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点剖析
考点1、集合的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
1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
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3)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②描述法。
2、两类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B时,称A是B的真子集。
3、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x∈P},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
4、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B,则有A=或A≠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考点2、集合的运算
1、交,并,补,定义:A∩B={x|x∈A且x∈B},A∪B={x|x∈A,或x∈B},CUA={x|x∈U,且xA},集合U表示全集;
2、运算律,如A∩(B∪C)=(A∩B)∪(A∩C),CU(A∩B)=(CUA)∪(CUB),
CU(A∪B)=(CUA)∩(CUB)等。
3、学会画Venn图,并会用Venn图来解决问题。
考点3、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1、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2、复合命题的形式:p且q,p或q,非p;
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q、p为真时,其为真;当p、q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假;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4、四种命题:记“若q则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逆命题为“若q则p“,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
考点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对应日常语言中的“一切”、“任意的”、“所有的”、“凡是”、“任给”、“对每一个”等词,用符号“”表示。
(2)存在量词:对应日常语言中的“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个”、“某个”、“有些”、“有的”等词,用符号“”表示。
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1)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对xM,有p(x)成立”简记成“xM,p(x)”。
(2)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xM,有p(x)成立” 简记成“xM,p(x)”。3. 同一个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由于自然语言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现列表如下,供参考。
命题 | 全称命题xM,p(x) | 特称命题xM,p(x) |
表述 方法 | ①所有的xM,使p(x)成立 | ①存在xM,使p(x)成立 |
②对一切xM,使p(x)成立 | ②至少有一个xM,使p(x)成立 | |
③对每一个xM,使p(x)成立 | ③对有些xM,使p(x)成立 | |
④任给一个xM,使p(x)成立 | ④对某个xM,使p(x)成立 | |
⑤若xM,则p(x)成立 | ⑤有一个xM,使p(x)成立 |
词语 | 是 | 一定是 | 都是 | 大于 | 小于 |
词语的否定 | 不是 | 一定不是 | 不都是 | 小于或等于 | 大于或等于 |
词语 | 且 | 必有一个 | 至少有n个 | 至多有一个 | 所有x成立 |
词语的否定 | 或 | 一个也没有 | 至多有n-1个 | 至少有两个 | 存在一个x不成立 |
1、定义:对命题“若p则q”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p是q的充要条件;
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看,若记满足条件p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A,满足条件q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q,则当AB时,p是q的充分条件。BA时,p是q的充分条件。A=B时,p是q的充要条件;
3、当p和q互为充要时,体现了命题等价转换的思想。
4、.要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当“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为真时,就记作pq,称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称q是p的必要条件,因此判断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就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
5、要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对于符号“”要熟悉它的各种同义词语“等价于”,“当且仅当”,“必须并且只需”,“……,反之也真”等
6、.数学概念的定义都可以看成是充要条件,既是概念的判断依据,又是概念所具有的性质7、从集合观点看,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B互为充要条件
8、证明命题条件的充要性时,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即条件的充分性),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即条件的必要性).
二、例题讲解
例1、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A)10以内的质数集合是{1,3,5,7} (B)方程x2-4x+4=0的解集是{2,2}
(C)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D)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解:选(D),最小的质数是2,不是1,故(A)错;由集合的定义可知(B)(C)都错。
例2、已知集合A=-1,3,2-1,集合B=3,.若BA,则实数= .
