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 理 部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区分女高音与女中音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篮球从地上弹起的过程中,其惯性
A. 变大 B. 不变 C. 先变大后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3.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4.在下列各物理量中,反映物质的特性的是
A.电荷量 B.电阻 C.压强 D. 密度
5.如图1所示站在沙地上的一名初三学生要搬走木箱,已知他一只鞋底的面积为200厘米2,估计木箱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A.1000帕。 B.7000帕。 C.10000帕。 D.20000帕。
6.质量、温度都相同的两块不同金属,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A.比热容较小的金属块温度高 B.比热容较大的金属块温度高
C.两金属块温度相等 D.无法比较两金属块温度的高低
7.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会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属违法行为,当事人将受到严惩。如图2(a)是某厂家设计的酒精测试仪的原理图,R为气敏电阻,R的阻值跟酒精气体浓度的关系如图2(b)所示,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浓度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B.酒精浓度减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C.酒精浓度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酒精浓度减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图1
(a) 图2 (b)
8.有一密度均匀的长方体铜块,被截成A、B两块,如图3所示。已知LA:LB=2:1,则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之比为
A.FA:FB=2:1 pA:pB=2:1
B.FA:FB=1:2 pA:pB=1:1乙
C.FA:FB=2:1 pA:pB=1:1
图3
D.FA:FB=1:2 pA:pB=2:1
二、填空题(共26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 四节新干电池串联后的电压是(1) 伏;教室里常用一个开关控制4盏灯,这些灯是 (2) 的(选填“串联”或“并联”),它们所接的电路电压是 (3) 伏,一定要注意安全。
10.如图4(a)、(b)所示是体育比赛运动情景,主要反映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4) [选填“(a)”或“(b)”];图4(a)中弓被拉开,此时弓具有 (5) 能(选填“动”或“势”)。图4(c)所示现象能说明 (6) 的存在。
图4
11.甲、乙两小车在10牛顿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同时同地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5所示。乙车的速度为 (7) 米/秒。运动6秒时,拉力对甲车做功的功率为 (8) 瓦特。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9)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2.把一个重为3牛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且苹果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空气的阻力大小始终不变,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上升过程中,苹果所受合力为3.2牛,则苹果受到的阻力为 (10) 牛。苹果在竖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为 (11) 牛。当苹果下落到地面并静止时,苹果所受的重力和 (12) 力是一对平衡力。
13.某导体两端电压为3伏,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导体的电阻为 (13) 欧,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14) 库,当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为0.2安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15) 欧。
14.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 (16)、蓝叫做三原色光。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时,由于车轮受到的 (17) 摩擦力(选填“滑动”或“滚动”)比较小,容易造成事故。天气寒冷时,通过搓手可以使手暖和起来,这是通过 (18) 方式改变内能。
15.如图6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l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S闭合后,三个电表均有示数。
①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自右向左端移动时,电流表 A示数将 (19) ,电压表V2的示数将 (20) 。
图6
②若将电压表V1和电流表A交换,电压表V1的示数将 (21) ,电流表A的示数将 (22)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 如图7所示是某同学为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实验后数据记录如表一所示。研究过程中,该同学采用了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即:
(a)改变电源电压; (b)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1)从实验序号1、2的数据可以得出该同学所采用的实验方案为 (23) (填序号)。理由是 (24) 。
(2)该同学分别采用两种方案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5) 。
(3)分析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 (26) 。
表一
实验
序号 | A1的示数(安) | A2的示数(安) | A3的示数(安) |
1 | 0.16 | 0.10 | 0.26 |
2 | 0.32 | 0.20 | 0.52 |
3 | 0.20 | 0.20 | 0.40 |
三.作图题(共8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17.在图8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18.如图9所示杠杆OA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 的示意图。
19.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当电键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图8
图10
图9
四.计算题(共22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0.体积为2×104米3的小球浸没在水中,求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
21.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6欧,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2A”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6伏。求:
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
②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③若电压表V1、V2所接的量程均为0~15伏,在保证电路安全工作的情况下,计算滑动变阻器R2允许接入的电阻范围。
