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_全集_1997_10_03在西北大学的讲演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13:57
文档

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_全集_1997_10_03在西北大学的讲演

1998年2月第28卷第1期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Feb11998Vol128No11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待续)——1997210203在西北大学的讲演3何丙郁(李约瑟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内;72岁,教授,所长)摘要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
推荐度:
导读1998年2月第28卷第1期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Feb11998Vol128No11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待续)——1997210203在西北大学的讲演3何丙郁(李约瑟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内;72岁,教授,所长)摘要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
1998年2月第28卷第1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 o rthw est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 on)

Feb11998

V o l128N o11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待续)

——1997210203在西北大学的讲演3

何丙郁

(李约瑟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内;72岁,教授,所长)

摘 要 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

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

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过程。示范奇门遁甲的布局方法,并举例解释它在气象学、军事和人事

各方面的应用。认为传统中国从来没有科学这个名词,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以前也没有这个

名词,可是认识和克服大自然这个理念应该早已存在,这就是所谓科学的前身。又认为奇门

遁甲是传统中国理念中的科学,后来在欧洲科学与巫术、哲学、宗教等分手,可是奇门遁甲没

有脱离它和人事、巫术等的关系。

关键词 遁甲;奇门遁甲;葛洪(公元283年?~343年?);抱朴子内篇;中国自然科学史

分类号 N09

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讲奇门遁甲,心情上跟谈其他的话题没有两样。可是在奇门遁甲的发祥地,尤其是在唐朝古都所在的西安谈这套秘术,心里不免产生很多感想,有时间和空间差别的感受,当年的一套不该公开讲的秘密学问,今天不但可以当众讲说,而且能够从现代的学术立场讨论,觉得特别有意思。

孔明借东风是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段故事载于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这部小说提及诸葛亮曾经对周瑜说他自己学过奇门遁甲,并且在书中第46回有“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诸葛亮又说:“为将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是庸才也”。在第49回“七星坛诸葛察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读者可以看到孔明借东风时,“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周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之祸根也”。所谓“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就是奇门遁甲术。2)我们也可以试从科学史的立场探讨这门很少受学者们注意的学问。

1 历史上的奇门遁甲

传说黄帝命风后作兵法,创立遁甲后1080局。遁者隐也,说遁甲是一门秘密而不外传的兵法。后来姜太公把它删为72局。到秦将灭亡而汉将兴的时期,黄石公以这套秘术传给张良。3)这都是术数家们的传说,不能看作历史。

现存最早提及遁甲的文献是东晋葛洪(公元283年?~343年?)的《抱朴子・内篇》。葛洪说他本人曾学遁甲,并参阅过60多卷遁甲书,这都是在他老师郑隐的家里所看到的。葛洪跟随郑隐学道多年。太安元年(公元302年)知季世之乱,郑隐避世隐居炼仙药,莫知所在。那么最晚在公元3世纪,已经确有遁甲术了。可是遁甲有许多种,葛洪仅提及遁甲在选择入山采药良辰吉日上的应用,没有涉及军事。《乐府

3收稿日期:1997210203特约

1)柳存仁对罗贯中的年代以及《三国演义》的前身《三国志平话》曾作深入的研究。参阅柳存仁《和风堂文集》卷下,上

海,1991年,页1418。

2)见何丙郁,诸葛亮与奇门遁甲,1997吴德耀文化讲座论文,新加坡国立大学,U ni.P ress,1988年,排版中。

3)本文所述的奇门遁甲共有1080局,假托黄帝的名号以建立权威。传说应出于这套术数之后。

诗集》卷三十二梁简文帝从军行有“三门应遁甲”句,暗示遁甲与军事有关。《隋书・经籍志》引入带有“阴

符”二字的兵书两种,而带有“ 甲”

(按: 与遁通)二字的书目超出50种,此外并提及某些南北朝时代的遁甲书名。由此可见,南北朝时代遁甲已经流行,只可惜这个时代的遁甲书已经佚亡。当时的遁甲术无法稽考。近人严敦杰引《太平广记》唐贾耽运式之事,解释这是指奇门遁甲运式的操作。那么唐朝可能已经有奇门遁甲了〔1〕。这是公元8世纪的下半叶。我有一篇正在出版中的小文,提出一部讲奇门遁甲的《烟波钓叟歌》作者可能是比贾耽稍早的唐肃宗时代的张志和1)

