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昆客专云南TJ3标段
DK1072+514.6~DK1124+140.59
路基基床底层及
以下路基填筑
作业指导书
中铁十二局集团沪昆客专云南项目部四分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
路基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填筑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沪昆客专云南段TJ3标段四分部路基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填筑的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质量、环保、工期等保证措施,编制应急预案。由各对应部门组织对参与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技术、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收集施工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并整理,修建生活房屋及临时设施,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管理、技术人员生活办公需要。
3 技术要求
3.1 AB组填料、级配碎石须在加工场内集中生产或在拌合站内集中拌合。
3.2 AB组填料、级配碎石生产所选原材,不得有强风化材料或泥块。
3.3 AB组填料、级配碎石粒径、级配须符合规范要求。
3.4 AB组填料、级配碎石施工前须进行室内试验确定配合比。
3.5 AB组填料、级配碎石大面积施工前须进行现场碾压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审批。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每一个施工段落作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和检测区段。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填筑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参数→验收下承层→测量放样→土工格栅铺设→填料生产→运输→填土→摊铺平整→碾压→检验验收。
4.2 工艺流程
基床底层路基填筑
5 施工要求
5.1 基床以下路基填筑
5.1.1 作业准备
⑴通过室内试验及试验段施工,确定填筑的相关控制参数。
⑵依据试验段工艺性总结得到的相关工艺参数,合理配备各填筑区段的施工机械设备。
⑶首层填筑前确认沉降、位移观测元件等预埋件已经到位并经检验合格可用。
⑷测量、试验人员和设备已配备好并相对固定。
⑸参与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已完成。
⑹路基两侧临时防排水设施已完成,确保雨季施工路基本体不浸泡。
5.1.2 主要施工工艺
⑴验收下承层
首层填筑前应对处理后的基底进行验收,确认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为了掌握工后沉降情况,首层填筑前必须按设计要求预埋好观测元件,埋设后在整个填筑过程都应加强保护,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⑵放样确定中、边线桩
由测量班按设计断面进行中、边线桩的放样恢复工作。并对确定的中、边线桩进行保护。
⑶土工格栅铺设
严格按设计要求铺设边坡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必须拉紧、展平,用U型钉固定,土工格珊搭接长度30cm,接头错开长度大于3m,土工格珊外边界至骨架底部,当边坡率为1:1.5时,L取1.1m,当边坡率为1:1.75时,L取1.2m(L为土工格栅外端距坡面的水平距离)。在施工中做好对土工格栅的保护,卸料及摊铺从路堤中间开始,推土机往两边推,严禁施工机械直接在土工格栅上行走作业,造成损坏,同时考虑边坡防护并预留保护层。同时伴随上料,逐步铺设,随铺随填。
⑷标高测量
由测量班实测现地面的标高,施工技术人员根据现地面标高情况,结合路基的纵坡和横坡设计,确定每一层填料的填筑高度。填方高度每超过2米时,应对线路中、边线位置重新放样,以保证路基填筑平面、高程位置的准确性。
⑸挂线控制虚铺厚度
按照试验段得出的虚铺系数计算出每层虚铺厚度,纵向挂线。为保证填筑质量,路基每侧应超填50cm,挂线时要把超填宽度考虑进来。
⑹画方格控制每车摊铺面积
根据本区段的虚铺厚度,计算出每车填料所能摊铺开的面积,用灰线等标志在填筑底层面上画出方格,一个格子为一车料的摊铺范围。
⑺填料摊铺
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填筑虚铺厚度一般为35~40cm,压实厚度30cm。采用自卸车卸土填筑时,根据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控制层厚均匀。为保证填层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每一填层都应放出填层的中线和填筑边线。为保证填层边缘的压实效果,填筑时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度不宜小于50cm。
⑻推土机粗平
填料摊铺时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初平后检查填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局部人工配合进行整平,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对渗水填料,平整面再做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为有效控制每层虚摊厚度,粗平时应用水平检测仪器控制每层的虚铺厚度。
⑼平地机精平
粗平后,人工配合平地机精平。应先创造部分平整段落作为平地机工作面,以利平地机顺次推进工作。
⑽压路机碾压
碾压前需要先检测填料的含水量,判断是否处于最佳含水量范围内。根据测定含水量的大小,进行晾晒或洒水处理,洒水时采用喷雾状洒水,待水渗透,不沾压路机轮子后,再行碾压。
碾压采用试验段确定型号的压路机和压实工艺进行碾压:先静压一遍(压路机一个来回为一遍);弱振碾压二遍,不平整地段,由人工用同等填料(严格控制料径,选用较细料)进行填补或铲平;然后强振碾压5遍;最后再静压一遍。
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压路机的速度应先慢后快,即每一遍开始时慢启动,达到一定速度后匀速行驶,同是强振时,后一遍可比前一遍稍快,压路机的速度不宜超过4km/h,现场速度控制在2-4km/h,距离沉降观测板周围1m范围及台阶靠盲沟两侧全部采用平板式振动夯或小型压路机,台阶中间位置接头处做成斜面,振动碾压在斜面位置停留10秒。
