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的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关系,重点论述是职业幸福的特点和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对教师幸福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 幸福 职业 价值取向
教师的工作由于其它职业特点,工作很辛苦,精神很疲惫,工资报酬低,工作的付出与回报总是很少成正比,所以职业的幸福感往往是缺少的。而任何职业都有它的乐趣与烦恼,且绝大多数人的工作也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工作的乐趣如果自己不去发现,不去创造,其实也就没有什么乐趣,平平淡淡的,甚至还常感觉到有些烦恼,工作的幸福,也就无从谈起。发现和创造做教师的乐趣,感受工作的幸福,我还必须了解幸福,了解我的职业,只有在工作中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享受工作的幸福。
一、幸福的基本内含和基本特点。
关于幸福的内含的解释是很多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伦理学上的理解: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 ,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另一种是我通常的理解:幸福是人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伦理学上的理解,是一种高级次的理解,像这样理解幸福的人,也应该是思想层次和地位很高的人,普通人在普通的工作生活中通常不会有这样的幸福感受。所以我通常体验到的幸福,都是我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的愉悦享受。
针对普通人的幸福来讲,幸福是有两个条件的:1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 都存在有一个前提,即渴求。2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得到的。正因为如此,有人推导出幸福的六个规律。
规律1.幸福感都是暂时的
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渴求满足了幸福也就逐渐消失了。人获得的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会逐渐淡化的,所以,我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
规律2.幸福感的递减性
人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时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次数达到足够多时,渴求度会逐渐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
规律3.人在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渴求度是与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那么人的渴求度就会相应变大,那么获得的幸福感就会越大。
规律4.人在精神上获得的幸福是无限的
渴求既包括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人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远远大于人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人在满足甚本的温饱之后,吃穿住行不用担忧时,再获得的幸福主要是精神方面的。
二、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师的职业幸福
研究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从教师的职业对象、职业内容和职业手段来分析:
(1)从职业的对象来说,教师职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生命的物质,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他们体力和脑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取,智慧的增长,品德的养成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千差万别,人人不同。
(2)从职业的内容和任务来讲,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精神、提升素养、享受生命。一句话,教育要改造人、教育要创造幸福人生,教育要营造和谐社会。
(3)从教师的工作方式来看,教师是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示范性。教师教育的效果有些是立竿见影的,而大多不是立即起作用,需要长期的工作,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有很多是终生的。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脑力劳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
鉴于教师以上的职业特点,教师职业幸福应该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任务和工作方式中建立合理的教育渴求——合理的复杂性、灵活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长效性的渴求,并在教育渴求的满足和部分满足中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
三、职业价值取向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教育渴求与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职业价值取向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渴求。合理的职业价值取向,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幸福的感受,不合理的价值取向就不会有工作的幸福感。
前面对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主要是就教师的工作方面来说的,而职业价值取向并不就只针对教师的工作,还有工作的物质报酬、工作的精神奖励等等多个方面。
如果教师只是把职业的价值取向定位于工作的物质报酬方面,对于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状,估计是绝大数的教师是难有职业的幸福感。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教师职业的经济收入虽不算低,但相对于教师同等知识层次的人来说,教师职业的收入是让做教师心理不平衡的。而幸福来源于渴求,如果教师渴求的是报酬的增多,也是做不到的,教师的工作得的是定额工资,工资也不会因为教师的努力工作而增多。而把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定位于工作之外的精神奖励,因为教师的工作效果是具有长期性,教育的效果并是短时就能显现,而学校和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也是分时期的,可以说教师的工作长期处在默默奉献之中,并不为外人所知,外界的精神奖励也就无从谈起。虽说每年也会得到一些,但把这些作为工作的渴求,似乎平日的工作不幸福的时光会太多了。
那么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教师的工作渴求,只有建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职业幸福。
学生是教师的幸福之源,教师教育的学生虽说各种各样,各不相同,但只要面对学生,把职业的价值取向定位于“爱”——爱学生,获得学生的爱,把获得学生的爱戴与尊重作为工作的渴望,幸福就会随之而来。在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之中,仁爱与豁达之中,沟通与合作之中,反思与研究之中,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兴趣得到维持,个性得到发展,师生关系得到融洽,学生爱戴教师,教师从学生的身上体验到教育的成就,体会到幸福。教师得到学生的爱、理解和尊重,能使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理念得到提升,艺术得到锤炼,品性得到净化,心境得到调和,更有助于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身教育活动并捕捉到教育的幸福。
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幸福的通道,如果把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效性作为职业的价值取向,在工作中渴求教育教学艺术的灵活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效性,就会发现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无限的探寻空间,你会在工作中不断地找到新的渴求,也会在工作不断地体会到幸福。
教师的幸福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实现,教师不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去重复昨天的故事。他必须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为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最喜欢的?什么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人本精神?什么样的语言能触动学生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课上得是不是灵活、有创意、示范性强……,同样是上课,有些教师,为上课而上课,教师的心只是在等待,等待学生的回答,等待结果与“标准答案”的契合。教师是活在等待之中的,变得紧张、烦恼、焦躁、甚至痛苦。而有些教师,他是上课,但他同时又是在享受上课。他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他会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认课堂,他会时时产生生命的高峰体验,他会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于是,他就是课、课就是他,他和学生一起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什么?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教师“全然进入、彻底敞开、高峰体验、享受过程、率性而为”学生在课堂上心灵自由舒展,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朗,教师就会有幸福的体验。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要超越职业价值取向的本身。如果我们把职业的幸福,局限于职业的本身,可能永远都不能获得完整的职业幸福。职业幸福应该是个人生的问题,职业本是人生的一部分,职业只要是人生所追求的,是人生渴求做好,并能做好,在其中能获得人生的满足或部分满足也就很幸福了。有很多教师并不缺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修养甚至专业精神,但是依然找不到职业幸福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少对生活的认识。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求,看这个职业是否能给你带来生活的满足。要找到自己职业的幸福,热爱职业,珍惜职业,建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标准。幸福的前提是渴求,渴求就是目标,人活着要有目标,目标要高于现实,但又不可过高。能够激励自己,而不构成巨大压力的生活目标才是合适的。最后,要有平和的心态,要能正确对待挫折,合理享受幸福。
教师职业的幸福,存在于学生之中,存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存在于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之中,也存在于生活之中。工作和生活一定有目标,渴求不断,奋斗不断,幸福不断。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做教师的,如果学会知足者常乐,也就会幸福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