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7:51:36
文档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方案一: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相关资料: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
推荐度:
导读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方案一: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相关资料: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

方案一: 取10g 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

方案二:另取10g 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

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______

【答案】42.7% 97% 石灰石分解需要高温,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温度偏低,石灰石粉末未能充分分解,引起误差较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8.12g=1.88g

设生成1.88g 二氧化碳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3

2CaCO CaO +100

44x 1.88CO g

高温 10044=x 1.88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4.27g

100%=42.7% 10g

(2)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说明生成了4.27g二氧化碳设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3222

CaCO+2HCl=CaCl+H O+CO

10044

y 4.27g

10044

=

y 4.27g

y=9.7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7g

100%=97% 10g

石灰石分解需要高温,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温度偏低,石灰石粉末未能充分分解,引起误差较大。

2.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杂质。现称取只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11g,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当加入稀盐酸.4g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1g。试求:

(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_________________。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答案】96.4% l0%

【解析】

【分析】

纯碱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差即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

【详解】

反应放出的CO2的质量为:.4g+50g+11g-121g=4.4g

设参加反应的Na2CO3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10611744

==

x y 4.4g

解之得 x=10.6g,y=11.7g

(1)碳酸钠纯度=10.6g

100%

11g

⨯≈96.4%;(2)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11g-10.6g=0.4g

反应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1.7g+0.4g=12.1g

反应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12.1g

121g

×100%=10%

答:(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约为96.4%;(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含有Na2SO4杂质的Na2CO3固体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______。

(2)计算溶液A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

【答案】①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 106.2g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过程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固体恰好完全反应,说明过程①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所以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①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 H2SO4= Na2SO4+ H2O + CO2↑中Na2CO3与CO2的质量关系,可求出所加的Na2CO3固体质量,进而算出溶液A的质量

设②中加入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23242422

Na CO+H SO=Na SO+H O+CO

104

x 4.4g

104

=

x 4.4g

x =10.6 g

m(溶液A) =100g + 10.6 g – 4.4 g =106.2 g

答:溶液A的质量为106.2 g。

4.向一定质量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共收集到2.6g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5g白色沉淀。

(1)混合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g;

(2)2.6g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3)求混合固体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

CO2+Ca(OH)2=CaCO3↓+H2O Fe +2HCl=FeCl2+H2↑)

【答案】5 0.4 69.1%

【解析】

【详解】

(1)因为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和铁和碳酸钙的混合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相等,因此混合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是5g.

故填:5.

(2)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2.2g,

则氢气的质量为:2.6g-2.2g=0.4g,

故填:0.4.

(3)设铁的质量为y,

x=11.2g,

混合固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答:混合固体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9.1%.

5.现有两种稀溶液,标记为A的0.4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标记为B的3.65%的盐酸溶液.假设本题所涉及的各种稀溶液的密度均为1.00g/mL,且毎滴溶液的体积近似为

0.05mL.在盛有40mLA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向瓶中缓缓倒入5mLB溶液,边倒边振荡,充分混合后溶液呈无色.若取该无色混合液5mL于一支试管内,再向试管内滴加40滴A溶液.求:此时试管内溶液呈现的颜色.

【答案】溶液显红色

【解析】

【详解】

解:设恰好完全中和40.0gA溶液,需加入B溶液的质量为x

2NaOH

+HCl =NaCl +H O

4036.540g 0.4%x 3.65%4036.5=40g 0.4%x 3.65%

⨯⨯⨯⨯

x =4g 因为中和40g 氢氧化钠溶液需要3.65%的稀盐酸4g ,因此B 溶液过量,倒入的5mLB 溶液还有1mL (约为1g )剩余,混合后溶液总体积为45mL ,

45mL 混合液中剩余氯化氢的质量为:3.65%×1g =0.0365g ,

则5mL 混合液中剩余氯化氢的质量为:0.0365g ×5÷45≈0.004g ,

设1滴A 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够中和氯化氢的质量为y ,

2NaOH

+HCl =NaCl +H O

4036.50.05g 0.4%y

4036.5=0.05g 0.4%y

⨯⨯

y =0.0001825g 则40滴A 溶液中和氯化氢的质量为:0.0001825×40=0.0073g >0.004g

所以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红色.

