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修订): 文件编码
审核: 日 期 批准: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日 期 起效日期
项目 | 质量标准 | 分值 | 扣分及原因 | 得分 |
目的 (5) | 1.引流气体及液体至体外,减低局部压力,减少感染机会,促进愈合。 | 5 | ||
2.作为检测,治疗途径。 | ||||
操作前 (10) | 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带口罩。 | 5 | ||
2.用物准备:一次性无菌引流袋,一次性治疗巾,碘伏,棉签,弯盘,止血钳,无菌纱布,手套,手消毒剂。 | 5 | |||
操作 流程 (60) | 1.携用物至床边,核对患者。 | 2 | ||
2.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引流情况。 | 3 | |||
3.向患者解释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 5 | |||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低半卧位或平卧位。 | 2 | |||
5.拉上床帘(关门窗)。 | 3 | |||
6.戴手套。 | 5 | |||
7.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 | 2 | |||
8.铺治疗巾于引流管连接处。 | 3 | |||
9.打开引流袋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袋置于无菌治疗巾上。 | 5 | |||
10.更换引流袋: | ||||
⑴松解引流管固定处,置弯盘,挤压引流管. | 3 | |||
⑵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尾端上3—6cm。 | 2 | |||
⑶消毒连接处两次:先以接口处为中心,环形后向上纵行消毒2.5cm(第一根棉签),再环形后向下纵行消毒2.5cm(第二根棉签)。 | 5 | |||
⑷取无菌纱布,裹住接口处,分离连接管。 | 2 | |||
⑸消毒引流管口横截面。 | 3 | |||
⑹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 5 | |||
11.妥善放置引流袋。 | 5 | |||
1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 3 | |||
13.妥善固定引流管,取舒适体位。 | 2 |
操作后(10) | 1.整理用物,脱手套,洗手,记录。 | 5 | ||
2.指导患者卧床或活动时引流袋须低于引流部位,避免拉扯、折叠和扭曲。 | 3 | |||
3.告知患者若脱管或局部不适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 2 | |||
注意 事项 (5) | 1.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和保护病人隐私。。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挤压方法为:双手由上而下交替挤压,以保持引流通畅。 4.保持引流袋的位置,防止逆行感染。 | 5 | ||
提问(5) | 见附理论知识点 | 5 | ||
总体 评价 (5) | 1.操作顺序正确。 | 3 | ||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2 |
一,记录要点。
1.引流袋更换的日期及时间
2.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3.患者的伤口特殊情况和伴随症状、引流管的固定、引流通畅情况。
二,正常人24小时尿量是多少?何谓多尿,少尿,无尿?
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平均为1500毫升。
多尿:24小时尿量经常超过2500毫升。
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
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或12小时内无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