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24:09
文档

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

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绪论A型题:1.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A.RobertHookeB.LeeUwenhokeC.MendelD.GolgiE.Brown2.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细胞核B.细胞膜C.细胞器D.细胞质E.细胞3.细胞学说不包括的内容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B.多细胞生物是从单细胞生物发育而来C.细胞的增殖方式都是有丝D.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共同的规律E.细胞只能来自于细胞4.医学细胞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体整体B.人体组织C.人体器官D
推荐度:
导读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绪论A型题:1.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A.RobertHookeB.LeeUwenhokeC.MendelD.GolgiE.Brown2.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细胞核B.细胞膜C.细胞器D.细胞质E.细胞3.细胞学说不包括的内容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B.多细胞生物是从单细胞生物发育而来C.细胞的增殖方式都是有丝D.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共同的规律E.细胞只能来自于细胞4.医学细胞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体整体B.人体组织C.人体器官D
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

绪论

A型题:

1.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

A.Robert Hooke    B.LeeUwen hoke   C.Mendel   D.Golgi   E.Brown

2.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3.细胞学说不包括的内容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B.多细胞生物是从单细胞生物发育而来

C.细胞的增殖方式都是有丝

D.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共同的规律

E.细胞只能来自于细胞

4.医学细胞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体整体    B.人体组织    C.人体器官    D.人体细胞    E.人体系统

5.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中心法则    B.基因学说    C.半保留复制    D.细胞学说    E.双螺旋结构模型

6.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

7.在分类学上,病毒属于

A.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    C.多种细胞生物    D.共生生物    E.非细胞结构生物

8.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A.细菌    B.双线菌    C.支原体    D.绿藻    E.立克次氏体

9.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10.一个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含有

A.一条DNA并与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B.一条DNA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C.一条DNA不与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D.一条以上裸露的DNA

E.一条以上裸露的DNA与RNA结合在一起

11.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主要贮存在 

A.DNA    B.rRNA    C.mRNA    D.ATP    E.tRNA

12.AMP与dCMP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A.磷酸不同    B.戊糖不同    C.碱基不同    D.戊糖、碱基不同    E.磷酸、戊糖不同

13.原核细胞不能完成的生理、生化作用

A.细胞的生长和运动    B.蛋白质合成    C.糖酵解

D.有丝    E.遗传物质的复制

14.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脂肪酸    D.磷酸    E.乳酸

15.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A.肽键    B.氢键    C.离子键    D.二硫键    E.疏水键

16.处于等电点状态的氨基酸在水溶液中带什么电荷

A.正电荷    B.负电荷    C.两性电解质    

D.既带正电荷,也带负电荷    E.不带电荷

17.组成核苷酸的糖是

A.葡萄糖    B.半乳糖    C.戊糖    D.蔗糖    E.甘露糖

18.哪种核苷酸不是RNA的组成成分

A.TMP    B.AMP    C.GMP    D.CMP    E.UMP

19.在DNA链中连接两种单核苷酸的化学键是

A.磷酸二酯键    B.高能磷酸键    C.酯键    D.氢键    E.二硫键

20.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是

A.Robert Hook    B.Crick    C.Flemming   

D.Watson和Crick    E.Schleiden和Schwan

B型题:

A.发现细胞的基本结构    B.遗传密码破译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D.减数的发现    E.细胞遗传学的诞生

21.细胞的发现时期    22.细胞学说时期    23.细胞学时期    24.多学科渗透与细胞生物学时期25.细胞超微结构与分子生物学

A.支原体    B.鸵鸟卵细胞    C.衣藻    D.团藻    E.蓝绿藻

26.最小的细胞是   27.最大的细胞是  28.自给自足的原核细胞是  29.以单细胞形式存在的真核细胞  30.以多细胞形式存在的真核细胞

A.肽键    B.氢键    C.二硫键    D.磷酸二酯键    E.糖苷键

31.DNA双链中互补碱基之间的键为   32.多核苷酸链中磷酸和戊糖之间的键为  33.核苷酸中戊糖和碱基之间的键为   34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之间的键为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E.变构 

35.蛋白质多亚基集结所形成的空间结构是   36.多肽链盘曲折叠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37.氨基酸之间通过氢键维系的空间结构   38.把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线性结构称为

C型题:

A.膜相结构    B.非膜相结构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39.原核细胞的中间体是   40.真核细胞的中间体是    41.细胞器是    42.细胞骨架是  43.细胞中的核糖体等颗粒状结构是

A.DNA    B.mRNA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44.相邻的单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45.由两条反方向的多核苷酸链组成双螺旋结构  46.携带遗传信息并做为多肽链合成的膜板   47.可催化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48.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

X型题:

49.细胞生物学从那些层次研究生命活动

A.细胞水平    B.亚细胞水平    C.分子水平    D.个体水平    E.环境

50.生命的特征有

A.遗传和变异    B.生殖    C.新陈代谢    D.生长发育    E.衰老和死亡

51.下列哪些结构属于膜相结构

A.核糖体    B.溶酶体    C.中心体    D.线粒体    E.高尔基复合体

52.分布在细胞中的核酸有

A.mRNA    BtRNA     C.rRNA    D.DNA    E.Z-DNA

5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特征是

A.具有核物质并能进行增殖     B.具有典型的细胞膜

C.具有蛋白质合成系统    D.能单独生活在周围的环境     E.具有一条染色体 

54.用紫外线照射或高温加热,可使蛋白质

A.一级结构破坏    B.空间结构破坏    C.氨基酸之间的键断裂    

D.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E.二级结构破坏

55.原核细胞所具有的结构

A.中间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56.蛋白质各亚基聚集而成的空间结构是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E.变构

填空题:

1.      年        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并用        加以命名。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构为        ,用        作为度量单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称为        ,用        作为度量单位。

3.        世纪        年代    国的        和        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学说。4.细胞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        、        、        、        五个阶段。5.原始细胞约在        年前由        自发聚集形成的。6.真核细胞出现的关键是        的形成。

论述题: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本质上有何不同。

选择体:

1.B     2.E     3.B      4.D     5.D     6.A    7.E      8.C     9.C    10.C    11.A    12.D    13.D    14.A    15.B    16.D    17.C    18.A    19.A    20.D21.A    22.D    23.B    24.E    25.C    26.A    27.B    28.E    29.C    30.D31.B    32.D    33.E    34.A    35.D    36.B    37.B    38.A     39.A    40.B    41.C    42.B   43.B 44.C    45.A    46.B    47.D   48.C    49.A B C    50.A B C D E    51.B D E  52.A B C D E  53.A B C D   54.B D   55.A C      56.D

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从细胞整体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2.膜相结构:真核细胞中,细胞膜和细胞内以膜包裹形成的细胞器的总称。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等。

3.非膜相结构:指细胞内不具有膜包裹的颗粒状,纤维状的复合亚纤维结构和无定型的细胞质基质、核基质的统称。

4.生物大分子:指细胞内分子量巨大,结构复杂,具有生物活性、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分子。

填空题:

1.1665  Robert Hooke    Cell  2.显微结构  µm   超微结构   nm3.19   30   德    Schwan   Schleiden4.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   细胞学   多学科渗透与细胞生物学   细胞超微结构与分子生物学5.30亿  有机分子   6.核膜   

简答题: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何不同。

答:(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2)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等质体,动物细胞没有所以植物细胞为自养的,动物细胞则异养;(3)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动物细胞没有;(4)动物细胞有中心粒,高等植物没有中心粒。

论述题:答:(1)原核细胞DNA的复制、D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可以同时在细胞质内连续进行;而真核细胞的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内,而只有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中,整个过程具有严格的阶段性和区域性,不是连续的。(2)原核细胞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并且具有使遗传物质均等分配到子细胞的结构。(3)原核细胞的代谢形式主要是无氧呼吸。产能较少,而真核细胞的代谢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辅以无氧呼吸,可产生大量的能量。

细胞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

A型题:

1.生物膜是指

A.单位膜    B.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    

C.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    D.细胞内各种膜的总称   

E.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

2.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蛋白质和核酸    B.蛋白质和糖类    C.蛋白质和脂肪    

D.蛋白质和脂类    E.糖类和脂类

3.生物膜的主要作用是

A.区域化    B.合成蛋白质    C.提供能量    D.运输物质     E.合成脂类

4.细胞膜中蛋白质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

A.共价键    B.氢键    C.离子键    D.疏水键    E.非共价键

5.膜脂中最多的是

A.脂肪    B.糖脂    C.磷脂    D.胆固醇    E.以上都不是

6.在电子显微镜上,单位膜为

A.一层深色带    B.一层浅色带    C.一层深色带和一层浅色带 

D.二层深色带和中间一层浅色带    E.二层浅色带和中间一层深色带

7.生物膜的液态流动性主要取决于

A.蛋白质    B.多糖    C.类脂    D.糖蛋白    E.糖脂

8.膜结构功能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

A.膜中的脂类    B.膜中蛋白质的组成    C.膜中糖类的种类    

D.膜中脂类与蛋白质的关系     E.膜中脂类和蛋白质的比例

9.主动运输与入胞作用的共同点是

A.转运大分子物资    B.逆浓度梯度运输    C.需载体的帮助    

D.有细胞膜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E.需消耗代谢能

10.细胞识别的主要部位在

A.细胞被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器    E.细胞膜的特化结构

11.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最显著的差异是

A.细胞透过性    B.细胞凝聚性    C.有无接触抑制    

D.细胞的转运能力    E.脂膜出现特化结构

12.目前得到广泛接受和支持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是

A.单位膜模型    B.“三夹板”模型    C.流动镶嵌模型

D.晶格镶嵌模型    E.板块镶嵌模型

13.能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A.Na+    B.葡萄糖    C.氨基酸    D.磺胺类药物    E.O2

14.关于细胞膜上糖类的不正确描述

A.脂膜中的糖类的含量约占脂膜重量的2%~10%

B.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C.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侧链从生物膜的胞脂面伸出

D.糖蛋白中的糖类部分对蛋白质膜的性质影响很大

E.与细胞免疫、细胞识别及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

15.关于生物膜不正确的描述 

A.细胞内所有的膜厚度基本相同    B.不同细胞中膜厚度不同

C.同一细胞不同部位的膜厚度不同    D.同一细胞不同细胞器的膜厚度不同

E.同一细胞器不同膜层厚度不同

B型题:

A.单纯扩散    B.溶剂牵引    C.易化扩散    D.主动运输    E.出(入)胞作用

16.氧气通过肺泡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的膜依靠     17.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细胞要依靠   18.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要依靠   19.K+进入神经细胞内要依靠

A.胞饮作用    B.吞噬作用    C.胞吐作用    D.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    E.内移作用

20.吞噬细胞吞噬胶粒      21.肥大细胞分泌组织胺     22.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      22.肾小管细胞的重吸收    23.吞噬泡或吞饮泡在细胞质内运行

A.氢键    B.疏水键    C.离子键    D.范德华力    E.共价键

24.C原子连接成链而形成的复杂大分子依靠    25.镶嵌蛋白质与脂双层的结合依靠     26.DNA中G与C或A与T的结合依靠

A.细胞膜受体    B.配体    C.细胞内的酶    D.细胞膜上的酶    E.第二信使

27.腺苷酸环化酶为      28.cGMP    29.肝细胞膜上的β受体为       30.肾上腺素为

C型题:

A.包围在细胞膜外面的一层薄膜       B.细胞内不同膜相结构的膜

C.二者都是                         D.两者均不是

31.细胞膜         32.生物膜         33.细胞内膜         34.单位膜

A.在细胞膜的外侧    B.在细胞膜的内侧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35.附着蛋白质    36.镶嵌蛋白质    37.脂类    38.糖类    39.Na+-K+-ATP结点

A.出胞作用    B.入胞作用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40.巨噬细胞清除衰老细胞时吞噬细胞碎片靠

41.小血管内皮细胞把大分子物质从血流中转送到细胞外液中去利用

42.肥大细胞分泌组织胺

A.附着核糖体    B.游离核糖体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否

43.绝大多数膜蛋白的合成部位是            44.膜脂的合成部位是

45.细胞内全部膜蛋白的合成部位是          46.外输性蛋白的合成部位是

X型题:

