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地下水水质级别构成示意图较差级, 60%极差级, 10%良好级, 30%较差级极差级良好级内河有马巢河、可利江、凤凰江、心圩江、二坑、朝阳溪、
亭子冲、竹排冲、水塘江等。 邕江是市中心区主要在用饮用水源;天雹水库、峙村河水库、老虎岭水库、龙潭水库,为南宁市近郊地区的水源地;西云江水库、仙湖水库、英雄水库、忠党水库、定标水库、东山水库、新生水库等,为南宁市卫星城镇的饮用水源;武鸣灵水、邕宁清水泉、那马泉以及部分郊区地下水,为武鸣、邕宁两县县城和部分郊区的饮用水源。大王滩水库、凤亭河水库、屯六水库,是南宁市的备用水源,作为中远期目标予以严格保护。 2.南宁市境内主要江河的水质状况令人堪忧。 南宁市主要河流水质南宁市主要河流水质南宁市主要河流水质南宁市主要河流水质 南宁市境内监测的6个断面中,上中、老口2个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占33.3%;右江雁江、邕江水塘江和蒲庙、郁江南岸断面为Ⅳ类水质。2007年6月南宁市有4个断面水质达到水功能区目标要求,达标率为66.7%,右江的雁江和郁江南岸断面为Ⅳ类水质,不能满足水功能区目标Ⅲ类水质要求,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氧。与上、下游地市交界的3个边界断面中:与崇左市交界的左江上中断面为Ⅱ类水质,达到边界水质管理要求。与百色市交界的右江雁江断面和与贵港市交界的郁江南岸断面均为Ⅳ类水质,不满足边界断面水质交接要求。 3.饮用水源水质较好。 南宁市区自来水厂主要以邕江的三津、陈村、西郊、中尧、河南为取水源地。位于邕江上游的三津和陈村水源地水质较好,位于下游的西郊、中尧、河南水源地水质相对差。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一览表 4.地下水水质较差。 2006年南宁城市地下水质良好级占30%,河流 名称 断面名称 水功能 区目标 水期 本月水质类别 水质评价 左江 上中 (与崇左交界) Ⅲ 丰 Ⅱ 优 右江 雁江码头 (与百色交界) Ⅲ 丰 Ⅳ 轻度污染 邕江 老口 Ⅱ 丰 Ⅱ 优 水塘江 Ⅳ 丰 Ⅳ 轻度污染 蒲庙 Ⅴ 丰 Ⅳ 轻度污染 郁江 南岸 (与贵港交界) Ⅲ 丰 Ⅳ 轻度污染 年度 统计口径 三津 陈村 西郊 中尧 河南 市区平均 2006年 “十五”考核口—— 100% 95.65% 95.% 96.30% 97.51% 2007年 “十五”考核口98.37% 97.08% 95.26% 95.31% 95.31% 96.16%
3较差级占60%,极差级占10%,水质良好级较上年下降约十个百分点。主要是pH、铁、锰、氨氮、亚盐氮、盐氮、锌、高锰酸盐指数等项目超标影响地下水质。 5.内河污染较严重。 2006年,马巢河、可利江、凤凰江、心圩江、二坑、朝阳溪、亭子冲、竹排冲、水塘江九条主要城市内河中,全部内河属重度污染。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马巢河、可利江
、凤凰江、水塘江水质指标略好转。亭子冲、竹排冲和朝阳溪水质指标有不同幅度下降,心圩江、二坑的水质无明显变化。 城市内河水质综合治理示意图012345马巢河可利江凤凰江心圩江竹排冲朝阳溪二坑亭子冲水塘江2006年2005年 6.南宁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低。 2006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37225.5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6601.31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20624.26万吨,所占比重分别为44.6%、55.4%;在各工业行业中,食品、造纸、化工行业的废水排放量最大,食品、造纸、化工行业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最大,食品、化工、造纸行业的氨氮排放量最大。2006年南宁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量为3696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20.8%。琅东污水厂每日的污水处理能力为1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南宁市污水处理的需要,只能通过闸门选择性的污水进入并处理。 南宁市、南宁市财政局、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南宁市环境监察大队、社会各环保团体等单位、组织,本着“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国环保精神,采取了各项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质的积极举措。 1.环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执法力度加大。完成《南宁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及报批工作。修订了《南宁市邕江河段水体污染防治条例》,并制定鼓励非工业建设项目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推广中水回用(草案)上报市审批。 2. 重点突出保护邕江饮用水源地水质。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作为水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设立排污口、倾倒垃圾及其它废弃物、运输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高残留农药、滥施化肥、水产养殖、水上游览等对水质产生影响的经济活动,现有的排污口一律限期关闭。饮用水源准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增排污口,
4关、停、改造对饮用水源有污染威胁的企事业单位的排污口,严格控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开发活动,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监管。建立健全南宁市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预警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控制,提高饮用水安全健康标准,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健康。 3. 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地加快市区和六县县城以及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与供水、用水、节水与污水回用统筹考虑。按照雨污分流原则推进城市管网系统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效率。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
