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男性,27岁,因“多次发作心悸不适3年,无明显诱因,发作突发突止,频繁发作1个月”来诊。查体: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脉率172次/分,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室性心动过速
B.阵发性心房颤动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心房扑动
E.室性期前收缩
F.窦性心动过速
G.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患者男性,27岁,因“多次发作心悸不适3年,无明显诱因,发作突发突止,频繁发作1个月”来诊。查体: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脉率172次/分,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该患者治疗应选用的药物是()
A.维拉帕米
B.阿司匹林
C.强心药
D.普罗帕酮
E.他汀类
F.酯类
G.胺碘酮
H.抗生素
3、患者男性,27岁,因“多次发作心悸不适3年,无明显诱因,发作突发突止,频繁发作1个月”来诊。查体: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脉率172次/分,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提示患者心电图(ECG):预激综合征;胸部X线片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异常;24小时心电图: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左侧旁道。下一步治疗为()
A.射频消融术
B.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静脉应用普罗帕酮
C.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D.给予阿司匹林
E.吸氧
F.同步直流电复律
G.长期口服普罗帕酮
4、患者男性,39岁,因“咳嗽、咳痰、大量清涕及头痛发热”来诊。查体:高热、全身酸痛,有眼结膜炎症状。经血清聚合酶链反应试验确诊为流行性感冒。对症治疗可选用的药物有()
A.非甾体抗炎药
B.抗组胺药
C.黏膜减充血药物
D.抗菌药物
E.
F.镇咳药
G.抗病毒药
5、患者男性,39岁,因“咳嗽、咳痰、大量清涕及头痛发热”来诊。查体:高热、全身酸痛,有眼结膜炎症状。经血清聚合酶链反应试验确诊为流行性感冒。可选用抗菌药物的证据是()
A.白细胞升高
B.高温不退
C.咳黄痰
D.咽痛浓痰
E.流黄涕
F.眼部红肿
G.咳嗽不止
H.体虚乏力
6、患者男性,39岁,因“咳嗽、咳痰、大量清涕及头痛发热”来诊。查体:高热、全身酸痛,有眼结膜炎症状。经血清聚合酶链反应试验确诊为流行性感冒。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时间是()
A.立刻
B.12小时后
C.24小时后
D.48小时后
E.48小时内
F.72小时内
G.无需抗病毒治疗
7、患者男性,32岁,因“发热,胸痛,咳嗽,血痰1周”来诊。患者6个月来有明显厌食,消瘦,夜间盗汗;近3个月有低热,午后体温增高,咳嗽,诊断为“感冒”,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头孢菌素等药治疗,疗效欠佳。1周来体温增高,咳嗽加剧,痰中带血。查体:体温38℃,脉搏88次/分,呼吸28次/分,发育正常,营养稍差,消瘦,意识清,查体合作,胸部查体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痰液细菌培养和抗酸检查均为阴性,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再次取痰送检,经浓缩集菌后涂片,抗酸性细菌阳性。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见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尖有片状阴影。诊断:肺结核(右上肺)。肺结核治疗原则包括()
A.早期
B.规律
C.联用
D.适量
E.全程
F.足量
G.单用
8、患者男性,32岁,因“发热,胸痛,咳嗽,血痰1周”来诊。患者6个月来有明显厌食,消瘦,夜间盗汗;近3个月有低热,午后体温增高,咳嗽,诊断为“感冒”,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头孢菌素等药治疗,疗效欠佳。1周来体温增高,咳嗽加剧,痰中带血。查体:体温38℃,脉搏88次/分,呼吸28次/分,发育正常,营养稍差,消瘦,意识清,查体合作,胸部查体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痰液细菌培养和抗酸检查均为阴性,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再次取痰送检,经浓缩集菌后涂片,抗酸性细菌阳性。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见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尖有片状阴影。诊断:肺结核(右上肺)。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异烟肼加利福平加吡嗪酰胺2个月,继续异烟肼加利福平4个月
B.异烟肼加利福平加乙胺丁醇6个月
C.异烟肼加利福平加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
D.异烟肼加链霉素加利福平2个月,继续异烟肼加利福平4个月
E.异烟肼加利福喷丁加乙胺丁醇2个月,继续异烟肼加乙胺丁醇4个月
F.异烟肼加利福平加乙胺丁醇2个月,继续异烟肼加乙胺丁醇4个月
9、患者男性,32岁,因“发热,胸痛,咳嗽,血痰1周”来诊。患者6个月来有明显厌食,消瘦,夜间盗汗;近3个月有低热,午后体温增高,咳嗽,诊断为“感冒”,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头孢菌素等药治疗,疗效欠佳。1周来体温增高,咳嗽加剧,痰中带血。查体:体温38℃,脉搏88次/分,呼吸28次/分,发育正常,营养稍差,消瘦,意识清,查体合作,胸部查体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痰液细菌培养和抗酸检查均为阴性,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再次取痰送检,经浓缩集菌后涂片,抗酸性细菌阳性。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见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尖有片状阴影。诊断:肺结核(右上肺)。若该患者为复治患者,常选用的药物有()
