI-04 |
版本A 2012-4-25 |
技 术 条 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KSD301系列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以下简称温控器)的各项要求
作为本公司对该系列产品设计、出厂、使用和验收的依据.
该系列温控器适用于装在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交流额定电压不大于250V;额定电流不大于10A;交流额定电压不大于125V;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温度控制器具.
2引用标准
GB/T14536.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自动控制器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14536.10-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自动控制器 温度敏感控制器的特殊要求
JB/T3751-1997 家用和类似用途双金属温度控制器
Idt IEC730-1:2008 UL873
3术语
3.1温控器(thermostat)
是一种动作可以限温的温度敏感控制器,在正常工作期间,通过自动接通(或人工手动接通),保持器具温度在某一个范围之间的双金属温度控制器。
3.2设定温度 setting temperature
在温控器上设定的温度目标值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温度升或降至目标值时触点自动断开或接通。
3.3通断温度差 range of content open and closed temperature
在温控器上设定在某一温度值时,自动接通与断开电路之间的温度值之差。
3.4工作温度 working temperature
在温控器上设定温度为某一温度值时,温度上升触点断开或接通或温度下降触点接通或断开,控制温度值。
4分类及型号
4.1分类
温控器按照动作速度分:代号“S”表示瞬动即突跳式;代号“M”表示慢动式。按温度方式分:代号“T”表示可调式,代号“D”表示固定式。
4.2型号:
产品型号按以下顺序表示
K S D 301 / □ □ □ □□□□□
动作温度范围标称值:
3位数字+通断方式+1位数范围绝对值
1-250系列
端子类型:2-187系列
3-非标端子
1-水平
2-垂直
3-弯脚45°
端子姿势: 4-水平/垂直
5-水平/弯脚45°
6-垂直/弯脚45°
7-无脚
8-其他角度
1-固定铝盖
固定形式:2-活动环自由固定
无固定
设计代号:301
温度设定方式:D-固定式T-可调式
接点动作方式:S-瞬动式,M-慢动式
类别代号:K-温控器
4.3温度规格
例:
5外观
5.1外部尺寸及表示内容应符合有效版本的产品图纸要求。
5.2外观应加工良好,以及产品性能、商品价值所不允许的伤痕、裂纹、变形、毛刺等缺陷。
6结构
6.1与供电路连接的端子,结构应牢靠不松动、不破损。
6.2开闭温度动作过程中,各部件不得发生松动。不因其动作而偏位或脱落。
6.3触点的结构不因其开闭时的电弧而发生极间短路或引起其它部件产生电弧。
6.4带电部件相互之间或带电部件与不带电金属部件之间,在使用状态下,不允许发生松动。
6.5在可能接地金属中,当触点开闭时电弧有可能到达的部份,采用有耐电弧电气绝缘材料。
6.6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小于表1中相应值。
表1
所 考 虑
的 距 离 | 在不同工作电压所要求的尺寸 mm | |||||
≤50V | >50V ≤130V | >130V ≤250V | ||||
爬电距离 | 电气间隙 | 爬电距离 | 电气间隙 | 爬 电 距离 | 电气间隙 | |
清 洁 | 0.5 | 0.5 | 2.0 | 1.5 | 2.0 | 2.0 |
正 常 | 2 | 1.5 | 3.0 | 2.5 | 4.0 | 3.0 |
脏 的 | 3 | 2.5 | 4.5 | 3.5 | 6.0 | 4.0 |
7.1非带电的导电金属的材料应为铝合金不锈钢,黄铜、铍青铜或类似的牢固不易腐蚀的材料,对铁、钢等有色金属材料应进行电镀。
