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17小题
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9分)
最近,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越来越像在恶搞:一会儿有人吆喝“孔子是丧家之犬”,一会儿有人叫喊“李白是古惑仔”;左边的场子在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右边的场子在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一个劣质学术“秀场”,正在商品展销会的角落里悄悄地拉开了灰色的帷幕,试图与吴宗宪、小S争风吃醋,一较高下。
与其说孔子是丧家之犬,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丧家之犬:它离家出走,自暴自弃,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四处溜达。与其说李白像古惑仔,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古惑仔:在街头扮鬼脸、吐舌头、哗众取宠,既挑战了“家长”的权威,又骚扰了过往的行人。学术语言已经沦落到“古惑仔”和“丧家犬”的地步,暴露出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致命病理。
既不能感受斗室里枯燥和寂寞的乐趣,又缺乏对学术语言自身应有的热衷和信念,更没有找到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有效途径或话语方式,于是选择“离家出走”,到街头去卖狗皮膏药,还制造了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这种思维放弃学术话语的理性原则,将它翻译成最时髦、最热门的“无厘头”语言,甚至不惜娱乐化(大话、恶搞、骇人听闻的新名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与公众对话。对此,公众惊诧不已——这就是学术?怎么越看越像初次登场的娱乐小明星滑稽、拘谨的业余表演?这种拙劣的方式,是学术思维中的小媳妇心态的表现: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
传统学术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大学讲堂、学术沙龙和专业杂志。公众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一般的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或“公众论坛”。民间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生活空间(饭局、客厅、酒馆、街道、广场),再加上今天的网络BBS等。在新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单一的话语形态的孤立状态,没有对话和交锋,只会使它日渐枯萎。让各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学术思维、公众诉求、民间语言)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或许会使它们同时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但前提是,彼此必须坚守自身的原则和底线,不是放弃原则而同化为一种更低级的东西。
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目的是将各类思想从讲堂和斗室的狭小空间,转移到更广阔的公众空间,参与公众对话。但是,如何转移,是否有效,却一直是一个难题。毫无疑问,无论是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进公众传播,还是将学术完全变身为娱乐,都是无效的方法。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将“左”的道德观与“右”的认识论融合防止僵化保守。这种融合,要求对传播知识的语言进行探索和创新。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众取宠的语言。学术话语仿佛从娱乐垃圾堆里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将孔子、老子、李白们塞在里面兜售。他们从一种极端(抽象化的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的极端)。这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谚语:戴了狗皮帽,丢了狐狸皮。
1.不能代表“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这个句子中的“婆婆”的一项是( ) ( 3分 )
A.商品展销会 B.单口相声
C.京韵大鼓 D.吴宗宪、小S
2.对目前部分学术语言“离家出走”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3分 )
A.某些学术研究人员坐不了冷板凳,被大众传播领域的热闹景象、吴宗宪小S们的风光无限所诱惑。
B.某些学术研究人员丧失学术尊严,拿历史名人、经典文化开刀,无风险但成名快,并且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C.学术语言在向娱乐语言学习的一些尝试中,没有顾及到自身的原则和底线而迷失了自我。
D.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完全不可能是娱乐语言。
3.根据全文内容并联系现实,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娱乐文化中有一部分是垃圾文化。
