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隧道辅助作业施工工艺(隧道工艺标准系列之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7:00:12
文档

隧道辅助作业施工工艺(隧道工艺标准系列之九)

9隧道辅助作业工艺9.1总则9.1.1适用范围9.1.1.1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山岭交通隧道和城市交通隧道。9.1.1.2本章节工作内容包括隧道洞身及行车、行人横洞以及辅助坑道的辅助作业施工。9.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9.1.2.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9.1.2.2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9.1.2.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9.1.2.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9.1.2.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
推荐度:
导读9隧道辅助作业工艺9.1总则9.1.1适用范围9.1.1.1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山岭交通隧道和城市交通隧道。9.1.1.2本章节工作内容包括隧道洞身及行车、行人横洞以及辅助坑道的辅助作业施工。9.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9.1.2.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9.1.2.2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9.1.2.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9.1.2.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9.1.2.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
9  隧道辅助作业工艺

9.1  总则

9.1.1  适用范围

9.1.1.1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山岭交通隧道和城市交通隧道。

9.1.1.2  本章节工作内容包括隧道洞身及行车、行人横洞以及辅助坑道的辅助作业施工。

9.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9.1.2.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9.1.2.2  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

9.1.2.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9.1.2.4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

9.1.2.5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9.1.2.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9.2  术语

9.2.1  隧道辅助作业

为隧道施工的基本作业(钻爆、出碴、支护、衬砌等)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并直接为基本作业服务的作业,称为辅助作业。内容包括施工通风与防尘,压缩空气供应,施工供水与排水,施工供电与照明等。

9.2.2  三管两线

三管:通风管、高压风管、供水管;两线:运输线、供电与照明线。

9.3  施工准备

9.3.1  技术准备

9.3.1.1  根据隧道的长度、工程与水文地质特征、施工方案等要求:选择通风方式,计算通风风量和风压,选择通风机械的型号,安装与调试通风设备,安设通风管。

9.3.1.2  根据隧道施工组织计划的技术要求,计算压缩空气供风量,选定空压机站设置位置、空压机数量与高压风管直径,安装空压机与配电设备,铺设高压风管管路。

9.3.1.3  估算施工与生活用水量,配置供水设备,建蓄水池和泵水房,铺设供水管。

9.3.1.4  估算隧道施工的总用电量,选择隧道施工供电方式,选用和安装施工供电变压器,布置和安装供电线路。

9.3.1.5  根据隧道施工照明标准选购和安装照明灯具类型。

9.3.2 材料准备

9.3.2.1  供风与供水器材:通风管(软管或金属管)、压缩空气送风管及其配件、水管。

9.3.2.2  供电器材:供电导线、各类配电开关、照明灯具等。

9.3.3  主要机具

9.3.3.1  主要机械:轴流风机、空压机、储风缸、水泵。

9.3.3.2  主要设备:发电机、变压器、配电设备。

9.3.4  劳动力组织

9.3.4.1  通风机械与通风管道的运行、保养与维修:2~3人。

9.3.4.2  空压机与配套设备、供风管路的运行、保养与维修:4~5人。

9.3.4.3  施工与生活用水的供应与设施管理1~2人。

9.3.4.4  施工供电与照明设施及线路的管理与维护2~3人。

9.4  工艺设计和控制要求

9.4.1  技术要求

9.4.1.1  机械通风的风压和送风量应能满足隧道各项作业时的卫生与环境要求。

9.4.1.2  压缩空气供应:

(1)空压机站应提供能满足各种风动机械(具)设备正常运转及输送损耗所需要的风量。

(2)空压机站一般应靠近洞口,与铺设的高压风管路同侧,并注意防洪、防火、防爆破,机房要求地形宽敞,通风良好,地基坚固。

(3)高压风管的管径能满足施工高峰期最大供风量的需求;管路铺设时应尽量减少风压损失。

9.4.1.3  施工供水:

(1)水池位置应选择在基底坚固的山上,并避开隧道洞顶,以防止水池下沉开裂和漏水渗入隧道,造成山体滑动或洞内塌方。

(2)供水水池的容量应有一定的储备量,保证洞内外集中用水高峰的需要。

(3)应充分利用洞内地下水源。

(4)采用机械供水时,应有备用的抽水机具。

9.4.1.4  施工排水:

