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学校 六街中学 责任人 李姊秦
一、复习要点
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小学生的造句
(1)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
批语:你是蜈蚣吗?
(2)、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的回家。
批语:你到底有几个爸爸呀?
(3)我的弟弟长得欣欣向荣。
批语:孩子,你弟弟是植物人吗?
(4)我的妈妈又矮又高又胖又瘦。
批语:你的妈妈......是变形金钢吗?
2、 所谓“病句”,顾名思义,就是有病的句子,即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
3、修改病句的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尽量少改。
二、考点分析及基础知识梳理
修改病句是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必考内容。能否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正确地修改自己的文稿,做到文从字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是个人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试题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方面:①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②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③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④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或用符号修改。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常犯的四种语法错误,试题材料主要来自各种媒体以及同学们的习作。
题型分析:考语文试题中的修改病句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两种:①选择题:选出所给句子中没有语病或有语病的一项;选出对所给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②改错题:在所给病句上直接修改;在语段中修改画横线的有语病的句子;在语段中找出有表达错误的句子并改正;在句子中画出语病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或结合具体病句写评语;在习作中用符号修改病句。
解题方略: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一)、病句的类型
1、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2、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3、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4、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了语句混乱的现象。
5、前后矛盾: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
6、词语误用: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而造成的病句,或关联词误用,就是词语误用。
7、歧义:指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表意不明,使听者误解。
8、重复累赘: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9、并列不当:句子中出现交叉包含的关系。
10、主客倒置:是指主体、客体在与谓语搭配时产生颠倒的语病。
11、否定混乱:是指在语言的表达中不应否定而否定产生的语病。
(二)、辨析病句的方法
1、提取主干、分析枝叶法
(1)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 看是否有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2)理清枝叶,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
(3)分析句意是否合乎逻辑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文中增加了对小男孩的眼神和景物等,使文章更生动了。(成分残缺)
改:文中增加了对小男孩的眼神和景物等的描写,使文章更生动了。
修改方法: 增(增加一些词语、成分)
2、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重复多余) 删去“具体”
3、雷锋同志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结构混乱) 删去“有” 修改方法: 删 (删多余的部分)
4、我们来了的消息传开了,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来看我们。
(语序不当) “许多”调到“妇女”前
5、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很熟悉。 (不合逻辑)
改为:“中国人对刘翔这个名字很熟悉” 修改方法: 调 (移动词语)
6、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搭配不当)
把“风气”改为“意识”
7、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表意不明)
“这种”改为“前者的”或“后者的”。 修改方法:换 (换用准确词语)
(四)、实例分析
一、成分残缺
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 ( 缺主语 )
修改:听了校长的报告,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2、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 缺谓语 )
修改:“每个小学生”是主语,但怎样“好习惯”呢?句子缺少谓语,读者也就不明白。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上谓语动词“养成”。
3、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缺宾语)
修改: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4)复句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1、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2、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动宾搭配不当,把“揭露”改为“表现”)
3、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
(“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4、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
(这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5、我市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
(两面对一面:前面是“能否”,后面是“加速培养”。)
三、语序颠倒
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语序不当)
修改: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几千年前的文物。
四、句式杂糅
1、“广谱晚癌康”可以缓解和改善症状快,特别是止痛效果好。(句式杂糅)
修改:“广谱晚癌康”可以缓解和改善症状,特别是止痛效果好。
五、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 不一致,应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
(“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断定”。)
六、词语褒贬误用
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修改: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七、难点突破(见媒体)
三、归纳小结
修改病句的方法,检查语病的规律和方法编成的顺口溜(见媒体)
四、实战演习 (修改下列病句):
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2、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3、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4、 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属动宾搭配不当,“看见”与“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改为“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原来幽香是从那里释放出来的”。
5、考古、历史工作者对两千年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把“两千……”改为“新出土的两千多年的文物
6、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修改意见】或说“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或说“是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7、过了一会,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同时使用了“突然”和“渐渐地”两个副词,自相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删去其中一个。
8、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可真是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是贬义词,可改为“呕心沥血”
五、迎考训练:
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B、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烧毁并洗劫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C、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难免犯错误。
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3、没有语病的是( )
A、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B、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D、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做了介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B、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
B、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