最可靠的是北宋有关奇门遁甲的记载。北宋司天台天文生考试有“三式”这一项必修科目。三式包括太乙、遁甲、六壬,这三种使用式盘的术数。依据史籍的记载,战国时代已经有三式的迹象,似乎以六壬出现最早。清代学者钱大昕(公元1728年~1804年)的《十驾斋养新录》说《史记・龟策传》所载述卫平替宋元王解梦的方法是遁甲术,但是严敦杰指出所用的方法应该是六壬,而现代出土的古式盘也绝大多数是属于六壬式(见文献[1])。

遁甲的“遁”字有几个解析。“遁者隐也”指它的神秘性。“遁”也带有“逃避”的意义,使人联想到旧小说的“遁法”,例如《封神榜演义》和《薛丁山征西》所载土行孙和窦一虎的“遁地”本领。“遁地”也称“土遁”,是“五遁”中之一种。“五遁”有“火遁”、“水遁”、“木遁”、“金遁”、“土遁”。这些思想出自道家和兵家,

例如明代何汝宾。《兵录》

(公元1606年)有如下的记载2):贼寇逼近,出军不及选好日,备此法而去,皆通泰而大胜。东属木,但以横木一枝,放在地

上跳去,背东向西吉。南属火,但以火一块,放在地上跳去,背南向北吉。西属金,但以剑横地

跳去,背西向东吉。北属水,但以水一盆,放在地上跳去,背北向南吉。

这就是兵家的“木遁”、“火遁”、“金遁”和“水遁”。小说家就引用这些意趣浓厚的思想写出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水浒传》的神行太保戴宗把“甲马”拴在腿上,口念咒语,便能施展他的神行之术。这应该是一种遁甲术。“甲马”和“遁甲”都同用一个“甲”字。戴宗神行术的构想,可能源出于道家的遁甲。

遁甲的“遁”字还有另外一个解析。清代学者俞正燮(公元1775年~1840年)的《癸已类稿》说“遁”字同“ ”字,指“推算”。“遁”也作“循”,有“循环推算”而没有“逃避”的意思。在某些场合这个解析是对的。例如葛洪所讲的遁甲是计算和选择入山采仙药的良辰吉日,术数家所使用的“五虎遁”,“五鼠遁”,“遁甲九宫”等术语,都是指推算而毫无逃避的意义。可是在另外某些场合俞正燮的解析就不能派用场了,例如上文的“五遁”确有逃避的意义,连本文的奇门遁甲也暗含躲避的意义。

奇门遁甲中的“奇门”这两个字是指“三奇”和“八门”中的“三吉门”。三奇是天干的乙、丙、丁,称为日奇、月奇和星奇。八门是杜、景、死、惊、开、休、生、伤。开、休、生是三吉门,景是小吉;杜、死、伤是凶门,惊是小凶。三奇和三吉门配合的方位是吉利。明代万民英的《三命通会》说:“古今高人达士,稽考天数,推察阴阳。以奇门而推地方吉凶”,也是和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一样,没有把奇门和遁甲相提并论。有些种类的遁甲术与三奇和八门是毫无关系的,例如道家的遁甲所用的是符录、咒语、步罡等仪式。钱大昕所讲的“奇门之式,古人谓之遁甲”看来是不对的,可是有些种类的奇门也算是遁甲术,例如《古今图书集成》的遁甲类收入日家奇门、月家奇门、年家奇门三种遁甲术。种类繁多,文献缺乏,传闻纷纭,而一向受保密的学问不是一个理想的学术研究对象。幸而今天的讲题仅限于奇门遁甲,不关涉其他各种各色的遁甲或奇门术数。2 三式与奇门遁甲

北宋司天台天文生考试科目中的三式,按北宋《崇宁国子监算学令》:“诸学生习九章,周髀义及算问,兼通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算法,并历算、三式、天文书……三式即射覆及预占三日阴阳风雨”。这就是说三式是用来占算祸福以及预测3天内是阴天还是晴天和是否有风有雨。按南宋秦九韶的