B.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所以,把网络BBS作为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阵地,现在是学术思想参与公众对话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C.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入公众传播是无效的方法,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
D.作者把认为“李白是古惑仔”的北大博士和说“孔子是丧家之犬”的北大教授都认定为是哗众取宠的学术贩子,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4.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治:修建。
B.亭以雨名,志喜也。 名:命名。
C.雨麦于岐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
D.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狱:监狱
5.对文中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B.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C.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D.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喜雨亭记》一反亭台游记的通常写法,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交错并用,可谓运笔生辉,出手不凡。
B.下雨前,太守就已经开始修亭凿池,没有顾及到忧心庄稼的百姓。亭成恰逢雨至,太守看到人民庆祝的场景,深为惭愧,将这一场喜雨归功于天子和造物主,并用“喜雨”来给亭子命名。
C.为表现百姓之喜,文章除了具体描写官吏、商贾、农夫的欣喜若狂,还交代此前“弥月不雨”的情况,为后文记“喜”做了有力的衬托,行文曲折起伏,饶有兴味。
D.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小亭子的建成并非什么大事,可苏轼却把它与人民“喜雨”的大事联系起来,表达与民同乐的感情。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12分)
(1)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4)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孔雀东南飞》)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诗歌,完成8~9题。
小 园
【清】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8.诗的首联哪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简要分析。(3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4)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同心而离居,_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6)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7)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8)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小题。
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辛亥后拜谭鑫培为师,谭授其《大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他认真钻研京剧老生艺术,多方虚心求教。姚增禄、李顺亭、钱金福、王长林、田桐秋、陈德霖、鲍吉祥等人,都是他请教的良师。业余谭派老生研究家王君直和陈彦衡,在唱念方面对他帮助最大,王君直曾介绍李佩卿做他的琴师。
余叔岩幼时用“小小余三胜”艺名出演于天津下天仙戏院,红极一时。变声后回北京休养,向钱金福、王长林等学把子和武功,同时向陈彦衡、爱新觉罗·溥侗(红豆馆主)、王君直等人学谭派唱腔。在此期间他用心观摩谭鑫培的演出,凡与谭氏合作过的鼓师、琴师乃至检场人、龙套,他都一一虚心请教,技艺大进。并参加春阳友会票社,多方学习,用功不懈。
1918年后,嗓音恢复,以叔岩之名重返舞台。他充分发挥其学谭心得和本身特长,上演大量老生剧目,文武挡,一举成功,与杨小楼、杨兰芳在当时京剧鼎立而三,并称“三大贤”,代表了20世20至30年代老生、武生、旦角的最高艺术水平。
他不值得不断演出于北京之外,曾数次去汉口、上海、天津各地演唱,誉满全国。1928年后由于身体多病,除义务、堂会戏外,不再演营业戏。余叔岩舞台生活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在京剧老生界留下了久远的影响。十年所演的剧目之中很多都成为后学的典范。《琼林宴》《锤》《捉放宿店》《盗宗卷》《定军山》等谭派标准剧目,经他演唱,出神入化、才调秀出,最能见赏和音。他对每一剧目无不精益求精,普通一戏经其润色便能离世异俗,《搜孤救孤》告示戏经他演出,石破天惊,成为传世之作。《法场换子》虽未曾在舞台上演过,只是平时吊嗓唱,但其(反二黄)唱腔极富创造性,已成为典范之作。
余叔岩1928年后虽不再作营业演出,但并未中断其京剧事业。他一直重视京剧的理论研究、社会活动和授徒工作。1931年与梅兰芳作为发起人,在凝平成立了国剧学会。他以他与张伯驹合编的《乱弹音韵辑要》作为学会附设的传习所的音韵学课程教材,并写出了京剧胡琴《老八板》文章,发表在1932年《国剧画报》第13期上。1932年,余叔岩在国剧学会中公开作了关于京剧老生演唱法册的讲演,是研究余叔岩演唱艺术理论的重要参考资料。