22.如图12所示,密度为2103千克/米3,边长为0.1米均匀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求:
①甲的质量m 甲。
②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乙。
图12
③现在甲的上部水平截去体积为V后,正方体甲对水平地面压强为p甲 ;在乙容器中倒入体积为V的水后,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为P乙 ,请通过计算比较p甲 和p乙 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V取值范围。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图13(a)所示可知物体的重力为 (1) 牛,图13(b)中托盘天平在称量前的情景,需要调节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2) 移动(选填“左”或“右”)。图13(c)是用于研究
(3) 的装置,图13(d)实验仪器应 (4) (选填“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
图13
24.如图14所示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其中A处应装右侧的透镜 (5) (选填“甲”或“乙”)。实验前需要将焰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节到 (6) 。小民同学调节好实验器材,在图示位置的光屏上找到清晰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则应将透镜向 (7)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的物距 (8) 像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14
25.小林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1A”字样)、电键、导线等器材来测定电阻RX的值。闭合电键S,无论怎么移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1.0伏,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10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9) 。
接着,小林经过思考、分析后,重新进行正确的实验。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他发现电流表的示数最大示数为0.28安。当他把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5(a)、(b)所示,此时它们的读数分别为 (10) 、 (11) 。
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则待测电阻的电阻平均值是 (12) 欧。(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26.小明和小雨通过实验研究将物体放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变化情况。如图16所示,他们将重力分别为30牛和40牛的甲、乙两个柱形物体,先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渐浸入同一薄壁柱形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他们读出测力计示数F,并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底,然后根据相关物理量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①小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3) 后得出结论:不同柱形物体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相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相同。
②小雨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或6、7、8、9后得出初步结论:同一柱形物体浸入液体中, (14) 越大,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越大。
③分析实验序号4与5(或9与10)的数据,发现测力计示数F不同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底均相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15)
。
④两位同学仔细分析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计算,可知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为 (16) 牛
⑤分析实验序号2和7可以得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增加量分别为 (17) 和
(18) 牛。
2014学年嘉定区九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理化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参考 15.01
题 号 | 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 | ||
一、16分 (每题2分) | 1.B。 2.B。 3.C。 4.D。 5.D。 6.A。 7.D。 8.C。 | ||
二、26分 | 9. 6;并联;220。 10.(b);势;大气压强 11.0.05;1;运动。 12.0.2;2.8;支持。 13.10;3;10。 14.绿;滑动;做功。 15.①变大;变小。②变小;变大。 16.(1)(a);定值电阻R2所在支路的电流也在改变; (2)从不同情况中寻找普遍规律; (3)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 ||
三、8分 (3+3+2分) | 17.虚线、箭头、字母正确3分,若不对称不得分。 18. 错1个得2分,错2个不得分。 19.连接正确得2分 | ||
四、22分 | 20. (4分) | V排=V球=2×10-4米3 1分 F浮=ρ液V排g 1分 =1×103千克/米3 ×2×10-4米3× 9.8牛/千克 1分 =1.96牛 1分 | |
21. (8分) | (1)I1=U1/R1=6伏/6欧=1安 3分 (2)U2=U-U1=18伏-6伏=12伏 1分 R2=U2/I 2 =U2/I1 =12伏/1安=12欧 1分 (3)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安,即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安, 1分 R总最小=U/I大 =18伏/2安 =9欧 R2最小=R总最小-R1=9欧-6欧=3欧 1分 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U1最小=U-U2最大=18伏-15伏=3伏 I最小=U1最小/R1=3伏/6欧=0.5安 R2最大=U2最大/I小=15伏/0.5安=30欧 1分 ∴R2的电阻变化范围为3欧~30欧 | ||
22. (10分) | 1m 甲= ρ甲V=2×103千克/米3×(0.1米)3= 2千克 3分 2p乙= g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980帕 2分 3设p甲′≥p乙′ ≥ρ乙g(h乙+Δh乙) ≥ρ乙g(h乙+Δh乙) ≥ρ乙(h乙+V/S乙) 2分 V≤4×10–4米3 当0<V<4×10–4米3时 p甲′>p乙′ 1分 当V=4×10–4米3时 p甲′=p乙′ 1分 当4×10–4米3<V<1×10–3米3时 p甲′<p乙′ 1分 | ||
五、18分 | 23. (4分) | 3.6;右;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联。 | |
24. (4分) | 乙;同一高度;左;小于。 | ||
25. (4分) | 滑动变阻器下端两个接线柱连接在电路中 1分 2.3V ;0.24A 2分 10.1 1分 | ||
26.(每空1分,共6分) | 11与6(或4与8或5与8) 2浮力 3柱形物体与容器底接触后,容器底对物体有支持力。 420 514和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