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伴性遗传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21:08
文档

伴性遗传教案

一、课题:《伴性遗传》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2)比较基因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伴性遗传的特殊性,阐明伴性遗传的特点(3)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2、技能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及图形解决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2)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三、课型
推荐度:
导读一、课题:《伴性遗传》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2)比较基因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伴性遗传的特殊性,阐明伴性遗传的特点(3)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2、技能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及图形解决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2)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三、课型
一、课题:《伴性遗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

(2)比较基因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伴性遗传的特殊性,阐明伴性遗传的特点

(3)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及图形解决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2)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 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三、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用具

 幻灯片课件,多媒体,教材示意图

五、教学重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六、教学难点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七、教学方法

1.教法

伴性遗传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于是我采用学生阅读讨论、结合教师举例以及讲解示意图进行教学,最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深刻的印象。另外,注重学生观察发现、探索交流,多鼓励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并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2.学法

在学法上,我从学生的特点,知识障碍,动机和兴趣上进行分析

(1)首先是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然后在知识障碍上:对于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由浅入深的来进行分析。

(3)其次在动机和兴趣上:应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充分利用教学幻灯片、教材示意图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单让学生回顾前面性别决定方式,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属于XY型。

引导学生阅读书本P39“色盲症的发现”一段,简单了解色盲症的发现过程。

讲述:调查表明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7%,女性为0.5%

提问: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这就是本节课要学到的内容,有关伴性遗传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伴性遗传的概念

讲述:人们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

引导: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红绿色盲的遗传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白化病的遗传有着明显的不同,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同一夫妻的儿子有患病的,有正常的。这种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

幻灯片演示:XY染色体的比较示意图

讲述: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因此,红绿色盲基因是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遗传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写法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不仅要写出基因,还要表明位于的染色体。色盲基因就需要写成Xb。

引导:请学生四个一组相互讨论,写出男女的几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并写出可能的婚配方式。然后请几位展示一下。

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男性
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表现型正常正常

(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幻灯片展示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的图解并结合教材P40图6-33,图6-34边展示边讲述)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1.正常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

后代全是正常人

2.色盲女性与色盲男性婚配

后代全是患者

3.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

 

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的色觉都正常,女儿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结论: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女不传男

4.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

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1/2正常,1/2红绿色盲,女儿则都不是红绿色盲,但是有1/2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结论: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获得

5.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正常男性结婚   

后代中儿子全部是色盲,女儿是携带者

6.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和男性患者结婚

 后代中:儿子 正常 红绿色盲女儿 是色盲,有1/2携带者

 结论: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获得,女儿的红绿色盲基因父母双方各提供1/2

讲述:通过以上婚配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可见,红绿色盲基因不是从男性传递到男性,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因此,在有伴性遗传病的家系中,常常可以看到男性患者的母亲表现正常,但是他的外祖父却是此病的患者。

接最开始的提问:为什么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 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其他伴性遗传方式:

引导学生阅读P40,了解其他几种伴性遗传方式。伴性遗传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人类血友病遗传X h

果蝇眼色遗传 红眼基因X W  白眼基因X w

雌雄异株植物 女娄菜  披针形叶X B  狭披针形叶X b

最后总结:人的染色体中决定性别的为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符合分离定律的要求,同时又因为其特殊性,其上控制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

(三)疑难分析

第四个步骤为疑难分析,本节课的疑难为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因为这个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而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高中内容只是过程梗概,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通过本节课疑难分析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小结与练习,巩固知识

让学生练习教材P40上的复习题,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总结: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Y病传男不传女

九、板书设计

见教学过程中的图解

六种婚配方式

十、课后分析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授伴性遗传这部分内容,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材图解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文档

伴性遗传教案

一、课题:《伴性遗传》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2)比较基因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伴性遗传的特殊性,阐明伴性遗传的特点(3)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2、技能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及图形解决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2)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三、课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