A.异烟肼
B.利福平
C.吡嗪酰胺
D.卡那霉素
E.卷曲霉素
F.丙硫异烟胺
G.乙胺丁醇
10、患者女性,42岁,因“反复气喘10年,再次发作1周”来诊。患者常于春季反复发作气喘,1周前受凉后再次发作,几乎每日都有症状,夜间发作2次。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预计值的77%。患者无其他基础疾病。对海鲜及乙醇过敏,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诊断:哮喘慢性持续期Ⅲ级(中度持续)。可选的治疗药物是()
A.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
B.沙丁胺醇气雾剂
C.孟鲁司特钠片
D.注射用甲泼尼龙
E.茶碱缓释片
F.头孢呋辛酯片
G.色甘酸钠胶囊
11、患者女性,42岁,因“反复气喘10年,再次发作1周”来诊。患者常于春季反复发作气喘,1周前受凉后再次发作,几乎每日都有症状,夜间发作2次。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预计值的77%。患者无其他基础疾病。对海鲜及乙醇过敏,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诊断:哮喘慢性持续期Ⅲ级(中度持续)。关于哮喘的长期治疗,叙述正确的是()
A.哮喘长期治疗的目标是预防复发及巩固疗效
B.哮喘患者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
C.哮喘患者症状明显,应直接选择第3级治疗方案
D.在每一级中都应按需使用缓解药物
E.如果使用该分级治疗方案不能有效控制哮喘,治疗方案应该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
F.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2个月后,可考虑将治疗方案谨慎地进行降级治疗
G.哮喘的降级治疗一般先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然后撤除长效β受体激动剂,最后停止吸入糖皮质激素
12、患者女性,42岁,因“反复气喘10年,再次发作1周”来诊。患者常于春季反复发作气喘,1周前受凉后再次发作,几乎每日都有症状,夜间发作2次。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预计值的77%。患者无其他基础疾病。对海鲜及乙醇过敏,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诊断:哮喘慢性持续期Ⅲ级(中度持续)。关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协同抗炎和平喘作用,联合吸入适合于中至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
B.沙美特罗属于速效和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
C.该患者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的起始剂量为:每次50/100μg,每日2次
D.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
E.准备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前,在保证平稳呼吸的前提下,应尽量呼气
F.由准纳器深深、平稳地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后,在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应尽量屏住呼吸10秒钟
G.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后应进行漱口
13、患者女性,57岁,因“气喘1周”来诊。患者25年前食用海鲜后出现气喘症状,之后反复发生,春季常见。当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为支气管哮喘。1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气喘,每日都有发作,有2次夜间发作,伴咳嗽、咳白黏痰。查体:两肺闻及少量哮鸣音及湿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预计值的72%。患者对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过敏,无其他基础疾病,无烟酒等不良嗜好。临床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每次50/250μg,每日2次;沙丁胺醇气雾剂,必要时,每次200μg;茶碱缓释片每次口服0.2g,每日2次。茶碱的作用不包括()
A.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B.强心
C.利尿
D.扩张冠状动脉
E.抗心动过速
F.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
G.松弛内脏平滑肌
14、患者女性,57岁,因“气喘1周”来诊。患者25年前食用海鲜后出现气喘症状,之后反复发生,春季常见。当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为支气管哮喘。1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气喘,每日都有发作,有2次夜间发作,伴咳嗽、咳白黏痰。查体:两肺闻及少量哮鸣音及湿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预计值的72%。患者对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过敏,无其他基础疾病,无烟酒等不良嗜好。临床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每次50/250μg,每日2次;沙丁胺醇气雾剂,必要时,每次200μg;茶碱缓释片每次口服0.2g,每日2次。茶碱有效、安全的血药浓度范围为()
A.1~5mg/L
B.6~15mg/L
C.15~30mg/L
D.50~100mg/L
E.100~200mg/L
F.200~500mg/L
G.1~5g/L