1)见何丙郁.试读一卷兵法秘笈:《黄帝阴符经》,自然科技史集刊(出版中)。

2)《兵录》卷14,页20上。

—2—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8卷

《数书九章・序》:“太乙、壬、甲,谓之三式”。三式即太乙式、六壬式和遁甲式,都采用式盘1)。三式都应用

在人事、军事和天气预测,但各有专长。太乙专于君国大事与军事,而对老百姓个人没有利用价值。唐代印度密教高僧把希腊托勒密(P to lem y ,公元127年~170年)的星占学传入东土,于是东西文化交流产生一种太乙人道推命法,经历数百年的演变成为现代流行在华人社会的紫微斗数,太乙式本身反而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了〔2〕。六壬专于人事和天时。懂得六壬的人可能是比懂得太乙或遁甲的人多。

本文的主题奇门遁甲是三式中的遁甲式,也是宋、元、明历代官方采用的遁甲术,可算是正统的遁甲术。宋朝皇帝仁宗(1023年~1063年在位)下诏司天台,以杨维德(维又作惟)为首的几位天文官,编写《景遁甲符应经》以及有关太乙和六壬的书。当曾公亮编写《武经总要》时,仁宗又下令杨维德等,要他们负责代编该书所载有关三式在军事上的应用各篇。大概罗贯中想像中的就是这套奇门遁甲。本文所载述的也是这套根据杨维德等著述的奇门遁甲。

图1 固定的地盘上八门和九星F ig .1 E igh t Gates and N ine Stars on a F ixed Ground P late

奇门遁甲的“遁”字包括隐密、躲避、推

算等涵义。“遁甲”是避免天干之首甲木被

庚金所克,将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

甲戌称为六甲的干支,藏匿在戊、己、庚、

辛、壬、癸这6个又称六仪的天干里。

3 奇门遁甲的天盘和地盘

奇门遁甲的操作使用一个固定的地盘

和一个依随时刻移动的天盘。地盘列有一

至九的九宫数字(五在,留空);后天八

卦方位;杜、景、死、惊、开、休、生、伤等八

门;配合九宫的北斗九星,即一天蓬,二天

芮,三天衡,四天辅,五天禽(寄居坤二宫),

六天心,七天柱,八天任,九天英,如图1。

图1地盘上九宫、八卦、八门和九星的位置

是固定的。奇门遁甲的第一步操作是在地

盘上布置三奇和六仪,即乙、丙、丁和戊、

己、庚、辛、壬、癸,一共9个天干,其中的六

仪藏有甲和6个不同地支。它们在地盘上的位置是依据当天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换句话来说这是和年、月、日有关。操作者务必先查出当天前的节气,然后知道应该用阳遁还是阴遁和从那个宫起算,即从上、中、下三局中选用那个局。

地盘上有一个随着时刻移动的天盘。一层是北斗九星随着地盘直符移往天盘用事时干所在宫,三奇和六仪也依样移往天盘。一层是八门,随着时宫直使所指移往天盘。直符和直使这两个术语下文自有交代。此外,天盘还有一层“八诈门”,阳遁从直符开始,依时针右转顺序,顺排 蛇、太阴、六合、勾陈、朱雀、九地、九天;阴遁从直符开始逆排九天、九地、玄武、勾陈、六合、太阴和 蛇2)。

(待续)

1)见何丙郁.太乙术数与《南齐书・高帝本纪上》史臣曰章。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7本,台北,1996年,页383~413。六壬起课见何丙郁.从《镜花缘》试探十九世纪初期科学知识在一般人士中的普及.近代中国科技史论集,台北,1991年,页19~21。

2)事急时依照八诈神所示方位,从直符出击对冲;九天之上可以扬兵布阵;九地之下可以屯兵固守;玄武小盗之神可以提防奸细;白虎防备贼兵偷营劫寨;太阴可以履符禁敌,闭城藏兵,也是避祸之方;六合可以埋伏,有急事避害之方; 是虚诈之神,主精神恍惚及恶梦。

—3—第1期            何丙郁: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 o rthw est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 on)

A p r.1998

V o l.28N o.2

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续完)

——1997210203在西北大学的讲演0

何丙郁

(李约瑟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内;72岁,教授,所长)

