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一年级数学月考考试试题结合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以数学一年级教材为基础。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准确反映课改的实施情况、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和检查小学一年级学生应有的简单的、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出发点,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查一年级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用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避免繁难偏旧试题出现。现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具体的分析:
一、试题分析
这套一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北师大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
本试卷是以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灵活掌握情况。
从卷面看分这样几部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计算、观察物体、看图列式计算、排列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2、趣味性强
比如:
(三)比一比,算一算。
(四)连一连。
(十一)画一画。
3.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比如数图形,解决问题,这些活动具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测量、实验、推理,感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4.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本卷精心选材,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如:观察物体中的连一连,小动物排队。
5、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
每一道题的题目都是对学生的温馨提示:仔细读题把空填完整、耐心计算、认真思考、按要求做题、分析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等。
二、质量分析
全年级76名同学测试总分7144,及格率100%,平均94。
现将试卷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口算
该题正确率99%。
(二)、填空题
该题正确率95%。错误最多的是第2题第三个空。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个别同学的破十法没有搞清楚。
(三)、比一比,算一算。没有丢分现象。填< > =
(四)连一连。该题正确率为98%,个别同学观粗心大意,马虎。
(六) 解决问题。
该题正确率为98%。
错误最多的是第1题,第3题。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学生没有认真读题,把结果搞错了。
三、教师的教学思考
1、继续加强数学“双基”教学。
数学“双基”的教学始终是数学的主体,也是各级考查的主体。教学中对“双基”的认识要与时俱进,要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双基”的本质,体现“双基”的内涵。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首次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属于自己“活用”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必要的生活情景,应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学习任务。在情景中,“数学问题”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学,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使用学具的习惯等。
4、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