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2) | 课时安排: | 二课时 | |||
年 级: | 九年级 | 科 目: | 化学 | 设 计 者: | 马学军 | |
内 容 | 学习注解 | |||||
学习目标: 知识:通过碳原子结构分析和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掌握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和高温下化学性质的活泼性,了解稳定和活泼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通过碳与氧气、氧化铜等反应的实验探究,掌握碳的可燃性、还原性。 技能:通过碳与氧气、氧化铜等反应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重点:通过碳原子结构分析和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掌握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和高温下化学性质的活泼性,了解稳定和活泼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难点:通过碳与氧气、氧化铜等反应的实验探究,掌握碳的可燃性、还原性。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 2.碳在点燃条件下,具有_________,氧气充足时生成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氧气不充足时生成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较高温度下,碳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中的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性。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我们知道物质除了物理性质还有化学性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3、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 2.高温下,碳单质能 。 (1)与氧气反应( ) (充分燃烧) (不充分燃烧) (2)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 。 现象 | ||||||
分析 |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实验完毕后,要先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冶金:焦炭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 。
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小结: ,叫做还原反应。 | ||||||
内 容 | 学习注解 | |||||
四、回顾小结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单质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把新课部分的内容记录在笔记上) 五、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 (一)聪明的选择(10分×6=60分) 1.北宋绘画大家范宽的水墨画《洗衫行旅图》流传至今,风采依旧,其原因是碳在常温下具有( ) A.稳定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可燃性 2.下列关于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碳和氧气的反应时化合反应 B.碳和氧气反应时,可生成二氧化碳,也可生成一氧化碳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炽热的碳和二氧化碳作用可生成一氧化碳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B.含碳元素的物质 C.含碳元素的单质 D.无法判断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导电 B.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 C.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D.木炭还原氧化铜 5.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A.氧气 B.木炭 C.氮气 D.二氧化硫 6.用木材做电线杆时,常把埋在地下部分的表面微微烤焦,这是因为( ) A.表面生成的碳不吸水 B.碳易于土壤中的物质反应 C.烧掉木材表面的水分以免毁坏 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二)想一想,填一填(10分×4=40分) 7.H2、CO、C,一样也具有还原性,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C + Cu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 + Cu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条件为加热) (3)H2 + Fe2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条件为高温) (4)CO + Fe3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条件为高温) 六、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写在反思横线上) | ||||||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