47.细胞被的功能是

A.细胞的连接和支持作用     B.作为保护层    C. 物质交换 

D.与细胞识别通讯有关       E.与细胞膜的特性有关

48.下列那些物质是配体 

A.激素    B.神经递质    C.药物    D.抗原    E.光子

49.间断开放的通道受闸门控制,主要机制为  

A.配体闸门通道    B.电压闸门通道    C.离子闸门通道    

D.持续开放闸门通道    E.水通道蛋白

50.位于细胞膜表面的低聚糖主要为

A.半乳糖    B.甘露糖    C.岩藻糖    D.唾液酸    E.葡萄糖

51.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的运输

A.被动运输    B.易化扩散    C.溶剂牵引    D.通道扩散    E.主动运输

52.关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下列哪些叙述正确

A.钠钾泵具有ATP酶的活性            B.乌本苷可增殖钠钾泵的活性

C.钠钾泵仅存于部分动物细胞膜上       D.钠钾泵有钠钾离子的结合位点

E.钠钾泵顺浓度梯度运输

53.动物细胞表面结构

A.细胞膜    B.细胞外被    C.膜下溶胶层    D.细胞连接    E.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54.膜脂的运输中少见的类型是

A.旋转异构运动    B.旋转运动    C.侧向运动    D.振荡与伸缩运动    E.翻转运动

55.细胞的连接方式

A.紧密连接    B.粘着连接    C.桥粒连接    D.间隙连接    E.化学突触

填空题:

1.在原始生命物质进化过程中        的形成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没有它,细胞形式的生命就不存在。2.细胞膜的膜脂以        和        为主,有的膜还含有        。3.根据物质进出细胞的行式,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可分为        和        两种方式。4.细胞识别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        和        。

5.细胞胞吐作用的途径为        和        。6.通道扩散与易化扩散不同的是,它        且扩散速度远比易化扩散要        。

论述题:

1.细胞膜的特性。

2.以肝细胞吸取LDL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

3.对小分子物质运输和大分子物质运输的区别。

答案:

1.E    2.D    3.A    4.E    5.C    6.D    7.C    8.B    9.E    10.A    11.C    12.C    13.E    14.C    15.A    16.A    17.C    18.A    19.D    20.B    21.C    22.D    23.E    24.E    25.B    26.A    27.C    28.E    29.A    30.B    31.A    32.C    33.B    34.C    35.B    36.C    37.D    38.A    39.B    40.B    41.C    42.A    43.B    44.D    45.C    46.A    47.ABCDE    48.ABCDE    49.ABC    50.ABCDE    51.ABCDE    52.ACD    53.ABCDE    54.E    55.ABCDE

名词解释:

1.生物膜 :把细胞所有膜相结构称为生物膜。

2.相变温度: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膜大多呈液晶态,不断处于热运动中,当温度达到某一点时,他们可以从液晶态转为晶态,也可以从晶态转变为液晶态,这一温度叫相变温度。

3.兼性分子:像磷子分子即含亲水性的头部、又含疏水性的尾部,这样的分子叫双性分子。

4.内在膜蛋白: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以疏水氨基酸与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结合,结合力较强。只有用去垢剂处理,使膜蹦解后,才能将它们分离出来。

5.外在膜蛋白:分布于膜的内外表面。以非共价键和离子键与内在蛋白相联系或直接与脂类分子极性头部结合。故与膜的结合力较弱。

6.细胞被:糖脂和糖蛋白的糖基游离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所形成的覆盖层称为细胞被。

7.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被摄入的物质被细胞膜逐渐包裹向内凹陷,最后与细胞膜分离,形成含有摄入物的囊泡进入细胞质的过程叫入胞作用。

    细胞内合成的多肽类激素、腺细胞合成的分泌物质及粘蛋白、血浆蛋白、抗体、细胞内消化后的残质体等首先在细胞内形成小泡,然后被运输到细胞膜内侧,小泡膜与细胞膜形成一裂口,使小泡内容物或分泌物排出细胞外的过程叫出胞作用。

8.受体:受体是一种蛋白质,或位于细胞膜上,或存在于细胞核内,它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而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受体是细胞或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特异反应的基本因素之一。

9.配体: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统称为配体,包括神经递子、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极其他细胞外信号。

10.细胞识别:指细胞通过细胞膜受体所完成的对同种和异种细胞的认识和鉴别,对各种化学信号分子的认识和鉴别的过程。

填空题:

1.细胞膜    2.磷脂  胆固醇    3.跨膜运输  膜泡运输    4.辨认 识别    

5.结构性分泌途径  调节性分泌途径    6.没有饱和现象  速度快

简答题:

1.细胞膜的作用

答:(1)限定细胞的范围,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为半透膜)并能进行主动运输使细胞内外形成不同的离子浓度并保持细胞内物质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必要差别。(3)是接受外界信号的传感器,使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当的反应。(4)与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分化及癌变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主动运输的过程

答:以Na+-K+-ATP酶为例介绍:

它分别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小亚基是个糖蛋白,大亚基是跨膜蛋白,在其胞质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高亲和结合位点,在膜的外表面有二个K+高结合位点和一个哇巴因的结合位点。离子泵的作用过程是通过ATP驱动的泵的构型变化来完成。首先由Na+结合到原胞质面的Na+结合位点,这一结合刺激了ATP水解,使泵磷酸化,导致蛋白构型改变,并暴露Na+结合位点面向胞外,使Na+释放至胞外;与此同时,也将K+结合位点朝向细胞表面,结合胞外K+后刺激泵去磷酸化,并导致蛋白构型再次变化,将K+结合位点朝向胞质面,随即释放K+至胞质溶胶内。最后蛋白构形又恢复原状。

3.液态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1972年S·J·Singer和G·L·Nicolson提出,该模型把生物膜看成是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膜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特点的结构。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磷脂分子的亲水端面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端面向膜的内侧。此结构既具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膜中的球形蛋白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层相结合。该模型的优点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球形蛋白质与脂质双层的镶嵌关系,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的细胞膜在变化过程中怎样保持膜的相对完整性和稳定性。

4.cAMP信号途径的作用机制

答:cAMP信号通路由受体、腺苷酸环化酶、偶联于二者之间的调节蛋白。当配体(第一新信使)与受体结合后,首先诱发分子构象改变,使通路内的几种成分相互协调进行信号传递,发生出促进或抑制作用,调节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的水平,使信息跨膜传递并放大,从而影响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5.细胞连接

答:又称细胞间连接是细胞相互连接处局部质膜所形成的特化结构,可分为紧密连接、桥粒连接和缝隙连接。

论述题:

1.细胞膜的特性。

答:(1)细胞膜的流动性:a膜脂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上时,膜脂处于流动性。①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膜脂运动方式为旋转运动、“钟摆”运动、侧向扩散、翻转运动等;②影响膜脂流动的因素为脂肪酸的饱和度:脂肪酸的饱和度越大,流动性越小。反之,不饱和度越大,流动性越大。③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在膜中对膜脂的流动性具有稳定和调节作用。胆固醇的疏水尾部插入膜脂分子之间可有效地防止膜从液晶态到晶态的转变。当膜处于较低温度时,可防止膜的流动性骤然下降,维持膜的流动性。

b膜蛋白的流动性:蛋白质的流动性是由细胞膜脂的液晶态特性决定的。影响蛋白质流动性的因素:蛋白质的运动方式:①转动:膜蛋白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旋转。②侧向扩散:膜蛋白在细胞膜平面上进行侧面移动。

(2)细胞膜的不对称性:a膜脂分布的不称性:内外两层脂质成分有明显的不同,如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多分布于膜的外层,而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肌醇多分布在膜的内层。

b膜蛋白的不称性:膜蛋白在膜内脂双层中的分布也是不对称的即使是膜内在蛋白都贯穿膜全层,但其亲水端的长度和氨基酸的种类与顺序也不同。

c糖类分布的不对称性:无论是质膜还是细胞内膜,其糖基分布在非胞质面。

2.以肝细胞吸取LDL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

答:动物细胞在生物膜等结构合成需要胆固醇时即先合成LDL受体,并结合在膜上,这一有受体的区域又有衣被附着,叫有被小凹,LDL与膜受体在有被小凹处结合,随后将LDL与受体一并形成细胞内有被小泡。有被小泡在胞内很快失去衣被,并与细胞内的另一小泡胞内体融合,胞内体是存在于细胞质周围的球形囊泡,有贮存物质的功能,其PH值5~6,能起酸溶作用,使无被小泡除去泡上的受体,并与细胞内的消化器初级溶酶体结合后成为次级溶酶体,最后经消化后释放出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可用于合成新的生物膜。

3.对小分子物质运输和大分子物质运输的区别。

答:(1)运输方式不同:对小分子运输主要以跨膜运输为主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对大分子物质运输主要使膜泡运输分为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

(2)是否耗能:主动运输耗能而其他对小分子运输的方式不耗能。膜泡运输消耗能量。

(3)是否膜参与运输:对小分子物质运输来说,膜不参与,只是小分子物质跨过膜的两侧。对大分子物质运输来说,膜参与了膜泡的形成,使大分子物质能通过膜泡进入或排出细胞外。

(4)是否有载体或受体的参与:在跨膜运输中,帮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的帮助才能完成。在膜泡运输中有的物质需要受体的参与才能完成运输过程,有的则不需要。

细胞核与遗传信息的流向

A型题:

1.通常在电镜下可见核外膜与细胞质中哪中细胞器相连

A.高尔基复合体    B.溶酶体    C.线粒体    D.粗面内质网    E.滑面内质网

2.核仁的功能是

A.合成DNA    B.合成mRNA    C.合成rRNA    D.合成tRNA    E.合成异染色质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大的差异是

A.核大小不同    B.核结构不同    C.核物质不同    

D.核物质分布不同    E.有无核膜

4.关于X染色质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间期细胞核中无活性的异染色质    B.出现胚胎发育的第16~18天

C.在卵细胞的发生过程中可恢复其活性    D.由常染色质转变而来

E.在细胞周期中形态不变

5.核仁的大小取决于

A.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速度    B.核仁组织者的多少    C.染色体的大小 

D.内质网的多少        E.核骨架的大小

6.Np=Vn/(Vc-Vn)代表的关系是

A.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之间的固定关系     B.细胞质与细胞体积之间的固定关系

B.细胞核与细胞体积之间的固定关系       D.细胞质与细胞核数量之间的固定关系

E.细胞核与细胞数量之间的固定关系

7.间期细胞核内侧数量较多粗大的浓染颗粒是

A.常染色质    B.异染色质    C.核仁    D.X染色质    E.核骨架

8.遗传信息主要贮存在

A.染色质    B.核仁    C.核膜    D.核基质    E.核仁组织者

9.在等径细胞中,核的形态为

A.杆状    B.球形    C.卵圆形    D.分叶状    E.扁平球状

10.核小体的化学成分是

A.RNA和非组蛋白    B.RNA和组蛋白    C.DNA和组蛋白   

D.DNA和非组蛋白       E.DNA、RNA和组蛋白

11.位于染色体着丝点和臂两侧,由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的染色质是

A.常染色质    B.结构异染色质    C.功能异染色质   

D.核仁相随染色质       E.X染色质

12.核小体中的组蛋白八聚体是指

A.2H1+2H2B+2 H3+2 H4      B.2H1+2H2A+2 H2B+2 H3    C. 2H1+2H2A+2 H3+2 H4

D. 2H2A+2 H2B+2 H3+2 H4     E. 2H1+2H2A+2 H2B+2 H4

13.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复制规律是

A.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tRNA同时复制    B.异染色质复制多,常染色质复制少

C.常染色质复制多,异染色质复制少    D.异染色质先复制    E.常染色质先复制

14.细胞核中的NOR

A.可转录mRNA    B.可转录tRNA    C.异染色质不转录    

D.可装配核糖体亚单位    E.合成核糖体蛋白质

15.人类的X染色体在核型分析时应在

A.A组    B.B组    C.C组    D.D组    E.E组

16.在DNA分子中,若A+T为60%,则G的含量为

A.40%    B.20%    C.30%    D.15%    E.10%

17.一段mRNA的顺序是5ˊAUG GCG GUG AAU GGC UAA3ˊ它的翻译产物是

A.6肽    B.5肽    C.4肽    D.3肽    E.以上都不是

18.tRNA柄部3ˊ端的碱基顺序是

A.UAA    B.AUG    C.ACC    D.UAG    E.CCA

19.密码子决定于

A.mRNA上3个连续的核苷酸    B.蛋白质上3个连续的氨基酸

C.tRNA上3个连续的碱基    D.反密码子    E.tRNA柄部3ˊ端CCA

20.一个tRNA的反密码子为3ˊUGC5ˊ,它能识别的mRNA的密码子是

A. 5ˊACG3ˊ    B. 5ˊUGC3ˊ    C. 5ˊTCG3ˊ    D. 3ˊACG5ˊ  E. 3ˊTCG5ˊ

21.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时

A.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B.转录和翻译不同时进行    C.转录和翻译同地进行 

