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练习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任何物质在氮气中都不能燃烧
B.氮气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
D.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2. 下列叙述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
A.工业上氮气与氢气化合成氨
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和其他含氮化合物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盐被植物吸收
3. 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有的转化发生在含氮的化合物之间。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含氮的化合物的是( )
A.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形成酸雨
B.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
C.动物尸体腐烂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4. 下列关于氮的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氮的氧化物只有NO、NO2
B.氮的氧化物均为红棕色气体
C.氮的氧化物均有毒
D.氮的氧化物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5.对3NO2+H2O===2HNO3+NO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在反应中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3 mol电子发生转移
6. 按如图进行实验。试管中装有12 mL NO,然后间歇而又缓慢地通入8 mL O2,下列是有关最终状态的描述①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 ②试管内气体呈无色 ③试管内液面不变 ④试管内液面上升 ⑤试管内气体是O2 ⑥试管内气体是NO。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7. 下列对NO、NO2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不是酸性氧化物
B.NO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
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D.NO、NO2都有毒,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8. 将盛有1 mol 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再通入0.4 mol O2,充分反应后,整个试管充满水。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O2体积比为 ( )
A.1∶2 B.2∶5 C.3∶7 D.无法确定
9. 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以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0. 将盛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 ( )
A.1∶1 B.1∶2 C.1∶3 D.3∶1
二.填空题
11.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氮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其最高正价为+5价( )
(2)氮原子与其他原子只能形成共价键,不能形成离子键( )
(3)氮气常用作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存食品的保护气( )
(4)白磷(P4)在空气中能自燃而氮气能稳定存在,说明磷元素非金属性比氮元素强( )
(5)盐在某些细菌作用下转化成氮气为自然固氮( )
(6)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1 mol N2与3 mol H2混合可生成2 mol NH3( )
(7)由于NO极易与O2反应,并且其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多,因此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 )
(8)由于NO2极易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
(9)N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亚盐和水,NO2是酸性氧化物( )
(10)N2与O2反应时,不论O2是否足量,其一步反应都只能得到NO,不能生成NO2( )
(11)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溴蒸气和二氧化氮两种红棕色气体( )
(12)NO和NO2都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们都是大气污染物( )
三.简答题
12.如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3.0 mL 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 mL O2(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
答案解析:
1-10:ABDCACBCCC
11.对错对错错错对对错对错错
12. (1)①通入O2后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 ②试管内液面升高 ③最后试管内剩余一种无色气体 (2)NO 1.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