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届福建省高三一轮专题测试三(语文:古诗文阅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21:52:01
文档

2012届福建省高三一轮专题测试三(语文:古诗文阅读)

2012届福建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三(考试内容:古诗文阅读考试时间:55分钟总分:4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道行空,____________?高低冥迷,____________。(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度:
导读2012届福建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三(考试内容:古诗文阅读考试时间:55分钟总分:4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道行空,____________?高低冥迷,____________。(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届福建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三

(考试内容:古诗文阅读 考试时间:55分钟  总分:4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道行空,____________?高低冥迷,____________。

(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2.(2011·青岛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塞下曲(其六)

□ 戎 昱 

【注】 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小题。(2009广东)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发兵捕之,久不得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5.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时间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7.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不霁何虹 不知西东

(4)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5)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6)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7)犹且从师而问焉 圣益圣,愚益愚 (8)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9)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10)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2.解析: 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B(A、奇:意动用法, 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

4.D(A.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  B.代词,代亡卒/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性。C.“以何”的倒装,用 / 用来 。D.都是竟然。)

5.C(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

6.D (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

7.译文:

⑴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原文:論曰:李迪、王曾、張知白、杜衍,皆賢相也。四人風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知白、衍勁正清約,皆能靳惜名器,裁抑僥倖,凜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賢相,莫盛於真、仁之世,漢魏相,唐宋璟、楊綰,豈得專美哉! 《宋史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

⑵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②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第⑴句注意“向”、“ 殆”“ 过”等词的落实,第⑵句注意“许”、“然” “壮”等词的落实。)

【翻译】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为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护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有的守将因为其他名义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臣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文档

2012届福建省高三一轮专题测试三(语文:古诗文阅读)

2012届福建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三(考试内容:古诗文阅读考试时间:55分钟总分:4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道行空,____________?高低冥迷,____________。(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