D.转录和翻译不同地进行     E. 转录和翻译同时同地进行

22.组蛋白在基因调节系统中的调节作用是

A.参加DNA转录    B.催化DNA转录    C.激活DNA转录

D.抑制DNA转录    E.与DNA转录无关

23.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流向是

A.mRNA→DNA→蛋白质    B.DNA→mRNA→蛋白质    C.DNA→rRNA→蛋白质D.DNA→tRNA→蛋白质      E.DNA→hnRNA→蛋白质

24.DNA复制过程中所需的引物是

A.RNA    B. tRNA     C. rRNA    D.mRNA     E.hnRNA

25.翻译是指

A.mRNA的合成    B.tRNA运输蛋白质    C.rRNA的合成

D.核糖体大小亚基的解聚    E.以mRNA为膜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B型题:

A.核膜   B.核孔复合体    C.核仁    D.核基质    E.染色质

26.由8对辐射对称排列的小球状亚单位构成的复合体是    27.细胞核中各种酶、无机盐和水存在于     28.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   29.由脂质双层为主体形成的结构是

30.rRNA的合成中心是

A.DNA    B.mRNA    C.核糖体    D.tRNA    E.溶酶体

31.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是    32.可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体的是   3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膜板是

34.在细胞中的与消化功能有关的细胞器

A.核小体    B.核膜    C.核基质    D.核仁    E.染色质

35.由两层膜构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是    36.为透明的胶状物质,可作为细胞核执行多种生理活动所必须的内环境   37.在电镜下为一具有较高电子密度的一团稀疏的无外膜包被的海绵状结构是   38.在间期核中可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结构是   39.其外侧附着有核糖体并可与粗面内质网相连的是   40.构成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来自于   41.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最基本结构单位是    42.从形成过程看,实际上是包裹核物质的内质网的一部分,其结构是

A.着丝粒    B.着丝点    C.随体    D.端粒    E.次缢痕

43.人类某些染色体短臂上的圆形突出物   44.位于染色体末端由异染色质构成的结构是  45.染色体臂上与核仁形成有关的部位称为吗  46.有丝时纺锤体微管的附着点是    47.中期染色体连结姐妹染色单体的结构是

C型题:

A.常染色质    B.异染色质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48.在间期核中处于伸展状态的是     49.在间期核中处于凝集状态的是   50.在间期核中具有转录活性的是     51.在间期核中处于转录静止状态的是    52.主要成分是DNA和组蛋白的是             53.在S期早期复制的是      54.在S期晚期复制的是

A.结构异染色质    B.功能异染色质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55.在所有类型细胞和全部发育过程都保持紧密结构的是     56.可随不同细胞类型和不同发育时期而发生变化的异染色质是     57.在间期细胞中不具有转录活性的是     58.在间期细胞中可有转录活性的是

59. X染色质属于   60.着丝粒区域的主要成分是

A.rRNA     B.tRNA     C.二者都是    D.二者都不是

61.由RNA聚合酶催化产生的是   62.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的是    63.决定多肽链氨基酸顺序的是.可转运活化氨基酸的是   65.是细胞核内DNA的转录产物

X型题:

66.哪些是染色质的结构

A.组蛋白    B.螺线管    C.超螺线管    D.DNA    E.核小体

67.哪些结构是由异染色质组成的

A.着丝粒    B.随体    C.X染色质    D.次缢痕    E.染色体长臂

68.核仁中的核酸有

A.DNA    B.mRNA    C.tRNA    D.rRNA    E.mtRNA

69.细胞核的化学成分

A.DNA    B.RNA    C.组蛋白    D.非组蛋白    E.脂肪

70.核被膜的主要功能是

A.屏障功能    B.控制核质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换    C.参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定位

D.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E.作为染色质复制时的附着点

71.细胞核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A.细胞类型    B.细胞体积    C.细胞发育阶段    

D.细胞机能形态    E.遗传物质多少

72.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

A.核糖体增多    B.核仁体积增大    C.核孔数目增多    

D.异染色质增多    E.粗面内质网增多

73.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结构是

A.核仁    B.染色体    C.染色质    D.核小体    E.核膜

74. mRNA分子中的密码子AUG具有哪些功能

A.代表终止子    B.代表甲硫氨酸    C.代表赖氨酸    

D.代表起始密码子    E.代表谷氨酸 

填空题:

1.间期核的超微结构由      、      、      和      组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      、      、      的主要场所。2.在间期核中,卷曲素疏松的染色质是      螺旋紧密的染色质是      。3.核孔复合体由      对      ,      个      ,和      个      及      构成。4.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      ,癌细胞核仁      。5.核质比指      与      的体积之比。分化程度低的细胞核质比      ,衰老细胞的核质比      。6.异染色质从功能上分为      和      两种。其中      位于Y染色体的大部分,含有      序列,着色      ,复制时间      ,不能合成      。可能与      的表达和      的调空有关。也可能与      和      的合成有关。7.真核细胞有      种RNA聚合酶。其中      可催化      的转录;      可催化            的转录;      可催化      的转录和      的转录。8.核糖体大亚基上可能存在      、      、      和      四个功能部位,

论述题:

1.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2.试从细胞核与细胞其他结构的关系说明细胞的整体性。

1.D    2.C   3.E    4.D    5.B    6.A    7.B    8.A    9.B    10.C    11.B12.D    13.E    14.D    15.C    16.E    17.C    18.E    19.A    20.A    21.E 22.D    23.B    24.A    25.E    26.B    27.D    28.E    29.A    30.C   31.C32.A    33.B    34.E    35.B    36.C    37.D    38.E    39.B    40.D    41.A42.B    43.C    44.D    45.E    46.B    47.A    48.A    49.B    50.A    51.B52.C    53.A    54.B    55.A    56.B    57.A    58.B    59.C    60.A    61.C62.A    63.D    .B    65.C    66.B C E    67.A B C D    68.A D    69.A B C D    70.A B C D E    71.A B C D    72.A B C E    73.A B C  74.B D    

名词解释:

1.同源染色体:指位于体细胞内的一对形态大小相同、含有同样的等位基因,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2.常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内处于伸展状态的、可以编码结构蛋白合共能蛋白的,染色较浅,转录活性较强的染色质。

3.异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或前期染色较深、螺旋缠绕紧密、很少转录、功能上处于静止状态的低活性的染色质。

4.随体:指染色体次缢痕至染色体端部的一小段球状或棒状的染色体。    

5.核仁组织区:指某些染色体次缢痕处的携带rRNA基因,并可形成核仁的关键部位。

6.核骨架:指间期细胞核内除去各种有形成分后所剩余的由纤维状蛋白质构成的精密的网状体系。    

7.核孔复合体:指在核膜的核孔处由颗粒状和纤维状物质所构成的复合物。

8.密码子:指由mRNA上三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的可决定转译过程一个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的碱基顺序。    

9.简并:由多个不同的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现象。

10.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带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相对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1复制子:一条DNA分子中,含有一个复制起始点的单位称为一个复制子。

填空题:

1.核被膜  染色质  核仁  核基质  储存 复制  传递       2.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3.  8  孔环颗粒  8  周边颗粒  1  颗粒  细纤丝      4.较大  较大    

5.细胞核体积  细胞质体积  较大  较小     6.结构异染色质  功能异染色质  

结构异染色质  DNA高度重复  较深  较晚  蛋白质  结构基因  细胞  tRNA rRNA      7.  3  RNA聚合酶Ⅰ  前体rRNA  RNA聚合酶Ⅱ  mRNA  RNA聚合酶Ⅲ  tRNA       8.供体部位(P位)  受体部位(A位)  肽基转移酶中心  

GTP酶活性部位

简答题:

1.简述核仁的结构和功能。

答:核仁由原纤维成分、颗粒成分、核仁相随染色质、核仁基质构成

核仁的功能(1)rRNA的合成、加工和成熟。(2)核糖体的组装。

2.核被膜的结构与其它膜相结构的膜有何不同?说明其功能。

答:首先在细胞内只有核被膜与线粒体膜为双层膜结构,而其它的膜相结构的细胞器的膜均为单层膜。第二 核被膜内外膜形成独特的核孔结构,线粒体外膜上具有筒状结构;核被膜的内膜与外膜平行,而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

    功能:(1)维持核的形态。(2)包裹核物质,建立遗传物质稳定的环境,(3)控制核内外物质的交换和信息传递 (4)参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定位和蛋白质的合成。

3.说明染色质的四级结构。

答:染色质的一级结构:核小体,由DNA分子和组蛋白构成。组蛋白H2A、H2B、H3、H4各2分子组成扁圆形的八聚体核心,由146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以顺时针方向在组蛋白八聚体表面缠绕1.75圈,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两核小体之间由长约40~60碱基对DNA连接,其上结合一分子的组蛋白H1。DNA长度压缩了7倍。

染色质的二级结构:螺线管,核小体链螺旋盘绕形成外径30nm,内径10 nm,相邻螺距11 nm的螺线管。每周含有6个核小体。DNA长度压缩了6倍。

染色质的三级结构:超螺线管,螺线管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直径约为400 nm长约11~60nm的圆柱状结构—超螺线管。DNA长度压缩了近40倍。

染色质的四级结构:染色单体,超螺线管再经一次折叠。形成染色单体。此时的DNA长度压缩了近5倍。

从DNA到染色单体,DNA长度压缩了近1000倍。

4.核基质的结构如何?有何功能?

答:核基质是间期细胞核内除去染色质和核仁以外的网架体系和均质物质。充满整个核内空间,基本形态与细胞骨架相似,又称核骨架。结构上与核纤层及核孔有密切联系。

功能:(1)参与DNA包装和染色体构建。(2)与DNA复制有关。(3)参与基因表达的。(4)是前体mRNA(核不均RNA)的加工场所。(5)与核内DNA病毒的复制、装配过程有关。

5.DNA的半保留复制。

答:经复制新形成的DNA双螺旋在核苷酸序列上与充当摸板的亲代DNA双螺旋结构完全相同,因为每条亲代DNA单链成为子代DNA双螺旋结构的一条链故称为半保留复制。

6.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答:(1)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①氨基酸活化②氨酰- tRNA生成

(2)肽链的合成起始:在起始因子的作用下,形成核糖体-mRNA- tRNA起始复合体。

(3)肽链的延伸:①氨酰- tRNA入位②肽链形成③移位和肽链的延伸。

(4)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

论述题:

1.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1)其基本结构单位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2)都是双螺旋结构(3)都与组蛋白结合。

    不同点(1)常染色质呈伸展状态,结构较疏松。异染色质呈凝集状态,结构较紧密;(2)常染色质多位于核的中部,着色较浅,异染色质多位于核膜边缘或核仁周围,染色较深。(3)常染色质转录活性较强,可以编码结构蛋白质和功能蛋白质,含有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的DN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复制和转录,而异染色质一般无转录活性,不能合成mRNA仅能合成5srRNA和tRNA,含有高度重复序列的DNA;(4)常染色质在S期早期复制,异染色质在S期晚期复制。(5)功能上常染色质可以转录出mRNA,合成蛋白质供给细胞和机体形成各种结构并执行各种生理功能,而异染色质不能合成蛋白质,可能与结构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有关,也可能与tRNA和rRNA的合成有关。

2.试从细胞核与细胞其他结构的关系说明细胞的整体性。

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库,控制着细胞得胜长、发育、增殖、分化及其它生命活动。所以说,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最重要的细胞器。但是细胞核不能脱离细胞的整体结构而存在,其功能的实现有赖于细胞核和细胞的其他结构共同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遗传信息的表达:细胞核贮存着细胞的绝大部分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在细胞核内形成RNA将遗传信息携带到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才能实现。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细胞质基质、核糖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微管等细胞器共同作用。