他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京剧第三人的“老生三杰”。他全面继承了祖父余三胜(第一代“老生三杰”之一)、老师谭鑫培(第二代“老生三杰”之一)的丰厚传统,特别深入地钻研了集前辈技艺精华之大成的谭派艺术。他向许多文人学者学习精华之大成的谭派艺术。他向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诗词书画,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四声、音韵方面的知识。凭着他的文化素养,在全方位学制了谭派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又从博雅精深处寻求发展,达到了“出蓝胜蓝”的再创造境界,创立了自己新的艺术流派,世称余派。
余派唱腔,多方面体现着我国戏曲传统的精神法则和审美理想,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著称于世。他塑造的音乐形象,端庄大方、深沉凝重,具有清健的风骨,富有儒雅的气质。
余派演唱艺术形成于20年代,对于30年代以来出现的各个老生流派的巨大影响。醇厚的韵味和典型的风格是余派艺术的主要特色。余叔岩靠刻苦锻炼,克服了音量小,中气弱的弱点,使嗓音醇甜峭劲,清冽爽脆而无一毫气凝滞,又结合出色的气息运用技巧,特别是提气的方法,做到高音清越,低音苍劲,立音峭拔,脑后音雄浑,擞音圆润,颤音摇曳多姿。最大限度地获得了用嗓的自由。在唱腔和唱法方面,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对谭鑫培的唱腔加以选择和调整,化谭的浑厚古朴为清刚细腻,寓儒雅于苍劲,于英武中蕴涵深沉俊秀的书卷气,对于所扮演的人物有极好的表演能力,尤擅演唱苍凉悲壮的剧目。
余叔岩在流派的发展方面与其它流派代表人物不同的是,他的剧目,唱、做、念、打甚至扮相都完全继承谭鑫培,但处处又都有新意,有自己的特色,并不靠另起炉灶重新设计表演、创造新腔,然而确实又较谭派有很大的变化,这反而有更大的难度,也正是余派在30年代以后几乎取代谭派在生行的领袖地位的原因。
(节选自《中国京剧戏考·余叔岩先生小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是(5分)( )( )
A、余叔岩自幼师从老生名家学习京剧老生,跟谭鑫培学习演技,与王荣山等人交流艺术,还跟业余谭派老生研究家王君年、陈彦衡学习唱念技巧。
B、余叔岩博采众长,既向钱金福、王长林等学把子和武功,又向陈彦衡等人学谭派唱腔,甚至向鼓师、琴师乃至检场人、龙套请教,因而技艺大进。
C、余叔岩的成功证明,好剧本造就好演员,好党员也造就好剧本,余叔岩十年余所演的很多剧目都成典范,甚至成为传世之作。
D、余派演唱艺术是在全面掌握谭派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唱腔浑厚古朴,清刚细腻,深沉俊秀,苍凉悲壮。
E、余叔岩的剧目,唱、做、念都完全继承谭鑫培,但处处又都有新意,有自己的特色,这便是30年代以后余派几乎取代谭派在生行的领袖地位的原因。
(2)概括余叔岩在京剧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6分)
答:
(3)谭鑫培对于余叔岩的成功来说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余叔岩形成自己的流派有哪些主要原因?请简要分析。(8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创 chuàng 创造 创设 创伤 重创
B, 角 jiǎo 号角 角落 崭露头角 群雄角逐
C, 臭 chòu 臭氧 臭名 无色无臭 乳臭未干
D, 削 xuē 剥削 削减 瘦削 日削月割
13.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 风华正茂 应运而生 抵砺品格 陶冶情操
B, 百折不挠 永葆生机 响誉中外 突飞猛进
C, 波澜壮阔 金壁辉煌 脚踏实地 民不廖生
D, 梦寐以求 气馁悲观 憧憬未来 人才摇篮
1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滥杀无辜,危害平民,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决不会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B, 同学们问我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依我的门户之见,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不懂得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C, 大家诚挚的劝慰,使他消除了顾虑,这才说出了难言之隐的苦衷。
D, 为适应加入 WTO 的形势发展,前来我公司应聘的工程师请注意:凡因循守旧、暮气沉沉者、缺乏自信者 …… 本公司一概敬谢不敏。
15. 刘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3月3日
①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②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④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毫无疑问,文学可以抚慰人的心灵。有些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_______①________,还有一些人虽然家境富裕却也依然爱好文学。只要真心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 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会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美好。真正爱好文学的人,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他们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再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于是问母鸡:“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高飞呢?”
