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成都市2013届高三二诊地理试题及评分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23:34
文档

成都市2013届高三二诊地理试题及评分标准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第I卷(每题4分,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面是安徽省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图1)和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2),读图回答1-2题。图2图11.1949-1980年影响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河流C.气候D.铁路2.安徽省1982年至2010年A.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减少B.人口死亡率增高,老龄人口比重下降C.劳动适龄人口(15-岁)比例下降D.人口再生产类
推荐度:
导读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第I卷(每题4分,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面是安徽省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图1)和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2),读图回答1-2题。图2图11.1949-1980年影响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河流C.气候D.铁路2.安徽省1982年至2010年A.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减少B.人口死亡率增高,老龄人口比重下降C.劳动适龄人口(15-岁)比例下降D.人口再生产类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

第I卷(每题4分,共4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面是安徽省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图1)和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2),读图回答1-2题。

图2

图1

1.1949-1980年影响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铁路

2.安徽省1982年至2010年

  A.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减少           

B.人口死亡率增高,老龄人口比重下降

C.劳动适龄人口(15-岁)比例下降

D.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

图3是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3-4题。

图3

3.与图中M河比较,N河

  A.径流量更大     B.含沙量更大    C.落差更小      D.冰期更短

4.与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图中东西向铁路干线沿线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是

  A.劳动力丰富      B.矿产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市场广阔

据中国天气网讯,热带风暴HARUNA 2013年2月20日8时(北京时间)位于图4中P地,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9级。读图回答5-6题。

图4

5.热带风暴过境时,某观测站观测到的风向变化为东南→东北→西北,则该热带风暴的移动路径可能为

  A.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  B.先向西南再转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转向西北  D.先向西北再转向西南

6.关于图中M地东西两岸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        B.东岸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流动

  C.西部海域由于上升流而形成渔场  D.东部海域由于洋流影响污染物将向北扩散

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5)和成熟期(图6)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A.90天         B.115天         C.130天          D.140天

8.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图7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9-10题。

图7

9.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加剧                 B.泥石流频发

  C.土地沙漠化                   D.河流含沙量增大

10.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图8),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在下面经纬网局部图中(图9),MON为晨昏线,阴影与空白区域分属不同的日期。读图回答11-12题。

11.此时,北京时间为

  A.4时         B. 8时         C.14时          D.20时

12.此日后两个月内,成都

  A.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第II卷   (共52分)

13.(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图10)。

材料二  图10中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一)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二)。

表一    土地利用结构(%)

方案耕地经济林生态林草地鱼塘其它
A62.322.510.62.81.60.2
B22.616.636.219.35.10.2
表二    经济、环境效益比较(现在数据为100)

方案土地侵蚀量地表径流量每亩土地年收入
1-5年内

6年以后

A728580150
B366862260
材料三  长三角与珠三角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图12)。

图12

(1)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6分)

(2)图10中M、N两地比较,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      地,试分析原因。(8分)

 

(3)材料二中M地的A、B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中,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试依据材料说出理由。(8分)

(4)与珠江三角洲比较,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原因。(8分)

14.(22分)读中亚某国环境、资源图(图13),回答问题。

(1)该国石油资源丰富,如果出口到我国,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运输。简述石油出口对该国的有利影响。(8分)

(2)该国是中亚的小麦生产基地,根据环境状况推测,小麦主要种植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地,试分析其原因。(8分)

(3)试分析该国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6分)

成都市2013届二诊地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48分)  

1、B      2、D     3、A     4、B      5、B     6、C  

7、B      8、C     9、D     10、C     11、A    12、D    

二、 综合题(52分)  

13、(30分)  (1)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东岸地区,水热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2分);南邻南海,海运便利(2分);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2分)。  

(2)N地(2分)  ①地处南岭南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2分);②距海近,冬季气温较高(2分);③纬度低,相对温暖(或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小)(2分)。  

(3)方案B(2分)   原因是:M地为山地丘陵(江南丘陵)地区,方案B土地利用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垂直差异,发展立体农业)(2分);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2分);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分)。  

(4)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持续增长, 并超过珠江三角洲(2分)。  原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①90年代后,对外开放;②产业基础好;③科技实力更强;④经济腹地范围更大(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14、(22分)  (1)管道(2分) 有利影响: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②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③增加就业机会;④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2)①(2分)①地处平原,地势平坦;②位于温带草原地区,土壤肥沃;③降水较多(300~400mm);④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较丰富。(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3)①地处亚欧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2分);②植被稀少,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地面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2分);③靠近亚洲高压,冬春季节多大风(2分)。

文档

成都市2013届高三二诊地理试题及评分标准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第I卷(每题4分,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面是安徽省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图1)和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2),读图回答1-2题。图2图11.1949-1980年影响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河流C.气候D.铁路2.安徽省1982年至2010年A.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减少B.人口死亡率增高,老龄人口比重下降C.劳动适龄人口(15-岁)比例下降D.人口再生产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