(2)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需细胞核与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等共同作用。核基因提供酶蛋白。细胞质为氧化磷酸化提供原料。

(3)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需细胞核与多种细胞器协同作用:细胞膜负责物质交换,细胞质、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等参与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微管、微丝、中等纤维等负责物质转运、核基因为其提供酶和蛋白质。

(4)细胞的信息传递依靠细胞核和细胞膜、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等共同承担。

(5)细胞的增殖由细胞核、中心体、微管、微丝、中间纤维、核糖体、线粒体等共同参与。

因此可见,细胞是一个整体。细胞核只有与其他结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功能。

  细胞骨架

A型题:

1.细胞骨架是由哪几种物质构成的

A.糖类    B.脂类    C.核酸    D.蛋白质    E.以上物质都包括

2.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由细胞中的微管组成

A.鞭毛    B.纤毛    C.中心粒    D.内质网    E.以上都不是

3.关于微管的组装,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微管可随细胞的生命活动不断的组装与去组装

B.微管的组装分步进行

C.微管的极性对微管的增长有重要意义

D.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是可逆的自体组装过程

E.微管两端的组装速度是相同的

4.在电镜下可见中心粒的每个短筒状小体

A.由9组二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           B.由9组单管微管环状斜向排列

C.由9组三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             D.由9组外围微管和一个微管排列

E.由9组外围微管和二个微管排列

5.组成微丝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

A.球状肌动蛋白    B.纤维状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E.锚定蛋白

6.能够专一抑制微丝组装的物质是

A.秋水仙素    B.细胞松弛素B    C.长春花碱    D.鬼笔环肽    E.Mg+

7.在非肌细胞中,微丝与哪种运动无关

A.支持作用    B.吞噬作用    C.主动运输    D.变形运动    E.变皱膜运动

8.对中间纤维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             B.为实心的纤维状结构

C.为中空的纤维状结构          D.两端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头部和尾部

E.杆状区为一个由310个氨基酸组成的保守区

9.在微丝的组成成分中,起调节作用的是

A.原肌球蛋白    B.肌球蛋白    C.肌动蛋白    D.丝状蛋白    E.组带蛋白

10.下列哪种纤维不属于中间纤维

A.角蛋白纤维    B.结蛋白纤维    C.波形蛋白纤维    

D.神经丝蛋白纤维    E.肌原纤维

B型题:

A.微管    B.微丝    C.微梁网格    D.微粒    E.核骨架

11.鞭毛和纤毛的主要成分是    12.主要由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构成的结构是     13.与染色质包装有关的结构是   14.对游离核糖体有支持作用的是  15.可被秋水仙素抑制的结构是   16.可被细胞松弛素B破坏的结构是

A.单管    B.二联管    C.三联管    D.四联管    E.管

17.由13根原纤维形成的微管是   18.由A管和B管构成的微管是    19.构成中心粒的微管是   20.位于鞭毛和纤毛杆状结构内部的微管是    21.对低温、Ca2+和秋水仙素敏感的微管是

A.高Ca2+    B.Mg2+    C.秋水仙素    D.细胞松弛素B    E.鬼笔环肽

22.能引起微管解聚的二价阳离子是   23.可促进微管聚合的物质是   24.可破坏微管结构的物质是

25.可促进微丝形成的物质是

C型题:

A.微管    B.微丝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26.细胞骨架的组成成分   27.可被细胞松驰素B破坏    28.可被秋水仙素破坏   29.纺锤体的组成成分

30.可维持细胞的形态    31.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结构   32.与细胞的运动有关

A.鞭毛    B.纤毛    C.二者都是    D.二者都不是

33.主要由微管构成的结构     34.常见于高等动物精子和某些上皮细胞的是    35.作为原生动物运动器官的是   36.位于细胞表面、数目很多长度较短并可有节律运动的是   37.含有动力蛋白的是  38.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是   39.负责子细胞内细胞器的分配与定位的是

X型题:

40.微管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A.单管    B.二联管    C.三联管    D.四联管    E.五联管

41.下列哪些结构是微管组织中心

A.着丝点    B.端粒    C.中心粒    D.随体    E.微粒

42.中间纤维外形、性质的差异归因于

A.头部    B.尾部    C.杆状区    D.波形蛋白纤维    E.角质蛋白纤维

43.下列哪些结构由微管组成

A.中心体    B.染色体    C.纺锤体    D.鞭毛    E.纤毛

44.关于动力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力蛋白构成A管伸出的内臂和外臂              B.动力蛋白是一种ATP酶

C.动力蛋白与微管的滑动无关             D.缺乏动力蛋白的人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E.动力蛋白可促进细胞生长

45.参与细胞的、由微管组成的结构有

A.缢缩环    B.染色体    C.中心粒    D.纺锤丝    E.赤道板

填空题:

1.细胞骨架普遍存在于      细胞中,是细胞的      结构,由细胞内的      成分组成。包括      、      和      三种结构2.中心体由      个相互      排列的圆筒状结构组成。结构式为      。主要功能是与细胞的      和      有关。3.鞭毛和纤毛基部的结构式为      ,杆状部的结构式为      ,尖端部的结构式为    。       4.在癌细胞中,微管数量      ,不能形成      状。在早老性痴呆患者脑组织细胞中微管大量      。

论述题:

1.比较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异同。

2.试述微管的化学组成、类型和功能。

答案:

1.D    2.D    3.E    4.C    5.A    6.B    7.C    8.B    9.A    10.E    11.A12.B    13.E    14.C    15.A    16.B    17.A    18.B    19.C    20.E    21.A22.A    23.B    24.C    25.E    26.C    27.B    28.A    29.A    30.C    31.B 32.C    33.C    34.A    35.A    36.B    37.C    38.C    39.D    40.A B C41.A C     42.A B    43.A C D E    44.A B D    45.C D 

名词解释:

1.细胞骨架:指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丝构成的,帮助建立细胞形状,并在细胞运动和细胞中发挥作用的复杂的网状纤维系统。    

2.微管:在真核细胞质中,由微管蛋白构成的,可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及细胞特化结构鞭毛和纤毛的结构。    

3.微丝: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可在细胞形态的支持及细胞肌性收缩和非肌性运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结构。

4.中间纤维: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在支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纤维状结构。

填空题:

1.真核  支撑  蛋白质  微管  微丝  中间纤维2. 2  垂直蛋白  9×3+0    运动3. 9×3+0  9×2+2  9×1+24.减少  束  变形

简答题:

1.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功能 。

答:微丝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起控制微丝的形成、连接、盖帽、切断的作用,也可影响微丝的功能。其他成分为调节蛋白、连接蛋白、交联蛋白。

微丝的功能:(1)与微管共同组成细胞的骨架,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非肌性运动功能,与细胞质运动、细胞的变形运动、胞吐作用、细胞器与分子运动、细胞时的膜缢缩有关。(3)具有肌性收缩作用(4)与其他细胞器相连,关系密切。(5)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和物质运输。

2.什么是微管组织中心,它与微管有何关系。

答:微管组织中心是指微管装配的发生处。它可以调节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使微管增长或缩短。而微管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一个结构。二者有很大的不同,但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微管组织中心可以指挥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它可以根据细胞的生理需要,调节微管的活动。如在细胞有丝前期,根据染色体平均分配的需要,从微管组织中心:中心粒和染色体着丝粒处进行微管的装配形成纺锤体,到末期,纺锤体解聚成微管蛋白。所以说,微管组织中心是微管活动的指挥

.简述中间纤维的结构及功能。

答:中间纤维的直径约7~12nm的中空管状结构,由4或8个亚丝组成。单独或成束存在于细胞中。中间纤维具有一个较稳定的310个氨基酸的α螺旋组成的杆状中心区,杆状区两端为非螺旋的头部区(N端)和尾部区(C端)。头部区和尾部区由不同的氨基酸构成,为高度可变区域。

功能:(1)支持和固定作用:支持细胞形态,固定细胞核。(2)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作用:在细胞质中与微管、微丝共同完成物质的运输,在细胞核内,与DNA的复制和转录有关。(3)细胞时,对纺锤体和染色体起空间支架作用,负责子细胞内细胞器的分配与定位。(4)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作用。

论述题:

1.比较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异同。

答: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相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2)在结构上都是纤维状,共同组成细胞骨架。(30在功能都可支持细胞的形状;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息的传递;都能在细胞运动和细胞上发挥重要作用。

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不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但三者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而且中等纤维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基本成分也不同。(2)在结构上,微管和中间纤维是中空的纤维状,微丝是实心的纤维状。微管的结构是均一的,而中等纤维结构是为为杆状部,两侧为头部或尾部。(3)功能不同:微管可构成中心粒、鞭毛或纤毛等重要的细胞器和附属结构,在细胞运动时或细胞时发挥作用:微丝在细胞的肌性收缩或非肌性收缩中发挥作用,使细胞更好的执行生理功能;中等纤维具有固定细胞核作用,行使子细胞中的细胞器分配与定位的功能,还可能与DNA的复制与转录有关。

总之,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非膜相结构,共同担负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器位置的固定及物质和信息传递重要功能。

2.试述微管的化学组成、类型和功能。

答:微管的化学组成:主要化学成分为微管蛋白,为酸性蛋白。其他化学成分为微管结合蛋白包括为微管相关蛋白、微管修饰蛋白、达因蛋白。

微管的类型:单微管、二联管、三联管。

微管的功能:(1)构成细胞的网状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2)参与细胞器的分布与运动,固定支持细胞器的位置(3)参与细胞收缩和伪足运动,是鞭毛纤毛等细胞运动器官的基本组成成分。(4)参与细胞时染色体的分离和位移。(5)参与细胞物质运输和传递。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A型题:

1.糖酵解酶系主要存在于

A.内质网    B.溶酶体    C.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    E.高尔基复合体

2.在线粒体中,三羧酸循环反应进行的场所是

A.内膜    B.膜间腔    C.基质    D.基粒    E.外膜

3.细胞有氧呼吸并进行氧化磷酸化的场所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粗面内质网    E.高尔基复合体

4.线粒体的嵴来源于

A.外膜    B.膜间腔    C.内膜    D.基质颗粒衍生    E.内膜外膜共同形成

5.细胞质含有DNA并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中心体    C.内质网    D.溶酶体    E.过氧化物酶体

6.在肿瘤细胞中,线粒体

A.数量增多,嵴数减少    B.数量减少,嵴数增多    C.数量和嵴数均减少    

D.数量和嵴数均增多    E.数量和嵴数均不变

7.人的mtDNA可编码多少种肽

A.13种    B.18种    C.30种    D.120种    E.60种

8.线粒体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

A.80S    B.60S    C.55S    D.35S    E.25S

9.线粒体最富有标志性结构是

A.双层膜    B.嵴    C.基粒    D.mtDNA    E.核糖体

10.关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哪种说法不正确

A.完成细胞氧化的全过程    B.是由双层膜包被的封闭的细胞器

C.是含有DNA的细胞器     D.是细胞内形成的ATP的中心

E.不同生物的线粒体的嵴形态不同。

11.下列哪些说法描述线粒体DNA较为确切

A.线状DNA    B.环状DNA    C.与核DNA密码略有不同线状DNA

D.与核DNA密码略有不同的环状DNA

E.包括线粒体全部蛋白质遗传信息的DNA

12.在线粒体中,ADP-ATP发生在

A.内膜    B.膜间腔    C.嵴    D.基质    E.基粒

13.正常线粒体的寿命约为一周,残损线粒体的清除主要靠

A.溶酶体的异噬作用    B.溶酶体的自噬作用    C.溶酶体的自溶作用

D.溶酶体的粒溶作用    E.细胞膜的胞吐作用 

B型题:

A.线粒体外膜上的筒状结构    B.基粒    C.mtDNA    D.基质    E.线粒体核糖体

14.三羧酸循环发生在        15.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16.小分子物质进入线粒体的通道是        17.线粒体内能体现半自主性的结构是      18.线粒体内进行能量转换,合成ATP的关键部位

A.糖酵解酶系    B.酸性水解酶    C.氧化酶    D.三羧酸循环酶系    E.ATP酶

19.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的是      20.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是     21.存在于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是            22.存在于线粒体基粒中的是    23.存在于溶酶体中的是

A.线粒体    B.溶酶体    C.核糖体    D.滑面内质网    E.高尔基复合体

24.遗传上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是     25.脂类和胆固醇类激素合成于     26.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27.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形成于  28.非膜相结构是      29.具有特殊遗传密码并能进行上生物氧化的是     30.可清除细胞内衰老、破损的细胞器是

