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源——人的不安全因素
驾驶员违规驾驶是指驾驶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选择有潜在风险的驾驶行为,主要特征为一般性违法和报复性违法。一般违法主要表现:路口闯红灯、不按导向箭头行驶、违法停车、违法超车、违法掉头、酒后驾驶等;报复性违法主要表现:强行超车、强行变更车道、长时间鸣喇叭或超车后突然紧急制动等。
危险源判断 | 危险源 | 驾驶员具体表现 |
驾驶员 违法驾驶 | 一般性违法,不指向他人 | 为了赶时间,驾驶员抢黄灯通过路口,驾车逆行、违法停车、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倒车、违法掉头、违法会车等 |
违法行为指向他人,具有攻击性、报复性 | 故意和前面车辆靠得很近,以示议前面的驾驶员提高车速或赶紧让路 | |
对妨碍自己行驶的车辆,如行驶缓慢或“加塞车辆”感到非常气愤,长时间按喇叭,爆粗口表示不满,甚至故意超车后紧急制动 | ||
强行超车 | ||
强行变更车道 | ||
驾驶员 操作错误 | 危险性错误、如操作不当、操作失误 | 在湿滑路面紧急制动,或车辆侧滑时紧急制动,急打转向盘 |
在紧急情况时,错把加速踏板当制动踏板 | ||
变更车道没有观察后视镜 | ||
由主干路驶入支干路时,没有注意视觉盲区内的行人、非机动车 | ||
转弯时,未注意车辆内外轮差,车辆落入边沟等 | ||
(短期)无危害性错误 | 分道口行驶路线选择错误等 | |
驾驶员 注意力分散 | 主观原因 |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接打电话、走神、与人闲聊、观察其他交通事故或者过度关注新奇事物等 |
客观原因 | 线路、环境单一,驾驶员注意力无法持续集中等 | |
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 | 违反通行规则 | 其他机动车驾驶员逆向行驶、违规占道行驶、违法超车、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 |
行人、非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通行、逆行、违规占用机动车道等 | ||
行为不自知,不自觉 | 老年人行动迟缓,行走时不注意观察路况,遇到危险来不及躲避 | |
儿童行为不自知,不具备道路安全意识,嬉戏打闹、闯入道路 | ||
其他交通参与者在经过路口时,忽视危险,突然出现 | ||
行人打伞,遮挡住视线,不顾及周围车辆等 | ||
专注于其他事物 | 行人边走边谈、接打手机或听音乐,忽视车辆靠近 | |
路面施工工人专注于施工工作 | ||
道路维护人员专注于清理道路工作等 |
车辆技术状况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和安全装置失效。车辆技术状况指制动性能、转向性能、传动性能、灯光性能、发动机、底盘等。
危险源判断 | 危险源 | 具体表现 |
技术状况不良 | 制动故障或失效 | 不能及时制动 |
转向不良或失效 | 不能按意图转向 | |
灯光、信号装置故障 | 前照灯损坏、照明受到影响、夜间时驾驶员无法观察路况 | |
转向灯不亮,转向意图不能传达等 | ||
侧向稳定性差 | 车辆在横向坡道行驶,或进行超车,转弯等操作时,已发生侧滑或侧翻 | |
车辆悬架,减震系统缺陷 | 车辆进入坑洼路面时,颠簸严重,使驾驶员或乘客感觉不适,还可能是装载的货物掉落 | |
车速表故障 | 驾驶员不能准确掌握行驶速度 | |
轮胎磨损严重、有裂纹或扎入杂物 | 车辆在行驶中附着力不够,制动距离延长 | |
已发生爆胎 | ||
发动机故障 | 车辆无法启动 | |
车辆抛锚、应急停车,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 ||
车辆中途熄火,无法正常操控 | ||
主动安全装置失效 | 后视镜损坏 | 后视镜损坏,驾驶员观察道路交通情况受到影响 |
刮水器失效 | 雨雪天刮水器无法使用,视线受影响 | |
喇叭失效 | 喇叭不响,其他驾驶员或交通参与者听不到车辆靠近的信号 | |
无遮阳或板掉落 | 驾驶员眼睛被太阳光直射,影响观察 | |
制动防抱死系统等安全装置失效 | 车轮暴死,车辆侧滑 | |
被动安全装置失效 | 无安全气囊 | 车辆发生碰撞等事故时,因安全气囊,驾驶员头部直接撞到转向盘或前风窗玻璃上 |
座椅安全 | 紧急制动或车辆发生事故时,驾驶员头部得不到保护,颈椎易受伤害 | |
保险杠损坏 | 发生碰撞事故,无法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体 | |
风窗玻璃损坏 | 影响驾驶员视野,易使驾驶员受伤 | |
灭火器,警告标志、安全锤、损毁或缺失 | 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处理 |
物品存在危险 | 乘客行李、物品摆放位置不合适 | 乘客携带危险品上车、未被发现、易产生危险后果 |