(11)压实质量和外形检测
碾压结束后立即检测压实质量,对不合格段落,立即补充碾压直至合格。压实质量检测数量为: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6点,其中: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各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表
指 标 | 压实标准 | |
砂类土及细砾土 | 碎石类及粗砾土 | |
地基系数K30 | ≥110 | ≥130 |
压实系数K | ≥0.92 | ≥0.92 |
基床以下路堤顶面路基压实宽度、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数量 | 检验方法 |
顶面路基压实宽度 | 不小于设计宽度 | 沿线路纵向每100m各抽样检验3个断面 | 尺量 |
顶面横坡 | ±0.3% | 坡度尺量 |
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加强沉降、侧向位移观测,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保证观测精度,为最后的路基验收评价打下基础。
(13)监理抽检
施工自检合格后现场技术人员及时报监理抽检,经监理抽检确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2 基床底层填筑
5.2.1 作业准备
填筑前对所需的材料作全面的检查,作好储料工作,保证基床表层的正常铺筑。
5.2.2 施工工艺
⑴验收下承层:
基床底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以下本体几何尺寸、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段落应进行修整,达到验收标准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⑵选用参数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进行填筑,填筑工序同路基本体,压实标准符合验标要求。基床底层压实标准见下表。
基床底层压实标准表
指标 | 压实标准 | ||
化学改良土 | 砂类土及细砾土 | 碎石类及粗砾土 | |
地基系数K30 | — | ≥130 | ≥150 |
动态变形模量Evd | — | ≥40 | ≥40 |
压实系数K | ≥0.95 | ≥0.95 | ≥0.95 |
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 | ≥350 | — | — |
6 劳力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配置如下:
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填筑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负责人 | 1人 |
技术主管 | 1人 |
专职安全员 | 1人 |
工班长 | 3 ~ 5人 |
指挥卸料人员 | 2人 |
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 4 ~ 6人 |
机械工、普工 | 30 ~ 50人 |
7 材料要求
基床底层路基填筑
填料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基床底层最大粒径不大于6cm,基床以下A、B组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7.5cm。所选原材,不得有强风化材料或泥块。
8 设备机具配备
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填筑机具设备分为两大部分,即加工场和路堤填筑区。
基床底层路基填筑设备机具配备表
填料加工场施工单元 | 填料填筑区施工单元 |
破碎机1套 | 推土机1台 |
装载机2台 | 平地机1台 |
挖掘机3台 | 压路机2台 |
洒水车1台 | 洒水车1台 |
自卸车8台 | 自卸车8台 |
9.1 质量控制
9.1.1 基床底层路堤填料质量控制
⑴路基基床表层以下路基AB组填料填筑质量控制要点:填料与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试验与检测控制。
⑵严格控制填料及原材料质量,制定原材料的进场前检查验收制度,杜绝强风化材料及泥块等含量过大的不合格材料进场。加强控制填料粒径不得超标。
⑶严格按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路基工程质量。
9.2 质量检验
9.2.1基床以下路基AB组填料填筑质量检验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表
指 标 | 压实标准 | |
砂类土及细砾土 | 碎石类及粗砾土 | |
地基系数K30 | ≥110 | ≥130 |
压实系数K | ≥0.92 | ≥0.92 |
检验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数量 | 检验方法 |
顶面路基压实宽度 | 不小于设计宽度 | 沿线路纵向每100m各抽样检验3个断面 | 尺量 |
顶面横坡 | ±0.3% | 坡度尺量 |
10.1 安全要求
10.1.1 施工作业区设置警示标志,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10.1.2 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10.1.3 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指挥、调度,坚持班前安全教育制度。
10.1.4 填筑施工中,制定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车辆走行路线,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安全施工。
10.2 环保要求
10.2.1 AB料、级配碎石加工场中,粉尘污染比较严重,施工中随时抽检原料的含水率,对原料进行洒水降尘,减小粉尘污染。
10.2.2 施工现场的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按照环保部门规定制定地点弃置。
10.2.3 对施工便道定期洒水,防止扬尘对空气造成污染。
10.2.4 夜间尽量避免大型机械施工,防止噪音污染。
《路基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填筑作业指导书》修订
1、第8页原材料要求“粒径不得大于10cm”修改为“填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7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