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astic mechanics
Buaa39041209 高亚豪
摘要
弹性力学也称弹性理论,主要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从而解决结构或机械设计中所提出的强度和刚度问题。在研究对象上,弹性力学同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之间有一定的分工。材料力学基本上只研究杆状构件;结构力学主要是在材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杆状构件所组成的结构,即所谓杆件系统;而弹性力学研究包括杆状构件在内的各种形状的弹性体。以后的主要发展趋势仍然以这些为主,但会衍生出更多的专业学科,如气体弹性力学,热弹性力学,弹性动力学,弹性系统的稳定理论,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等等,且这些学科会不断完善,被应用于社会的更多领域。
引言
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弹性物体在外力和其它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内力,也称为弹性理论。它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塑性力学和某些交叉学科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化工、航天等工程领域。 弹性体是变形体的一种,它的特征为: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变形,当外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除去外力后物体即恢复原状。绝对弹性体是不存在的。物体在外力除去后的残余变形很小时,一般就把它当作弹性体处理。
正文
弹性力学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时期。 人类从很早时就已经知道利用物体的弹性性质了,比如古代弓箭就是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当时人们还是不自觉的运用弹性原理,而人们有系统、定量地研究弹性力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 发展初期的工作是通过实践,探索弹性力学的基本规律。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是R.胡克于1678年发表的弹性体的变形与外力成正比的定律,后来被称为胡克定律。第二个时期是理论基础的建立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是,从 1822~1828年间,在A.-L·柯西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明确地提出了应变、应变分量、应力和应力分量概念,建立了弹性力学的几何方程、平衡(运动)微分方程,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从而为弹性力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弹性力学的发展初期主要是通过实践,尤其是通过实验来探索弹性力学的基本规律。英国的胡克和法国的马略特于1680年分别地提出了弹性体的变形和所受外力成正比的定律,后被称为胡克定律。牛顿于1687年确立了力学三定律。 同时,数学的发展,使得建立弹性力学数学理论的条件已大体具备,从而推动弹性力学进入第二个时期。在这个阶段除实验外,人们还用最粗糙的、不完备的理论来处理一些简单构件的力学问题。这些理论在后来都被指出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有些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在17世纪末第二个时期开始时,人们主要研究梁的理论。到19世纪20年代法国的纳维和柯西才基本上建立了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柯西在1822~1828年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明确地提出了应变、应变分量、应力和应力分量的概念,建立了弹性力学的几何方程、运动(平衡)方程、各向同性以及各向异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从而奠定了弹性力学的理论基础,打开了弹性力学向纵深发展的突破口。 第三个时期是线性各向同性弹性力学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弹性力学广泛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同时在理论方面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定理或原理,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计算方法。 1855~1858年间法国的圣维南发表了关于柱体扭转和弯曲的论文,可以说是第三个时期的开始。在他的论文中,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密切吻合,为弹性力学的正确性提供了有力的 证据;1881年德国的赫兹解出了两弹性体局部接触时弹性体内的应力分布;18年德国的基尔施在计算圆孔附近的应力分布时,发现了应力集中。这些成就解释了过去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在提高机械、结构等零件的设计水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使弹性力学得到工程界的重视。在这个时期,弹性力学的一般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一方面建立了各种关于能量的定理(原理)。另一方面发展了许多有效的近似计算、数值计算和其他计算方法,如著名的瑞利——里兹法,为直接求解泛函极值问题开辟了道路,推动了力学、物理、工程中近似计算的蓬勃发展。 从20世纪20年代起,弹性力学在发展经典理论的同时,广泛地探讨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出现了许多边缘分支:各向异性和非均匀体的理论,非线性板壳理论和非线性弹性力学,考虑温度影响的热弹性力学,研究固体同气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的气动弹性力学和水弹性理论以及粘弹性理论等。磁弹性和微结构弹性理论也开始建立起来。此外,还建立了弹性力学广义变分原理。这些新领域的发展,丰富了弹性力学的内容,促进了有关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各向同性线性弹性力学中,为了求得应力、应变和位移,先对构成物体的材料以及物体的变形作了五条基本假设,即: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完全弹性假设和小变形假设,然后分别从问题的静力学、几何学和物理学方面出发,导得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的表达式。直角坐标系下的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为平衡微分方程:
弹性力学公式
(1) 几何方程:
弹性力学公式
(2) 物理方程:
弹性力学公式
(3) (1)式中的σx、σy、σz、τyz=τzy、τxz=τzx、τxy=τyx为应力分量,X、Y、Z为单位体积的体力在三个坐标方向的分量;(2)式中的u、v、w为位移矢量的三个分量(简称位移分量),εx、εy、εz、γyz、γxz、γxy为应变分量;(3)式中的E和v分别表示杨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在物体的表面,如已知面力,则边界条件表示为
弹性力学公式
(4) 这里的 塣、墏、墫表示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的面力矢量的三个分量,l、m、n表示物体表面外法线的三个方向余弦。 如物体表面位移ū、堸、塐已知,则边界条件表示为 u=ū,v=堸,w=塐 (5) 这样就将弹性力学问题归结为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求解一组偏侮分方程的问题。 主要解法式(1)、(2)、(3)中有15个变量,15个方程,在给定了边界条件后,从理论上讲应能求解。但由(2)、(3)式可见,应变分量、应力分量和位移分量之间不是彼此的,因此求解弹性力学问题通常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以位移作为基本变量,归结为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求解以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这个方程可以从(1)、(2)、(3)式中消去应变分量和应力分量而得到。其二是以应力作为基本变量,应力分量除了要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静力边界条件外,为保证物体变形的连续性,对应的应变分量还须满足相容方程:
弹性力学公式
(6) 这组方程由几何方程消去位移分量而得到。对于不少具体问题,上述方程还可以简化。 在弹性力学中,为克服求解偏微分方程(或方程组)的困难,通常采用试凑法,即根据物体形状的几何特性和受载情况,去试凑位移分量或应力分量;由弹性力学解的唯一性定理,只要所试凑的量满足全部方程和全部边界条件,即为问题的精确解。 从数学观点来看,弹性力学方程的定解问题可变为求泛函的极值问题。例如,对于用位移作为基本变量求解的问题,又可以归结为求解变分方程: δП1=0 (7) П1是物体的总势能,它是一切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位移的泛函。对于稳定平衡状态,精确的位移将使总势能П1取最小值的称为最小势能原理。又如对于用应力作为基本变量求解的问题,可归结为求解变分方程: δП2=0 (8) П2为物体的总余能,它是一切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静力边界条件的应力分量的泛函。精确的应力分量将使总余能 П2取最小值的称为最小余能原理。(7)式等价于用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和静力边界条件,而(8)式则等价于用应 力表示的相容方程。在求问题的近似解时,上述泛函的极值问题又进而变为函数的极值问题,最后归结为求解线性非齐次代数方程组。 还有各种所谓的广义变分原理,其中最一般的是广义势能原理和广义余能原理,它们等价于弹性力学的全部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但和总势能П1和总余能П2不同,广义势能和广义余能作为应力分量、应变分量和位移分量的泛函,对于精确解,也只取非极值的驻值。 由于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是在弹性力学的五条基本假设下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出的,因此弹性力学又称为数学弹性力学。而板壳力学则属于应用弹性力学。因为,它除了引用这五条基本假设外,还对变形和应力的分布作了一些附加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讲,材料力学也可纳入应用弹性力学。可见,虽然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都研究杆状构件,但前者所获得的结果是比较精确的。
结论
弹性力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弹性力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理论问题和工程问题,弹性力学在不少重要领域会展现出它的重要性,从而推动弹性力学在各领域的发展,也决定了弹性力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图书 《弹性力学》http://www.zhuoyuewangshangshucheng.com/book/.html
图书《弹性力学》http://www.ilucking.com/book/DA024029/
图书《工程应用弹性力学》
图书《应用弹性力学》
图书《弹性力学与应用》
http://baike.baidu.com/view/35073.htm
http://wenku.baidu.com/view/ffaf2c5377232f60ddcca1cc.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e3545cfc04a1b0717fd5ddbf.html
http://www.jxgcxy.net/kx/kpzs-32.12.html
http://www.xuelixue.cn/thread-12739-1-1.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27909ad7b14e852458fb57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