摘 要 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

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

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过程。示范奇门遁甲的布局方法,并举例解释它在气象学、军事和人事

各方面的应用。认为传统中国从来没有科学这个名词,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以前也没有这个

名词,可是认识和克服大自然这个理念应该早已存在,这就是所谓科学的前身。又认为奇门

遁甲是传统中国理念中的科学,后来在欧洲科学与巫术、哲学、宗教等分手,可是奇门遁甲没

有脱离它和人事、巫术等的关系。

关键词 遁甲;奇门遁甲;葛洪(公元283年?~343年?);抱朴子内篇;中国自然科学史

分类号 N09

(上接第1期)

4 奇门遁甲起例

今试推演公元1997年10月3日下午3时的奇门遁甲式。我们要采用阴历。这是丁丑年九月初二戊寅日未时。西安的经度是东109°,可是采用的时间是基于东经120°的时间。官用时间比实际时间早约45分。下午3时该作未时论。“五鼠遁”口诀有“戊癸日起壬子时”。从壬子数到未得已未时1)。那么,我们现在试布丁丑年九月戊寅日己未时的遁甲局。

首先从历书或通书查出与这天相对应的节气,查出这天是在秋分后。接着要参阅24气布局立成表。见图2。小暑条下有

      秋分  七  一  四

秋分是在夏至后。冬至后用阳遁,夏至后用阴遁。小暑的布局须用阴遁。

七是上局,又称上候;阴遁从九宫的第八宫始,顺布三奇;从第七宫始,逆布六仪。

一是中局,又称中候;阴遁从九宫的第二宫始,顺布三奇,从第一宫始,逆布六仪。

四是下局,又称下候;阴遁从九宫的第五宫始,顺布三奇,从第四宫始,逆布六仪。

要知道应该使用三局中的那一局首先须找出“符头”。符头是用事日对上最接近有甲干或己干的日。戊寅日对上最接近有甲干的日是甲戌日。这就是符头。奇门有正授、超神、闰奇、接气等法。符头甲己正对节气是正授;符头在节气后是超神;超出节气后九日之外该置闰或用接气。置闰必在芒种后夏至前或大雪后冬至前。接气是用下一个节气。符头甲戌是在秋分后六天。该作超神论,用秋分。

符头的日支是子,卯,午,酉,用上局;是寅,已,申,亥,用中局;是丑,辰,未,戌,用下局。甲戌的日支是戌,该用下局;所布的是“阴遁四局”。

0收稿日期:1997210203特约

1)五鼠遁见《钦定协纪辨方书》(《钦定四库全书》本)卷1,页43。

图2 武经总要后集・遁甲法F ig .2 W uj ing Z ongy ao H ouj i ・the M ethod of D unj iaf a

现在可以开始在盘上布下三奇六仪了。在四宫后

顺布三奇;乙(日奇)置五宫(寄居在坤二宫),丙

(月奇)置六宫,丁(星奇)置七宫。又从四宫始逆布

六仪;即置戊(甲子)在四宫,己(甲戌)在三宫,庚

(甲申)在二宫,辛(甲午)在一宫,壬(甲辰)在九

宫,癸(甲寅)在八宫。地盘的布置已完成,如图3。天盘依随时刻移动。用事时刻是己未。首先查

出己未对上最接近以甲为首的干支。从己未倒数

戊午、丁已、丙辰、乙卯,数到甲寅。甲寅就是用事

时刻的“旬首”。旬首是用事之时所管的六甲。旬首

的甲干称为“直符”(又作值符),子支称“直使”

(又作值使)。在地盘找到甲寅在艮八宫,知道地盘的

直符(又称地下直符)和直使都在艮八宫。

天盘上的第一步操作是将地盘的直符甲(寅)

移到地盘己(未)上的天盘震三宫,同时带着九星

的天任移往天盘的震三宫(按:“移”字也许可能引

起一些误解,因为地盘上还留下一个地下直符,地

盘没有由于移动而缺少原有的成员,但是主要的

是看天盘)。地盘三宫的己带着天冲移往天盘的巽

四宫;地盘巽四宫的戊带着天辅移往天盘的离九

宫;地盘离九宫的壬带着天英移往天盘的坤二宫;