解:由BA,且不可能等于-1,可知=2-1,解得:=1。
例3、设集合A={x|2x+1<3},B={x|-3<x<2},则AB等于( )
(A) {x|-3<x<1} (B) {x|1<x<2}
(C){x|x -3} (D) {x|x 1}
解:集合A={x|2x+1<3}={x|x 1},集合A和集合B在数轴上表示如图1所示,AB是指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部分,故选(A)。
例4、经统计知,某村有电话的家庭有35家,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65家,既有电话又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20家,则电话和农用三轮车至少有一种的家庭数为 ( )
7. 80 D. 90
解:画出Venn图,如图2,画图可得到有一种物品的家庭数为:15+20+45=80.故选(C)。
例5、(2008广东卷)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B B.BC C.A∩B=C D.B∪C=A
解:由题意可知,应选(D)。
例6、(2008广东高考)命题“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的逆否命题是( )
A、若,则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B、若,则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C、若,则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D、若,则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解:逆否命题是将原命题的结论的否定作为条件,原命题的条件的否定作为结论,故应选(A)。
例7、已知命题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负数根;方程无实根.若“或”为真,“且”为假,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
,
.
或为真,且为假,
真,假或假,真.
或,故或.
例8、(2007山东)命题“对任意的”的否定是( )
A.不存在 B.存在
C.存在 D. 对任意的
解: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不同,命题的否定是将全称量词改为特称量词,或将特称量词改为全称量词,再否定结论即可,故选(C)。
例9、命题“,有”的否定是 .
解:将“存在”改为“任意”,再否定结论,注意存在与任意的数学符号表示法,答案:
例10、(2008安徽卷)是方程至少有一个负数根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当,得a<1时方程有根。a<0时,,方程有负根,又a=1时,方程根为,所以选(B)。
例11、(2008湖北卷)若集合,则:( )
A. 是的充分条件,不是的必要条件
B. 不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
C是的充分条件,又是的必要条件.
D.既不是的充分条件,又不是的必要条件
解:反之不然故选A
三、复习建议
掌握基础知识,本专题一般不会考综合性大题,所以不宜做太多高难度综合性大题。
但千万不能忽视基础小题!
注意数形结合!(数轴、韦恩图)
四、真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09年广东卷文)已知全集,则正确表示集合和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 ( )
答案 B
解析 由,得,则,选B.
2.(2009全国卷Ⅰ理)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B,则
集合中的元素共有 (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解:,故选A。也可用摩根律:
答案 A
3.(2009浙江理)设,,,则(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对于,因此
4.(2009北京文)设集合,则 (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以及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
算的考查∵,
∴,故选A.
5.(2009山东卷理)集合,,若,则的值
为 ( )
A.0 B.1 C.2 D.4
答案 D
解析 ∵,,∴∴,故选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运算,并用观察法得到相对应的元素,从而求得答案,本题属于容易题.
6. (2009山东卷文)集合,,若,则的值
为 ( )
A.0 B.1 C.2 D.4
答案 D
解析 ∵,,∴∴,故选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运算,并用观察法得到相对应的元素,从而求得答案,本题属于容易题.
7.(2009全国卷Ⅱ文)已知全集U={1,2,3,4,5,6,7,8},M ={1,3,5,7},N ={5,
6,7},则Cu( MN)= ( )
A.{5,7} B.{2,4} C. {2.4.8} D. {1,3,5,6,7}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集合运算能力。
8.(2009广东卷理)已知全集,集合和
的关系的韦恩(Venn)图如图1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 (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无穷多个
答案 B
解析 由得,则,有2个,选B.
9.(2009安徽卷理)若集合则A∩B是
A. B.C. D.
答案 D
解析 集合,∴ 选D
10.(2009安徽卷文)若集合,则是
A.{1,2,3} B. {1,2}
C. {4,5} D. {1,2,3,4,5}
答案 B
解析 解不等式得∵
∴,选B。
11.(2009江西卷理)已知全集中有m个元素,中有n个元素.若
非空,则的元素个数为 (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因为,所以共有个元素,故选D
12.(2009湖北卷理)已知
是两个向量集合,
则 ( )
A.{〔1,1〕} B. {〔-1,1〕} C. {〔1,0〕} D. {〔0,1〕}
答案 A
解析 因为代入选项可得故选A.
13.(2009四川卷文)设集合={| },={|}.则 = ( )
A.{|-7<<-5 } B.{| 3<<5 }
C.{| -5 <<3} D.{| -7<<5 }
答案 C
解析 ={| },={| }
∴={| -5 <<3}
14.(2009全国卷Ⅱ理)设集合,则=
A. B. C. D.
答案 B
解:..故选B.