7.2绝缘材料性能应满足耐漏电起痕与此类似坚固吸潮性低,耐热、耐电弧性的材料,并应是阻燃性的。
8标志
温控器上应有符合如下要求的标记。
8.1企业商标、产品型号;
8.2温度规格(包括:动作温度标称值、动作与复位温度的温度差、常闭点、常开点等)唯一性识别标识;
8.3 被授权认可的安规标记;
8.4可按客户要求选择性打印相应被授权认可的电压、电流值或生产批次识别码等;
8.5标记应打应在产品的外表面可见的位置,经久耐用,清晰易辨;
9性能
温控器应根据第10章进行所有规定试验,来检查是否符合表2规定
表2
条 | 项 目 | 性 能 | 试验方法(条) | |
9.1 | 温度度特性 | 设定精度 | 10.4 | |
通 断 温度差 | 1、瞬动式应优选为(5-25)℃、 (10-40)℃、(20-50)℃ 2、可按用户要求设定。 | |||
9.2 | 接触电阻 | ≤50mΩ(初始值) | 10.5 | |
9.3 | 绝缘电阻 | ≥100MΩ(常态) | 10.6 | |
9.4 | 电气强度 | 耐规定电压无闪络,无击穿 | 10.7 | |
9.5 | 泄漏电流 | ≤0.5mA | 10.8 | |
9.6 | 耐低温 | 1、温度变化允许对试验初始值在100℃以 下为±3℃,100℃以上为±3%℃ 2、绝缘电阻100MΩ以上 3、电气强度按规定值 | 10.9 | |
9.7 | 耐高温 | 10.10 | ||
9.8 | 耐冷热冲击 | 10.11 | ||
9.9 | 耐潮湿 | 10.12 | ||
(7)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9.10 | B.环境影响登记表耐盐雾 | (2)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不得出现用布擦不掉的锈蚀 | 10.13 | |
3.完整性原则;9.11 | 单件振动 | 1、 2、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温度变化对试验初始值在100℃以下为 ±3℃,100℃以上为±3%℃ 3、 4、(四)环境价值评价方法绝缘电阻100MΩ以上 5、 6、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电气强度按规定值 | 10.14 | |
9.12 | (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单件跌落 | 10.15 | ||
9.13 | 耐久性 | 1、温度变化对试验初始值: 100℃以下为±5℃,100℃以上为±5%℃ 2、绝缘电阻100MΩ以上 3、耐电气强度按规定值进行 4、机能以上无永久性损坏 | 10.16 | |
9.14 | 机械强度 | 接线端子无破损及使用上有碍的弯曲 | 10.17 | |
9.15 | 耐热耐燃、 耐漏电起痕 | 查GB/T14536.1中第21章 选用21.1、21.2、21.3所有条款 | 10.18 |
10.1试验条件
a周围温度应在20±5℃
b相对湿度应为60%-70%
c电源应为额定电压及额定频率50HZ,60HZ的正弦波电源。
在试验结果不发生异议的情况下,按周围温度5℃-35℃;相对湿度45%-85%,电源接近在正弦波的交流电的条件试验亦可。
10.2温度特性试验要求
10.2.1将试验产品装夹在专用测温夹具上放进测温区域内,产品温场内通风良好,受热均匀,温度升至平衡后开始测试。
10.2.2测试时,在KSD系列温度测试仪上设定产品的动作温度下限、动作温度下限、复位温度上限、复位温度下限、升温速率、降温速率等测试参数,启动测试键,仪器自动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运行,在动作温度下限值再低5℃,开始温度平衡后以小于1℃/min的升温速率对检测炉内的温控器进行加温,要确保测温炉鼓风机工作进行空气搅伴,使温度分布均匀,测试夹具上的温度传感器尽可能靠近被测产品。测试复位温度时,在炉温降至复位温度上限值再高5℃时保温,温度平衡后再以1℃/min的降温速率降温。
10.2.3测温仪上被测产品通过的电流最大值不大于10mA 并应有通断显示装置。
10.2.4仪表精度
出厂检验0.3级,型式试验0.3级,温度特性测试仪仪表0.3级
10.2.5各系列产品各规格具体温度特性值在出厂检验细则中规定。
10.3温度特性试验装置
测温仪内介质为空气,根据需要,也可为油或水等。
10.4工作温度特性
