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每一个图形、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并与实物相对照,参照实物抄图;同时思考如果实物变化了,其所对应的图形应如何变化,并能按标准和规范将实物用图纸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图纸表达能力。
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与学生头脑中储备的图形量(表象)有关,图形量大,重组各种形体的能力就强,空间想象力也就丰富。因此,让学生多记忆一些基本形体,是开发学生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办法。
4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如何搞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能否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问题。4.1 打好基础,从抄图开始
先要求学生抄最简单的点、线、面和图形、文字、称号等,然后要求学生抄一些简单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逐渐培养学生信心,让最差的学生也能抄出成就感。学生在抄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必须严格按规范和国家标准抄图,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抄图,有利于学生熟悉掌握制图工具的正确使用,增强对国家制图标准的认识,巩固课本知识,为更好的识图打下基础。4.2 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
《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上开课较早,此时相应的专业课尚未开设,这时学生对建筑工程图中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缺乏,而本身对建筑工程的感性认识也很少,这就对建筑工程图的识读和绘制带来很大困难,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教师应带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处于不同施工阶段的建筑让
学生参观,这样学生可以对建筑的施工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建筑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比较深刻地印象,对建筑的内部结构、构造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助于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学习。在实习基地,学生还可以看到完整的真正的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这时教师可结合正在施工的建筑进行现场讲解,学生还可以将图纸与建筑进行对照,这样就能达到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效果。4.3 课堂穿插讨论式教学
以讨论形式解决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精选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有时在讨论过程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此时如果仅看教材,没有直接答案,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资料,作进一步分析。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4 完善成绩考核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为了避免学生只背理论,轻实践,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教师可将学生平时的作业、绘图、讨论、实习等情况综合为平时成绩作为本课程最终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在平时就会重视实践操作的训练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平时的技能的训练又牵涉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双方互助,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陈玲玲.就业导向与高职高专图学课程教学改革[J ].工程图学学
报,2004,(3).
[2]张玉秀.高职院校建筑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考[J ].甘肃科技,2009,(2).[3]李红.教育心理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白丽红.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方向与定位探析
江 昆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面对物联网产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建立起适应于物联网
产业需求的高职层次专业,并培养适应于物联网产业的新兴人才,是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通过物联网概述,进而提出针对高职特色的物联网专业定位,最后给出相关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设置。
关键词:物联网;高职层次;方向定位;培养方案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98(2011)0320223202 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首次提
到“IO T ”
(Internet of thing )这一名词,这个应该是物联网最早的定义。随着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共同努力,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The Internet of Thing 》的相关报告和技术标注,从而确立了物联网这一划时代产业的里程碑。
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和工商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对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智慧型基础设施(简称“智慧
地球”)给予积极回应,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将“智慧地球”提升到美国的国家级发展战略的高度。同年8月7日,总理在视察无锡新区科技园时,看到高速发展的传感网技术发展的硕果时,当即提出“感知中国”这一具备指导意义的物联网发展目标。
1 物联网的定义和基本技术原理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如果把物联网所包含的技术分解程成模块,那么物联网技术主要包含三个模块:传感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导入传输模块、联息处理模块。传感数据采集模块是指利用—
3
22—
2 高职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方向与定位鉴于物联网专业具有:知识体系庞大、未来产业覆盖面广、专业方向多元化的特点。据统计有近700所本科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在2010年向国家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而最终获批的院校只有37所。全国高职院校中也有近90所学校提交了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申请。对于申请而言,国家不可能让所有申请的高校都立即办这个专业,这也是对这个专业发展的负责。对于申请者,似乎是希望及早抢到这块蛋糕。但正如当年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一样,刚开始市场不大,学校很少办这个专业,随着市场的泛化,现在哪个学校没有这个专业?但同样问题是,尽管都有,可水平还是不一样,不是说先申请到的,将来水平就一定高。水平和申请的时间可能有些关系,但真正的水平,需要持久的练内功,需要充分考虑到专业建设的层次和方向,同时还要实现与产业发展同步,并且不断加深专业的实用性,延续性。
尽管高校开办物联网相关专业的热情高涨,但有一个现实却不容回避,那就是目前多数高校的物联网学科不但课程未形成体系,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且实验实训建设标准等相关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规范。面对目前这种现状,就高职院校的特点而言,无疑需要及时跟踪物联网可能发展的就业空间,找准物联网行业企业动向,从物联网基础模块方向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以应用型、维护型,具备二次辅助开发设计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物联网专业。这是目前高职进入物联网专业比较可行的途径,因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与本科院校不在同一个层次,无论从生源素、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产学研经费投入、都与一个研究型“物联网“专业的建设不符,而且这种专业设置本身也是严重违背高职办学宗旨的。
3 高职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建设物联网专业应当从现有支撑物联网的专业着手,先建立起以物联网基础模块的专业人才培养导向,再逐步根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专业交叉调整,因为这种方式既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产业资源来实施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同时也可以边发展专业,边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导向,更新专业内涵。目前物联网产业所涉及的四大核心学科分别是:微电子、无线传感、通信传输、计算机及其网络。如何把这四个核心学科融入到物联网专业建设中是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根据高职的办学特点结合以上四个学科在物联网技术结构中的应用层面,本文将以电路控制、通信网络、计算机三个专业方向来讨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重点是新实践项目设置。
3.1 电路控制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将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学生具有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综合型、素质高等特点,富有社会责任感,以系统扎实地掌握电子电路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标签使用技术、智能芯片调试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嵌入式测试等相关技术,服务于物联网感知层领域的企业生产、工程施工、技术服务的一线人员。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传感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测试与调试。
实践实训项目:基础电路实训、单片机实训、RFID综合实训、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训、传感网络实验等。
3.2 通信网络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从业心态好,具备扎实的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相关高频和微波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理论、信息处理能力,并能从事一定网络系统设计、架构的实用型通信网络人才,主要服务于物联网传输层网络的安装、检测、调试等岗位。
专业核心课程:模拟电路、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微波与天线、无线传感网络、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实践实训项目:无线点对点通信技术实现原理和办法、微功耗无线网络结构和拓扑、移动通信综合实训等。
3.3 计算机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具
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的能力,能进行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的应用推广,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Z igbee协议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运筹学、信息安全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实践实训项目:程序设计实践、数据结构实践、基于Web的数据库设计实践、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ZIG2 BEE、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与实现等。
4 结语
物联网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它不仅需要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这样制定行业标准、开发产业技术的基地。同时,为了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参与。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较高素质劳动者的大本营,应当有义务,有决心建立起具备高职特色的物联网专业,为未来庞大的物联网产业输送人才,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其博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
大学学报,2010,(6).
[2]崔莉,刘强,李栋.物联网系统及核心设备[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
讯,2010,6(4).
[3]屈伟平.物联网掀起新的信息技术浪潮[J].物流技术与应
用,2009,(11).
—
4
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