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结构:
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注:
(1)高中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有关原子结构的学习。
(2)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还有其他种,又如根据物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根据其形成过程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
(3)有机化合物将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后学习中专项展开。
(4)氧化物:仅指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化物且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的化合物,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也将在高中陆续接触。
(5)酸(碱)也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根据H、O以外元素是否有氧化性分为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根据酸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分为强酸、弱酸等。
三. 知识要点:
1. 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可以说是由概念组成的,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构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化学概念间存在着以下三种关系:
(1)排斥关系:即概念A中包含的内容不属于概念B,同时,概念B中包含的内容也不属于概念A。简述为是A则非B,是B则非A。可用图示表示为,初中化学中属于这种关系的概念有很多组。
例如: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与酸、碱、盐等。
(2)包含关系:即概念A(或B)中包含的内容全部属于概念B(或A),而概念B(或A)中包含的内容不全属于概念A(或B)。简述为是A(或B)则一定是B(或A),是B(或A)则不一定是A(或B)。可用图表示为:或,属于这种关系的概念有:纯净物与单质、化合物与氧化物、盐与酸式盐等。
(3)交叉关系:即概念A中包含的内容不全属于概念B,同种概念B中包含的内容也不全属于概念A。简述为是A则可能是B,可表示为:属于这种关系的概念如: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等。
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理顺概念,辨析概念,在概念的运用中不至于混淆。
2. 对几组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与种数的多少,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类别 | 化合反应 | 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 复分解反应 |
定 义 |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
特 征 | 多变一 | 一变多 | ① 反应物、生成物均为两种物质: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 ② 反应完毕后,单质转化为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转化为单质(化合态→游离态) | ① 反应物、生成物均为两种化合物。 ② 反应物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能否成功,要看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满足三者之一反应即可发生,否则不行。 |
表达式 |
得氧必然有物质失氧,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初中阶段我们将一个反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实质为一,高中将就此深入展开讨论)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得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氧后被氧化,其中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升高;失氧的物质(也就是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失氧后被还原,其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降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与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必然相等。以反应为例:
:还原剂,有还原性,反应中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H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氧化产物
CuO:氧化剂,有氧化性,反应中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u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产物Cu。
共升高价,共降低2价。
事实上,即使没有氧元素参加,同样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① 化合反应可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如:
化合反应也可能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如:
所以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不是。一般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必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因此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相似:可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如:也可能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如:
所以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不是,一般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必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因此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 置换反应,既有单质参加(单质→化合物),又有单质生成(化合物中某一元素→单质)其间必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所以置换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④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而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其间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所以复分解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总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图示表示为:
可见,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是交叉关系;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是包含关系;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是排斥关系。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2000年3月美国铱星公司宣布破产,铱星公司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发射卫星的数目与铱元素(Ir)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恰好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
B. 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 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
D. 铱元素是金属元素
解析:在原子中存在这种等量关系: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77。∴ A错误。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 77,∴ B错误。
元素名称一般有如下规律: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中有“石”,固态金属元素名称中有“釒”,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中有“气”,常温下是液态的有金属汞和非金属溴。
答案:C、D
[例2] 计算机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计算机芯片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生产中所用高纯度的单晶硅其质量分数达到99.999999999%。这种工业产品可认为是( )
A. 纯净物 B. 既不是纯净物,也不是混合物
C. 混合物 D. 既是纯净物,又是混合物
解析:混合物是指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但实际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含杂质很少具有一定纯度的都叫纯净物。高纯硅的纯度很高,在工业上,这种产品被当作纯净物。
答案:A
[例3] 根据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具体填写(1)~(6)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并以此为例,再写另外两组实例。
(1)金刚石、石墨:碳原子 不同。
(2)钠原子和氯原子:原子的 不同。
(3)CO与CO2:分子的 不同。
(4)酸溶液、碱溶液:所含的 不同。
(5)生铁和钢: 不同。
(6)浓硫酸和稀硫酸: 不同。
(7) 。
(8) 。
解析:解答此题要熟悉概念,并了解相应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答题中还要注意叙述的准确性。
答:(1)排列 (2)核电荷数 (3)构成 (4)离子 (5)含碳量 (6)溶质质量分数 (7)氯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8)盐酸和稀硫酸,所含酸根离子不同。(Na2SO4与NaHSO4,H2SO4与NaOH反应中和的程度不同等)
[例4] 由H+、Ca2+、CO32―、OH-组成的化合物一共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解析:初中化学涉及到的化合物主要是无机化合物,有四种类型:
① 氧化物 ② 酸 ③ 碱 ④ 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不难看出上述四种离子组成的氧化物是H+、OH-形成的H2O;酸是H+、CO32―形成的H2CO3;碱是Ca2+与OH-形成的Ca(OH)2;正盐是CaCO3;酸式盐是Ca(HCO3)2。
答案:D
[例5]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B.
C.
D.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应该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A中,,,B中,,,C、D中均无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答案:A、B
[例6] 经实验测得某一中性溶液由Mg2+、Al3+、NO3-、SO42-四种离子组成,其中Mg2+、Al3+、SO42-离子的个数比可能是( )
A. 3:1:10 B. 3:5:1 C. 3:10:1 D. 3:1:5
解析:根据题意,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而A、D选项中数字所表达的含意为: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小于SO42-一种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况且溶液中还含有阴离子NO3-),显然不合题意淘汰;B、C选项中,数字所代表的含意为: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大于SO42-一种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若SO42-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加上NO3-所带的负电荷数,可达到与阳离子(Mg2+、Al3+),所带的正电荷数值相等,即溶液为电中性,符合题意。
此题常规思路为:A假设溶液中Mg2+为3个,则Al3+为1个,SO42-为10个,NO3-为y个,则有,显然不合题意,同理D也不符合题意。B假设溶液中Mg2+为3个,则Al3+为5个,SO42-为1个,NO3-为y,则有,符合题意,同理求得C也符合题意。
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