下坡进洞施工的隧道,应备有足够的排水后备设施。必要时应在开挖面上钻探水眼,防止突然遇到地下水囊、暗河等淹没坑道造成事故。

9.4.1.5  施工供电:

(1)应根据用电总量,选用合适的发电机、变压器、各类配电开关设备和线路导线,以做到安全、可靠地供电、节约用电、减少工程投资。

(2)变压器位置应设在便于运输、运行、检修和地基稳固、安全可靠的地方并尽可能靠近用电集中点(如空压机房)附近。

(3)隧道供电电压,一般是三相四线400/230V。动力机械电压标准是380V,成洞地段照明用220V,工作地段照明用24~36V。

9.4.2  材料质量要求

9.4.2.1  通风管道采用软式风管时,风管应耐用,不易破损。

9.4.2.2  高压风管应采用经久耐用,容易维修和更换的镀锌钢管。

9.4.2.3  隧道施工用水应是无臭味,不含有害矿物质的洁净天然水,在使用前应做水质化验。生活用水更要新鲜清洁。隧道工程施工用水的水质要求见表9.4.2.3。

                  施工用水水质要求            表 9.4.2.3

用 水 范 围

水 质 项 目

允  许  最  大  值

混凝土作业硫酸盐(SO4)含量

不大于1000mg/L

PH值

不得小于4

其它杂质不含油、糖、酸等
湿式凿岩与防尘细菌总数在37℃培养24h每毫升不超过100个

大肠菌总数每升水中不超过3个

浑浊度不大于5mg/L,特殊情况不大于1000mg/L

9.4.2.4  洞内照明线均应使用防潮绝缘导线。

9.4.2.5  隧道照明灯具应具有防雾、防爆和防潮、发光效率高,光线充足均匀等功能。

9.4.3  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在钻孔、爆破、装碴等作业过程中除进行机械通风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尽量减少粉尘的数量,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

9.4.3.1  在钻眼时用高压水通过钻头冲洗孔眼,使岩粉变成岩浆而流出。

9.4.3.2  提高爆破技术,控制炮眼的装药,避免岩石过度破碎。

9.4.3.3  水封爆破。利用装满水的塑料袋代替炮泥堵塞炮口,爆炸使水变成雾或蒸汽,能吸附粉尘。

9.4.3.4  放炮后装碴前洒水喷雾。

9.4.3.5  作业人员应坚持戴防尘口罩,以有效地防止粉尘吸入人体内。

9.4.4  环境要求

采用机械通风时应使隧道内的工作环境达到以下标准:

9.4.4.1  有害气体的允许浓度:CO容许浓度小于30mg/m3;SO2的容许浓度小于15mg/m3,NO2的容许浓度小于5mg/m3,NH3浓度小于30mg/m3;CO2的含量应小于0.5%。

9.4.4.2  新鲜空气的供给:洞内空气应流通、新鲜,氧气含量不得少于20%(按体积计)。

9.4.4.3  粉尘含量:在含有10%以上游离SiO2者,不得超过2mg/m3;含有10%以下游离SiO2的水泥粉尘,不得超过4mg/m3。

9.4.4.4  洞内温度:为使工人能在效舒适的气温条件下工作,洞内气温不宜超过   28℃。

9.5  施工工艺

     

9.5.1  工艺流程  

9.5.1.1  施工通风工艺流程  

9.5.1.2  压缩空气供应工艺流程  

9.5.1.3  

9.5.1.4  供电与照明工艺流程  

通电

9.5.2  操作工艺

9.5.2.1  施工通风工艺

(1)通风方式:隧道施工通风,主要采用机械通风。按照风道类型和通风机安装位置的不同,机械通风可分为风管式、巷道式和风墙式。

                       风管式通风型式              表9.5.2.1

风管式通风方式适用情况说明

1.单机可使用于100~400m内的独头巷道;

2.多机串联可用于400~800m的独头巷道。

1.能较快的排除工作面的污浊空气;

2.拆装简单;

3.污浊空气排出时流经全洞。

长度在400m以内的独头巷道

新鲜空气流经全洞,到达工作面时已不太新鲜;要求风管末端距工作面不超过10m,布置上有困难,因此通风效果差。

长度在800~1500m左右的独头巷道

1.污浊空气经由隧道上部抽出洞外,新鲜风从下部进入隧道,再经风管到下导坑工作面;

2.抽出风机能力要大于压入风机20~30%;