15、患者女性,57岁,因“气喘1周”来诊。患者25年前食用海鲜后出现气喘症状,之后反复发生,春季常见。当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为支气管哮喘。1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气喘,每日都有发作,有2次夜间发作,伴咳嗽、咳白黏痰。查体:两肺闻及少量哮鸣音及湿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预计值的72%。患者对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过敏,无其他基础疾病,无烟酒等不良嗜好。临床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每次50/250μg,每日2次;沙丁胺醇气雾剂,必要时,每次200μg;茶碱缓释片每次口服0.2g,每日2次。影响茶碱代谢的因素较多,其中可能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的因素有()
A.吸烟
B.饮酒
C.持续发热,心力衰竭和肝功能明显障碍
D.利福平
E.西咪替丁
F.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等)
G.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等)
H.口服避孕药
16、患者男性,61岁,因“咳嗽、咳痰20余年,气喘10年,感冒后痰多伴气喘3日”来诊。查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闻及少许湿音及哮鸣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13,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粗重,散在小点片状阴影。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包括()
A.确定急性加重期的原因及严重程度
B.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还是住院治疗
C.支气管舒张剂,严重者可雾化吸入治疗
D.控制性氧疗,一般吸氧浓度为20%~30%
E.应用抗生素
F.应用糖皮质激素
G.机械通气
17、患者男性,61岁,因“咳嗽、咳痰20余年,气喘10年,感冒后痰多伴气喘3日”来诊。查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闻及少许湿音及哮鸣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13,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粗重,散在小点片状阴影。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COPD合并细菌感染时,常见的病原菌有()
A.肺炎链球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卡他莫拉菌
D.肺炎克雷伯杆菌
E.铜绿假单胞菌
F.大肠杆菌
G.金黄色葡萄球菌
18、患者男性,61岁,因“咳嗽、咳痰20余年,气喘10年,感冒后痰多伴气喘3日”来诊。查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闻及少许湿音及哮鸣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13,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粗重,散在小点片状阴影。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Ⅲ级、Ⅳ级COPD急性加重患者有铜绿假单孢菌感染危险因素时,可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头孢他啶
B.利奈唑胺
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D.亚胺培南
E.替加环素
F.环丙沙星
G.万古霉素
19、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部间断灼烧样疼痛2个月,黑色柏油样便1周”来诊。患者疼痛位于右上腹部,呈非放射性,疼痛程度随进食加重。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出血。可选用的药物是()
A.兰索拉唑
B.雷贝拉唑
C.法莫替丁
D.铝碳酸镁
E.奥曲肽
F.垂体加压素
20、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部间断灼烧样疼痛2个月,黑色柏油样便1周”来诊。患者疼痛位于右上腹部,呈非放射性,疼痛程度随进食加重。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出血。关于抑酸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出血,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线药物
B.H2受体拮抗剂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线药物
C.关于质子泵抑制剂,目前提倡高危再出血者宜大剂量静脉给药,而低危再出血者则可口服给药
D.关于H2受体拮抗剂,目前提倡高危再出血者宜大剂量静脉给药,而低危再出血者则可口服给药
E.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强大、快速、持久,无耐受性
F.H2受体拮抗剂抑酸效果有限,难以达到和维持胃内pH接近中性水平
21、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部间断灼烧样疼痛2个月,黑色柏油样便1周”来诊。患者疼痛位于右上腹部,呈非放射性,疼痛程度随进食加重。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出血。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十二指肠球部出血的常用给药方案是()
A.奥美拉唑,每次20mg,口服,每日1~2次
B.奥美拉唑,每次20m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1~2次
C.奥美拉唑,每次40mg,口服,每日1~2次
D.奥美拉唑,每次40m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1~2次
E.兰索拉唑,每次30mg,口服,每日1~2次
F.兰索拉唑,每次30m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1~2次
22、患者男性,57岁,因“消化性溃疡20年,近期上腹疼痛”来诊。患者20年间溃疡多次规律性发作,近期上腹疼痛,夜间最甚。胃镜示十二指肠后壁溃疡。诊断: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首选药物有()