地盘坤二宫寄居的乙(日奇)带着天芮、庚和寄居的天禽移往天盘的兑七宫;地盘兑七宫的丁(星

图3 戊寅日阴遁四局地盘F ig .3 T he Ground P late of Four Sets of Y in D un on the D ay of W u Y in 奇)带着天柱移往天盘的乾六宫;地盘乾

六宫的丙(月奇)带着天心移往天盘的坎

一宫;而地盘坎一宫的辛就带着天蓬移往

天盘的艮八宫。

直使带着八门移动。己未的己时在地

盘的三宫。在地盘八宫的直使就带着生门

移往天盘上的震三宫。于是乎伤门是在天

盘的四宫,杜门在九宫,景门在坤二宫,死

门在兑七宫,惊门在乾门宫,开门在一宫,

而休门在八宫。

最后要布下八诈门。这是用阴遁,所

以从天盘震三宫的直符开始排列八诈门

的小直符,然后布九天在巽四宫,九地在

离九宫,玄武在坤二宫,勾陈在兑七宫,六

合在乾六宫,太阴在坎一宫, 蛇在艮八

宫。至此,己未时的阴遁四局已经大功告

成了(见图4)。

怎么看图4的阴遁四局呢?这就要看

所占的是何事情。假如所占的是风,应该

留意的是天辅星在天盘的位置及其与天

盘地盘成员间的五行关系。天辅在预测天—49—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8卷

图4 戊寅日己未时阴遁四局F ig .4 T he Four Sets of Y in D un at T i m e of J iW ei on W u Y in D ay 气场合又称“风伯”,五行中属木。在图4

天辅在离九宫遇戊土,木克土,天辅没有

受制,下临地盘离火,木生火,故生风,地

盘的壬水生木,也有助于天辅生风;离九

宫是南方,故有南风。又地盘离九宫的干

是壬,是从戊寅起数第4日,故指壬午日,

有南风。又测雨时看天柱星,又称雨师,属

金;测雷看天冲星,又称雷公,属木;测云

雾看天蓬星,又名水神,属水,等等1)。

奇门遁甲的主要应用是在军事而不

在天气预测上。试从传统中事家的立

场看图4的阴遁四局。先看天盘上乙、丙、

丁,三奇是否与休、生、开,三吉门会合。在

坎一宫丙日奇与开门会合,再得八诈门吉

神太阴,这是大利大吉。用兵从正北方位

出,百战百胜。

假如兼用东晋葛洪所提及的遁甲择

日法。出军征讨有宝日、义日、制日、伐日

之分。宝日是大吉,义日是次吉,制日是中

平,伐日是凶2)。这都是从日干和日支的相生相克关系来定。干生支是宝日,支生干是义日,干克支是制日,支克干是伐日;凡是以下犯上,在传统中国是最要不得的事情。戊寅日是寅木克戊土,是伐日不利出师。可见奇门遁甲算出大利大吉的方位,当事者会采取甚么行动呢?大概他不会自动在这天出兵,但是敌人来攻,他就争取大利大吉的方位应战。

奇门遁甲也应用在日常生活上。比方距今1200年前,长安有一位殷商考虑聘请某位老师来开馆教书。他请教一位高人,布下己未时的阴遁四局。他可能获得以下的回答:直符是东家主人方面的星;天辅是老师的星;天芮是学徒的星。天盘上直符所在的三宫属木,生天辅所在属火的九宫,老师能获主人的支持;天辅所在属火的九宫制天芮所在属金的七宫,老师能看管学徒。九月月支戌属土,天芮也属土。这是旺相中的相,天芮在旺相之宫弟子必多。况且生门是吉门,与主人直符同宫,对主利。5 结 论

让我们试探奇门遁甲在科学史上的地位。许多研究科学史的学者本身曾经受过科学训练,而许多杰出的成就也是出自他们的努力。由于他们本身所受的基本教育和训练,他们很自然地站立在西方文化和现代科学的立场,来评估中国的传统思想和科学技术。可是单纯从现代科学的起点而不顾历史背景所产生的言论,往往有些尚待商榷的问题存在。同时,站在产生现代科学的西方文化立场以图判断基于不同文化的中国传统科学,也可能忽略了某些重要的问题。奇门遁甲是一个好例子。它从来没有受到西方科学史家的注意,没有获得它在科学史上应有的肯定。希望本文可以略为弥补这个缺陷。