3.抽出、压入风口的布置最小要错开30m,以免在洞内形成循环风流。

① 风管式通风。风管式通风是用软管作风道,又可分为三种型式,如表9.5.2.1所示。为了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风管末端至开挖面的距离必须按表9.5.2.1中的规定予以保证,风管要随着开挖面的推进而及时接长。

② 巷道式通风。适用于有平行导坑的长隧道。其特点是通过最前面的横通道,使正洞和平行导坑组成一个循环风流系统,在平导洞口附近安装通风机,将污浊空气由平导抽出,新鲜空气由正洞流入,形成循环风流。对平导和正洞导坑前面的独头巷道,可另辅局部的风管式通风。

③ 风墙式通风。是利用隧道成洞部分空间,用砖砌或木板隔出一条风道,代替大直径风管,以缩短风管长度,而又能增大供风量满足通风要求。该方式用于隧道较长,又无平行导坑可供利用,而管道式通风又难以全盘解决的情况。

(2)机械通风的风量计算:

① 作业面所需的风量Q,应按以下因素考虑:

(a) 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高人数计算;

(b) 按冲淡因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所需空气量计算;

(c) 按冲淡内燃机产生的有害气体所需空气量计算;

(d) 按最小风速验算风量。

② 其中按第(a)种因素考虑的计算方法如下(其余计算方法参见施工手册):

                         (m3/min)           (9-1)

式中  ——洞内同时工作最高人数;

      ——风量备用系数,采用1.1~1.25;

      3——每人每分钟所需新鲜空气量(m3/人分钟)。

③ 按上述四种情况计算后,取其中最大者为计算风量。要求通风机提供的风量为:

  (m3/s)           (9-2)

式中  ——计算所需风量;

      ——管道漏风系数。值与风管直径、总长、接头质量、风压、风管材料等因素有关,是个大于1的数,可在有关的设计手册中查用。

(3)风压计算。为保证将所需风量送达工作面,并在出风口仍保持一定风速,要求通风机的风压足以克服沿途所有的阻力。风机应具备的风压为(详细计算公式参见施工手册):

   (Pa)        (9-3)

式中——沿程摩擦阻力;

——为风道局部阻力,包含风道转弯和断面变化所产生的阻力;

——是风流遇到的正面阻力,只有在计算巷道式通风时才需考虑。

(4)通风机的选择:

① 根据所算得的风量和风压,即可从通风机技术性能表或通风机“特性曲线”图中选用合适的通风机型号。

② 隧道施工通风中主要使用轴流式通风机。

(5)通风工艺要点:

① 要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除选择好通风设备外,还需合理布置通风系统和加强维修管理。

② 对于风管式通风,当管道很长,需要较高风压时,可采用串联风机方式解决。

③ 用胶皮管通风时,风机与风机间以短风管(约5~8m)集中串联为宜。

④ 用金属管通风时,以间隔串联为宜,但两台风机的间距不要超过风管全长的40%。

⑤ 对于巷道式通风,当需要风量较大时,可采取并联风机方式解决。

⑥ 通风机应有备用数量,一般为计算能力的50%。

9.5.2.2  压缩空气供应工艺

(1)供风量的计算。供风量的大小可根据下式计算:

   (m3/min)       (9-4)

式中  ——同时使用的各种风动机械(具)的台数;

——每台风动机械(具)的耗风量,可查阅有关机械手册,m3/min;

——因机械磨损而使用风量增大的系数,取=1.2~1.3;

 同时工作系数,见表9.5.2.2-1、9.5.2.2-2;

——高压风输送管路的理论长度,即实际铺设的管路长度与配件折算的管路长度之和(配件折算成管路长度查有关机械手册),km;

 每1km高压风管在单位时间内的漏风量,取=1.5~2.0m3/km·min。

        各种机械(具)同时工作系数值      表9.5.2.2-1

机械(具)类型同时使用台数同时工作系数
锻  钎  机

1~2

1~0.75

装  碴  机

1~2

3~4

1~0.75

0.7~0.6

槽 式 列 车

1~2

3~4

1~0.7

0.65~0.55

压  浆  机

1~2

3~4

1~0.75

0.7~0.55

喷射混凝土机1~2

1~0.75

风动输送混凝土泵1~2

1~0.6

   风镐和凿岩机同时工作系数 表9.5.2.2-2

使用台数2345678910152030
同时工作系数0.90.90.80.80.80.770.750.70.70.60.580.5
(2)空压机站:

① 空压机站主要有空压机、配电设备、储风缸(俗称风包,用于均衡风压及排泄高压风中的油和水)、送风管及其配件、循环水池(用于冷却空压机)等组成。

② 空压机按动力来源可分为电动和内燃两种。短隧道可采用移动式内燃空压机,长隧道可采用固定式大型电动空压机。

③ 空压机所配置的台数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台)          (9-5)

式中——计算供风量,按式(9-4)计算;

——台空压机生产的能力;

 海拔高度对空压机生产能力影响的折减系数,见表9.5.2.2-3;

——空压机磨损引起效率降低的修正系数,取=1.05~1.10;

——备用系数,取=1.3~1.5。

                     海拔高度影响折减系数 表9.5.2.2-3

海拔高度(m)

海拔高度(m)

海拔高度(m)

海拔高度(m)

01.08000.9116000.8224000.74
2000.9810000.8818000.8026000.72
4000.9512000.8620000.7828000.70
6000.9314000.8422000.7630000.69
④ 空压机组采用并列式布置,两空压机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5m。此外,还应考虑空压机出入、调换、加油、加水等方便。

(3)高压风管管径的选择

① 高压风管管径应根据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量和容许的最大风压损失来确定;

② 送风管末端的风压不小于0.6Mpa,以保证高压风通过胶管到达风动机械(具)后仍能保持0.5Mpa的风压,即风压损失=0.1Mpa;

③ 高压风管管径选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a) 计算出送风管路最大的理论长度;

(b) 根据最大供风量及送风管管路最大的理论长度,由表9.5.2.2-4查得风管直径;

(c) 根据查得的风管直径及最大供风量,查相关设计手册得出风压损失值,当≤0.1Mpa时,则查得得风管直径即可使用,否则必须将风管直径加大一级,并按上述步骤重新选取,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允许通过风量与管径、管长关系 表9.5.2.2-4

            管长(m)

容许通过风量Q标(m3/min)

风管内径(mm)

100200400600800100012501500200030005000
501611865
70463332191615
1009870504035312825221814
1251771257268565047403225
1502205145119102928375655341
20043630925221819617416013811387
250348315284245202158
300401325303
注: 本表系按送风管始端风压为0.7Mpa,钢管末端风压为0.6Mpa,即风压通过管路的损失为0.1Mpa。

(4)高压风管管路铺设要求:

① 管路铺设时应做到平、顺、直,接头严密,架设牢固。

② 有平行导坑的隧道,主风管路一般布置在平行导坑内横通道对面一侧,支管路从横通道到正洞。

③ 独头巷道的隧道,风管应位于水沟异侧。

④ 有计划地安装洞内支管路及闸阀,做到既满足各工点施工需要,又尽量减少管路配件数量。

⑤ 主风管路设在距工作面30~40m处,其末端配有分风器用的mm高压胶管。风用的高压胶管一般为mm,其长度不超过10m。

⑥ 严寒地区的洞外管路应采取防冻措施。

9.5.2.3  施工供水工艺

(1)水质要求:隧道工程施工用水的水质要求见表9.4.2.3。

(2)用水量估计:

① 施工用水量应根据工程情况、机械用水量、施工进度、施工人员人数、气候等确定,在初步粗略估算时,可参考表9.5.2.3。

              隧道施工用水量估算表         表9.5.2.3

用   途

单  位

耗水量说       明

凿岩机用水t/h·台

0.20

喷雾用水t/min·台

0.03每次放炮后喷雾30min

出渣洒水与凿岩、喷雾时间错开,不另计算
衬砌用水t/h1.50

包括混凝土拌合、养护、洗石等用水
机械用水t/d·台

5.00

浴池用水t/次

15.00

生活用水t/d·人

0.02
② 生活用水一般可按下列参考指标估算,并与上述按表生活耗水量估算对照。一般对生产工人平均耗水量(0.1~0.15)m3/天;对于非生产工人平均耗水量(0.08~0.12)m3/天。

(3)供水设备配置。施工供水来源常用的有:山上自流水或泉水;河水;钻井取水。由上述水源自流引导或用水泵提升至蓄水池存储,并通过管路送达使用地点。

① 蓄水池。水池与工作面的高差,以达到开挖面的水压不小于0.3MPa为准。水池容积可按两种情况确定:

(a) 若利用高山自流水供水,水源流量大于用水高峰耗水量时,则水池容积约为20~30m3;

