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征服殷朝后,把姬姓的近亲近族,一批批分送去东方,择定交通及军略 要冲,圈地筑城,长期屯驻……在其相互间,建成了一个包络黄河流域,乃至南达汉水、准水,甚至长江北岸的庞大交通网。该史料可用于论证西周分封制的实行
A.扩大了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C.加强了对边疆的直接管理 D.确保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5.春秋时期,卿大夫在家内盛行家臣制,家臣领有封地。到了春秋末年前后,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 俸禄。这种变化
A.说明分封制度逐渐解体 B.反映官僚制度初步显现
C.说明家国政治影响深远 D.反映家臣社会地位降低
26.北宋时期,市镇的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而同时代的江南地区相对较少,如苏州只有4市镇。南宋时代,江南地区的市镇异军突起,临安府增至28市镇,嘉兴府达15市镇,苏州达19市镇。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黄河流域经济的萧条和衰败 B.政治中心决定商业贸易的发展
C.南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海外贸易促进人口数量的增长
27.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B. 儒学危机的出现
C. 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 D. 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
28.明代小说集“三言二拍”的两百个故事中,超过三分之一取材于商人,《喻世明言》中引用了“一品官,二品贾”的新谚语,《二刻拍案惊奇》中有“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选官制度僵化 B.重义轻利思想盛行
C.小说成为主流文化 D.社会崇富氛围浓厚
29.下表为晚清税收基本情况表(单位: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项目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年 | 3218 | 77 | 969 | 23 | 4250 | 100 | ||
1885年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年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第2页 共4页
C.财政状况日趋好转 D.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减轻
30.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会议期间,中国禁烟专员唐谈到:“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国际问题,因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严重地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凡是对这个问题有 过较深研究的人,没有人会怀疑,吸鸦片恶习和鸦片交易是 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进入新关系并产生谅解的一种严重威胁……”。这表明, 清
A.从国际视野角度维护主权 B.以道德力量捍卫国家利益
C.以民族意识促进禁烟运动 D.以经济实力保障禁食鸦片
31.初年报载:“税务处梁(士诒)督办自欧洲战事发生以后,电饬奉天、吉林等省贩运羊皮出口,广刊传单,寓以规劝等事不一而足……兹闻梁督办近复以各处民智未开,对于销用土货尚不十分踊跃,目前已遴选委员十余人前往各省商埠劝导畅销土货,并与各商会联络”。这一报载主要反映了
A.欧洲列强忙于世界大战 B.近代传媒的市场化倾向
C.择机规引经济发展 D.资产阶级积极投资实业
32.1938年4月,国宣处在创办英文版《战时中国》,1943年该杂志一篇报道记载到“1943年7月的时候,路上孩子见到美军会问,好不好?而几个月后,看到这些高鼻梁的外国人,他们会用hello打招呼”,该记载主要目的是
A. 宣传和平的美好 B. 争取美国的对华援助
C. 树立中美友好印象 D. 宣传中国社会的进步
33.1949年12月我国确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普及为主”的教育方针。1953年9月,全国一届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这一转变反映了
A.扫盲教育已经基本完成 B.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出台 D.教育完全效仿苏联
34.事实上,早在1961年,安徽省就进行过“按劳动力分包耕地,按实产粮食记工分”的联产到户责任制,因“犯了方向性的严重错误”而停止,17年后,安徽和四川的试验仍然在党内遭到不同程度的质疑。1984年一号文件提出“联产承包15年不变”。这说明
A. 农村经济改革需要思想
B. 农村改革带来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C. 不断尝试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 联产承包责任制顺应现代农业趋势
35.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时期 | 外交理念 |
20世纪50年代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
20世纪70年代 |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
20世纪80年代 |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
20世纪90年代 |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
21世纪初 | “和谐世界” |
2012年以来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C.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D.理念中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朝与境外政权之间,除了点状控制的模糊疆界和片状的模糊疆界,还有带状和线状的清晰疆界。宋朝与境外政权间的地带一般分为直辖郡县、“郡县之外羁縻州洞”、“过羁縻则谓之化外”三个层次。宋朝对羁縻地区通过 政治上的朝贡与册封、经济上的回赐和互市、军事上设置镇砦,建立起比较完备有效的控制体系,双方并未清晰划界。宋朝与辽、夏、交趾、金数次勘界都由 双方派员会商划界,实地勘定。宋夏定界后,宋朝令沿边诸路“各据巡绰所至处,明立界至,并约束城寨兵将官,如西人不来侵犯,即不得出兵过界。尔亦当严戒缘边首领,毋得侵犯边境”。双方都各守国界。宋辽解决疆界纠纷的根本依据是 景德誓书,宋臣文彦博说若有纠纷,“以誓书为证,彼将何词以亢。纵骋诡词, 难夺正论”。
——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的疆界形态与疆界意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清推行了有别于传统统合疆域方法的新政 改革,重新统合边疆。清将边疆分为三类:(1)东北三省——“满洲故地”,被王朝统治者视为疆域的核心;(2)云南、广西——边疆行省;(3)蒙古、、——传统藩部。边疆新政内容涉及地方政制、财政、教育、垦荒等诸端,但各地区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各有侧重。东北新政尤其是东北改设行省,侧重点 在于祛除东北边疆“满洲故地”的种族属性,对内渗透权力,对外与日俄争国家主权;云南、广西新政与内地行省新政内容大致相当,但相同的改革内容 施诸边疆省份,较之内地则多了一层抵御外部势力渗透,将该地区重新统于之下的含义……
—— 摘编自高月《从“大一统”到清末新政:清代疆域统合方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疆界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3分)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推行边疆治理的新变化及其背景。
42.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传统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下表是某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概况和当代学人对其认知的相关信息统计。
史料一 | 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散见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有的只是只言片语。 |
史料二 | 有少数人视传统工艺为可有可无,是陈旧落后的物事, 只能等着进博物馆束之高阁。但是,环顾四周,中国传统 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
