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 27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这是由于。
A:按规定不能用
B: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C:说否定句有损教师形象
D: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2、(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3、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____
A:计算
B:想象
C:音乐
D:情感
4、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5、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活动。
A:人格
B:品德
C:情操
D:修养
6、属于德育的特点有( )
A:教育性
B:社会性
C:方向性
D:历史性
E:相对性
7、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就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助他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
D:间隔强化
E:重视个别差异
8、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有()。
A.计划策略
B.监视策略
C.学习时间策略
D.监控策略
E.调节策略
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____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10、教师职业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的关系是__的关系。
A.个别和一般
B.对立统一
C.普遍联系
D.相互渗透
11、喜欢发出各种声音,音节比较清楚,喜欢自己嘟嘟囔囔,用不同的声音招呼别人,这是言语开始萌芽的阶段,发生在()
A.婴儿早期
B.婴儿晚期
C.先学前期
D.新生儿期
1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__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3、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以____为主。
A:学习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种强化是____
A:自我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接强化
15、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____
A:特别迟钝
B:无反应
C:特别敏感
D:一般反应
1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课
B:课外辅导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备课
E:批改作业
17、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__。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 )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A:尊重和信赖
B:理解
C:信任
D:包容
19、将中小学教师列入公务员职务的国家是__。
A.美、法
B.英、美
C.中、韩
D.德、法
20、下列哪项属于学习现象____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21、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幼儿的( ),不得对其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A:个人意愿
B:人格尊严
C:人身自由
D:健康安全
22、根据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发展阶段,儿童的守恒概念出现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3、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E:重视个别差异
24、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哪一个报告为标志的__。
A.《终身教育导论》
B.《终身教育一21世纪的教育改革》
C.《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
D.《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5、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26、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A.1岁以前
B.1~3岁
C.3~4岁半
D.4岁半~6岁
27、在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语言
二、多项选择题(共 27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____
A:假性失眠
B:情境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2、教师期望效应是由研究发现的。
A:皮格马利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
3、青少年的身体有两个生长的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 )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信息化
C:全民教育
D:终身教育
5、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特征。__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教师反思有四种常用的方法 。
A:校长动员
B:反思日记
C:详细描述
D:交流讨论
E:行动研究
7、按照评价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方法的类型主要有(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8、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包括(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相对功利水平
E:普通伦理取向水平
9、()是注意的两个特征。
A.针对性
B.概括性
C.指向性
D.集中性
10、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自发的道德情感
C:想象的道德情感
D:灌输的道德情感
E:伦理的道德情感
11、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把成败的责任归因于任务难度,这属于以下哪类归因?
A:稳定的可控归因
B:不稳定的外在归因
C:稳定的外在归因
D:不稳定的内在归因
12、____ new buildings will be built in my hometown.
A:A great deals of
B:A lots of
C:A plenty of
D:A great number of
13、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有__。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D.组织教育活动
14、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__。
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细加工策略
15、教师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____
A:教育机智
B:教育创新
C:教育威信
D:教育管理
16、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__。
A.假性失眠
B.情境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17、创造力的两个主要成分是()
A.创造、想象
B.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
C.普通的创造力、伟大的创造力
D.幻想、憧憬
18、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__。
A.道德形象
B.人格形象
C.财富形象
D.文化形象
19、__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0、我们通常将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作__。
A.群体
B.正式组织
C.统计集合
D.群众
21、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__。
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教育心理学
E.义务教育法
22、”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3、学校抗洪抢险献爱心捐助小组突然收到一大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个人捐的。经询问,赵说:“不是我捐的”;钱说:“是李捐的”;孙说:“是钱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A:赵说的是真话,是孙捐的
B:李说的是真话,是赵捐的
C:钱说的是真话,是李捐的
D:李说的是假话,是李捐的
24、我国教科书长期采用的是____
A:审定制
B:自由制
C:国定制
D:合作制
25、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
A:郭沫若
B:艾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26、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A.1岁以前
B.1~3岁
C.3~4岁半
D.4岁半~6岁
27、在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