(b) 若水源流量小于耗水量时,则需根据每台班最大耗水量,并考虑必要贮备。

② 水泵。根据扬程和钢管内径d可选择合适的水泵(常用水泵种类有:单级悬臂式离心水泵、分段式多级离心水泵,其规格和性能可查阅有关施工技术手册)。

③ 泵水房(站)。临时抽水泵房,可按临时生产用房的有关规定办理。水泵在安装前,应按图纸检查基础位置、预留管道孔洞等各部分尺寸、水泵底座位置等均经校核之后,才能灌筑水泥砂浆,并固定地脚螺栓等。

④ 供水管道。主管直径一般用75~150mm,支管直径用50mm。

9.5.2.4  施工排水工艺  

(1)洞外防排水

① 做好洞口的防洪和排水设施,以免雨季到来时山洪或地面水流入洞口,对于斜井、竖井尤应多加注意。

② 将地表上与地下水有直接补给关系的洼地或泄水缝用粘土回填密实。必要时作截水沟截留引排。

(2)洞内排水。排水方式根据线路坡度情况可分两种:

① 上坡进洞施工的排水:一般只需设侧边排水沟,其坡度一般不小于0.5%,使水顺坡自然排出洞外即可。若利用平行导坑排水时,则平导应较正洞低0.2~0.6m,使正洞的水通过横通道引入平导排出。

② 下坡进洞施工的排水。此时水向工作面汇集,需用机械排水。排水有两种方式:

(a) 分段开挖反坡侧沟:在侧沟每一分段上设一集水坑,用抽水机把水排出洞外(如图9.5.2.4-1,为集水坑间距),一般在隧道较短坡度较小时采用。

(b) 较长距离开挖集水坑:开挖面的积水用小水泵抽到最近的集水坑内,再用主抽水机将水排出洞外(图9.5.2.4-2)。在隧道较长,涌水量较大时采用。

9.5.2.5  施工供电与照明工艺 

(1)隧道施工总用电量估算

① 施工现场动力和照明总用电量

             (9-6)

式中:——隧道施工总用电量(KVA);

    ——备用系数,一般取1.05~1.10;

——全工地动力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总和(KW);

——全工地照明用电量总和(KW);

——动力设备的平均效率,采用0.83~0.88;通常取=0.85进行计算;

——平均功率系数,采用0.5~0.7;

——动力设备同时使用系数(通风机的=0.8~0.9;施工电动机械的=0.65~0.75;

——动力负荷系数,主要考虑不同类型设备带负荷工作时的情况,一般取=0.75~1.0;

——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可取=0.6~0.9。

② 单考虑动力用电量

当照明用电量相对于动力用电量所占比例较少时,为简化计算,可在动力用电量之外再加10%~20%,作为施工总用电量,其计算式如下:

           (9-7)

则                                     (9-8)

式中:——施工现场动力设备所需的用电量。其他符号含义同上,但当使用大型用电设备时,可取1.0计算。

(2)隧道施工供电方式

① 自设发电站供电。一般只有在地方供电不能满足施工用电需要,或施工现场距离地方电网太远时,才设自发电站供电。自发电可作为备用,在地方电网供电不稳定时,或在有些重要施工场所还需设置双回路供电网,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

② 采用地方现有电网供电。一般应尽量采用地方现有电网供电,既方便又安全等。

(3)施工供电变压器选用。一般变压器容量应按电气设备总用量确定,即应根据上述估算的施工总电量来选择变压器,其容量的60%左右为佳。具体可按下述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① 配电电动机械的单台最大容量占总用电量的1/5及以下时,变压器最大容量为:

            (9-9)

② 配备电动机械的单台最大容量占总用电量的1/5以上时,变压器最大容量为:

          (9-10)

式中:——配备电动机械最大一台的容量与总用电量的比值。

③ 根据上述计算需要变压器的容量后,就可从变压器产品目录中选用适合型号和规格的配电变压器即可。

(4)变压器(变电站)位置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 隧道洞外变电站,宜设在洞口附近,并应靠近负荷集中地点和设在电源来线同一侧;

② 变电站(变压器)应选择在高压线附近;

③ 变压器应安设在供电范围的负荷重心,使其投入运行时线路损耗最小,并能满足电压要求。当配电电压在380V时,供电半径不应大于700m,一般供电半径以500m为宜。即高压变电站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00m左右;