A.铝碳酸镁
B.雷贝拉唑
C.西咪替丁
D.多潘立酮
E.硫糖铝
F.果胶铋
23、患者男性,57岁,因“消化性溃疡20年,近期上腹疼痛”来诊。患者20年间溃疡多次规律性发作,近期上腹疼痛,夜间最甚。胃镜示十二指肠后壁溃疡。诊断: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如患者存在联合给药指征,正确的联合用药方案是()
A.若腹痛明显,早期联合治疗阶段可加用抗酸药
B.若腹痛明显,早期联合治疗阶段可加用胃黏膜保护药
C.若腹胀症状明显,可联合使用抗酸药
D.若腹胀症状明显,可联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
E.若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联合使用抗生素
F.若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联合使用铋剂
24、患者男性,57岁,因“消化性溃疡20年,近期上腹疼痛”来诊。患者20年间溃疡多次规律性发作,近期上腹疼痛,夜间最甚。胃镜示十二指肠后壁溃疡。诊断: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若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用药方案有()
A.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B.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甲硝唑
C.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甲硝唑
D.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E.铋剂+克拉霉素+甲硝唑
F.铋剂+克拉霉素+呋喃唑酮
G.铋剂+四环素+甲硝唑
25、患者男性,36岁,因“餐后胃灼热和反流”来诊。患者伴有胸痛、吞咽疼痛、慢性咳嗽等。诊断:重度胃食管反流病。针对该患者,单药使用疗效不佳的有()
A.奥美拉唑
B.雷贝拉唑
C.西咪替丁
D.雷尼替丁
E.果胶铋
F.硫糖铝
G.多潘立酮
H.铝碳酸镁
26、患者男性,36岁,因“餐后胃灼热和反流”来诊。患者伴有胸痛、吞咽疼痛、慢性咳嗽等。诊断: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正确的治疗有()
A.给予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4~8周
B.给予标准剂量的H受体拮抗剂8~12周
C.降阶疗法
D.递增疗法
E.维持疗法
F.四联疗法
G.治疗初始阶段采用促胃肠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
H.治疗初始阶段采用促胃肠动力药+H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
27、患者男性,36岁,因“餐后胃灼热和反流”来诊。患者伴有胸痛、吞咽疼痛、慢性咳嗽等。诊断:重度胃食管反流病。关于降阶疗法,叙述正确的有()
A.第1步采用促胃肠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
B.第1步采用促胃肠动力药+H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
C.第2步选用低价位、疗效较肯定的药物,如促胃肠动力药和(或)H受体拮抗剂
D.第2步改用促胃肠动力药和(或)H受体拮抗剂,必要时加用黏膜保护剂
E.长期使用应考虑复发率、费用及潜在的安全问题
F.复发率较低,成本-效果比较好
G.降阶疗法治疗费用较递增疗法高
H.降阶疗法治疗费用较递增疗法低
28、患者男性,33岁,因“右下腹痉挛性疼痛伴稀便15日”来诊。患者于15日前开始出现右下腹痉挛性疼痛伴稀便(每日4~5次),腹痛初为阵发性,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稍有减轻,患者发病期间有厌食症状。诊断:重度克罗恩病。正确的治疗方案是()
A.口服泼尼松40mg/d,临床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B.口服泼尼松60mg/d,临床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C.口服泼尼松80mg/d,临床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D.若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改善,可同时使用硫唑嘌呤
E.若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改善,可同时使用6-巯基嘌呤
F.合并感染或脓肿时,应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或必要的引流治疗
29、患者男性,33岁,因“右下腹痉挛性疼痛伴稀便15日”来诊。患者于15日前开始出现右下腹痉挛性疼痛伴稀便(每日4~5次),腹痛初为阵发性,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稍有减轻,患者发病期间有厌食症状。诊断:重度克罗恩病。提示患者经4周泼尼松(40mg/d)治疗后,症状已基本消失,临床建议进行维持治疗。宜选用的药物是()
A.泼尼松
B.柳氮磺吡啶
C.抗生素
D.硫唑嘌呤
E.6-巯基嘌呤
F.5-氨基水杨酸
30、患者男性,33岁,因“右下腹痉挛性疼痛伴稀便15日”来诊。患者于15日前开始出现右下腹痉挛性疼痛伴稀便(每日4~5次),腹痛初为阵发性,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稍有减轻,患者发病期间有厌食症状。诊断:重度克罗恩病。关于维持治疗用药,叙述正确的是()
A.硫唑嘌呤不良反应小,但缓解效果有限
B.5-氨基水杨酸不良反应小,但缓解效果有限
C.6-巯基嘌呤不良反应小,但缓解效果有限
D.硫唑嘌呤可有效维持缓解,但因其毒性而作为二线用药
E.6-巯基嘌呤可有效维持缓解,但因其毒性而作为二线用药
F.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无效或不耐受时,可肌内注射甲氨蝶呤(每周15~25mg)
31、患者女性,30岁,因“黏液血便6个月,加重45日”来诊。结肠镜检查:整个结肠充血、水肿、脆性增加、出血,大片糜烂或浅溃疡,部分肠段见多发假性息肉。病理活检示黏膜急慢性炎症和部分坏死、息肉样增生。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重度、全结肠型、活动期)。正确的治疗方案是()
A.开始先使用较大剂量的激素
