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7:00:12
文档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36.6℃B.39.6℃C.37℃D.76.2℃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3.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
推荐度:
导读一、选择题1.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36.6℃B.39.6℃C.37℃D.76.2℃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3.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

A.36.6℃    B.39.6℃    C.37℃    D.76.2℃

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

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

3.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

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

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

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

A.(1)(2)    B.(2)(4)    C.(1)(3)    D.(3)(4)

5.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

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

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6.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

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7.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和图乙    B.响度相同的有图甲、乙、丙

C.图丙的响度比图丁大    D.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高

8.如图是小丁同学用小提琴在为大家演奏“高山流水”的曲目,她在演奏中不断地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其主要是为了(  )

A.改变琴声的响度    B.改变琴声的音色

C.改变琴声的音调    D.改变琴声传播的速度

9.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

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

10.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

C.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

D.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

11.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前6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5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12.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空中飞行的小鸟    B.月亮升上了天空    C.水中游动的鱼    D.铁生锈了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由图象可知, 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在第 2min 时,该物质处于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4.(1)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测温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分别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知,三亚此时温度为______℃,北京此时温度为______℃;

(2)北方的冬天,最低气温可低至-50℃,根据下表的数据可知,此时应选用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来测量当地的气温,原因是______。

物质凝固点/℃

沸点/℃

酒精-11778
水银-39357
15.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对准损伤处喷射液态态氯乙烷,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血管收缩以防止淤血,神经传导速度变慢以减缓痛感。氯乙烷主要被采用______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出后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16.某一物体正在振动,2秒振动600次,则这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______Hz,此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到。

17.一根足够长的空钢管,在一端敲打一下,在另一瑞可以听到___次响声,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传来的。

18.在长 1360m 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_______(选填“金属管”或“空气”) 传来的,若两次响声相隔3.5s,已知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声音在该金属中传播的速度为 ______m/s

19.某同学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即每秒钟振针上下振动50次),下图是其中的一条纸带,取O、A、B、C、D五个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3个点没有画出,如图所示CD之间的距离是______cm,CD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秒,纸带在OA段运动比CD运动的______。(选填快或慢)

20.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唐代诗人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青山”的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的。

三、解答题

21.国家为了“村村通”修了许多水泥路。刚修好水泥路面,为防止太阳晒,可能会让表面出现裂缝,从物理角度分析,应采取什么措施?并说明理由。(理由至少三点)

22.质量相等的冰和水,用来冷却物体,那一种效果好,为什么?___________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与100℃的开水烫伤,哪一种情况更严重?为什么?__________

23.十一黄金周期间,小虎和家人去游玩,来到大草坪的,对着前方680m远的大山大喊一声:“啊”(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人耳可以分辨两个不同声音的时间间隔为最小0.1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出发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

(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

24.飞机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25.一次小红爸爸出门办事,下表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8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

乘车日期上车时间下车时间单价里程金额
2016-8-1810:0010:052.00元/千米

6.0千米

16.00元

26.国庆期间“全息出发一坐者高铁”带你足不出户大好河山、壮丽风景。

(1)若一列长100m的高铁通过一座长5.9km的隧道,高铁用了1min的时间匀速行驶过这座隧道,这列高铁通过这座隧道的速度是多少?

(2)从北京西到重庆北列车时刻表如下,求北京西到郑州平均速度,以及北京西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

站名自北京起(km)

达到及离站时间
北京西015:19

郑州70022:19

22:40

重庆北2100第二天16:19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6℃,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6℃。所以体温是36.6℃的自己测量的结果是39.6℃。故选B。

2.C

解析:C

【分析】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但沸腾的温度必须达到沸点,才会发生;

生活中的白气一般是液化现象;

云是液化和凝华形成的;

樟脑丸变小是升华。

A.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但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故A错误;

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云是由水蒸气升空过程中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故C正确;

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C

甲烧杯外水温为100°C,甲杯中的水温也应该是100°C,乙、丙两个烧杯外的导热介质温度分别为180°C、250°C,所以乙、丙中的水温也为100°C,再根据水的沸腾条件判断出,甲中的水没有沸腾,乙、丙中的水沸腾,故ABD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解析:C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1)冰雪融化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体小液滴汽化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

(4)雾凇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吸收热量的是(1)(3),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D

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

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

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C项不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声波的能量传递到结石,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解析:D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是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解析:A

A.音调相同即频率相同,观察甲乙丙丁四个图,可知甲乙丁的频率相同,那么音调相同的有图甲、图乙、图丁;A错误,符合题意;

B.响度相同即振幅相同,观察甲乙丙丁四个图,可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那么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图丙;B正确,不合题意;

C.图丙的振幅是图丁的两倍,那么图丙的响度比图丁大;C正确,不合题意;

D.观察图甲和图丙,图甲的频率较大,那么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高;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C

解析:C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或结构决定;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环境温度有关。而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通过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使小提琴发出不同的音调。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解析:D

【详解】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选项错误;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B选项错误;

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1s,故C选项错误;

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10.B

解析:B

【详解】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相对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变化,该龙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相对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B正确;

C.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相对龙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相对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龙舟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C

