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言文两则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20:40
文档

文言文两则教案

育才苑唐山世博校区辅导教案辅导教师:裴凤琴学生姓名:李博洋家长签字教务盖章辅导时间《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辅导内容:《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
推荐度:
导读育才苑唐山世博校区辅导教案辅导教师:裴凤琴学生姓名:李博洋家长签字教务盖章辅导时间《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辅导内容:《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
育才苑唐山世博校区辅导教案

辅导教师:裴凤琴 学生姓名:李博洋  家长签字         教务盖章         辅导时间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辅导内容:《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3.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5.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3.生模仿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教师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全文注释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国之(文言助词,的)善(擅长)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词)。使(让)弈秋诲(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词,有提起动词性谓语“为”的作用,从而使句中的“弈秋之为”取消了句子的性,成为了“听”的状语。――这一点只对教师讲,之所以提出这个“之”字,使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义相区别。)为听,一人虽听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为鸿鹄(天鹅)将至(原是生丝绳,这里指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箭)(到),思(想)援(拉开)弓(弓箭)缴而射之(它,指鸿鹄),虽与(和)之(他,指代另一个学生)俱(一起)学,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词)。为(因为)是(这,指这个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与(文言助词,同“吗”)?曰(说):非(不是)然(这样)也。

第二学时教学过程:

一、学生背诵《学弈》。

二、学习文言文两则之: 两小儿辩日

三、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四、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五、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远或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学习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掌握了一些文言词的意思和用法,今后还会学很多文言文。

作业与练习

附同步练习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阅读以上文段,完成习题

  一、辨字组词

  弈(    )    诲(    )    惧(    )

  奕(    )    悔(    )    俱(    )

  矣(    )    曰(    )    援(    )

  唉(    )    日(    )    缓(    )

  三、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善:

  诲:

  援:

  俱:

  弗若:

  然:

  四、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五、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六、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                                                  ),我们从中感悟到(                                                                       )。

  七、结合注释读古文,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注释1、我所欲也:是我所想要的。2、熊掌:熊的脚掌,是珍贵的食品。3、亦:也。4、二者:指鱼和熊掌。5、兼:同时都得到。6、舍:舍弃。7、取:选择。8、生:生命。9、义:正义。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孔子东游                                  游:

②问其故                    故:

③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

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

⑤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

2、翻译句子。

①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②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成语加法。

①( )丝不苟+( )霄云外=( )万火急

②( )全其美+( )神无主=( )面威风

③( )思而行+( )海为家=( )零八落

④( )长( )短+( )上( )下=( )全( )美

⑤朝( )暮( )+( )丝( )毫=( )分( )裂

4、排列错乱的句子,标出正确的序号。

(  )院里有一棵我和爸爸一起种下的小白杨。

(  )窄窄的小院,静静地,听不到一丝声响,只有洒满院心的阳光。

(  )时间过得好快。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一个怪现象:我的头比那道印矮了一截。呀?我的个子怎么倒着长?

(  )妈妈见了直笑我:“傻孩子,你怎么能和小白杨比着长?”

(  )我天天来看它,盼它快长大。在它身上,我用小刀刻下一个小道道,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它身边,比一比,看看我长没长。

(  )哦!可我还是想快些长大起来,像个大人样,到外面那个我还没见过的世界闯一闯。

   5.结合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分别说明两个小孩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依据和结论。

  一个小孩说:“因为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小孩说:“因为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档

文言文两则教案

育才苑唐山世博校区辅导教案辅导教师:裴凤琴学生姓名:李博洋家长签字教务盖章辅导时间《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辅导内容:《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