B.开始先使用较大剂量的抗生素
C.开始先使用较大剂量的环孢素
D.开始先使用较大剂量的水杨酸制剂
E.不可使用抗胆碱能药
F.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32、患者女性,30岁,因“黏液血便6个月,加重45日”来诊。结肠镜检查:整个结肠充血、水肿、脆性增加、出血,大片糜烂或浅溃疡,部分肠段见多发假性息肉。病理活检示黏膜急慢性炎症和部分坏死、息肉样增生。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重度、全结肠型、活动期)。提示患者合并高热,白细胞增多,有腹膜炎体征,建议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是()
A.甲硝唑
B.头孢唑啉
C.头孢克洛
D.头孢克肟
E.头孢拉定
F.头孢曲松
G.头孢吡肟
33、患者女性,30岁,因“黏液血便6个月,加重45日”来诊。结肠镜检查:整个结肠充血、水肿、脆性增加、出血,大片糜烂或浅溃疡,部分肠段见多发假性息肉。病理活检示黏膜急慢性炎症和部分坏死、息肉样增生。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重度、全结肠型、活动期)。提示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缓解,建议其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方案正确的是()
A.维持治疗时间为1~3年
B.维持治疗时间为3~5年
C.维持治疗的时间尚无定论,可能是3~5年甚至终生用药
D.使用氨基水杨酸维持治疗
E.使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
F.口服柳氮磺吡啶2g/d作为一线维持治疗
34、患者男性,62岁,因“原发性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来诊。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常规免疫抑制治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术后第9日,患者的血红蛋白开始下降,胆红素逐渐上升。第11日,血红蛋白降至67g/L,血清总胆红素升至295.67mmol/L。患者呈贫血貌,乏力,皮肤巩膜黄染。急行胆道造影及胸、腹CT检查,排除胆道并发症、腹腔及消化道出血或全身感染可能。患者转氨酶持续下降,胆汁量及颜色正常,不考虑排斥反应。遂给予A型浓缩红细胞2U,术后12日,血红蛋白降至52g/L,血清总胆红素282.34mmol/L。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考虑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针对患者,可采用的治疗方法为()
A.糖皮质激素
B.输血
C.脾切除
D.免疫抑制剂
E.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
F.预防感染
G.去铁胺
H.保肝治疗
35、患者男性,62岁,因“原发性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来诊。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常规免疫抑制治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术后第9日,患者的血红蛋白开始下降,胆红素逐渐上升。第11日,血红蛋白降至67g/L,血清总胆红素升至295.67mmol/L。患者呈贫血貌,乏力,皮肤巩膜黄染。急行胆道造影及胸、腹CT检查,排除胆道并发症、腹腔及消化道出血或全身感染可能。患者转氨酶持续下降,胆汁量及颜色正常,不考虑排斥反应。遂给予A型浓缩红细胞2U,术后12日,血红蛋白降至52g/L,血清总胆红素282.34mmol/L。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考虑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必要输血者时,应注意()
A.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
B.去铁胺
C.联用维生素C
D.避免出现溶血反应
E.血浆置换
F.输洗涤3次后的红细胞
G.使用免疫抑制剂
H.口服叶酸制剂
36、患者男性,62岁,因“原发性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来诊。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常规免疫抑制治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术后第9日,患者的血红蛋白开始下降,胆红素逐渐上升。第11日,血红蛋白降至67g/L,血清总胆红素升至295.67mmol/L。患者呈贫血貌,乏力,皮肤巩膜黄染。急行胆道造影及胸、腹CT检查,排除胆道并发症、腹腔及消化道出血或全身感染可能。患者转氨酶持续下降,胆汁量及颜色正常,不考虑排斥反应。遂给予A型浓缩红细胞2U,术后12日,血红蛋白降至52g/L,血清总胆红素282.34mmol/L。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考虑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上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类型包括()
A.温抗体型
B.冷抗体型(冷凝集素型、D-L抗体型)
C.原发性
D.继发性
E.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
F.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7、患者男性,60岁,因“乏力1年,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1年前,曾出现乏力、心悸、头晕,活动后为著,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痛、腹泻、发热、偏食、黑便、消瘦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3×109/L,嗜酸粒细胞0.056,血红蛋白40g/L,血红细胞2.11×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73.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9.0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浓度260g/L,血小板283×109/L,网织红细胞0.037,铁蛋白3.62μg/L,血清铁2.7μmol/L(正常值:7~32μmol/L)。胃镜示慢性胃炎,骨髓穿刺示缺铁性贫血,钩虫检查阳性。治疗方法和药物是()