④ 洞内变压器应安设在干燥的避车洞或不用的横向通道处,变压器与周围及上下洞壁的距离不得小于30cm,并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

(5)供电线路布置:

     ① 对于长隧道,用6~10V高压电引入洞内,然后在洞内适当地点设变电站,将高压电流变为400/380V,再送至工作地段。

② 对于开挖、未衬砌地段,应按移动式线路布置。

③ 在接近工作地点处要设携带式照明变压器,将220V电压变成24、32或36V供工作面照明。

(6) 隧道施工照明标准:见表9.6.4。

(7) 隧道主要照明灯具类型:

① 高压钠灯:其发光效率为80~120m/W,透雾性能强,没有眩光。能经受爆破冲击波的震动。该灯诱虫少,寿命长(达2000~5000h)。这是一种洞内施工时较理想的照明电源。

② 低压卤钨灯:此种灯的发光效率为20~30m/W,通常使用的有两种:一种是36V300V或36V500V卤钨灯,寿命大于500h,亮度等于白炽灯的三倍。适于开挖面、工作面照明。

③ 钠铊铟灯:新型气体放电灯,发光效率较高,为60~80lm/W,光色好,适于大面积照明用,灯泡寿命1000~2000h。其缺点是洞内使用时透烟雾性能差,悬挂高度在15m以下时,有眩光。

④ 镐灯:是一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发光效率在70lm/W以上。显色性能好,光色洁白,清晰宜人。寿命大于500h,较其他几种新光源低。用于洞外场地照明较合适。

9.6  质量标准

9.6.1  进行机械通风后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应达到9.4.4的质量标准。

9.6.2  高压风通过送风管到达风动机械(具)后的风压应不小于0.5Mpa。

9.6.3  施工与生活用水质量标准:见9.4.2.3。

9.6.4  隧道各种工作地段的照明标准和要求应满足表9.6.4的要求。

                       隧道施工照明标准                   表9.6.4

工  作  地  段

灯头距离(m)

悬挂高度(m)

灯泡容量(W)

施工作业面不少于15W/m2(断面较大可适当采用投光灯)

开挖地段和作业地段42~2.5

60
运输巷道52.5~3

60
特殊作业地段或不安全因素较多地段2~3

3~5

100
成洞地段   用白炽灯时

用日光灯照明时

8~10

20~30

4~5

4~5

60

40

竖井内360
注:① 在直线段灯头距离采用表中大数,曲线段采用较小数;

② 在有水地段应用胶皮电线,工作面附近应用防水灯头;

③ 按照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照明应用“光照度E,其计量符号为勒克斯(lx);光通量”其计量符号为流明(Im)。

④ 本表根据隧道施工规范采用灯泡额定功率W。

9.7  成品保护

9.7.1  进行隧道各项施工作业时应避免损坏通风管、高压风管和供水管,以保证工程进度计划。

9.7.2  各类风、水管道、供电与照明线路应有专职维护人员,以保证这些管线的正常工作。

9.8  安全环保措施

9.8.1  安全措施

9.8.1.1  洞内220V照明线应架设在离地面高出2.2m以上的磁瓶上。高压电缆的架设高度应高于地面3.5m。

9.8.1.2  凡移动灯具和手提作业灯,应使用胶皮电缆及螺口灯头并装有钢丝护罩。

9.8.1.3  动力用电应用橡皮电缆输送,以保证安全。

9.8.2  环保措施

9.8.2.1  隧道通风时应考虑洞口的环境污染和注意洞外常年主导风向与居民区位置的关系,必要时应改变排风口的位置或提高排风口的高度。

9.8.2.2  施工与生活用过的污水的排放地点应经当地环保部门批准。

9.8.2.3  空压机运转和维修后的油污应进行集中处理,不得随意流泄。

9.9  质量记录

9.9.1  隧道内作业环境空气质量检测记录。

9.9.2  施工与生活供水水质检测质量记录。

9.9.3  施工供电与照明安全措施记录。

文档

隧道辅助作业施工工艺(隧道工艺标准系列之九)

9隧道辅助作业工艺9.1总则9.1.1适用范围9.1.1.1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山岭交通隧道和城市交通隧道。9.1.1.2本章节工作内容包括隧道洞身及行车、行人横洞以及辅助坑道的辅助作业施工。9.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9.1.2.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9.1.2.2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9.1.2.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9.1.2.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9.1.2.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