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明把学到的化学知识用于生活中,进行下列探究.

(1)如图所示,小明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出现的现象是_____,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小明同学在家里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小实验.

①图Ⅰ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蜡烛火焰熄灭.由此得出有关CO 2性质的结论是_____.并依此性质确定CO 2的一个主要用途是_____.

②当蜡烛熄灭后,在玻璃杯口迅速盖﹣块蘸有石灰水的玻璃片(见图Ⅱ).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片上的石灰水_____,此现象说明在杯中有_____气体产生,写出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小明把含碳酸钙85%的鸡蛋壳20g 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计算产生的气体是多少克?_____.

【答案】(1) 鸡蛋壳表面出现无色气泡; 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

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

②变浑浊、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3) 7.48g

【解析】

(1)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蛋壳表面会出现气泡,故填:鸡蛋壳表面出现无色气泡; CaCO3+2HCl=CaCl2+CO2↑+H2O.

(2)①蜡烛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用于灭火,故填: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

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变浑浊、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3)解:设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x

碳酸钙的质量=20g×85%=17g (1分)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100 44

17g x ……… …(1分)

100/44 =17g/x ………………… (1分)

X=7.48g ………………… (1分)

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为7.48g

7.为分析某由氧化铜和铜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现取3份该混合物各20 g,分别缓慢加入到50 g、100 g、150 g某稀硫酸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表: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实验中反应物氧化铜有剩余的是_________组。

(2)20 g该混合物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A组数据计算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将B组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0% 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

提示:若溶液中溶质含有H2SO4和CuSO4,则反应的先后顺序如下:

H2SO4+2NaOH=2 H2O+Na2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答案】(1)A;(2)16;(3)24.5%;(4)

【解析】

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和水,使固体质量减少,而铜不与硫酸反应,质量不变。加入酸的量为100时,固体剩余物比加入50g酸时剩余的少,所以加入50g酸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2)20 g该混合物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为20g-4g=16g.设刚好完全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y

CuO + H2SO4 === CuSO4 + H2O

80 98 160

16g x y

80/16g=98/x x=19.6g 80/16g=160/y y=32g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刚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硫酸溶液的质量为80g,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19.6g÷80g×100%=24.5%;B组反应后的溶液中有过量的硫酸和生成的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时,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铜反应

设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m,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n;

H2SO4 + 2NaOH=2H2O+Na2SO4

98 80

20g×24.5% m

98/20g×24.5%=80/m m=4g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g÷10%=40g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80

32g n

160/32g=80/n n=16g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g÷10%=160g

混合溶液中加入10% 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如下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8.一些骗子常用黄铜冒充黄金骗取钱财,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他取一定量的某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分4次加入等质量的同一稀硫酸,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用量及质量测定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4

稀硫酸的用量/g2*******

剩余固体的质量108.77.47.2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 g;

(2)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__________7(填“>”、“=”或“<”);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要求有解答过程)

【答案】11.3g < 9.8%

【解析】

(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20g稀硫酸完全反应能反应掉金属锌的质量为:10g-

8.7g=1.3g,所取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1.3+1.3+1.3+0.2=4.1g,黄铜样品的质量为

4.1g+7.2g=11.3g;(2)实验操作结束后因部分稀硫酸未完全反应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生成的硫酸锌和硫酸,故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7;(3)以第二次实验数据为例,设锌完全反应时所用的硫酸溶质质量为x,

Zn+H2SO4 ═ZnSO4 +H2↑

65 98

10g-8.7g x

6598

1.3g x

=,x=1.96g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g

100%9.8% 20g

⨯=

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9.(6 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加入101 克水完全溶解后,再往其中加入100g 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滤渣干燥,称得其质量为10g,测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试计算:

(1)100g 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11.1g (2)53%

【解析】

试题分析: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10g。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各物质的质量。