A.治疗钩虫
B.叶酸
C.输血
D.维生素B12
E.多糖铁复合物
F.甲钴胺
G.糖皮质激素
H.右旋糖酐铁
I.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8、患者男性,60岁,因“乏力1年,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1年前,曾出现乏力、心悸、头晕,活动后为著,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痛、腹泻、发热、偏食、黑便、消瘦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3×109/L,嗜酸粒细胞0.056,血红蛋白40g/L,血红细胞2.11×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73.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9.0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浓度260g/L,血小板283×109/L,网织红细胞0.037,铁蛋白3.62μg/L,血清铁2.7μmol/L(正常值:7~32μmol/L)。胃镜示慢性胃炎,骨髓穿刺示缺铁性贫血,钩虫检查阳性。补铁可选择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注射
C.喷雾
D.口含
E.肠道用
F.外用
39、患者男性,60岁,因“乏力1年,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1年前,曾出现乏力、心悸、头晕,活动后为著,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痛、腹泻、发热、偏食、黑便、消瘦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3×109/L,嗜酸粒细胞0.056,血红蛋白40g/L,血红细胞2.11×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73.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9.0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浓度260g/L,血小板283×109/L,网织红细胞0.037,铁蛋白3.62μg/L,血清铁2.7μmol/L(正常值:7~32μmol/L)。胃镜示慢性胃炎,骨髓穿刺示缺铁性贫血,钩虫检查阳性。缺铁性贫血(IDA)的因素有()
A.消化性溃疡
B.慢性腹泻
C.月经过多
D.钩虫病
E.痔疮
F.胃大部分切除
G.抑酸剂以及H2受体拮抗剂
H.胃酸缺乏
40、患者女性,13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背部疼痛”来诊。查体:步态不稳,双下肢乏力,走路须人扶,无其他部位放射痛。既往史无特殊,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6℃,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大。血常规:白细胞32.5×109/L,血红蛋白52g/L,红细胞1.93×109/L,血小板31×109/L,外周血中见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3型)。影像学检查:腹腔CT示胰、脾体积增大且密度减低,双肾体积增大。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可发生于病程的任何时期,常见于化学治疗后的()
A.2~3个月
B.3~4个月
C.4~6个月
D.6~12个月
E.12~24个月
F.24个月以后
41、患者女性,13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背部疼痛”来诊。查体:步态不稳,双下肢乏力,走路须人扶,无其他部位放射痛。既往史无特殊,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6℃,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大。血常规:白细胞32.5×109/L,血红蛋白52g/L,红细胞1.93×109/L,血小板31×109/L,外周血中见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3型)。影像学检查:腹腔CT示胰、脾体积增大且密度减低,双肾体积增大。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化学治疗原则为()
A.早期
B.全程
C.联合
D.充分
E.诱导
F.间歇
G.集中
H.阶段
42、患者女性,13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背部疼痛”来诊。查体:步态不稳,双下肢乏力,走路须人扶,无其他部位放射痛。既往史无特殊,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6℃,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大。血常规:白细胞32.5×109/L,血红蛋白52g/L,红细胞1.93×109/L,血小板31×109/L,外周血中见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3型)。影像学检查:腹腔CT示胰、脾体积增大且密度减低,双肾体积增大。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诱导化学治疗的标准方案为()
A.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VDLP方案)
B.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3+7”方案
C.全反式视黄酸联合三氧化二砷
D.“双诱导”方案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CALLG2008)
F.以中剂量(ID)或大剂量(HD.阿糖胞苷为主要方案
G.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Hyper-CVAD方案)