15.(2009福建卷理)已知全集U=R,集合,则等于
A.{ x ∣0x2} B.{ x ∣0 答案 A 解析 ∵计算可得或∴.故选A 16.(2009辽宁卷文)已知集合M=﹛x|-3<x5﹜,N=﹛x|x<-5或x>5﹜,则MN= ( ) A.﹛x|x<-5或x>-3﹜ B.﹛x|-5<x<5﹜ C.﹛x|-3<x<5﹜ D.﹛x|x<-3或x>5﹜ 答案 A 解析 直接利用并集性质求解,或者画出数轴求解. 17.(2009宁夏海南卷理)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易有,选A 18.(2009陕西卷文)设不等式的解集为M,函数的定义域为N则为 ( ) A.[0,1) B.(0,1) C.[0,1] D.(-1,0] 答案 A. 解析 ,则,故选A. 19.(2009四川卷文)设集合={| },={|}.则 = ( ) A.{|-7<<-5 } B.{| 3<<5 } C.{| -5 <<3} D.{| -7<<5 } 答案 C 解析 ={| },={| } ∴={| -5 <<3} 20.(2009全国卷Ⅰ文)设集合A={4,5,6,7,9},B={3,4,7,8,9},全集=AB,则集合[u (AB)中的元素共有 A.3个 B.4个 C. 5个 D. 6个 解析 本小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基础题。(同理1) 解:,故选A。也可用摩根律: 21.(2009宁夏海南卷文)已知集合,则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集合A与集合B都有元素3和9,故,选.D。 22.(2009四川卷理)设集合则 A. B. C. D. 【考点定位】本小题考查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考查集合的运算,基础题。 解析:由题,故选择C。 解析2:由故,故选C. 23.(2009福建卷文)若集合,则等 于 A. B C D R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集合的基本运算.属于容易题. 解法1 利用数轴可得容易得答案B. 解法2(验证法)去X=1验证.由交集的定义,可知元素1在A中,也在集合B中,故选. 二、填空题 24.(2009年上海卷理)已知集合,,且,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a≤1 解析 因为A∪B=R,画数轴可知,实数a必须在点1上或在1的左边,所以,有a≤1。 25.(2009重庆卷文)若是小于9的正整数,是奇数, 是3的倍数,则 . 答案 解法1,则所以,所以 解析2,而 26..(2009重庆卷理)若,,则 . 答案 (0,3) 解析 因为所以 27..(2009上海卷文) 已知集体A={x|x≤1},B={x|≥a},且A∪B=R,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1 解析 因为A∪B=R,画数轴可知,实数a必须在点1上或在1的左边,所以,有a≤1。 28.(2009北京文)设A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如果且,那么是A的一个“孤立元”,给定,由S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 个. 答案 6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与理解、信息迁移以及学生的学习潜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属于创新题型. 什么是“孤立元”?依题意可知,必须是没有与相邻的元素,因而无“孤立元”是指在集合中有与相邻的元素.故所求的集合可分为如下两类: 因此,符合题意的集合是:共6个. 故应填6. 29..(2009天津卷文)设全集,若 ,则集合B=__________. 答案 {2,4,6,8} 解析 【考点定位】本试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算能力。 30.(2009陕西卷文)某班有36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每名同学至多 参加两个小组,已知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分别为26,15,13,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小组的有6人,同时参加物理和化学小组的有4人,则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 人。 答案:8. 解析:由条件知,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故不可能出现一名同学同时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 设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构成的集合分别为,则. , 由公式 易知36=26+15+13-6-4- 故=8 即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8人. 31.(2009湖北卷文)设集合A=(x∣log2x<1), B=(X∣<1), 则A= . 答案 解析 易得A= B= ∴A∩B=. 32...(2009湖南卷理)某班共30人,其中15人喜爱篮球运动,10人喜爱兵乓球运动,8人对这两项运动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_12__ 答案 :12 解析 设两者都喜欢的人数为人,则只喜爱篮球的有人,只喜爱乒乓球的有人,由此可得,解得,所以,即 所求人数为12人。 