C型题:

A.DNA    B.RNA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31.细胞质基质中含有     32.线粒体基质中含有     33.细胞核中含有        34.线粒体基粒中含有

A线粒体外膜    B.线粒体内膜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35.线粒体与内质网膜相似的结构          36.最能反映线粒体半自主性的结构

X型题:

37.线粒体的数目

A.不变化    B.在不同的生理条件下变化    C.在不同种类的细胞间有变化

D.在相同种类的细胞间有变化              E.在病理条件下变化

38.线粒体DNA上的基因

A.排列紧密    B.排列不紧密    C.有内含子    D.无内含子  

E.具有基因相互重叠的现象

39.人缺血时间过长得不到治疗和矫正时,线粒体表现为

A.ATP含量生高    B.ATP酶活性降低     C.体积增大    D.体积缩小    E.解体

40.下列哪些病与线粒体有关

A.感冒    B.克山病    C.肿瘤    D.外伤    E.线粒体肌病

41.线粒体DNA的特点

A.线状    B.环状    C.与组蛋白结合    D.不与组蛋白结合    E.信息量较大

42.线粒体DNA复制和转录所需的酶类

A.由mtDNA编码    B.由核基因编码    C.在细胞核中合成    

D.在细胞质中合成      E.在线粒体基质中合成

填空题:

1.线粒体是由      层膜围成的细胞器,      膜光滑而有弹性,其上具有      结构,是      分子运输的通道。2.线粒体的嵴由      膜内凹而成,其上具有带柄的      ,由      、      和      三部分组成。其中      部球形称为      。      部杆形主要含      。      部嵌于内膜中,为      分子,称为      。3.线粒体是细胞的      基地,主要功能是      。4.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可分为      、      、      和      四个步骤。

论述题:

1.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答案:

1.D    2.C    3.B   4.C    5.A    6.C    7.A    8.C    9.B    10.A    11.D    12.E    13.B    14.D    15.E    16.A    17.C    18.B    19.D    20.A    21.C22.E    23.B    24.A    25.D    26.A    27.E    28.C    29.A    30.B    31.B    32.C    33.C    34.D    35.A    36.D    37.B C E    38.A D     39.B C E    40.B C E    41.B D     42.B C

名词解释:

1.细胞呼吸: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内,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CO2;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

2.膜间腔:内膜与外膜之间的空间称为外腔或膜间腔。    

3.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由多个复合物组成的,可将三羧酸循环H传给O,并生成H2O的电子传递体系。

填空题:

1.两  外  筒状  小      2.内  基粒  头部  柄部  基部  头  F1因子  柄  寡霉素敏感蛋白  基  疏水蛋白  FO       3.有氧呼吸  供应能量4.大分子降解  乙酰辅酶A生成  三羧酸循环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简答题:1.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答:(1)外膜:光滑平整具有小孔。(2)内膜和内部空间:内膜上有线粒体的标志性结构-嵴,还有基粒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3)基质:催化三羧酸循环。

2.简述线粒体嵴上的基粒的结构和功能。

答:基粒位于线粒体内膜和嵴上,含有头部、柄部和基部三部分。

头部:球形。为可溶性ATP酶,是线粒体内能量转换、合成ATP的关键部位。

柄部:杆状,为寡霉素敏感蛋白(OSCP),是细胞呼吸释放能量的中转站,也是使F1对药物寡霉素敏感的蛋白,可使F1催化合成ATP的活性被寡霉素抑制。

基部:镶嵌与内膜中,为疏水蛋白(FO因子)可能是H+的导体,能传递H+并通过内膜交给F1的催化部位。

论述题:

1.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答:(1)线粒体有自身的DNA,具有遗传上的自主性。

线粒体内存在着自身的DNA(mtDNA)和完整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系统。能合成自身的mRNA、tRNA、rRNA,并生成自身的蛋白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线粒体DNA环状、裸露。核糖体55S,遗传密码与核的遗传密码也有差异。

(2)线粒体的自主性是有限的,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两套遗传系统的协调作用。

   线粒体的DNA只含有3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占全部蛋白质的10%,其余90%的蛋白质由核DNA编码;线粒体的DNA转录和翻译所需的酶由核DNA编码;线粒体的生物发生是核DNA和mtDNA分别受控的过程。线粒体基础支架的形成、DNA的复制、转录、线粒体的生长、增殖等高度依赖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而内膜上的氧化磷酸化的位点的分化受核DNA和mtDNA共同控制。

细胞的内膜系统

A型题:

1.与细胞粗面内质网直接接触的是

A.60S的大亚单位    B.40S的小亚单位    C.80S的核糖体颗粒    

D.50S的大亚单位    E.30S 的小亚单位

2.下述哪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粗面内质网无关

A.消化酶    B.肽类激素    C.抗体蛋白    D.溶酶体蛋白    E.大多数可溶性蛋白

3.粗面内质网不具备的功能

A.核蛋白体附着的支架    B.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C.解毒作用    

D.物质运输的管道    E.区域化作用

4.高尔基复合体的小囊泡主要来自

A.溶酶体    B.粗面内质网    C.微粒体    D.滑面内质网    E.以上都不是

5.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

A.合成蛋白质    B.合成脂类    C.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    

D.参与细胞氧化过程    E.消化异物

6.高尔基复合体最重要的部分是

A.扁平囊    B.大囊泡    C.小囊泡    D.液泡    E.微泡

7.与内质网形态功能改变无关的是

A.肿胀    B.扩张    C.脱颗粒    D.增生    E.位置变化

8.滑面内质网不具备的功能是 

A.脂质和胆固醇类的合成    B.蛋白质及脂类的运输    C.糖原代谢    

D.肌肉的收缩    E.肽类激素的活化

9.所含内质网RER的细胞是

A.平滑肌细胞    B.癌细胞    C.胚胎细胞    D.培养细胞    E.胰腺外分泌细胞

10.全为SER的细胞是

A.肝细胞    B.肾上腺皮质细胞    C.杯状细胞    D.横纹肌细胞    E.浆细胞

11.滑面内质网的标志酶是

A.胰酶    B.糖基转移酶    C.RNA聚合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以上都不是

12.高尔基复合体的特征性酶是

A.磺基-糖基转移酶    B.磷酸脂酶    C.酪蛋白磷酸激酶    

D.糖基转移酶    E.甘露糖苷酶

13.小肠上皮细胞的杯状细胞核顶部有丰富的

A.高尔基复合体    B.粗面内质网    C.滑面内质网    D.溶酶体    E.线粒体

14.蛋白质涉及N-连接寡糖的糖基化作用发生在

A.滑面内质网腔内    B.粗面内质网腔内    C.滑面内质网膜上    

D.粗面内质网膜上    E.高尔基复合体

15.自噬作用是指溶酶体消化水解

A.吞饮体    B.吞噬体    C.多囊体    D.残质体    E.自噬体

16.细胞消除衰老破损的细胞器的作用是

A.溶酶体的自噬作用    B.溶酶体的异噬作用    C.胞内消化作用

D.残质体出胞作用    E.溶酶体粒溶作用

17.溶酶体所含的酶是

A.氧化酶    B.ATP合成酶    C.糖酵解酶    D.脱氢酶    E.酸性水解酶

18.溶酶体酶进行水解作用最适PH值是

A.3~4    B.5    C.7    D.8    E8~9

19.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功能是

A.合成ATP    B.胞内消化作用    C.参与过氧化物的形成与分解

D.合成外输性蛋白质    E.合成内源性蛋白质

20.内质网不仅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而且也是脂类组装的重要场所,在内质网合成的主要磷脂是

A.卵磷脂    B.鞘磷脂    C.磷脂酰乙醇胺    D.磷脂酰丝氨酸    E.胆固醇

B型题:

A.合成蛋白质    B.合成脂质    C.合成多糖    D.合成DNA    E.合成RNA

21.滑面内质网的功能是      22.粗面内质网的功能是    23.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是 

A.磷酸转移酶    B.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    C.半乳糖转移酶和唾液酸转移酶

D.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糖原转移酶    E.以上都不是

24.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面的扁平囊含有      25.高尔基复合体成熟面的扁平囊含有     26.高尔基复合体中间的扁平囊含有

A.无活性酸性水解酶    B.有活性酸性水解酶    C.过氧化氢酶    

D.尿酸氧化酶    E.ATP合成酶

27.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    28.初级溶酶体所含的水解酶   29.次级溶酶体所含的水解酶              30.类核体所含的酶

A.自噬体在胞内由溶酶体降解    B.吞噬体及吞饮体在胞内由溶酶体所降解    

C.胞内消化及防御作用    D.H2O2的分解    E.吞噬体

31.自噬作用即   32.膜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可以形成      33.异噬作用即     34.溶酶体的作用是          35.过氧化物酶体的作用是 

C型题: 

A.粗面内质网    B.滑面内质网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36.参与肌肉收缩的是  37.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是 38.参与蛋白质加工与分配的是  39.与核膜形成有关的是

40.向外可与细胞膜相连接的是

A.高尔基复合体    B.粗面内质网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1.蛋白质涉及O-连接寡糖的糖基化作用主要发生在    42.蛋白质涉及N-连接寡糖的糖基化作用主要发生在      43.与蛋白质运输有关的是       44.参与血小板形成的是      45.参与肌肉收缩的是

A.嗜酸性    B.嗜碱性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6.富含滑面内质网的细胞质  47.富含粗面内质网的细胞质

A.溶酶体的某种水解酶缺少,相应的物质在细胞内积累    B.溶酶体膜的不稳定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48.先天性溶酶体病        49.矽肺        50.细胞组织的自溶

X型题:

51.具有生理极性的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极性,如

A.胰腺细胞    B.精细胞    C.输卵管内臂细胞    

D.神经细胞    E.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52.溶酶体的特点

A.标志酶是酸性磷酸酶    B.由单层膜包围    C.其内容物电子密度高

D.具有异质性    E.是细胞内的消化器

53.内膜系统包括的细胞器为

A.内质网    B.高尔基复合体    C.溶酶体    D.线粒体    E.细胞膜

54有核糖体附着的细胞器为

A.溶酶体    B.核膜    C.滑面内质网    D.粗面内质网    E.高尔基复合体

55.内质网的病理改变表现为

A.解聚    B.脱粒    C.肿胀    D.所含内容物质和量的改变    E.萎缩

56.信号肽假说的特点

A.核糖体与RER结合属于功能性结合

B.是特异性的    C.是暂时性的    D.受时间的    E.受空间的

57.常见的残余小体,长期留在细胞内而不被排除的为

A.脂褐质    B.含铁小体    C.多泡体    D.髓样结构    E.吞噬小体

58.在哺乳动物中只有在什么细胞中可观察到典型的过氧化物酶体

A.肝细胞    B.肾细胞    C.脾细胞    D.肌细胞    E.卵细胞

59.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

A.酸性磷酸水解酶    B.氧化酶    C.过氧化氢酶    D.糖基转移酶    E.核酸酶

60.过氧化物酶体的来源

A.滑面内质网出芽形成    B.溶酶体    C.高尔基复合体    

D.细胞膜内险形成    E.细胞内破损的细胞器

填空题:

1.内膜系统分布于细胞      之中。2.      在细胞的内膜系统中占有中心地位,因为其不仅在蛋白质和脂类合成上起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细胞的许多其他内膜结构的来源。3.内质网根据其膜表面是否有核糖体的附着分为      和      。4.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的蛋白质为      、      、      、      。5.内质网膜和所有的生物膜系统一样也由      和      组成,但含有的      比细胞膜的多。6.信号肽的作用是它经由SRP的携带将      引导到内质网膜,并进行      的合成。7.糖蛋白由蛋白质和寡聚糖共价连接,其连接方式为:一种为      ,另一种为      。8.内质网蛋白的分选信号为      信号。9.溶酶体蛋白的分选信号为      信号。10.溶酶体的标志酶为      ,最适宜反应的PH值为      。溶酶体的膜比质膜      ,脂质双层中以      居多,能有效地保护细胞自身结构免受溶酶体酶的消化。

论述题:

1.论述蛋白质合成的信号肽假说。

2.内膜系统中膜相互转换的关系

3.矽肺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

A型题:

1.A    2.E    3.C    4.B    5.C    6.A    7.E    8.E    9.E    10.C    11.D12.D    13.A    14.B    15.E    16.A    17.E    18.B    19.C    20.A    21.B22.A    23.C    24.A    25.C    26.B    27.C    28.A    29.B    30.D    31.A32.E    33.B    34.C    35.D    36.B    37.A    38.D    39.C    40.C    41.A42.B    43.C    44.D    45.D    46.A    47.B    48.A    49.C    50.B    51.A C E    52.A B C D E    53.A B C D    54.B D    55.A B C D E    56.A B C D E57.A    58.A B    59.C    60.A

名词解释:

1.内膜系统;是指细胞质内在形态结构、功能和发生上具有相互联系的膜相结构的总称。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以及各种小泡等。

2.多聚核糖体:附着或游离的核糖体通常由rnRNA串连在一起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被串连的核糖体少则只有几个,多的可达四五十个或更多,排列成环状或玫瑰花状,称作多聚核糖体。

3.蛋白质分选信号:蛋白质能准确无误的地被运输到相应的膜结构和细胞器,是由于蛋白质上存在着分选信号。有些分选信号是肽链某一段连续的氨基酸序列,也有些是氨基酸侧链上的特殊基因,甚至氨基酸侧链上的极性电荷、蛋白质某种空间构象都可作为蛋白质的分选信号。

4.信号肽: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启动后,rnRNA上特定的信号顺序编码首先合成一段短肽-信号肽。含15~30个氨基酸残基,中间部分有6~12个氨基酸是疏水的,它作为与RER膜结合的“引导者”指引核糖体与RER膜结合,并决定新生肽链插入膜内进入内腔,起协同翻译转运的作用。

5.自噬作用:溶酶体对细胞自身结构组分的消化分解为自噬作用。

6.异噬作用:溶酶体对外源性异物的消化分解过程称为异噬作用。

7.自溶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溶酶体膜破裂,水解酶溢出致使细胞本身被消化分解,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自溶作用。

8.粒溶作用:溶酶体分解胞内剩余颗粒的作用称为粒溶作用。

9.膜流:把膜相结构之间膜相互转换和移位的现象称为膜流。

填空题:

1.基质    2.内质网    3.粗面内质网  滑面内质网    4.分泌蛋白  膜蛋白  驻留蛋白  溶酶体蛋白    5.脂类  蛋白质  蛋白质    6.核糖体  蛋白质    7.N-连接寡聚糖蛋白O-连接寡聚糖蛋白    8.KDEL    9.甘露糖-6-磷酸    10.酸性磷酸酶  5  薄  鞘磷脂

简答题:

1.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功能。

答:(1)为各种细胞器维持其正常结构提供所需的离子环境(2)为各类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活动提供所需的一切底物(3)同时也是进行某些生化活动的场所。

2.核糖体循环。

答: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游离细胞质的核糖体大小亚基在起始因子作用下分别与rnRNA结合,并启动蛋白质合成,核糖体与RER膜的结合决定于rnRNA中特定的密码顺序,也就是核糖体与RER结合属于功能性结合,是特异性的,暂时性的,当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结束时新生肽链完全转入RER腔,此时,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分离,大亚基从RER膜上脱落,游离在细胞质中以供循环再用,膜上蛋白质转位装置也散开,通道消失,待下一次核糖体附着时,再重新聚集。

3.分泌蛋白的排出途径。

答:由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进入内质网腔后,经过糖基化的作用,又被包裹于内质网分离下来的小泡内再经高尔基复合体,变为浓缩泡,之后再由浓缩泡浓缩成分泌颗粒而排出细胞之外,这是分泌蛋白质的常见途径。另一种途径是含有分泌蛋白质的小泡由内质网脱离后直接形成浓缩泡,再由浓缩泡变为分泌颗粒而被排出。

4.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

答:(1)参与糖蛋白的生物合成、加工和修饰(2)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3)参与蛋白质的分选运输(4)对蛋白质进行水解、加工(5)参与膜的转化

5.高尔基复合体的超微结构有何特点。

答: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裹构成的,膜表面光滑没有核糖体附着,形态上可分为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1)扁平囊:其顺面,靠近细胞中心面向细胞核,或称形成面。其反面,远离细胞中心而靠近细胞膜为反面,或称成熟面。形成面较薄约6nm,与内质网相似。成熟面的膜较厚约8 nm,与质膜相似。(2)小囊泡:又称运输小泡,顺面的小囊泡由内质网出芽而来。功能:转运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到扁平囊。(3)大囊泡:又称分泌泡。由扁平囊的反面的局部或边缘膨出脱落而来,大囊泡也可发育成溶酶体和贮藏泡,大囊泡的形成不仅带走了扁平囊内加工、修饰的各种大分子物质,且使扁平囊膜不断消耗而更新。

6.溶酶体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1)初级溶酶体:又叫内体性溶酶体,仅含水解酶,不含作用底物及消化产物的溶酶体,由高尔基复合体反面扁平囊出芽而来的新生溶酶体。(2)次级溶酶体:又叫吞噬溶酶体,含有作用底物及消化产物是一种正在进行或已经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据消化底物来源不同分为以下几种:a.自生性溶酶体,作用底物是内源的。b.异生性溶酶体,作用底物是外源的。c.混生性溶酶体,作用底物既有内源的又有外源的。终末溶酶体:不能消化的物质残留在细胞内,所以又称残余小体。

7.溶酶体的功能。

答:(1)消化功能(2)自溶作用(3)参与受精作用(4)参与激素的生成(5)参与骨质更新。

8.过氧化物酶体有何功能。

答:过氧化物酶体中的各种氧化酶能氧化多种底物(RH2)。在氧化过程中,氧化酶能使氧还原为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酶能把能把过氧化氢还原成水,这样就免除了H2O2对细胞的危害。

9.滑面内质网的功能。

答:参与脂质和胆固醇的合成与运输;参与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参与解毒作用;参与肌肉收缩;参与血小板的形成。

10.分泌蛋白的运输模型

答:细胞分泌过程可概括为六个阶段:(1)核糖体阶段(2)内质网运输阶段(3)细胞质基质运输阶段(4)高尔基复合体加工修饰阶段(5)细胞内贮存阶段(6)胞吐阶段

论述题:

1.论述蛋白质合成的信号肽假说。

答:该假说认为,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启动后,由rnRNA在特定的顺序编码首先合成一段短肽-信号肽,它作为RER膜结合的“引导者”指引核糖体与    RER膜结合,并决定新生肽链插入膜内进入内腔,起协同翻译的转运作用。信号识别颗粒(SRP)是一种核糖体蛋白质复合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当信号肽露出核糖体,SRP的疏水部分与信号肽疏水部分结合,另一部分与核糖体结合,肽链合成暂时终止,这种结合的SRP-信号肽-核糖体复合物由SRP介导RER膜上受体,并与之结合,当核糖体RER膜面时,大亚基即附着在膜上蛋白质转为装置上,可能由于蛋白质转位装置各成分的聚集。形成膜通道使新生肽链RER腔。结合后暂时终止的肽链合成又恢复,新生肽链尾随信号肽继续延伸。

    当信号肽的作用完成后,即被内质网上的信号肽酶切除,肽链继续合成延伸当遇到终止密码时,合成终止,新生肽链完全转入RER腔。与此同时,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分离,大亚基从RER膜上脱落,游离在细胞质中以供循环再使用。

2.内膜系统中膜相互转的关系

答:(一)从结构上看都具有相似性

从分子结构上看,都由生物膜所形成且这些膜都以蛋白质和脂类分子为主要的成分,并以脂类双层为基本骨架。;只不过膜的厚度略有差异,脂类双分子层上相嵌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二)它们在行使各自功能时相互转化,形成膜流。

细胞在吞噬外来异物时,经入胞作用形成吞噬(饮)体,初级溶酶体与吞噬(饮)体结合形成次级溶酶体,经消化后将残渣通过出胞作用排出细胞外。这样溶酶体的膜,就加入到细胞质膜中去,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的腔道,以“出芽”方式形成转运小泡,移近高尔基复合体并汇集成小囊泡,并在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成面与扁平囊融合。高尔基复合体分泌颗粒的形成并移近细胞膜与之融合,将分泌物质排出细胞外,同时其膜加入到细胞质膜中去。如果从高尔基复合体脱落下来的大囊泡含有水解酶,则这种大囊泡就形成初级溶酶体。这样内质网的膜经高尔基复合体转化成细胞膜的一部分或溶酶体的膜。另外衰老破损的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经自噬作用形成自噬体,被溶酶体经自溶作用消化后,也经出胞作用将残渣排出胞外,这些细胞器的膜也成为细胞膜中的一部分。所以随着细胞代谢活动和生理功能的不断进行,各膜相结构之间不断地处于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中。

3.矽肺是怎样产生的。

答:矽肺是一种职业病,其病因与溶酶体有关。当工人在劳动中肺部吸入矽尘颗粒后,矽尘末即被肺部的巨噬细胞吞噬。但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不能消化分解该颗粒而使之蓄积在细胞内。由于胞内矽尘颗粒表面形成矽酸,破坏了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水解酶释放出来便使巨噬细胞自溶,矽尘颗粒从死亡细胞中释放出来后又重新被另外的巨噬细胞吞噬,如此反复,巨噬细胞相继死亡,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的胶原,形成胶原纤维结节,结果是肺组织弹性降低,肺功能受损。

细胞信号转导

二、填空题

1.信息分子按化学性质可分为 ①     和 ②      两大类。 2.水溶性的信息分子与 ①     结合,经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信号跨膜转导至胞内,脂溶性的信息分子与 ②      结合,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3.G蛋白由 ①     , ②     和 ③    三亚基组成。G蛋白激活后可调节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 ④     浓度。G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催化膜磷脂水解,使第二信使 ⑤     , ⑥     和 ⑦      增多。4.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5.家族性肾性尿崩症是________引起的原发性受体信号转导异常的典型病例。6.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是________突变所致信号转导异常性疾病。7.核因子________的激活是炎症反应的关键环节,早期应用抑制其活化的药物可控制一些全身炎症反应过程中炎症介质的失控性释放。

三、选择题 

[A型题1] 

1.通过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信息物质为

A.乙酰胆碱    B.γ-氨基丁酸   C. 胰岛素  D. 甲状腺素  E. 表皮生长因子

2. 绝大部分膜受体的化学性质为

A.糖脂    B. 磷脂   C. 脂蛋白    D.糖蛋白    E.类固醇

3. 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是

A.受体    B.载体   C.无机物   D. 有机物   E.小分子物质

4. 下列哪项不是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

A.高度专一性    B.高度亲和力   C.可饱和性   D.不可逆性   E.非共价键结合

5. 通过膜受体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性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甲状腺素   D.肾上腺素   E.活性维生素D3

6. 下列哪项是旁分泌信息物质的特点:

A.持续时间长   B.作用距离近   C.效率低   D.不需第二信使   E.有特定的靶细胞

7. 胞内受体的化学性质为

A. DNA结合蛋白.  B.G蛋白   C.糖蛋白   D.脂蛋白   E.糖脂

8. 下列哪种受体是催化型受体

A.胰岛素受体   B.生长激素受体  C.干扰素受体  D.甲状腺素受体 E.活性维生素D3受体

9. IP3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使胞浆内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A. K+    B.Na+     C.HCO3-    D. Ca2+    E. Mg2+

10.心钠素通过下列哪种信息传导途径发挥调节作用

A.cAMP蛋白激酶途径    B. cGMP蛋白激酶途径   C. Ca2+-CaM激酶途径

D.受体型TPK-Ras-WAPK途径     E. JAKs一STAT途径

11.在细胞内传递激素信息的小分子物质称为

A. 递质    B.载体   C. 第一信使    D.第二信使    E.第三信使

12.影响离子通道开关的配体主要是

A.神经递质    B.类固醇激素   C.生长因子   D.无机离子   E.甲状腺素

13.cGMP能激活

A.磷脂酶C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G   D.酪氨酸蛋白激酶  E.蛋白激酶C

14.cAMP能别构激活

A.磷脂酶A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C   D.蛋白激酶G   E.酪氨酸蛋白激酶