43、患者女性,13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背部疼痛”来诊。查体:步态不稳,双下肢乏力,走路须人扶,无其他部位放射痛。既往史无特殊,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6℃,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大。血常规:白细胞32.5×109/L,血红蛋白52g/L,红细胞1.93×109/L,血小板31×109/L,外周血中见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3型)。影像学检查:腹腔CT示胰、脾体积增大且密度减低,双肾体积增大。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柏林-法兰克福-蒙斯特方案(ALL-BFM)中,关于增强诱导化学治疗强度,叙述正确的是()
A.强化治疗为化学治疗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B.以BFM方案为基础,分为A、B两个阶段,连续16周,完全缓解率可达86%
C.预防性颅脑放射治疗将照射总剂量降低至12Gy,以改善长期存活者的生存质量
D.如果早期给予全身强烈化学治疗和较强烈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三联”鞘内注射治疗,可以不进行预防性颅脑放射治疗
E.维持治疗18个月比24个月全身复发率低
F.蒽环类药物是ALL-BFM方案中诱导治疗及强化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
G.蒽环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并与该类药物的累计剂量相关
H.现在的ALL-BFM方案中蒽环类药物累计剂量为120mg/m2
44、患者女性,46岁,因“常感乏力3个月,加重15天”来诊。患者易饿、口渴,体重无明显变化,多尿且夜间排尿次数增加,但无发热、尿痛、尿血、尿失禁等其他症状。查体:体重指数33kg/m2,其他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水平升高(1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尿糖阳性,无尿蛋白和酮体。可能的诊断为()
A.2型糖尿病
B.1型糖尿病
C.继发性糖尿病
D.糖耐量异常
E.妊娠期糖尿病
F.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5、患者女性,46岁,因“常感乏力3个月,加重15天”来诊。患者易饿、口渴,体重无明显变化,多尿且夜间排尿次数增加,但无发热、尿痛、尿血、尿失禁等其他症状。查体:体重指数33kg/m2,其他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水平升高(1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尿糖阳性,无尿蛋白和酮体。首选治疗药物是()
A.双胍类降糖药
B.磺脲类降糖药
C.胰岛素
D.单纯饮食治疗
E.双胍类+磺脲类降糖药
F.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
G.单纯饮食治疗+胰岛素
H.双胍类+胰岛素
46、患者女性,46岁,因“常感乏力3个月,加重15天”来诊。患者易饿、口渴,体重无明显变化,多尿且夜间排尿次数增加,但无发热、尿痛、尿血、尿失禁等其他症状。查体:体重指数33kg/m2,其他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水平升高(1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尿糖阳性,无尿蛋白和酮体。应用双胍类降糖药后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可选择的治疗措施是()
A.加用阿卡波糖
B.加用那格列奈
C.加用吡格列酮
D.加用格列齐特
E.改用胰岛素治疗
F.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
47、患者女性,79岁,因“心悸、胸闷,伴周身乏力6个月,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8余年,每年发作3个月以上,长期口服氨茶碱;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血压控制于(120~150)/(60~80)mmHg(1mmHg=0.133kPa)。查体:体温36.7℃,脉搏83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51/84mmHg。口唇发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呼气末可闻及喘鸣音,未闻及湿音,心率8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脑钠肽1193ng/L;三酰甘油1.8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mmol/L;血糖7.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4%;尿酸566μmol/L。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肺功能检查:轻度性通气功能障碍,最大自主通气量重度下降,通气储量百分比重度不足。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高血压病3级(高危),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可用于该患者的治疗药物包括()
A.茶碱缓释胶囊
B.多索茶碱注射液
C.比索洛尔片
D.氯吡格雷
E.托拉塞米
F.氨氯地平
G.单异山梨酯注射液
H.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
I.普伐他汀钠片
48、患者女性,79岁,因“心悸、胸闷,伴周身乏力6个月,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8余年,每年发作3个月以上,长期口服氨茶碱;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血压控制于(120~150)/(60~80)mmHg(1mmHg=0.133kPa)。查体:体温36.7℃,脉搏83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51/84mmHg。口唇发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呼气末可闻及喘鸣音,未闻及湿音,心率8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脑钠肽1193ng/L;三酰甘油1.8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mmol/L;血糖7.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4%;尿酸566μmol/L。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肺功能检查:轻度性通气功能障碍,最大自主通气量重度下降,通气储量百分比重度不足。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高血压病3级(高危),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提示入院后第6日,患者自诉近2日左足拇指关节疼痛,呈跳痛,肿胀,发红,皮温升高。急查血生化:尿酸612.70μmol/L。可选用的治疗方案包括()
