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21:34:46
文档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试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2题。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
推荐度:
导读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2题。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 

A.西北、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据此回答3~4题。

3.以下植被(或植物)属于城市森林主体的是                                   (  )

①城市广场草坪 ②城市湿地 ③功能区之间隔离林带 ④郊区环城绿化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城市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  )

①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 ②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等的需求 

③促进房地产增值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④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亚马孙雨林是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但雨林生态又是非常脆弱的。据此回答以下2题。

5.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6.雨林生态脆弱的表现不包括    (  )

  A.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

  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C.雨林地区降水丰沛,淋溶作用强烈

  D.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3题。

        

7.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8.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9.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节水农业     D.高效农业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以下2题。

10.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

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11.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量的大小。据此回答以下2题。

12.在生态系统中,影响土壤、生物、枯枝落叶所储存养分多少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13.图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读下图,完成以下3题。

14.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15.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16.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2题。

17.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以下3题。

19.“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A.a地          B.b地

C c地           D.d地

20.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

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

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21.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22.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

A.黄土高原地区         B.华北平原地区

C.西北内陆地区         D.南方低山丘陵区

23.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    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以下2题。

24.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5.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26.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公里,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4~5题:

27.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28.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二、综合题

29、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4日,英国《晚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治理沙漠化运动取得历史突破。截止到2010年的5年间,中国的沙漠面积每年减少1 717平方公里,估计中国有53万平方公里沙漠土地可以得以恢复。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           ___(省区),从自然区来看,

该山脉以东是________             __,

以西是___                    _______。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C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30.由于巴西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筑公路,过度采伐木材,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面积剧减。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乙图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处的气压,较高的是       。B代表潜热释放,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降水类型属于                   。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后降到地面,降到地面的水量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则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                                  。

(4)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了约20%,简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5)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为什么?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华网今晨专电:巴西环境部2008年11日公布的报告称,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去年损失的森林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瑞士国土一半的面积。

材料二 巴西的人口分布图。

 (1)读材料一,该地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

(2)巴西的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3)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4)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012高考卷)(36分)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设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10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图10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是          。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           。

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大豆的原因。

(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参

1—5   C A C D B    6—10  D D B C B 

 11—15  D A D D B   16—20  B D C A D  

21—25  A C C C D   26—28  B B D

29.

(1)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过度农垦,破坏植被。 

(3)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水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过度放牧。 

(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

30.

(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A处 对流雨

(3)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

(4)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蒸腾到空中的水汽减少,致使降水量减少。

(5)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31.

(1)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

(2)北部为繁茂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晚,且气候湿热的平原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

(3)亚马孙河流域周围的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均不高;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生活在其中的印第安人生产方式落后,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4)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32.

【1】①土地盐渍化;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加剧;④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2】亚寒带针叶林;高 ①热力条件得到改善;②适宜农作物生成的时间延长;③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④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

【3】①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俄罗斯耕地资源充足;②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大。

【4】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

文档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试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2题。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