在公元14世纪,欧洲尚在经院哲学势力下的文艺复兴时期,“science ”这一专门术语还没有出现。传统中国也没有一个相等的术语,最接近的也许是“格物”这个名词,虽然我觉得不是太理想。“科学”这两

1)参阅Ho Peng Yoke .D id T raditi onal Ch inese T h ink ing Invo lve U sing Calculati ons to P redict the O ccurrences of

N atural Phenom ena ?. th Internati onal Conference on the H isto ry of Science in East A sia ,Seoul ,26

~31A u 2gust ,1996(P roceedings pending ).

2)见:《武经总要・后集》(遁甲法)卷21,页34上。—59—第2期             何丙郁: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             

个字,要等到公元19世纪中叶才成为一个专门名词。名词是名词;理念是理念。没有科学这个名词未必等于没有关于科学的理念。这个理念是对大自然的认识以及对改变或克服大自然的知识。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莫测之巧”,把传统中国的改变或克服大自然的理念表露无遗。奇门遁甲是传统中国理念中的一门科学。现代的科学小说(science ficti on ),作家以现代科技为背景。《三国演义》也可说是带有科学小说的特色,以当时传统理念中的科技为背景。奇门遁甲配合《三国志》所载述的木牛、流马、连弩等,使得《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兼为一位伟大的技术天才。

奇门遁甲在宋代是三式之一。三式是传统中国的最为深奥的几种术数,是司天台采用的秘术。中国传统数学分为“内数”和“外数”两部分。术数是属于内数。南宋杰出数学家秦九韶(公元1202年~1261年)的《数书九章》说:“(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事物,类万物”。前者是内数;后者是外数。内数在传统中国比外数较为深奥,更为重要。不少著名数学家都是兼通内数和外数,例如唐代的李淳风(公元602年~670年)和僧一行(公元683年~727年),宋代的沈括(公元1037年~1095年)和秦九韶等,都是两样兼通。沈括曾在北宋司天台任职,对三式当然是内行。术数涉及阴阳、五行、九宫、八卦、河图、洛书等对大自然的传统观念。从前“数学”的涵义比现代“数学”的更广。公元19世纪中叶李善兰才开始把它当作相等于英文“m athem atics ”的一个专门名词。其实从前“m athem atics ”的涵义也是比现代“m athem atics ”

的更广泛。例如在公元14世纪,欧洲的大学(包括英国的剑桥和牛津两所大学)的课程仅有所谓“七学艺”(seven liberal arts )。学生修了三学科(trivium ),包括文法、修辞和逻辑,不

必通过考试就获得学士(B achelo r )学位。毕业生平均年龄是12岁,尚未适合当教师,还须回到大学进修所谓4学科(quadrivium ),包括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4年后自然取得硕士M aster 学位。公元6世纪罗马学者贝丢斯(Boeth iu s ,公元480年?~524年)所给“m athem atics ”

的定义包括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后来成为大学的硕士课程。M athem atics 原来包涵以前欧洲人对科学的理念。它们的天文学也含有星占学的成分,和传统中国没有两样。

公元14至17世纪,巫术在欧洲相当普遍。巫术和自然哲学的关系很像星占学与天文学之间的关系。奇门遁甲和其他三式的应用比现代科学更为广泛。“过尤不及”,它们的重点是在人事方面,自然现象仅占一小部分。试问在传统中国社会里,是否能有一位精通遁甲或六壬的高人,把注意力放在从树上落下的苹果或者由塔上降下不同重量的物体呢?先有怀疑,后有。希腊科学受到怀疑,然后欧洲有科学。三式都是秘密的学问,传授的人不会多,又说是黄帝传下的,认为神圣不可犯。操术者计算不灵,仅能怪责自己学艺不精,或是用心不诚,或是选错方法。没有怀疑心何来科学呢?