A.口服别嘌呤醇100mg,每日1次,渐增至100~200mg,每日3次
B.口服苯溴马隆50mg,每日1次,渐增至100mg,每日1次
C.口服:秋水仙碱片0.5mg,每小时1次,塞来昔布胶囊0.2g,每日2次,碳酸氢钠片1.0g,每日3次
D.口服酮洛芬50mg,每日4次
E.口服萘普生,初始剂量750mg,每日1次,后改为250mg,每日3次
F.肌内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0U
G.口服丙磺舒0.25g,每日2次,渐增至0.50g,每日3次
49、患者女性,79岁,因“心悸、胸闷,伴周身乏力6个月,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8余年,每年发作3个月以上,长期口服氨茶碱;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血压控制于(120~150)/(60~80)mmHg(1mmHg=0.133kPa)。查体:体温36.7℃,脉搏83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51/84mmHg。口唇发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呼气末可闻及喘鸣音,未闻及湿音,心率8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脑钠肽1193ng/L;三酰甘油1.8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mmol/L;血糖7.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4%;尿酸566μmol/L。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肺功能检查:轻度性通气功能障碍,最大自主通气量重度下降,通气储量百分比重度不足。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高血压病3级(高危),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提示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可用秋水仙碱进行治疗。秋水仙碱作用特点是()
A.应及早使用,大部分患者于用药后24小时内疼痛可明显缓解,口服给药0.5mg/h或1mg/2h
B.疼痛、炎症明显缓解,可停药
C.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需停药
D.口服24小时总量达6mg,需停药
E.若消化道对秋水仙碱不能耐受,也可静脉给药,将秋水仙碱1~2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0ml中,缓慢注射(>5分钟),单一剂量不超过2mg,24小时总量不超过4mg
F.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
G.除胃肠道反应外,可有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细胞损害、脱发等
H.肾功能不全者无须减量
50、患者女性,79岁,因“心悸、胸闷,伴周身乏力6个月,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8余年,每年发作3个月以上,长期口服氨茶碱;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血压控制于(120~150)/(60~80)mmHg(1mmHg=0.133kPa)。查体:体温36.7℃,脉搏83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51/84mmHg。口唇发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呼气末可闻及喘鸣音,未闻及湿音,心率8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脑钠肽1193ng/L;三酰甘油1.8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mmol/L;血糖7.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4%;尿酸566μmol/L。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肺功能检查:轻度性通气功能障碍,最大自主通气量重度下降,通气储量百分比重度不足。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高血压病3级(高危),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药学监护应注意()
A.急性发作期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消炎镇痛治疗为主
B.应避免使用降尿酸药物别嘌呤醇及苯溴马隆,防止关节疼痛等症状加重
C.应注意对秋水仙碱所致不良反应的防护,一旦出现腹痛、腹泻应立即停药,并予以对症处理
D.在急性炎症症状消失后的缓解期,应使用降尿酸药物别嘌呤醇或苯溴马隆,长期甚至终身维持治疗,控制血尿酸<357μmol/L(6mg/dl),同时配合NaHCO3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的排泄
E.可选择兼具降尿酸作用的氨氯地平、氯沙坦及非诺贝特等,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断剂
F.做好患者用药教育,告知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改善生活方式,增强降尿酸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