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掉落,砸伤乘客 | ||
放置在椅子下的行李部分露出,绊倒乘客等 | ||
其他 | 客车地板 | 客车刚刚经过清洁或雨雪天,致使车内地板、上下台阶湿滑,使乘客绊倒 |
座椅损坏 | 座椅损坏后露出尖锐金属架,碰上驾驶员或乘客 | |
座椅扶手损坏或缺失,不能保护乘客 |
道路交通状况包括道路设计、通行状况、交通流量、交通设施、交通标识等。
危险源判断 | 危险源 | 具体表现 |
城区道路 | 混合路面自行车、电瓶车、私家车等车流量大 | 车辆拥挤,不遵守道路法规 |
道路反复行驶,驾驶员极易疲劳,车辆性能也易发生变化 | ||
驾驶员精力不集中、感知能力下降 | ||
客车车体高,极易与路边的树木刮擦 | ||
冰雪路面 | 路面结冰摩擦系数低 | 车辆易发生侧滑 |
阳光的反射率极高 | 大雪后、雪地反射日光,刺激眼睛,导致雪盲症,影响正常观察 | |
凹凸路面 | 路面凹凸不平 | 车辆颠簸,使驾驶员或乘客不适,车辆长时间在凹凸不平路面行驶,车辆性能易下降等 |
路面有较大凹坑与凸起 | 由于道路失修或局部地壳活动使路面出现凸起和深坑,躲避不及易引发事故。 | |
施工道路 | 道路中断或变窄 | 行车道减少,车辆急减速 |
通行车辆多,通行速度忽然变慢,车辆不及时减速易发生追尾等事故 | ||
路面有砂石 | 车辆抽动距离延长或弯道易侧滑 | |
施工标志不明显或未设置 | 距离施工地点很近时才发现道路有施工处置不当易引发事故 | |
路障 | 道路上有掉落或卸载的货物 | 未发现路障,躲避不及,易发生事故; 躲避路障时,与其他车辆发生轨迹交叉等 |
故障车未及时移开或交通事故车辆停在路中 | ||
农作物占道晾晒 | ||
临时修建道路 | 建设等级较低、压实度低、沉降不足、平整度差 | 车辆易倾翻、沉陷 |
周边地形复杂及交通情况混乱 | 人力车、畜力车、低速汽车、摩托车等频繁出现,带来风险;无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车辆、行人随意行走,带来风险 | |
交叉路口 | 车辆、行人汇集,交通流量大,行驶轨迹交叉 | 驾驶员忽视盲区,易碰撞、剐擦交叉路口其他车辆、行人 |
路旁有高大的建筑、树木的道路 | 驾驶员视线被遮挡 | 驾驶员容易忽略路口拐入的车辆、闯入的行人或骑车人,易发生碰撞事故 |
交通信号灯、标志灯被挡 | 驾驶员未注意到被遮挡的信号灯,误闯红灯;驾驶员未注意到被遮挡标志,发生危险 |
城乡结合部 | 各种交通工具汇聚,人车混杂 | 三轮车、畜力车、骑车人、行人多,驾驶员无力全面观察,易发生碰擦事故 |
交通安全实施不完善 | 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缺乏或毁损,通行无指示,易发生碰撞等事故 | |
临时市场占道经营 | 买卖双方不注意来往车辆 | |
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差 | 交通参与者不懂交通法规,或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给安全行车带来威胁 |
夜间、特殊天气及自然灾害等特殊环境改变了车辆的正常行车环境,危险性很高,易引发事故。
危险源判断 | 危险源 | 具体表现 |
夜间 | 行驶环境黑暗 | 路灯损坏、视线受影响 |
视野范围变小、视距变短 | ||
会车时,其他车辆开远光灯、产生炫目 | ||
雨天 | 光线昏暗、能见度低 | 视线受影响、无法清晰观察路况 |
常伴有雷电、大风 | 雷电劈倒或大风刮倒路边树木,形成路障或砸中过往车辆 | |
路面湿滑、泥泞 | 降雨使得道路塌陷或变得松软,车辆容易陷入 | |
车辆发生侧滑 | ||
使车辆制动距离延长 | ||
气温低于0℃形成冻雨 | 车辆制动距离延长 | |
车辆侧滑 | ||
霜冻 | 驾驶员容易麻痹 | |
雪天 | 视线不良 | 驾驶员视线被影响,无法清晰观察路况 |
路面被积雪覆盖或有溶雪 | 车辆启动时,车轮打滑,启动困难 | |
车辆行驶过程中易发生侧滑;车辆在平坦、两侧无建筑和树木、积雪覆盖的道路行驶,辨识不出分道线、路测边缘等 | ||
大雾天气 | 能见度低 | 看不清路况,追尾事故频发,易连环追尾 |
驾驶员长时间雾中驾驶,注意力持续集中,易疲劳等 | ||
高温天气 | 温度过高 | 驾驶员易疲惫、困倦、脾气暴躁 |
轮胎压力高、已发生爆胎 | ||
车辆用电设备、线路易自燃 | ||
水温过高,损坏发动机 | ||
制动易失效等 |
台风 | 风力能量巨大,常伴有暴雨 | 路边树木,广告牌等被刮倒,易砸中汽车或阻碍交通;使车辆偏离行驶轨迹或倾翻 |
雹灾 | 来势凶猛,时间短,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 | 冰雹、降雨、大风影响视线,地面湿滑,车辆已发生撞车等事故 |
1、修理车间(地沟、机械、开关及电路、氧气及乙炔气瓶等.
2、加油站、加气站、仓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