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参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14:20
文档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参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参一、名词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总和。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3.个人可支配收入——在个人收入中,不是所有的个人收入总量都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
推荐度:
导读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参一、名词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总和。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3.个人可支配收入——在个人收入中,不是所有的个人收入总量都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参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个人可支配收入——在个人收入中,不是所有的个人收入总量都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称为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

4.支出法——是通过对本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和来计算的国民收入。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最终用途出发,把一国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5.收入法——是通过对本期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所得到的收入总和来计算的国民收入。这种方法将生产中所形成的各种收入相加起来,计算一国一年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

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以外,还包括国内生产净值、狭义的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其他衡量指标。因此,要理解相关的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中,“总值”意指在计算各个生产单位产出时,未扣除当期的资本耗费即折旧,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即    NDP = GDP − 折旧

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然后加上的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即:    NI = NDP −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 补助

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经营利润税、公司未分配利润和社会保险税,加上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即:  PI = NI − 经营利润税 − 未分配利润 − 社会保险税 + 转移支付

在个人收入中,不是所有的个人收入总量都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称为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用公式可表示为:    DPI = PI − 个人所得税

2.使用收入和支出方法进行国民收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国民收入的核算,可以采取收入法和支出法来核算。

(1)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产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由于厂商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是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因而收入法测算的GDP是所有生产要素的货币收入总和, GDP=个人收入+租金+利息+利润+间接税+折旧。这些收入按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C),储蓄(S),税收(T)。要注意的:

第一,销售上一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取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

第二,与生产无关的收入不计在内,如出售股票和债券它们只是一种金融交易。

第三,的转移支付也不能算作接受者的收入。

(2)支出法是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于测算GDP的方法。如果Q1Q2……Qn分别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而P1P2…Pn分别表示对应的价格,则:GDP= P1Q1+P1P2+……+PnQn

从支出的主体的角度来看,支出方法测算的GDP主要包括家庭,厂商和的支出,家庭部门的支出包括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以及劳务支出。厂商部门的支出包括用于机器设备、厂房、民用住房及存货方面的支出。的支出包括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还包括净出口。设家庭支出为C,厂商支出即投资为I,购买为G,出口为X,进口为M。则 GDP=C+I+G+(X-M)。

利用支出法计算GDP,简单易行,但在实际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有些支出项目不应计入GDP中。这些项目包括①对过去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如购买旧设备),②非产品和劳务支出如(购买股票、债券的支出)以及对进口产品和劳务的收入,此外,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不应计入。

第二,避免重复计算,这主要是以最终产品来计算。如果涉及中间产品,需要采取增值法计算,以免造成重复计算。

(3)从理论上来说,总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和总收入法计算的国民收入应该是相等的,但是,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此,两者之间需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3.根据国民经济活动流转模型,如何理解国民收入流转循环中的恒等关系?

答:根据国民经济活动的循环流转(Circular Flow)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国内生产总值。

在两部门的经济核算中,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一笔交易中,消费者的支出转变为销售者的收入,因此,总的支出一定等于总的收入。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两部分构成,即

GDP = 对消费品的支出C + 对投资品的支出I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用于消费和用于储蓄两部分构成,即

GDP = 消费的部分C + 储蓄的部分S

要保证经济社会正常循环的条件是:收入 = 支出,即:C+S=C+I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部门引了进来。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部门通过向厂商和居民户征税形成了的收入;另一方面,部门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以及给居民的转移支付形成了的支出。因此,三个部门中的经济活动由于部门的介入而形成了新的总收入和总支出。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以及支出三个部分构成,即

GDP = 对消费品的支出C + 对投资品的支出I + 支出G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用于消费的部分、用于储蓄的部分以及用于收入的部分三个部分构成,即

GDP = 消费的部分C + 储蓄的部分S + 收入T

要保证经济社会正常循环的条件是:收入 = 支出,即:    C + I + G = C + S + T

在三部门经济中加入一个外国部门就形成了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中,由于增加了一个外国部门,就有了对外贸易。对外贸易通过进出口体现出来,当出口大于进口时,形成贸易顺差;当出口小于进口时,形成贸易逆差。因此,四部门经济由于对外贸易活动而形成了新的总收入和总支出。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支出、净出口(即国外购买支出)四个部分构成,即

GDP = 对消费品的支出C + 对投资品的支出I + 支出G + 净出口NX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用于消费的部分、用于储蓄的部分、用于收入的部分以及用于对国外的转移支付(即外国的收入)四个部分构成,即

GDP = 消费的部分C + 储蓄的部分S + 收入T + 对国外的转移支付Rf

    要保证经济社会正常循环的条件是:收入 = 支出,即:    C + I + G + NX = C + S + T + Rf

也就是说,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因为任何一笔交易都涉及买方和卖方,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一笔交易中,消费者的支出会转变为销售者的收入,因此,一个经济活动总的支出一定等于总的收入。

三、计算题 

1.假定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300 000亿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210 000亿元,预算赤字是12 000亿元,消费是180 000亿元,试计算①储蓄;②投资;③支出。

解答:(1)由Y=C+S,得:私人储蓄Sp=Y-C=210000亿元-180000亿元=30000亿元

(2)先计算的盈余,盈余成为的储蓄,Sg=T-G=-12000亿元

所以:由I=S,得,投资I=Sp+ Sg =30000亿元+(-12000)亿元=18000亿元

(3)由GDP=C+I+G,得:G=GDP-C-I=300000亿元-180000亿元-18000亿元=102000亿元

2.假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核算资料如表9.4所示。

                           表9.4  一国的国民收入核算                     (单位:亿元)

个人租金收入310.8 
折旧2 870.3 
雇员报酬15 960.3 
个人消费支出16 720.8
营业税2 120.3 
企业转移支付100.5
国内私人总投资3 950.3
产品和劳务出口3 390.8
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5 340.7
产品和劳务进口3 160.5
净利息1 790.8
财产所有者的收入1 300.6
公司利润1 820.7
统计误差− 7.0
根据表9.4提供的相关数据,①用支出法计算GDP、NDP、NI;②用收入法计算GDP、NDP、NI。

解答:

(1)用支出法计算:

GDP=C+I+G+NX=16720.8+3950.3+5340.7+(3390.8-3160.5)=26242.1(亿元)

NDP=GDP-折旧=26242.1-2870.3=23371.8(亿元)

NI=NDP-营业税-企业转移支付-统计误差=23371.8-2120.3-100.5-(-7.0)=21158(亿元)

(2)用收入法计算

GDP=个人租金收入+折旧+雇员报酬+营业税+企业转移支付+净利息+财产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310.8+2870.3+15960.3+2120.3+100.5+1790.8+1300.6+1820.7+(-7.0)

=26267.3(亿元)

NDP=个人租金收入+雇员报酬+营业税+企业转移支付+净利息+财产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310.8+15960.3+2120.3+100.5+1790.8+1300.6+1820.7+(-7.0)=23397(亿元)

NI=个人租金收入+雇员报酬+净利息+财产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310.8+15960.3+1790.8+1300.6+1820.7+(-7.0)=21176.2(亿元)

文档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参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参一、名词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总和。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3.个人可支配收入——在个人收入中,不是所有的个人收入总量都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