上文也提及奇门遁甲术把神名当作dumm ies 用。先从利方面看,测风时看风伯,测雨时看雨师等,确是有助记忆,比x ,y ,z 等字母方便。可是有其利也有其弊。使用本身有字义的dumm ies 可能引起误解。虽然朱熹讲过神和鬼不过是气的伸屈两样状态,术数中出现的许多神和鬼实在会使外行人疑神疑鬼,而遁甲和道教的关系就不能扯开了。东晋葛洪本身是道教的人物,他所讲的遁甲也带有道教色彩,比较少用数学。宋代的奇门遁甲术则相反,多用天文观测和计算,而少用符咒。虽然这样说,宋代和道教本来就有密切关系,从而道教也有它一套的遁甲。《道藏》收入几部有关遁甲的道书,可是都跟我们所谈的奇门遁甲是风马牛不相及,而讲的都是用符录、咒语、步罡等仪式以作行云致雨等事情。在传统中国遁甲和道教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近。回看公元17世纪的欧洲,科学是产生在科学和宗教分离的时期。传统中国不可能有这个条件。从传统观点来说,中国传统科学不能演变为现代科学的原因,不见得是个难题。“李约瑟之谜”要从现代西方科学史观点科技史才存在。

再回过来说,西方科学史研究者肯定科学时代以前在欧洲出现的星占学、炼金术、数字学、巫术等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研究欧洲早期科技史都脱不了和这些学问的关系。传统中国的科技史比西方的科技史较晚受到世界学者们的注意。传统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炼丹术等要到本世纪中叶始受世界学者肯定,可是术数还未受到应得的注意。术数在传统中国的科技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甚至军事史都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奇门遁甲以及其他三式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术数。无论如何,把奇门遁甲这一门别具风格的中华文化理清,我们将更能了解中国历史的全貌。

—69—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8卷

参 考 文 献

1 严敦杰.式盘综述.考古学报,1985(4):445~4

2 何丙郁.紫微斗数与占星学的渊源.历史月刊,1993(68):28~50

责任编辑 姚 远

An Exam i nation of the Trad itional Ch i nese SecretM ag ical

Art of Q i m en D unj ia from the Stand -po i n t of H istory of Sc ience

——A Speech i n Northwest Un iversity on October 3,1997

Ho Peng Yoke

(N eedham R esearch Institute ,Cam bridge ,England )

Abstract  T he Q i m en D unj ia w as perhap s the m o st sop h isticated fo r m of a range of traditi onal Ch i 2nese m agical arts under the general ter m D unj ia .T he earliest descri p ti on of D unj ia is found in the 4th 2cen tu ry w o rk by Ge Hong ,the B aop uz i N eip ian ,bu t so far the o rigin of the Q i m en D unj ia can on ly be traced back to the 8th cen tu ry .F rom the N o rthern Song to the M ing p eri od the Q i m en D unj ia w as adop ted as an official system in the astronom ical bu reau fo r w eather fo recasting ,fo r calcu lating the co rrect tactics to be adop ted in m ilitary op erati on s ,and fo r m ak ing p rogno sticati on s on hum an af 2fairs .A n illu strati on is thereby m ade on the actual calcu lati on s of the Q i m en D unj ia m agical art ,and exam p les of how it w ou ld have been app lied to w eather fo recasting ,m ilitary operati on s and hum an af 2fairs in traditi onal Ch ina .T he w o rd "science "(kexue )did no t ex ist in traditi onal Ch ina ,bu t neither did it ex ist in m edieval Eu rope .How ever ,the idea of an art invo lv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exp lo ita 2ti on of natu re m u st have an tedated the w o rd itself .In the Q i m en D unj ia the traditi onal Ch inese though t that they had the m ean s to p redict natu ral even ts and even to harness them .It w as science to the traditi onal Ch inese .It is also no ted that w h ile science in Eu rope even tually parted com pany w ith m agic and p h ilo sop hy ,the Ch inese system had never divo rced itself from m agic and hum an affairs .Key words  D unj ia ;Q i m en D unj ia ;Ge Hong (A .D .283?~A .D .343?);B aop uz i neip ian ;h isto ry of science in Ch ina —

79—第2期             何丙郁: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             

文档

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_全集_1997_10_03在西北大学的讲演

1998年2月第28卷第1期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Feb11998Vol128No11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待续)——1997210203在西北大学的讲演3何丙郁(李约瑟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内;72岁,教授,所长)摘要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