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甲骨文发现专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23:39
文档

甲骨文发现专题

发现甲骨文导读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甲骨文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甲骨文已具备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其后汉字虽然又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了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那么,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本版我们将为大家讲述甲骨文发现的传奇故事。剃头匠发现“甲骨文”?“
推荐度:
导读发现甲骨文导读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甲骨文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甲骨文已具备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其后汉字虽然又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了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那么,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本版我们将为大家讲述甲骨文发现的传奇故事。剃头匠发现“甲骨文”?“
发现甲骨文

导读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甲骨文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甲骨文已具备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其后汉字虽然又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了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那么,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本版我们将为大家讲述甲骨文发现的传奇故事。

剃头匠发现“甲骨文”?

“龙骨”之谜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我们的祖先对龙十分崇拜,认为它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就连药铺里也常常出售一种叫“龙骨”的中草药。

那么,“龙骨”到底是一种什么药呢?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有详细的记载。他说,“龙骨”其实是风化了的动物骨骼,可以治小儿、妇科和男子虚弱等各种病症,也可以医治红伤。

现代中医认为,“龙骨”味道较淡,药性温顺,能生肌防腐,具有解热、退热、镇静安神、生肌敛疮等功效。所以,直到今天药店里还有“龙骨”这味药。

甲骨现世

目前我们所见的商代甲骨文大多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附近。殷墟就是早已成为废墟的商代都城。它西临小屯村,洹河从北面和东面绕过,是小屯人世代耕作的地方。很久以来,小屯人在耕地时都会发现很多白色的片状骨头,牛骨、马骨、鹿骨、犬骨都有。这些在地下埋藏了三千年的骨头经过风吹雨打,有的便会分解成碎片或碎末。有的村民还把这些骨片砸碎当肥料用。谁也不知道,那些白骨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甲骨文!

错把甲骨当“龙骨”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有一个叫李成的剃头将。有一次,李成染上了一身脓疮,全身都流着脓水,连衣服都无法穿。穷困的李成没钱买药,就拣了一些甲骨碾成粉末,涂在脓疮上。想不到奇迹出现了,疮面的脓水被这些骨粉吸干了!经过试验,李成发现这种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这一消息传开,村民们便纷纷开始拣拾甲骨片,放在家中作为治疗红伤的中药。村里有读过书的人认为那些甲骨片就是医书上记载的“龙骨”。

把甲骨当成“龙骨”的这一认识错误给甲骨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李成等小屯村民不仅开始把收集到的甲骨片当做“龙骨”卖给中药铺,而且还自己制作了“刀尖药”到集市上卖。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记载着商代历史的甲骨被人们当作“龙骨”吃到了肚子里。

剃头匠不识甲骨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历来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发型,清朝人也不例外。清代人对剃头十分讲究,剃时先把辫子散开,梳理调顺,理短了再辫起来。尤其讲究的是额头,要用锋利的剃刀刮得干净、整齐,以露出一部分青头皮为时尚。由于离眉眼额头较近,剃头时如果稍有表情变化,如抬头、皱眉,稍一牵动头皮,就有刮破的危险。因此,用以止血的刀尖药是剃头匠的必备之物。

剃头匠李成制作“刀尖药”的先例一开,便有很多同行开始效仿,药店也开始大量收购这种所谓的“龙骨”。为了赚钱,李成把成筐的甲骨以六文钱一斤的价格卖药店,成为病人口中之药。更可惜的是,由于李成和药店伙计没有文化,不知道甲骨上刻划的线条是什么,所以往往把有字甲骨当成“假货”,拒不收购。看着有一大半有字甲骨被扔出来,李成心疼得不得了。头脑灵活的他便用刀把甲骨上的字全部刮去,再掺一些新搜集的无字甲骨,重新卖给药店。一批记载着辉煌的商代历史的甲骨文就这样变成了尘土,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在甲骨文被认识之前的几十年里,无知的人们就这样毁灭了大量的甲骨文。这真是:剃头匠不识甲骨文,守着金山不知富呀!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王懿荣,山东烟台福山人,是清朝末年著名的金石学家。由于他在19年第一个认识并有意识地购藏殷墟甲骨文,被人们誉为“甲骨文之父”。那么,王懿荣是如何认识甲骨文的呢?

幼年好学

王懿荣自幼就十分好学,6岁入就进入私塾学习。他聪明勤奋,阅读范围十分广泛,经史子集无所不通,有过目不忘之誉。青年时代,王懿荣开始迷恋上古器物学,对古董字画上的文字潜心研究,造诣很深。曾先后拜访当时著名的收藏家、金石学者潘祖荫、吴大赝等人,成为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勤奋好学的个人品格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为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他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优点。

吃药吃出甲骨文?

据传,19年秋天,王懿荣得了疟疾病,用了许多药都不见轻。他便请京城里一位老中医开了个药方,药方上有一种叫“龙骨”的药。他便派人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一家中药店买回了这种叫“龙骨”的药物。王懿荣出于好奇,想看看“龙骨”到底是什么东西,但药中的“龙骨”都被捣碎了。于是他又让人从药店里买回了没被捣碎的“龙骨”,发现上面有很多划痕。他猜测这种类似篆文而又不认得的划痕是上古之人留下的文字,于是买下了药店中的全部“龙骨”,加以细心研究。很快王懿荣便确认甲骨是商代之物,甲骨上所刻的文字是早于金文之前的文字。

难道王懿荣真的是吃药时发现甲骨文的吗?当然不是。因为卖到药店中的甲骨上的文字早就被人刮掉了。而且药店中的“龙骨”都是砸碎之后才出售的,很难看到上面有刻划的痕迹。

古董商将甲骨文卖给王懿荣

那么王懿荣到底是如何发现甲骨文的呢?文献记载给了我们另外一种说法。据《王懿荣年谱》一载,19年夏秋的一天,一个叫范维清的古董商带着从安阳买到的12片“龙骨”来找他的山东老乡王懿荣,想请他鉴定一下。

经过认真的观察,王懿荣发现这些骨头似乎是有人使用过的,他对骨头上看似有规律的刻划痕迹十分有兴趣。王懿荣凭借自己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和熟练老到的鉴赏眼光,最终确定这些骨头是商代占卜用的卜骨,上面的刻划痕迹是商人占卜时留下的记录文字。这样沉睡了3000多年的殷商甲骨文终于被王懿荣发现了。

甲骨文被发现之后,王懿荣先后从古董商手里买了1500多片甲骨文,其他收藏家和古文字学家也开始购买甲骨文,并对之进行研究。从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中药“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为我们揭开了商代历史的神秘面纱。

文档

甲骨文发现专题

发现甲骨文导读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甲骨文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甲骨文已具备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其后汉字虽然又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了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那么,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本版我们将为大家讲述甲骨文发现的传奇故事。剃头匠发现“甲骨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