化改革。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要切实重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加强污泥处置设施建设。 4. 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整治,集中力量解决水环境问题。完善流域治理机制,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以水环境容量为依据,统筹流域、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抓好左江、右江、邕江、郁江、红水河水污染防治,依法对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集中力量重点治理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污染源。 5.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按照国家产业淘汰高物耗与能耗、重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以制糖、酒精、淀粉、造纸等行业为重点,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加大治理和改造力度,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使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6. 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新建项目工业水污染物新增量的限值审批制度,扩、改建项目的污染物增量应在原有项目中消化。重点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加强联合执法,落实重点案件移送制度;加大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7. 提高环境意识,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制。每年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广西环保宣传月”等活动。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的作用,拓宽和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 8.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服务于社会和公众的环境信息网站,推进环保政务公开。定期发布城市空气、流域水质、饮用水源、农村环境等人民群众密切关心的环境质量信息等环境信息;定期公布重点排污单位的环境信息、污染案件和处理结果。 9.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环保部门联手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开展公益性宣传,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5近年,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关注度的提高,国内外水污染事件的曝光,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提出,南宁市及相关环保部门采取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南宁市在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在水环境的治理方面,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 1. 完成朝阳溪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和竹排冲综合整治一期工程。 2. 开工建设日处理24万吨生活污水的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和日处理10万吨生活污水的琅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3.完成了南湖截污、清淤和邕江补水工程建设,完成日处理1000吨生活垃圾的城南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
。 4.在排污管网未完善区域全面推开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二坑溪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5.建成南湖名树博览园、“花花世界”园林产业基地等城市园林景观,以生态标准、景观标准建设、改建民族大道、星光大道、大学路等道路绿化工程。 6.启动可利江综合整治、心圩江综合整治等一批工程的前期工作。开始实施亭子冲、水塘江、凤凰江、八尺江环境环境,力争完成内湖相思湖、凤凰湖环境综合整治。 7.完成江南污水处理厂一二期、琅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和罗赖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以及隆安县城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示范等六县县城及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沙井大道及富宁大道污水管、沙井污水泵站工程。 8.武鸣河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沿河工业污染源防治、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水源林建设等,维持武鸣河的基本流量,保证水体水质达国家Ⅱ~Ⅲ类水标准。 经过本次对南宁市水环境保护现状与治理成果的调查,本小组成员一致认为,南宁市的水环境状况良好,居民生活用水质量达标;南宁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履行监督的职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对于水环境保护,本小组提出以下建议: 1.应加大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给予低能耗,环境污染少的企业相应的优惠及补助。 2. 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加大环境违法处罚和监管的力度;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环保专项行动;严格审批新建项目,从源头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生。 3.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环境效益,配备废水等污染物的处理设备,坚决不把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生产也应以先进的科技实现低物耗、低能耗的目标。
. 公共的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积极宣传环保知识,以求在民众心中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5.个人应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爱护我们的环境,感染身边的人一同保护环境,使环保精神深入人心。 虽然本次调查时间略显仓促,人力资源有限,覆盖面不广,但是本次调查的结果仍具有一定的警示价值。希望通过调查报告,能够让南宁市市民,以及在南宁求学的四方学子更多的了解南宁水环境,珍惜和爱护我们共有的生命之源,让南宁远离成为第二个“无锡”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