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中《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者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些孩子们漂亮吗?只要我们衣服裤子搭配好了,让人会觉得人特别漂亮可爱。想试试吗?板书:简单的组合
【设计意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出新课
“六一”儿童节到了,聪聪从衣柜里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三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条短裙。今天学校上午举行文艺汇演,下午搞游园活动,聪聪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怎么穿都很漂亮,聪聪可能穿那两件呢?请你猜一猜,聪聪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2、教学例题 (出示课件)。
(1)出示例题。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2)小组讨论交流,可以怎么搭配。
(3)汇报结果,归纳搭配方法。
(4)教师总结: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板书:按一定顺序排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过渡:
同学们,聪聪穿得漂漂亮亮的来到了学校,可好朋友小明还未到呢。小明家住灯明村,上学要经过小红家的果园到学校。小明会走那条道来学校呢,同学们,请想想,小明到学校有几种走法?你用什么方法既可以找出所有的路线,并且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1)请看课件
(2)说出三者之间有几条路相连?
(3)全班交流,汇报结果。再次强调按一定的顺序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简单事物的组合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现在我们很多的店都推崇自助餐,很受顾客的欢迎。同学们,我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出示课件)
指名学生口答,可以怎么搭配。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游戏:拉卡片(完成第114页做一做)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大家看,老师手中拿了这样一个学具,拉动直条,可以组成一些两位数,现在由小组长拉动直条,其余的同学认真观察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并记录下来。
(1)教师说本题的要求。
(2)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抽拉卡片。
(3)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衣服”,通过这一情境活动的逐步深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先出示两组图片,激起学生兴趣。然后出示同学们爱过的“六一”儿童节为契机,让学生帮助聪聪搭配衣服,同学们都主动的给聪聪搭配,很有主见。而且还说出为什么这样搭配。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抓住核心概念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选择的两个教学素材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如选择搭配衣服,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的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引申练习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完成,重点让学生从配衣服的知识迁移到走路,选择的路也是一部分同学天天来学校走的路,经他们一点播,在加上课件的直观学生们都能有顺序的走。开始有部分学生有点困难,但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时候也解决了此问题。然后在从不同方面让学生得到训练,真正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总之,这节课我先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出发,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习,教师给学生留足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这样就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境中心校:李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