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59:59
文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案学科语文单元三单元执教者课型学时课课题《古诗三首》上课时间学习要点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学习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案学科语文单元三单元执教者课型学时课课题《古诗三首》上课时间学习要点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学习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学 科语文单   元三单元执教者
课 型学时课课   题《古诗三首》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学习

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探究

问题

1、诗人从多个角度看庐山,都没有看清它的真面目。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雪梅》这首诗哪两句想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呢?你能说说是什么吗?

应用

作业

1、积累咏雪或者咏梅的古诗。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就不一样。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例子?
文化

阅读

《咏梅》与同步拓展阅读
学习

重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活动一:导入并介绍诗人

学生感受美景图,课前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其作品,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卢钺:南宋诗人,自号梅坡。代表作有《雪梅》两首。他非常喜爱梅花。

活动二: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的音频,学生仔细听朗读。

2、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和停顿。

3、多种方法朗读。

活动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通过课前的预习,思考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2、自由朗读古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意思,不懂的字用“△”标出。

3、学生分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古诗一:《暮江吟》

①题目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哪些景物?

②“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太阳照在什么地方,出现什么样的景色?

③九月初三夜是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古诗二:《题西林壁》

①你从这首诗读出苏轼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②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观察庐山的?

③诗人从多个角度看庐山,都没有看清它的真面目。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古诗三: 《雪梅》

①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梅花和雪花各有怎样的优缺点?

②这首诗哪两句想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呢?你能说说是什么吗?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

5、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评价。

活动四:配乐朗读,升华积累

1.指导配乐朗读。

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三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朗诵表演

3、积累咏雪或者咏梅的古诗。

4、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就不一样。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例子?

活动一

1、图片导入: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花朵绽放图、暮色江景图、瀑布流水图、庐山图、梅花图等等)

大自然神奇莫测,四季更迭,山川大河在带给我们美的愉悦,同时唤醒我们的想象与思考。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今天,让我们穿越在古诗里欣赏美景,并感受自然的启示吧!

2、介绍作者

同学们,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对三首古诗的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教师从“简洁、全面”等角度进行评价。

活动二: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的音频,学生仔细听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缘、降、骚、逊、输

3、指导书写。

“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

“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

“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4、朗读指导。

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现在,请同学们划一划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生读诗,并划分节奏,师巡回指导。指名朗读,通过朗读展现古诗的朗读节奏,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提示:在划分诗歌节奏时,我们应注意:固定的词语不能分开,意思关联紧密的地方不能分开。)

5、多种方法朗读。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男女生接读。齐读。背读。

活动三:

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合作探究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2)、学生分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问题讨论:

古诗一:《暮江吟》

①题目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哪些景物?

②“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太阳照在什么地方,出现什么样的景色?

③九月初三夜是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古诗二:《题西林壁》

①你从这首诗读出苏轼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②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观察庐山的?

③诗人从多个角度看庐山,都没有看清它的真面目。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古诗三: 《雪梅》

①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梅花和雪花各有怎样的优缺点?

②这首诗哪两句想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呢?你能说说是什么吗?

2、小组展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评价。

①在诗人眼里,残阳、江水、露珠、明月是那样美。这些景物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传神的笔墨,把这些常见的景物描写得生动、优美、迷人,其中还蕴含着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真不愧是千古名作!

②《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③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活动四:配乐朗读,升华积累

1.指导配乐朗读。

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三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朗诵表演

3、积累咏雪或者咏梅的古诗。

4、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就不一样。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例子?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文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案学科语文单元三单元执教者课型学时课课题《古诗三首》上课时间学习要点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学习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