10.4.1按用户的要求,确定温控器的动作温度和复位温度的精度和通断温度范围。
10.4.2测温时用测试夹具上的热电偶,测试温控器的第2、3、4次触点接通和断开时的温度,各次断开温度与标称断开温度之差的最大值即为动作温度精度,取三次接通温度和三次断开温度之差的最大绝对值,即为通断动作温度范围。
10.5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试验是在温控器接通状态下,用伏安法测量两端子间的接触电阻,应符合9.3条要求。
10.6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试验是用DC 500V绝缘电阻表加额定电压DC 500V,在以下部位测定。应符合9.3条要求。
a带电金属部件(如连接片)与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
b同极端子间(断开状态)
10.7电气强度
加以接连正弦波的50 HZ试验电压1500V,连续试验1min,在对判断不生疑的情况下,把试验电压加至1800V(1.2倍),时间1S亦可,应无闪络与击穿,电气强度检验部位与10.5相同。
10.8泄漏电流
温控器通以1.06倍额定电压和最大工作电流,测量其泄漏电流,取其最大值作为测量值。
10.9耐低温
在温控器放置在-20℃恒温箱中,在温度稳定后保温1h,取出放置2h,然后做10.10条试验。
10.10耐高温
将温控器放置在最大工作温度1.05Tmax的恒温箱中,在温度稳定后保持1h,取出放置2h后进行10.11条试验。
10.11耐冷热冲击
把试样放在-20℃±3℃的恒温箱中0.5h,再放置在最高工作温度1.05Tmax±3℃恒温箱内0.5h,取出放置在室温环境2-3min作为一周期,连续进行5个周期,然后检查性能。应符合9.要求。
10.12耐潮湿
将温控器试样按GB/T2423.3规定放入温度40±2℃,相对温度90%-95%的恒温恒湿箱内48H后,在箱内检测绝缘电阻与电气强度,符合第9条要求,然后从箱内取出,放置2h,检查工作温度变化及零件无松动,绝缘物无裂纹、无鼓泡变形,金属件无显著锈蚀。
10.13耐盐雾
是对金属及表面处理件进行,将温控器,按GB/T2423.17,规定放置48 H,然后检查没有发生用布擦不掉的锈蚀。
10.14单件振动试验
按GB/T2423.10把试样固定在有充分强度的板上,模拟产品在工作时的状态以频率20-50HZ,振幅3mm来回时间5min 历时各1h的振动,然后检查性能.应符合9.11条要求
10.15单件跌落
试验时,试验者任意方向和位置拿起产品试样从200mm高,自由跌落在水泥地,石或钢板等坚固的水平面上,作四次迭落,然后检查性能。应符合9.12条要求。
10.16耐久性
将被测件按额定电压,最大工作电流(偏差±5%),对温控器以升、降温进行触点开闭动作试验,最大频率6次/min,开、闭周期自动,每开闭一次作为一个周期,记录周期次数,不发生因电弧引起的极间短路及对带电件短路,然后检查性能。自动复位的应符合被授权认可的安规要求的电压值、电流值、寿命周期(如:UL,100,000次),用户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10.17机械强度试验
对端子(片状)轴向慢慢加下表所示的拉力及推力各1次,保持1s,然后再用10N的推压力分别在端子外端部与轴向垂直的各个方向加力持续5s,符合性能要求。
表3
端子尺寸AxB | 4.8x0.5 | 4.8x0.8 | 6.3x0.8 | |
轴向力N | 50 | 60 | 70 |
按GB/T14536.1-1993第21章规定进行。
11验收规则
11.1出厂检验
11.1.1温控器经出厂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且性能经认证机构型式试验合格已保证确认的产品。
11.1.2出厂检验按GB/T2828中规定一般检查水平I,正常二次抽样方案选定在生产中经测试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按表4规定执行。
表4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术要求(条) | 试验方法(条) | AQL | 不合格类别 |
1 | 外 观 | 5 | 目测 | 2.5 | C |
2 | 标 志 | 8 | GB/14536.1-1993中附录A | 1.0 | B |