“真是个小傻瓜,”母鸡回答道,“飞得高有什么用处,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
语文科试卷参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 A(“京韵大鼓”“单口相声”“吴宗宪、小S”在文中都借代娱乐语言。)(3分)
2. D(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娱乐语言,“完全不可能”显得绝对。)(3分)
3. A(A项原文出现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容易让读者理解成“所有的娱乐文化都是垃圾”,但娱乐文化中也有精品。B错在“主要阵地”和“现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C项错在“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D项错在“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原文中“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是比喻的说法。)(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
4.D(3分,狱:诉讼案件)
5.A(3分)
6.B(3分,中国封建时代,为官者建亭供游乐本是常事,更何况苏轼这样一位为政清廉,祟尚节俭的官吏,断不会建豪华的丽亭美池。如文中所述,“喜雨亭”不过是一个供休息的场所而已,一个极普通的亭子,B项说法没有道理。)
7.翻译句子每句3分,共12分
(1)不久,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正为此感到忧虑。(“既而”1分;“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1分;“以为”省略,需添加代词,1分。)
(2)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出现旱象便把雨赐给百姓。(“今天”,古今异义1分;“始”,1分;“赐之以雨”,状语后置1分。)
(3)已经出洞,就有人责怪那想要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享尽游洞的乐趣。
(4)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二)古代诗歌阅读
8.示例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形象生动的写出小园环境的美。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示例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表达了作者对小园的喜爱之情。
(3分,任选一个写,言之有理即可,只写出字不得分)
9.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此联以物喻人,竹、菊之风骨,月、霜之高洁衬托诗人的高尚品格和高贵人格。(6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水中树影摇动,隔着短墙看斜阳。秋树黄叶夕阳照落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呀!幽竹寒花只为我一人拥有如此美景。喜欢站在小园里,伴着新月如霜的凄清之景。
(三)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选B3分E2分C1分
C.好剧本早就好演员的判断,从原文来看依据不足。
A.混淆时间概念。余叔岩从吴联奎学老生戏,拜谭培鑫为师是辛亥以后,不再是又念了。
D.对余派概括错误,将谭鑫培的唱腔特点和余叔岩的唱腔特点混杂在。
(2)1931年与梅兰芳作为发起人,在北平成立国剧学会。
与张伯驹合编音韵学教材《乱弹音韵辑要》。
发表京剧胡琴文章《老八板》。
作了关于京剧老生唱法则的演讲。(答对三点给满分)
(3)谭鑫培的演技影响了余叔岩,他曾亲授《大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
谭派影响了余叔岩的唱腔特点,甚至从剧目选择,唱、做、念、打乃至扮相都影响了余叔岩的艺术风格。
谭派艺术的技艺精华奠定了余派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没有谭派就没有余派。
(4)从幼年到成年,乃至一生都多方求教,博采众长,深入钻研老生艺术的唱腔技巧和表演技法。
从各方面系统深入学习谭派艺术,从不另起炉灶,却处处有创新,时时有自我,每一个主演的剧目又有自己的特色。
不仅亲自演出,而且善于将京剧的理论研究、自己的社会活动和授徒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京剧事业的发展。
既学习前人的成功经验,包括中国戏曲传统的精神法则和审美理想,有重视结合自己的特点探寻演唱风格。
(此题要找的是主要原因。)
四.语言表达运用(16分)
12.D(3分)
13.C(3分)
14.A(3分)
15. (4分,没空一分)
①将“惊悉”改为“获悉”
②将“造访”改为“探望”
③将“阁下”改为“您老”
④将“馈赠”改为“敬献”
16. ①有些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
②文学就会回馈他们许多
③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体
(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一空1分,共3分)
五.作文(60分)
17.材料中小鸡和母鸡的对话反映了各自的思想认识。从小鸡的角度看,它羡慕苍鹰,表明它不满足现状,有更高的追求;从母鸡的角度,她否定了小鸡希望像苍鹰高飞的愿望,它认为对于鸡来说,只要谷粒和虫子来填饱肚子就可以了。母鸡的话也有道理,也有他的局限性。因为只满足于吃饱饭的物质追求是不行的,还应该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生命的拓展。我们可以肯定小鸡有所追求,也可以否定它考虑问题不切实际。可以肯定母鸡重实际,也可以否定它扼杀了小鸡的理想和追求。
参考立意:
从小鸡的角度:做人要有更高的追求不要满足现状;如果活着只为了吃饭,就是去了生命的价值;物质追求不可少,精神追求岂可抛。
从母鸡的角度:想问题做事情要考虑自己的实际,不要好高骛远;别人的风光不一定适合自己,莫盲目崇拜;不要扼杀别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