【详解】

A由图像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

400m-100m=30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在2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2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60s内乙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甲80s通过的距离为400m,甲的运动速度为

故C正确;

D.由图知,乙较甲晚出发,故D错误。

故选择C。

12.D

解析:D

【详解】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空中飞行的小鸟、升空的月亮、水中游动的鱼其位置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而铁生铁其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固

解析:固    

[1]由图可知,物体在3~7min中内,继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80℃。

[2]在第2min物体温度没有达到熔点,没有熔化,所以为固态。

14.热胀冷缩19-7酒精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当地的气温不会凝固

解析:热胀冷缩    19    -7    酒精    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当地的气温,不会凝固    

(1)[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玻璃泡内装有的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在玻璃管中的液柱高度就会发生变化。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19℃。

[3]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温度在零下,示数是-7℃。

(2)[4][5]当地的最低气温低至-50℃,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39℃,若选用水银温度计,水银会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117℃,低于当地的气温,所以不会凝固。

15.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解析: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1]气态的氯乙烷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之液化后储存在罐中的。

[2][3]当喷出的液态氯乙烷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体,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血管收缩以防止淤血,神经传导速度变慢以减缓痛感。

16.能

解析:能    

[1]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所以这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300Hz;

[2]可闻声20 Hz~20000 Hz,所以此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能被人耳听到。

17.两钢管

解析:两    钢管    

[1][2]在一端敲打足够长的空钢管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环境温度相同下,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18.金属管2720

解析:金属管    2720    

[1]固体的传播速度较大,所以第一次听到的声音应该是金属管传来的;

[2]设声音在该金属中传播的速度为,第一次响声传过来消耗的时间是,由题意可知

可求得时间,那么。

19.43008慢

解析:43    0.08    慢    

(1)使用刻度尺时,应该首先了解它的分度值、量程;接着将被测物体紧贴有刻度的一面,且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最后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记录数据时应记录到分度值下一位;

(2)频率即指物体振动的快慢,振针振动一次打下一个点;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通过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大小比价。

【详解】

[1]由图可知,C点在4.80cm处,D点在7.23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7.23cm-4.80cm=2.43cm

[2]由题可知所用电源1s振动次数为50次,即两点之间时间间隔为

图中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3个点没有画出,则CD间的时间间隔

[3]由图可知,OA段和CD段的时间间隔相同,但CD段的距离比OA段大,所以纸带在OA段运动比CD运动的慢。

20.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参照物孤帆【详解】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3青山以孤帆为参照物青山相对于孤帆的

解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    孤帆    

【详解】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青山”以孤帆为参照物,“青山”相对于孤帆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青山”的运动,是以孤帆为参照物来描述的。

三、解答题

21.见解析

混凝土成型后,由于湿胀干缩、化学减缩、热胀冷缩等原因产生了收缩,受约束的水泥混凝土往往会产生裂缝。所以应采取措施为:①向刚修好水泥路面洒水,防止水泥路干缩;②在刚修好水泥路面上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水的蒸发;③在刚修好水泥路面上覆盖遮阳物体,降低水泥路面的温度。

22.用冰冷却效果好,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比水多一个吸热过程;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比水多一个放热的过程.    

【解析】

试题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气体的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解:

(1)用冰冷却物体,冰吸收热量首先熔化成O℃的水,比用O℃的水直接冷却物体多了一个冰熔化吸热的过程,所以冰的冷却效果会好些;

(2)100℃的水蒸气遇到比它温度低的人手会放出热量液化成100℃的水,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多了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个过程,所以,100℃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

答:

用冰冷却效果好,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比水多一个吸热过程;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比水多一个放热的过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熔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23.(1)4s;(2)可以听到回声

(1)人发出的声音传到大山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

s=680m×2=1360m

由v可得,听到回声的时间

t4s

(2)因为人脑的反应时间为0.1s,4s大于0.1秒,所以他们可以听到回声。

【点睛】

知道人和大山的距离,可求人发出的声音传到大山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利用公式t求出听到回声的时间;若能达到0.1s以上就能听到回声,否则听不到。

24.4080m

由题意知,飞机飞行的速度:

声音从飞机处传到人耳的时间:

声音从飞机处传到人耳时飞机飞行的距离:

答: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4080m的地方。

25.(1)5min;(2)72km/h;(3)2km

【详解】

(1)由车费可知行驶的时间

t=10:05-10:00=5min

(2)由车费可知行驶的路程,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假设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为s,根据题意有

解得

s=2km

即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8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是2km。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5min;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72km/h;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8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是2km。

26.(1)100m/s;(2)100km/h;84km/h

【详解】

(1)若一列长100m的高铁通过一座长5.9km的隧道,通过的总路程为

高铁用了1min即60s的时间匀速行驶过这座隧道,则这列高铁通过这座隧道的速度为

(2)北京西到郑州总路程为700km,用时为

22h19min-15h19min=7h

则此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北京西到重庆北总路程为2100km,用时为

24h+16h19min-15h19min=25h

则此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答:(1)这列高铁通过这座隧道的速度是100m/s;

(2)北京西到郑州平均速度为100km/h,北京西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为84km/h。

文档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36.6℃B.39.6℃C.37℃D.76.2℃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3.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