3 | 工作温度特性 | 9.1 | 10.4 | 1.0 | |
4 | 接 触 电 阻 | 9.2 | 10.5 | 0 | |
5 | 绝 缘 电 阻 | 9.3 | 10.6 | 1.0 | A |
6 | 电 气 强 度 | 9.4 | 10.7 | 0 |
11.2.1型式试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
a试制新产品;
b产品在设计工艺或材料有重大改变时;
c不经常生产的产品或停产一年以上,再次生产;
d对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定期抽检,每年一次;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11.2.2抽样方法
按GB/T2829中判别水平抽样方案选定
11.2.3程序
a样品按表5规定项目及顺序进行检查,样品在出厂检验合格中抽取;
b在检验中如有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项A类不合格判该批不合格;其它项目有任何一台任何一项不合格,应从该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的产品,进行对不合格项目及有关项目重新检验,如仍有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项目不合格,则判该批不合格;
c对型式试验不合格产品,停止出厂检查至新的型式试验合格才能开始提交出厂检验;
d型式试验按表中分的组分别进行,每组产品不小于3只或按国家认可的试验室的有关规定的数量要求。
表5
组别 | 试验顺序 | 试 验 项 目 | 性 能 | 试验方法 | 不合格类别 | 数量 |
1 | 1 | 外 观 | 5 | 目测 | 3 | |
2 | 结 构 | 6 | ||||
3 | 材 料 | 7 | ||||
4 | 标 志 | 8 | ||||
5 | 设定精度 | 9.1 | 10.4 | |||
6 | 通断温差 | |||||
7 | 接触电阻 | 9.2 | 10.5 | |||
8 | 绝缘电阻 | 9.3 | 10.6 | A类不合格 | ||
9 | 电气强度 | 9.4 | 10.7 | A类不合格 | ||
10 | 泄漏电流 | 9.5 | 10.8 | A类不合格 | ||
11 | 耐低温 | 9.6 | 10.9 | |||
12 | 耐高温 | 9.7 | 10.10 | |||
13 | 冷热冲击 | 9.8 | 10.11 | |||
2 | 1 | 耐潮湿 | 9.9 | 10.12 | 3 | |
2 | 耐盐雾 | 9.10 | 10.13 | |||
3 | 1 | 单件震动 | 9.11 | 10.14 | 3 | |
2 | 单件跌落 | 9.12 | 10.15 | |||
4 | 1 | 耐久性 | 9.13 | 10.16 | 3 | |
2 | 机械强度 | 9.14 | 10.17 | |||
5 | 1 | 耐热、耐燃、 耐漏电起痕 | 9.15 | 10.18 | 3 | |
注:第1组第4、11、12、13项,第二组第1项,第3组第1、2项,4组第1.2项等的性能试验不合格则判为该批不合格。 |
12包装、运输与贮存
12.1包装箱外表面应有如下标志
a)制造厂名或商标;
b)产品名称、型号;
c)生产日期、批号;(允许只用生产日期代替)
d)重量、体积、数量;
e)有“小心轻放、向上、怕热、怕湿”等图示标志。
f)客户的订单号,物料号等。
12.2包装箱内有产品合格证及合格证上注明产品型号、动作、温度标称值、端子姿态、端子类型、固定器形式的代号写明。
12.3产品包装应适应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而不发生损坏,并应避免产品遭受雨雪的直接淋袭。
12.4产品应贮存在通风良好、干燥、无腐蚀性气体的仓库中。
本标准由新东南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编制
本标准主要编制人:
编制 | 蒋维鸿 | 编制日期 | 2012-04-30 |
审核 | 肖志宏 | 审核日期 | 2012-04-30 |
批准 | 批准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