1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胞间信息物质

A.一氧化氮   B.葡萄糖   C.甘氨酸   D.前列腺素   E.乙酰胆碱

16.激活的G蛋白直接影响下列哪种酶

A.蛋白激酶A   B.蛋白激酶C   C.蛋白激酶G   D.磷脂酶A   E.磷脂酶C

17.G蛋白是指

A.蛋白激酶A  B.鸟苷酸环化酶 C.蛋白激酶G  D. Grb-2结合蛋白  E.鸟音酸结合蛋白

18.下列哪项是小G蛋白

A. G蛋白的亚基  B.Grb2结合蛋白  C.蛋白激酶G   D.Ras蛋白  E. Raf蛋白

[A型题2] 

19.下列有关细胞内信息物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内信息物质的组成多样化   B.无机离子也是一种细胞内信息物质

C. 细胞内信息物质绝大部分通过酶促级联反应传递信号

D. 信号蛋白分子多为癌基因产物   E.细胞内受体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20.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第二信使的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  B. 雌二醇  C. 5β一氢睾酮  D.醛固酮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1.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产生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肾上腺素  B. 胰岛素  C. 甲状腺素  D.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 促性腺激素

22.既能抑制腺着酸环化酶,又能激活磷酸二脂酶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胰岛素  E. 以上都不是

23.以IP3和DAG为第二信使的双信号途径是

A. cAMP蛋白激酶途径  B.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C. cGMP蛋白激酶途径

D. 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E.以上都不是

24. 下列哪种受体与G蛋白偶联

A) 环状受体B) 蛇型受体C) 催化性受体D) 细胞核内受体E) 细胞浆内受体

25.目前认为下列哪种蛋白激酶不直接被胞内第二信使调节

A. PKA    B. PKC     C. PKG    D.TPK   E.Ca2+—CaM激酶

26.其磷酸化能被激活的PKA所催化的氨基酸主要是

A. 酪氨酸  B. 甘氨酸  C. 酪氨酸/甘氨酸  D.甘氨酸/丝氨酸  E.苏氨酸/丝氨酸

27.依赖Ca2+的蛋白激酶是

A.PKA   B.PKC    C. PKG    D. 受体型TPK    E.非受体型TPK

28.肾上腺素与膜上p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后

A.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B.抑制鸟苷酸环化酶   C.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E. 激活磷脂酶C

29.下列哪组氨基酸容易发生磷酸化与脱磷酸

A. Gly、Ser、Val  B. Thr、Ser、Tyr  C. Ala、lie、Ieu  D. Phe、Thr、Val  E. Tyr、Val、Gly

30.矩型双曲线反映了受体一配体结合的哪一种特性

A) 高度专一性B) 高度亲和力C) 可饱和性D) 可逆性E) 特定的作用模式

32.与G蛋白活化密切相关的核苷酸是

A. ATP    B. CTP    C.GTP    D.TTP    E. UTP

33.胰岛素受体可具下列哪种酶活性

A. 蛋白激酶 A     B. 蛋白激酶 C    C.蛋白激酶 G  

D. 酪氨酸蛋白激酶   E. Ca2+—CaM 激酶

34.可直接激活蛋白激酶C的是

A. cAMP   B. cGMP    C. IP3    D. PIP2    E. DAG

35.蛋白激酶的作用是使蛋白质或酶

A. 脱磷酸   B.磷酸化   C. 水解   D. 合成   E. 激活

 [B型题]

A.信息分子过量   B.信息分子不足   C.原发性受体信号转导异常D.继发性受体信号转导异常    E.G蛋白信号转导异常

1.家族性尿崩症受体异常属于 2.帕金森病患者用L-多巴治疗的病生基础是 3.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A型发病机制涉及 4.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神经毒作用属于: 5.心力衰竭发病中受体下调是属于:

A.蛋白激酶G   B.蛋白激酶A   C.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 D.蛋白激酶C   E.酪氨酸蛋白激酶

6. Ca2+激活的是   7. cAMP激活的是   8. DG激活的是  9. 生长因子激活的是   10.NO激活的是

[X型题] 

1.疾病中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可发生于以下哪些环节

A.受体信号转导异常  B.信息分子异常  C.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  D.G蛋白信号转导异常

2.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以下哪些环节

A.胰岛素受体合成减少  B.胰岛素明显不足  C.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降低.

D.胰岛素受体后信息转导异常

3.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有

A.鸟苷酸环化酶途径  B.腺苷酸环化酶途径  C.磷脂酶途径 D.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4.位于核内的受体有

A.醛固酮受体  B.甲状腺素受体  C.维生素D受体  D.雌激素受体

5.以下关于核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受体均位于核内   B.核受体以二聚体的形式或与其他蛋白质结合存在

C.本质上是配体的转录因子  D.活化的受体可与DNA上的HRE结合

6.针对受体消耗转导异常的治疗措施有

A.调整细胞外信息分子的水平  B.应用受体抑制剂  C.应用受体激活剂  D.基因治疗

7.糖皮质激素作为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

A.抑制NF-κB的活化   B.增强I-κB基因的转录

C.阻止NF-κB与DNA上特定系列结合   D.抑制I-κB的磷酸化

四、问答题

1.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举例说明不同刺激引起相同的病理反应。

3.举例说明多个环节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4.举例说明同一刺激引起不同的病理反应。

5.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G蛋白是如何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

6. 试述肾上腺素与β受体结合后调节糖原代谢的级联反应

7. 机体以何种方式激活蛋白激酶A和磷酸化酶b激酶?说明两种激酶激活方式的主要区别。8. 以肾上腺素为例,扼要说明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信号转导过程。

9. 目前了解较清楚的,受细胞内第二信使调节的蛋白激酶主要有哪些?

10.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有哪些主要途径?下列各组信息物质主要通过其中哪种途径传递信息?

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②去甲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③心钠素、一氧化氮

④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

部分参及注释

一、 概念和名词

1.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接受环境刺激信息所发生的细胞感受、转导环境刺激即调节代谢生理反应和基因表达的分子途径。

2.细胞内受体分布于胞浆或核内,本质上都是配体的转录因子,均在核内启动信号转导并影响基因转录,统称核受体。

3.配体通过膜表面的特殊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信息分子,籍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的信息跨膜转导至胞浆或核内,调节靶细胞的功能,这一过程称为跨膜信号转导。

4.凡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细胞间信息物质。

5.指由于受体数量减多和(或)对配体的结合力增强,称之为受体上调。

6.指由于受体数量减少和(或)对配体的结合力降低,称之为受体下调。

7.是神经系统胞间通讯的化学信号分子,由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其作用时间较短。

二、填空题

1.①脂溶性 ②水溶性2.①膜表面特殊受体 ②核受体3.①α ②β ③γ ④cAMP ⑤DG ⑥IP3 ⑦ Ca2+

4.受体本身具TPK的活性5.ADH受体基因突变6.G蛋白基因7.NF-κB

1. D 2. A 3. C 4. B 5. B 6. B 7. A8 . A 9. D  10.B  11.D 12.A 13.C 14.B 15.B 16.E 17.E 18.D 19.E 20.E 21.C 22.D 23.B 24.B  25.D  26.E 27.B 28.C 29.B  30. C 31. 32.C  33.D  34.B 35.E

[B型题]

1.C 2. B 3. E 4. A 5. D 6. C 7. B 8. C 9. D 10.A注:4.A 细胞外谷氨酸含量增高,过度激活NMDA受体,胞外钙内流使细胞内钙浓持续增高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毒性。

[X型题] 1.ABCD 2.ACD  3.BC  4.BCD  5.BCD  6.BCD  7.AB注:5.胞浆或核内受体统称为核受体。

四、问答题

1.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有:

(1)G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2)受体TPK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3)非受体TPK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4)鸟苷酸环化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5)核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2.如心肌肥大的发病过程中,心肌负荷过重引起的机械刺激,神经体液调节产生的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化学刺激,可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蛋白的传递,引起MAPK活化,再通过MAPK下游的转导途径,导致相同的病理反应—心肌肥大。

3.以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为例加以说明。胰岛素受体属于TPK家族。NIDDM发病涉及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多个环节信号转导异常:(1)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合成减少或结构异常,受体与配体的亲和力降低或受体活性降低。(2)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PI3K基因突变可产生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对PI3K的激活作用减弱。   

4.感染性休克发病过程中,在同一刺激源(内毒素)作用下使交感神经兴奋,若作用于α受体,则通过Gq激活PLC,籍PKC途径激活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促进肌球蛋白磷酸化引起动脉收缩,表现为冷休克;若交感神经兴奋激活β受体,则通过Gs激活AC,籍AC途径活化PKA,抑制MLCK使动、静脉短路开放,从而表现为暖休克。

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

A型题:

1.人类细胞最普遍的增殖方式是

A.无丝    B有丝    C.减数    D.多极    E.核内

2.细胞中DNA的量增加一倍发生在

A.GO期    B.G1期    C.G2期    D.S期    E.M期

3.细胞时纺锤体的排列方向和染色体移动与下列哪个结构有关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溶酶体    E.过氧化物酶体

4.体细胞经过一次有丝,结果可产生

A.多个相同的子细胞    B.多个不同的子细胞    C.两个相同的子细胞

D.两个不同的子细胞    E.一个与母细胞相同的子细胞

5.一个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形成几个卵细胞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8个

6.原核细胞DNA复制中新链的合成方向是

A.3′→5′    B.5′→3′    C.两个方向同时进行    D.方向不定    E.以上都不对

7.一般情况下细胞周期中时间最短的是

A.GO期    B.G1期    C.G2期    D.S期    E.M期

8.在细胞周期中处于暂不增殖状态的细胞是

A.GO期细胞    B.G1期细胞    C.G2期细胞    D.S期细胞    E.不育细胞

9.有丝转变为减数的关键时间为

A.GO期    B.G1期    C.G2期    D.S期    E.M期

10.有丝器是指 

A.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构成的复合体    B.由基粒、纺锤体、中心粒构成的复合体C.由纺锤体、中心体和染色体构成的复合体    C.着丝粒、中心体和染色体构成的复合体

D.由纺锤体和中心体构成的复合体

B型题:

A.G1期    B. S期    C.G2期    D.M期    E.细胞周期

11.间期和期合称为   12.具有少量RNA和微管蛋白合成,并为期积蓄了所需能量的时期为

13.具有核增大、DNA含量增加1倍特点的时期为  14.染色体出现的时期为   15.有丝完成后到DNA合成之间的时期   16.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均等的时期  17.细胞处于暂不增殖状态的时期   18.各种RNA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体积增大在   19.DNA聚合酶合成发生在    20.组蛋白合成发生在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

21.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   22.二价体形成发生在    23.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  24.细胞核膜、核仁消失发生在

C型题:

A.常染色质    B.异染色质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25.S期复制的是   26.螺旋化程度高的是   27.在间期转录活性高的是   28.构成纺锤体的是

A.有丝器形成    B.核膜消失与重建    C.二者都有    D.二者都没有

29.在无丝过程中   30.在有丝过程中   31.在减数过程中   32.在细菌的增殖过程中  33.在线粒体的增殖过程中    34.在人类体细胞的增殖过程中    35.在人类性细胞的增殖过程中

X型题:

36.细胞有丝前期发生的事件有

A.确定极    B.染色体形成    C.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核膜消失    E.核仁解体

37.关于细胞周期叙述正确的是

A.间期经历的时间比M期长    B.间期处于休止状态    C.RNA 从G1期开始合成

D.前期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    E.M期蛋白质合成减少

38.属于有丝器的结构是

A.溶酶体    B.中心体    C.纺锤体    D.染色体    E.线粒体

39.肿瘤细胞生长迅速的原因是

A.细胞周期短    B.GO期细胞少    C.增殖细胞少   D.细胞周期失控   E.M期时间长

40.着丝点与着丝粒的关系

A.着丝粒就是着丝点        B.着丝点和着丝粒是位于主缢痕区的不同结构

C.着丝粒是着丝点上的附加结构

D.着丝点是主缢痕区外侧特化的盘状结构、着丝粒是内侧的颗粒状结构

E.着丝粒和着丝点都由异染色质构成

填空题:

1.细胞的      是生命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以方式进行。人体细胞的方式为      、      和      。其中的主要方式为      。2.细胞周期的控制点在      期。细胞进入此期后有3种去向。其中      的细胞称为            。3.减数是      个体形成      的一种特殊的      方式。主要特点是DNA      ,细胞      ,最终形成      子细胞。子细胞的染色体数      。4.纺锤体含有      种微管。位于中心体周围放射状排列的是      。由纺锤体一排出发在赤道面彼此重叠的是      ,远端与染色体着丝点相连的是      。5.细胞内的cAMP含量增高,可抑制      合成。使细胞增殖率      ,分化程度      。反之,cAMP含量下降,可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细胞内cGMP含量增高,可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6.细胞增殖可受      性      因子及      性      因子的调节。

论述题:

1.减数与有丝有何异同。

答案:

1.B    2.D    3.A    4.C    5.A    6.B    7.E    8.A    9.C    10.D    11.E    12.C    13.B    14.D    15.A    16.D    17.A    18.A    19.A    20.B    21.B    22.B    23.C    24.E    25.C    26.B    27.A    28.D    29.D    30.C    31.C    32.D    33.D    34.C    35.C    36.A B D E    37.A C D E    38.B C D    39.B D

40.B D E

名词解释:

1.细胞增殖周期:指连续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结束到下一次有丝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2.有丝器:指在有丝过程中,由中心体、纺锤体等组成的确保染色体精确分配到子细胞中的临时性细胞器。    

3.同源染色体:一对形态大小相同含有同样的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这样的一对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4.联会:指在减数的前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过程。

5.联会复合体:在减数的前期Ⅰ形成的,使同源染色体相互识别,并紧密相连的结构。

6.间期:指从细胞上一次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开始的细胞生长、DNA复制与物质合成的时期。

填空题:

1.增殖  无丝  有丝  减数  有丝   2.G1  暂不增殖细胞  G0期细胞

3.有性生殖  生殖细胞  有丝  复制  连续两次  4个  减半

4.3  星射线  极微管  动力微管        5.DNA  下降 提高  促进 抑制  促进  抑制

6.外源性  环境  内源性  遗传因子    

简答题:

1.有丝各时期有何特点。

答:(1)前期:染色体组装;核膜裂解、核仁消失、内膜系统也分解成小囊泡;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器形成。(3)后期:着丝粒复制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并开始移向两极(4)末期:两组子染色体达到两极,解旋为染色质;子核膜、子核仁出现,纺锤体消失;细胞质。

2.简述减数的生物学意义。

答:(1)维持生物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恒定。(2)为生物种内的多样性提供源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增加了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差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为生物遗传变异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论述题:

1.减数与有丝有何异同。

答:不同点:(1)有丝发生在体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减数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2)有丝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一次,结果形成两个子细胞;减数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两次,结果形成4个子细胞。

(3)有丝1个间期DNA100%复制,中心体复制一次;减数具有两个间期,前间期S期长,但只合成99.7%DNA,其余的0.3%在前期Ⅰ合成,间期Ⅱ无DNA复制合成。

(4)有丝无遗传物质间的互换,减数前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可交叉互换。

(5)有丝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减数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是母细胞的一半。

相同点:(1)都是细胞的增殖方式(2)都可以形成有丝器(3)遗传物质可以均等分配(4)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细胞的分化、衰老与死亡及细胞工程

A型题:

1.同源细胞逐渐变为结构和功能及生化特征上相异细胞的过程是

A.增殖    B.    C.分化    D.发育    E.衰老

2.从分子水平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A.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    B.基本蛋白质的合成    C.结构蛋白质的合成

D.酶蛋白质的合成    E.以上都不是

3.维持细胞最低限度的基因是

A.奢侈基因    B.结构基因    C.调节基因    D.管家基因    E.以上都不是

4.细胞的衰老死亡与机体的衰老死亡是

A.一个概念    B.两个概念    C.因果关系    D.主次关系    E.以上都不是

5.在衰老细胞中增多的细胞器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    C.内质网    D.中心体    E.溶酶体

6.在衰老细胞中细胞核的

A.DNA分子量上升    B.DNA分子量下降    C.DNA分子量不变 

D.DNA和组蛋白的结合减少    E.核小体上重复排列的碱基对减少

7.在一般情况下,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

A.坏死    B.病理性死亡    C.衰老性死亡    D.凋亡    E.以上都不是

8.细胞融合技术始于

A.30年代末    B.40年代末    C.50年代末    D.60年代末    E.70年代末

9.细胞融合又称

A.基因工程    B.遗传工程    C.重组DNA技术    D.体细胞杂交    E.细胞质工程

B型题:

A.细胞质因素    B.细胞核因素    C.细胞诱导    D.分化    E.去分化

10.无核受精卵不卵裂或最多无序细胞分化,原因是   11.不同来源的细胞核移植到相同胚层的胞质中都可随胞质形成相应的组织细胞,原因是    12.高度分化的细胞重新,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的现象是   13.胚胎细胞影响另一部分细胞并决定其分化方向是

A.溶酶体数量减少    B.残质体减少    C.线粒体减少    D.核糖体增加    E.高尔基体增加

14.癌细胞   15.衰老细胞

C型题:

A.细胞    B.细胞分化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没有

16.细胞增殖是依靠   17.细胞形态和功能逐渐特化的过程是

18.有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 19.核内复制是   20.神经细胞的形成过程是  21.肿瘤细胞常旺盛地进行 22.有丝间期细胞通常进行  23.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需进行

A.数目增多    B.体积增大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24.衰老细胞溶酶体  25.衰老细胞的细胞核   26.衰老细胞的线粒   27.癌细胞内的细胞核   28.癌细胞内的核仁    29.癌细胞内的细胞骨架

X型题:

30.细胞衰老变化时,生理变化是

A.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内噬功能减弱    C.复合溶酶体增多    

D.消化能力增强    E.代谢活动旺盛

31细胞衰老时,内膜系统的变化是

A.粗面内质网排列不规则    B.滑面内质网减少    C.高尔基复合体增加

D.溶酶体增加    E.线粒体增加

32.生物体的细胞中,全能性最高的细胞是

A.体细胞    B.生殖细胞    C.干细胞    D.受精卵    E.上皮细胞

3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且寿命短的原因是

A.失去了细胞核    B.无线粒体和内质网    C.不能再合成血红蛋白    

D.分化程度不高    E.无核膜

34.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化是因为遗传物质丢失    B.分化是因为基因扩增    C.分化是因为基因重组

D.分化是转录水平的控制    E.分化是翻译水平的控制

35.在细胞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坏死    B.是病理性死亡    C.是衰老死亡    

D.是程序性死亡    E.形成凋谢体

36.细胞分化过程中,不能激活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的因素是

A.DNA    B.RNA    C.组蛋白    D.酶蛋白    E.非组蛋白

37.凋亡细胞的特点是

A.细胞膜破裂    B.细胞膜保持完整    C.被邻近的细胞吞噬    

D.可引起炎症    E.不引起炎症

38.细胞融合的融合剂包括

A.病毒    B.聚乙二醇    C.电场     D.激光    E.紫外线

填空题:

1.细胞融合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实现      而不受      。2.癌细胞内染色质      ,染色体的      和      发生改变,细胞核      ,核仁            ,核质      ,癌细胞群相      ,细胞形态是呈      和      形。细胞膜表面出现      和      。3.细胞死后,由于      的作用造成自我解体。表现为细胞渗透压      ,细胞体积            。原生质出现      ,PH值      ,DNA      最后细胞核      。

4.细胞凋亡不是      死亡和      死亡,不会导致细胞全面      和      ,而是以      形式被邻近细胞      并      。不能引起      反应。

论述题:

1.细胞衰老有何特征。

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性死亡有何不同。

答案:

1.C    2.A    3.D    4.B    5.E    6.B    7.D    8.C    9.D    10.B    11.A 12.E    13.C    14.C    15.C    16.A    17.B    18.C    19.D    20.C    21.A    22.B    23.C    24.C    25.D    26.B    27.B    28.A    29.D    30.A B C D31.A B C D    32.B D    33.A B C     34.A B C E     35.D E     36.A B C D37.B C D    38.A B C D

名词解释:

1.细胞分化: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通过细胞,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产生稳定差异的过程。   

2.全能性:指受精卵所具有的能分化成所有细胞的潜能。   

3.多能细胞:指原肠胚内的,虽然分化潜能已出现局限,但仍能分化成多种类型细胞的细胞

4.单能细胞:经过分化而形成的形态上特化、功能上专一的细胞。    

5.细胞决定:细胞在未分化前,其分化方向已由细胞内部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决定下来的现象。

6.奢侈基因:指与各种分化细胞的特殊性状有直接关系、但丧失后对细胞的生存无直接影响的基因。

7.管家基因:指虽然对细胞的分化只起协助作用,但是维持细胞最低限度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基因。    

8.基因的差次表达:在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有关奢侈基因按一定的顺序相继活化表达的现象。    

9.干细胞:指机体组织中未分化的,当机体需要时可直接按发育途径,分化产生特定细胞的细胞。

10.细胞衰老:指细胞在形态与生化成分上改变,进而发生生理障碍的现象。

11.细胞死亡:指细胞的生命现象不可逆的停止。    

12.细胞凋亡:指细胞不同于衰亡和坏死的的死亡方式。不是因为遭受严重损伤而导致全面崩溃和溶解,而是以凋谢体的形式被邻近细胞吞噬消化的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    

13.细胞工程: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按照预先的设计有计划地大规模培养生物组织或细胞以获得生物产品或从基因、染色体、细胞水平改变细胞的遗传组成以产生新的变异物种或细胞的表型得以修饰而服务于人类物质和健康需求的一项现代生物技术。

14.细胞融合:是在体外条件下将不同的细胞混合,加以外界促融因素使二个或二个以上细胞相互融合成为一体,由此产生杂种细胞的技术。

填空题:

1.体细胞杂交  而不受亲缘关系的 2.丰富 数量  结构  增大  数目增多 增大  增多  圆形  椭圆形  多皱  微绒毛3.溶酶体酶  增加 膨胀  雾状膨胀  增高  不断消失  溶解4.细胞衰亡  细胞坏死  崩溃  溶解  凋谢体 吞噬  消化  炎症

简答题:

1.细胞分化有何特点,造成分化可逆性的条件是什么。

答:特点:(1)稳定性(2)可逆性,可逆的条件为:细胞核处于有利分化细胞逆转的特点环境;分化的逆转只发生于具有增殖能力的组织中;分化能力的转变必须具备相应的遗传物质基础。

2.细胞融合过程包括哪些。

答:(1)制备具有遗传标记的亲本细胞。(2)用聚乙二醇,电场等诱导融合。(3)杂种细胞的选择性培养。(4)杂种细胞的鉴定。

论述题:

1.细胞衰老有何特征。

答:(1)形状改变(2)原生质减少,细胞内出现非生活物质(3)细胞膜的改变,磷脂含量下降,胆固醇/磷脂比值上升,细胞膜粘滞性下降,流动性降低,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能力下降。(4)细胞器的变化:核膜内陷或破裂、核质比减少,染色体畸变率上升;线粒体数减少形态异常,DNA和蛋白质合成量下降;高尔基扁平囊肿胀、被大小囊泡包围;溶酶体的数量和体积增加;滑面内质网空泡状、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核糖体脱落。(5)脂褐质数量增加。(6)代谢改变,吸收能力下降;脂肪的吸收能力下降,合成大于分解;蛋白质的吸收能力下降;DNA结构或构象改变,功能改变。

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性死亡有何不同。

答:(1)细胞凋亡是个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正常生理过程,而坏死性细胞死亡是由于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的非正常死亡。(2)细胞凋亡是在细胞内基因控制下的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而坏死性细胞死亡是在细胞外的理化损伤、微生物侵袭等不良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的细胞急速死亡的一无序的过程(3)细胞凋亡后细胞膜不破裂,溶酶体酶不外泄,内涵物不释放;而坏死性细胞死亡细胞膜破裂,溶酶体酶外泄,细胞解体。(4)细胞凋亡以凋谢体的形式被邻近细胞吞噬,不会引起炎症,而坏死性细胞死亡往往引起炎症。

文档

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

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绪论A型题:1.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A.RobertHookeB.LeeUwenhokeC.MendelD.GolgiE.Brown2.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细胞核B.细胞膜C.细胞器D.细胞质E.细胞3.细胞学说不包括的内容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B.多细胞生物是从单细胞生物发育而来C.细胞的增殖方式都是有丝D.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共同的规律E.细胞只能来自于细胞4.医学细胞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体整体B.人体组织C.人体器官D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