33.(2009湖南卷文)某班共30人,其中15人喜爱篮球运动,10人喜爱乒乓球运动,8人对这两项运动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 12 . 解: 设所求人数为,则只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 故. 注:最好作出韦恩图! 2005—2008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08年北京卷1)已知全集,集合, 那么集合(uB等于 ( ) A. B. C. D. 答案 D 2.(2008年四川卷1)设集合,则 u ( ) A. B. C. D. 答案 B 3.(2008年全国II理1文)设集合M={mZ|-3<m<2},N={nZ|-1≤n≤3}, 则MN (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选B. 高考考点 集合的运算,整数集的符号识别 4.(2008年山东卷1)满足M{a1,a2,a3,a4},且M∩{a1 ,a2, a3}={a1,a2}的集合M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答案 B 5.(2007年全国Ⅰ)设,集合,则 ( ) A.1 B. C.2 D. 答案 C 6.(2007年江西)若集合M={0,l,2},N={(x,y)|x-2y+1≥0且x-2y-1≤0,x, y∈M},则N中元素的个数为 ( ) A.9 B.6 C.4 D.2 答案 C 7.(2007年安徽)若,则(RB)的 元素个数为 ( ) A.0 B.1 C.2 D.3 答案 C 8.(2008年江西卷2)定义集合运算:设, ,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 A.0 B.2 C.3 D.6 答案 D 9.(2006年全国II理1文1)已知集合M={x|x<3},N={x|log2x>1},则M∩N=( ) A. B.{x|0<x<3} C.{x|1<x<3} D.{x|2<x<3} 答案 D 解析 ,用数轴表示可得答案D。 考察知识点有对数函数的单调性,集合的交集。 本题比较容易. 10.(2005天津卷理)设集合, , 则A∩B= ( ) A. B. C. D. 答案 D 11.(2005上海)已知集合,,则 等于 ( ) A. B. C. D. 答案 B 二、填空题 12.(2007年北京)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13.(2006年上海卷)已知集合A=-1,3,2-1,集合B=3,.若BA,则实数= . 答案 由,经检验,为所求; 14.(2006年上海卷)已知,集合,若,则实数。 答案 已知,集合,若, 则实数 15.(2005年重庆卷理)集合R| ,则 = . 答案 (0,3) 15.(2005年重庆文)若集合,则 . 答案 (2,3) 第二部分 三年联考汇编 2009年联考题 一、选择题 1.(2009年广西北海九中训练)已知集合M=,N=,则 ( ) A. B. C. D. 答案 C 2.(2009年湖南高考模拟) 已知集合M=,N=, 则M∩N等于 ( ) A.(1,2) B.(-2,1) C. D.(-∞,2) 答案 B 3.( 2009年3月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统一检测理)已知全集,集合, 集合,那么集合等于 A. B. C. D. 答案 A 4.(2009年3月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示范校高三质量检测文理)设全集为R, 则 ( ) A. B. C. D. 答案 B 5.(2009年福州八中)已知则集合的元素个数是( ) A.0 B. 1 C.2 D.3 答案 B 6.(黄山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设集合A=,则满足的集合C的个 数是 ( ) A.0 B.1 C.2 D.3 答案 C 7.( 厦门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已知集合 ( ) A B. C. D 答案 C 8.(200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已知全集U=R,集合A={x|x2-x=0}, B={x|-1 答案 A 9.( 江门市2009年高考模拟考试)设函数的定义域为, 的定义域为,则 ( ) A. B. C. D. 答案 C 10.(汕头市2009年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设全集U = {0,1,2,3,4},集合A={1,2},则等于 ( ) A. {0,,3,4} B {3,4} C.{1,2} D. {0,1} 答案 A 11.(2009年抚顺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模拟考试) 已知全集,,,或,,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C 12.(清原高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A=,B=,则AB等于 ( ) A. B. C. D. 答案 B 13.(新宾高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若集合中元素是△ABC的三边 长,则△ABC一定不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答案 D 14.