设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那么:Na2CO3 + CaCl2 ="=" 2NaCl + CaCO3↓

106 111 117 100

y x z 10g

100/10g=111/x 100/10g=106/y 100/10g=117/z

x=11.1g y=10.6g z=11.7g

设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a,那么:

反应后溶质的质量=a+11.7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0.6g+a+101g+100g-10g

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11.7g)/(10.6g+a+101g+100g-10g) ×100% =10%

a=9.4g

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9.4g/(9.4g+10.6g)×100% =53%

答:略

考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0.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SO4、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组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思考与交流)(1)上述物质中,不溶于水的是______①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2)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蓝色的是______②_______。

(资料查阅)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

(活动与探究)去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在溶解过程中一定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③______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④_______。

(现象与结论)经上述操作,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⑤_____和____⑥_____(填化学式)。

(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该实验小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称取46.2g 该粉末,溶于水配成174.6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发生如下反应:CuSO4+2NaOH = Na2SO4+Cu(OH)2↓,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计算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

(4)通过计算确定46.2g固体粉末的组成。(回答出物质名称和其质量)

(5)计算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①CaCO3

(2)②CuSO4 ③烧杯④搅拌(加速固体的溶解)

⑤CaCO3 ⑥Na2CO3

(3)解:设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的质量为x,46.2g粉末中含有CuSO4的质量为y 生成Na2SO4的质量为z

CuSO4+2NaOH = Na2SO4+Cu(OH)2↓

160 80 142 98

y x z 19.6g

x=16.0g···························1分

那么NaOH溶液的质量==200.0g··············1分

y=32.0g···························1分

z=28.4g···························1分

(4)Na2SO4的质量=46.2g-32g=14.2g···············1分

则46.2g固体粉末由14.2g Na2SO4和32.0g CuSO4组成。

(5)Na2SO4的质量分数=×100%

=12.0%··················1分

答:略。

【解析】

分析:【思考与交流】(1)根据酸碱盐的水溶性可以知道碳酸钙不溶于水

(2)硫酸铜是白色固体,但溶于水后得到的是蓝色溶液

【活动与探究】溶解固体要在烧杯中进行,而常常用玻璃棒来搅拌

【现象与结论】加水溶解后得到的是蓝色溶液,可以知道在固体粉末中不含碳酸钙,和碳酸钠

【探索与拓展】根据刚才分析可以知道,该混合物可能是硫酸铜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根据图象中所给数据可以完成(3)(4)(5)的解答.解答:解:【思考与交流】(1)根据酸碱盐的水溶性可以知道碳酸钙不溶于水

(2)硫酸铜是白色固体,但溶于水后得到的是蓝色溶液

【活动与探究】溶解固体要在烧杯中进行,而常用玻璃棒来搅拌,以加速固体的溶解

【探索与拓展】

根据刚才分析可以知道,该混合物可能是硫酸铜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根据图象可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沉淀的质量为19.6g

可以根据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来求出硫酸铜、氢氧化钠、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然后再根据硫酸铜的质量来判断是不是含有硫酸钠,进而求出

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①CaCO3

(2)②CuSO4③烧杯④搅拌(加速固体的溶解)

⑤CaCO3⑥Na2CO3

(3)解:设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的质量为x,46.2g粉末中含有CuSO4的质量为y 生成Na2SO4的质量为z

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 80 142 98

y x z 19.6g

80 x =

98

19.6g

160

y

═142

z

x=16.0g y=32.0g z=28.4g

那么NaOH溶液的质量=16g

8%

=200.0g

(4)Na2SO4的质量=46.2g-32g=14.2g

则46.2g固体粉末由14.2g Na2SO4和32.0g CuSO4组成.

(5)Na2SO4的质量分数=

28.4g14.2g

174.6g200g19.6g

+

+-

×100%

=12.0%

答:(3)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200g

(4)固体粉末由14.2g Na2SO4和32.0g CuSO4组成.

(5)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0%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的盐的化学性质,记住它们的化学特性以根据实验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进行计算时一个题目多问时,尽可能的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中来解答

文档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方案一: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相关资料: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