史料三 | 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众多珍贵的传统工艺 长期陷于发展困境,甚至濒临失传。 |
史料四 | 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 流长,成就至为辉煌。 |
史料五 |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 |
史料六 | 传统工艺具有“三品四信”的本质特征,即:实用的品格、理性的品格、审美的品格,人性、个性、能动性和永恒性。 |
史料七 | 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于2016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以下简称《全集》),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的补编、续编之尝试。 |
史料八 | 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
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进行重新组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
说明。(要求: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每科按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
45.(15分)
(1)特点:改革与平叛相结合;对农奴主的土地与生产资料区别对待,没收与赎买
相结合;政治、经济、宗教全方位改革。(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6分)
(2)意义: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广大农奴和奴隶得到了土地,
和发展了生产力;政教分离,保障了宗教信仰自由;推进了各项事业的 发展,促进了民族平等团结;抵制了境外势力和势力,保障了祖国统一。(每点3分,满分不超过9分)
46.(15分)
(1)原因:西方中心论对欧美史学界的影响;冷战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影响)
等。(每点3分,满分不超过6分)
(2)中国抗战激化了日本与美英之间的矛盾,迫使日本当局向美英宣战,从而加速
了其覆亡;中国战场对日军形成了有效牵制,从而在战略层面上有力支援了盟国;
中国抗战破坏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同盟计划,为其他战场的战略转折做出重大贡献;可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每点3分,满分不超过9分)
47.(15分)
(1)晚清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等,清内忧外患,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办起了洋务运动。(7分)
(2)创办近代洋务企业(福州船政局),推动经济近代化;创办船政学堂,培养新式
人才;收复维护国家主权。(8分)
成都石室中学高2021届“一诊”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
历史
24.A | 25.B | 26.C | 27.C | 28.D | 29.A | 30.A | 31.C | 32.B | 33.B | 34.A | 35.D |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41.(25分)
(1) 特点:边界形态多样,层次分明;边界划分军事斗争与和平协商并举;注重对边界的守护,强调文书依据等。(每点3分,共9分)
影响: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控,利于国家稳定;
有利于缓和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推动民族融合;
有利于边疆开发。(任意两点得4分)
(2)新变化: 推行改革,分类管理;(2分)
全面,各有侧重;(2分)
注重主权维护,突出抵御外敌功能。(2分)
背景: 原有边疆存在弊端,亟待改革;(2分)
西方列强侵略,边疆危机日益严重;(2分)
西方近代思想传播,近代国家意识的发展等。(2分)
42.(12分)
示例一:组合:史料一、史料四
看法: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但在古代被看做末技,不受重视。
(3分,组合与看法合在一起为3分,要求明确、合理)
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手工业部门,如冶炼业、丝织业、制瓷业等,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凭借着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多种经营形态和工匠们 精湛的技艺,中国传统的工艺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商品远销世界。但由于中国 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手工业技艺传承的封闭性,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儒家思想的重人伦轻自然的思想观念,传统工艺被看做末技,不受重视。(9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示例二:组合:史料四、史料六
看法:中国传统工艺的辉煌源自于劳动人民的创造,体现了工匠精神和民族自信。
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手工业部门,如四大发明、冶炼业、丝织业、制瓷业等,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凭借着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多种经营形态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中国传统的工艺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商品远销世界。作为社会底层的中国古代工匠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下,对传统工艺进行不懈地研究和探索,为国家和民族增强了实力和声望,如四大发明,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如农具和水利灌溉工具,为民众生活的丰富多彩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如饮茶,中医等。透过这些传统工艺,渗透着工匠精神和民族自信。
示例三:组合:史料六、史料一、史料七
看法:对中国传统工艺历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
说明:中国的传统工艺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工艺产品的实用性,工艺制造者和产品使用者无不遵循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古代的社会环境使然,传统工艺不受重视,仅有两部专著,很多工艺缺失,所以,当下对于中国传统工艺历史的深入研究极为重要,2016的出版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做了初步的尝试。
(二)选考题
45.(15分)
(1)特点:改革与平叛相结合;对农奴主的土地与生产资料区别对待,没收与赎买
相结合;政治、经济、宗教全方位改革。(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6分)
(2)意义: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广大农奴和奴隶得到了土地,
和发展了生产力;政教分离,保障了宗教信仰自由;推进了各项事业的 发展,促进了民族平等团结;抵制了境外势力和势力,保障了祖国统一。(每点3分,满分不超过9分)
46.(15分)
(1)原因:西方中心论对欧美史学界的影响;冷战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影响)
等。(每点3分,满分不超过6分)
(2)中国抗战激化了日本与美英之间的矛盾,迫使日本当局向美英宣战,从而加速
了其覆亡;中国战场对日军形成了有效牵制,从而在战略层面上有力支援了盟国;
中国抗战破坏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同盟计划,为其他战场的战略转折做出重大贡献;可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每点3分,满分不超过9分)
47.(15分)
(1)晚清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等,清内忧外患,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办起了洋务运动。(7分)
(2)创办近代洋务企业(福州船政局),推动经济近代化;创办船政学堂,培养新式
人才;收复维护国家主权。(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