(银川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若集合,则等于 ( ) A.(-,0) B.(-,2] C.[-2,0] D.[-2,2] 答案 C 二、填空题 15.(2009年湖南高考模拟)设集合U={1,2,3,4,5},A={2,4},B={3,4,5},C={3, 4},则(u) 答案 解析 ,u,(u) 16.(2009年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已知集合,则 = 答案 17.(2009年通州第四次调研)已知集合,, 则集合 . 答案 三、解答题: 18.(2009年4月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文)已知,. (I)若,求; (II)若R,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 (I)当时,.. ∴ (II). . 且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9月份更新 一、选择题 1.(2009滨州一模)集合A={-1,0,1},B={},则AB= ,1 -1,0,1} 答案 B 2.(2009聊城一模)已知(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以下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B 3.(2009临沂一模)设集合,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M∪P、M∪P、M∩P=P 答案 B 4.(2009枣庄一模)已知则 ( ) A. B. C. D. 答案 B 5.(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09年高三联考)设集合 ,则 ( ) A. B. C. D. 答案 B 6.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已知全集 集合,则 ( ) A. B. C. D. 答案 C 7. (福州市普通高中2009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设集合 = ( ) A.{0,1} B.{—1,0,1} C.{0,1,2} D.{—1,0,1,2} 答案 B 8、(2009日照一模)已知集合,则等于 . . . . 答案 D 9、(2009泰安一模)已知命题若命题“q且p”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 A 二、填空题 1、(2009上海八校联考)已知全集,集合,,那么集合__________。 2、(2009泸湾区一模)若集合,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3、(2009闵行三中模拟)已知集合,则=_________。 4、(2009上海青浦区)已知全集,集合,, 则= . 5、(2009上海卢湾区)若集合,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2007---2008年联考题 一、选择题 1.(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设全集U=R,A={x∈N︱1≤x≤10},B={ x∈R ︱x 2+ x-6=0},则下图中阴影表示的集合为 ( ) A.{2} B.{3} C.{-3,2} D.{-2,3} 2.(2007-2008年湖南示范)已知M={y|y=x2},N={y|x2+y2=2},则 MN= ( ) A、{(1,1),(-1,1)} B、{1} C、[0,1] D、[0,] M={y|y≥0},N={x|-≤x≤},选D(注意:集合表示的是范围不是点) 3.(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已知全集U=R,集合, 集合<<2,则 ( ) A. B. C. D. 答案 D 4. (2008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综合测试二)定义集合A*B={x|xA,且xB},若A={1, 3,5,7},B={2,3,5},则A*B的子集个数为 ( )A.1 B.2 C.3 D.4 答案 D 5.(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设全集,集合, 集合,则 ( ) A. B. C. D. 答案 D 6.(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设集合,则满足条件 的集合的个数是 ( ) A. B. C. D. 答案 C 7.(2007-2008北京四中模三文)设全集U=R,集合,,,则等于( ) A.{2} B. C.{x|x<2,或2<x<3} D.或 M={2},N=[-1,3],CUM=(-∞,2)∪(2,+∞),选D 8.(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 设全集且,,则( ) A. B. C. D. 答案 C 9.(黄爱民,胡彬《中学生学习报》2005模拟一)设集合I={1,2,3},AI,若把集合M ∪A=I的集合M叫做集合A的配集,则A={1,2}的配集有( )个 A,1 B,2 C,3 D,4 分A的配集中一定含有元素3,余下两个元素1,2可以全不含、仅有一个、两个都有;选D 10.(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设集合 A=,则为 ( ) A. B. C. D. 答案 C 则选C. 11.