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柴从斌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了自然地理中经典的几个要素,如宇宙、地球、地球运动、大气、水、地标形态、环境等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探讨人地关系中“地”的有关地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自然地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的有关读图析图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现实世界的境域性知识,解决有关地理的重大问题。使地理学习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至5章,(本学期只完成1-4章)。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1.高一第一学期,新生由于部分学校初中阶段忽视地理学习,使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见闻有限、知识面窄,对地理学习存在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又对新生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
2.学生对地球运动这一部分的学习会存在很大难度。就其原因是地球运动中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与之配套的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还未学到,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难度。
3.海南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方法机械。很多学生视地理为副科,以为学习地理就是靠死记硬背,故学习兴趣不浓,也不是很重视。自然地理学习需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多因素综合分析等能力较弱。
4.高一新生地理思维能力缺陷。自然地理现象一般是学习后续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而学生的地理思维往往是单因素线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网式综合思维能力,难以理解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也将对后续的学习带来难度。
四、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通读教材,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0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也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五、教学计划
周次 | 日期 | 节次 |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 备 注 |
1 | 9.1-5 | 2 | 介绍高中地理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1.1 宇宙中的地球 | |
2 | 8-12 | 2 | 1.2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
3 | 15-19 | 2 |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练习 | |
4 | 22-26 | 2 | 1.3地球的运动自传 | |
5 | 29-10.3 | 1 | 1.5 1.3昼夜交替 | 国庆放假 |
6 | 6-10 | 1 | 1.3时差、地方时 | |
7 | 13-17 | 2 | 1.3晨昏线、地转偏向力 | |
8 | 20-24 | 2 | 1.3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 |
9 | 27-31 | 2 | 1.3太阳高度角、五带 | |
10 | 11.3-7 | 2 | 单元复习 | |
11 | 10-14 | 2 | 试卷讲评 | 期中考试 |
12 | 17-21 | 2 |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
13 | 24-28 | 2 | 2.2 气压带和风带 | |
14 | 12.1-5 | 2 | 2.2常见天气系统 | |
15 | 8-12 | 2 | 2.4 全球气候变化 | |
16 | 15-19 | 2 |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 |
17 | 22-26 | 2 |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 |
18 | 29-元月2 | 1 |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元旦 |
19 | 5-9 | 2 |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
20 | 12-16 | 2 | 4.2 山地的形成 | |
21 | 19-23 | 2 |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 |
22 | 26-30 | 2 | 期末复习 | |
23 | 2.2-6 | 期末考试 | 期末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