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抓住别里科夫身上的特征,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探究小说主题。
3.欣赏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重点及难点】
1.重点: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
探究小说主题。
2.难点:欣赏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学法指导】
抓住小说三要素,从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主题。
【学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教师导入
二、学:自主学习(务实基础,我们争取做到最好!)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做好笔记)
2.写作背景:小说发表于18年。19世纪末期,正是无产阶级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风暴即将到来。沙皇面临着日益高涨的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人民,这种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全国密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就是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3.疏通文本,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契诃夫( )( ) 憎恶( ) ( )削铅笔( )辖制( ) 撮合( ) 怂恿( )( ) 癖好( )讥诮( ) 滑稽( ) 安然无恙( )
4.疏通情节,请按以下情节内容,标上相对应的段落。
第一部分: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 )
第二部分: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 )
第三部分: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 )
5.人物形象分析,别里科夫档案资料填写。
姓 名 | 别里科夫 | 性 别 | |
出生年月 | 住 所 | ||
婚 否 | 生前职务 | ||
口 头 禅 | |||
特 征 | |||
人际关系 | |||
死前状况 |
1.听说别里科夫被称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到底有哪些套子?
2.这样一个人,听说全城的人都怕他,有什么具体表现吗?人们为什么怕他?
3.为什么别里科夫能辖制全校甚至全城10至15年之久?
4.既然别里科夫有这么大的威力,那么为什么他还整天战战兢兢,把自己藏在“套子”里。他怕的是什么?
5.文中为什么写他差点结婚?如果他结婚了,他会不会跳出套子呢?
6.文中的华连卡和科瓦连科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和别里科夫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样的冲突?
7.文本阅读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你问,我们答。
听说别里科夫被称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到底有哪子些套?完成表格填写。
生活习惯的套子 | 表现 | 人物形象 | 思想观念的套子 | 表现 | 人物形象 |
穿着 | 对于过去 | ||||
所教古代语言 | |||||
用具 | 告示、报纸 | ||||
出行 | 不合规矩的事 | ||||
住处 | 对于学生 |
1、教师导入
2、展与评:别里科夫死因调查
1.别里科夫别里科夫临死前遭遇三件事?请填写以下表格。
事件 | 神态 | 语言 | 心理 |
华连卡:(1)请问您与别里科夫关系如何?
(2)差一点儿结婚?为什么最终没有结成呢?
柯瓦连科:(1)别里科夫死前为什么会从楼梯上滚下来?
(2)那么这件事会不会成为造成他死亡的原因?
3.别里科夫到底是怎么死的?凶手是谁?理由是什么?
第三课时
一、教师导入
二、展与评:主题手法探究
1.别里科夫死后,城里人有什么反应?
2.怎样理解“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不知道还有多少”?
3.归纳主题:
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三、测:课外作业
“套子”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实际上指的是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法令制度、生活环境(生活圈子)。如何辨证看待“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