(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 设全集U=R,A=,则右图中阴 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 B. C. D.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选B. 12.(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设集合,则满足的集合B的个数是( )。 A.1 B.3 C.4 D.8 答案 C 解:,,则集合B中必含有元素3,即此题可转化为求集合的子集个数问题,所以满足题目条件的集合B共有个。故选择答案C。 13.(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集合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A.6 B.7 C.8 D.9 答案 B 14.(2008年广东省广州执信中学、中山纪念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三校期末联考) 设全集U=R,A={x∈N︱1≤x≤10},B={x∈R︱x 2+x-6=0},则下图中阴影表 示的集合为 ( ) A.{2} B.{3} C.{-3,2} D.{-2,3} 答案 A 15.(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已知集合,则= ( ). A. B. C. D. 16.(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已知为实数集,,则= ( ). A. B. C. D. 17.(2007-2008燕园冲刺三)年集合P={1,4,9,16,……},若a∈P,b∈P,有a○b∈P,则运算○可能是 ( ) A,加法 B,减法 C,除法 D,乘法 P={n2},ab∈P,选D 18.(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设,则B 19.(2007年岳阳市一中高三训练)a、b为实数,集合表示 把集合M中的元素x映射到集合N中仍为x,则= ( ) A、1 B、0 C、-1 D、±1 答案 A 20.(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设全集I={-2,-1,-, ,,1,2,3},A={, ,1,2,3}, B={-2,2},则集合{-2}等于 ( ) A. A∩B B.I A∩B C.I A∩ I B D.A∪ I B 答案 B 21.( 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若集合,,则= A. B. C. D. 解析: B.本题考查了定义域及交集运算 ={-1<x<1}, N={0≤x<1} 22.(2007年岳阳市一中高三训练)a、b为实数,集合表示 把集合M中的元素x映射到集合N中仍为x,则= ( ) A、1 B、0 C、-1 D、±1 答案 A 23.(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汇编)设I是全集,I={0,1,2,3,4},集合A={0,l,2,3},集合B={4},则 ( ) A.{0} B.{0,1} C.{0,1,2,3,4} D.{0,1,4} 答案 C 24.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7年高三年级4月)对于函数,令集合,则集合M为 ( A) A.空集 B.实数集 C.单元素集 D.二元素集 二、填空题 24.(2007-2008北京四中模二文)已知集合P={(x,y)|y=m},Q={(x,y)|y=,a>0,a≠1},如果PQ有且只有一个元素,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Q={y|y>1},所以m>1。填m>1 25.(2007-2008江苏常州模拟)设含有集合A={1,2,4,8,16}中三个元素的集合A的所有子集记为B1,B2,B3,…,Bn(其中n∈N*),又将Bk(k=1,2,……,n)的元素之和记为ak,则=_____ 五个元素中,每个元素都出现C=6次,=6×(1+2+4+8+16)=186,填186 26.( 2008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综合测试一)满足的集合A的个数是_______个。 答案 7 27.( 2008年北京市宣武区高三综合练习一)设集合A=, B=,则R()= . 答案 (-∞,1)∪(4,+∞) 28.( 2008年北京市宣武区高三综合练习二)对任意两个集合M、N,定义: ,,, ,则 . 答案 [-3,0)∪(3,+∞) 29.(2007~2008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非空集合G关于运算满足:① 对于任意a、bG,都有abG;②存在,使对一切都有a=a=a, 则称G关于运算为融洽集,现有下列集合运算: ⑴G={非负整数},为整数的加法 ⑵G={偶数},为整数的乘法 ⑶G={平面向量},为平面向量的加法 ⑷G={二次三项式},为多项式的加法 其中关于运算的融洽集有____________ 答案:⑴⑵⑶ 三、解答题 30.(2008年河南省上蔡一中高三月考)已知函数的定义域集合是A,函数的定义域集合是B (1)求集合A、B (2)若AB=B,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 (1)A= B= (2)由AB=B得AB,因此 所以,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莫轻视点,莫忽视微!加油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