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21:31:38
文档

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0分)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高纯度二氧化硅B.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物燃料经过脱硫脱硝处理,可以减少、的排放D.,、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2.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下
推荐度:
导读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0分)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高纯度二氧化硅B.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物燃料经过脱硫脱硝处理,可以减少、的排放D.,、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2.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下
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0分)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高纯度二氧化硅

B. 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

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物燃料经过脱硫脱硝处理,可以减少、的排放

D. ,、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2.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启用”中“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

B.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磺,“硝”指的是

C. “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D. “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中的黄铜是合金

3.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 盐酸逐滴加入水玻璃中得到白色胶体

B. 溶于水成为硅酸

C. 通入饱和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 硅酸酸性比碳酸弱,所以不能跟反应

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 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 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 用装置丁将饱和食盐水完全蒸干制NaCl

5.在含有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然后把溶液蒸干,并将所得固体灼烧,最后剩余的物质是

A. NaCl B. NaCl和

C. NaCl和NaBr D. NaCl、NaBr和

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足量的Mg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B. 时,的中含有的数目为

C. 加热充分分解,产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D. 标准状况下,由氦气和氢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7.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A. 加热可增强纯碱溶液去污力:

B. 用铁粉与高温水蒸气反应制取磁性氧化铁

C. 用烧碱溶液清洗铝表面的氧化膜:

D. 用稀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8.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面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被水充满,则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A. 肯定是气体 B. 肯定是与的混合气体

C. 肯定是NO与的混合气体 D. 可能是NO与的混合气体

9.已知A、B、D、E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A是铁,则E可能为稀

B. 若A是CuO,E是碳,则B为CO

C. 若A是NaOH溶液,E是,则B为

D. 若A是溶液,E可能是稀氨水

10.物质检验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滴加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含

B. 若滴加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含

C. 若滴加硫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氯水溶液变红,则原溶液一定含

D. 若滴加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一定含

11.下列物质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得到的是

A. CO B.  C.  D. 

12.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 浓

B. 饱和NaCl溶液

C. 浓NaOH溶液

D. 浓NaBr溶液

13.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14.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气体为的是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使品红溶液褪色

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 都能证明 B. 都不能证明

C. 均能证明 D. 只有能证明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

B. 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C. 在中,被氧化的氯原子和被还原的氯原子的个数比为

D. 浓中,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硫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6.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共热,充分反应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则原混合物可能的组成是

A. ,总质量等于44 g B. ,总质量小于44 g

C. ,总质量大于44 g D. ,总质量等于44 g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

17.四氯化锡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熔点,沸点,金属锡的熔点为。分液漏斗中放浓盐酸,仪器a中放,用熔融的金属锡与干燥的氯气直接作用制取无水四氯化锡此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装置F与装置G之间连接干燥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时,即可熄灭装置D处的酒精灯。

已知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产物之一是固态二氧化锡,请写出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8.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水处理剂。以氯酸钠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

已知:

极易溶于水,纯易分解爆炸,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在以下比较安全。

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时会析出晶体;高于时会析出;高于时会分解成和NaCl。

盛装和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该仪器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遇酸发生分解: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若将盐酸改为pH相同的硫酸,开始时,反应缓慢,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使用冰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的实验操作为减压,蒸发结晶;________;________;低于干燥,得到成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19.氯气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含氯消毒剂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工业生产中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大量氯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氯气可用于制取“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

物质      
质量分数

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废钒催化剂用硫酸浸取前需充分研磨,目的是________。

“酸浸”时转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同时转化成。“废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氧化”中欲使3mol的变为,则需要氧化剂至少为________mol.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0.已知A、B为气体单质,其中一种为黄绿色,二者反应生成气体C;D为常见金属单质,E溶液为浅绿色,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

写出C的溶液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写出A通入E溶液生成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溶液中含有F,除去F应加入试剂______,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检验F中的阳离子时,可加入试剂X的溶液,现象是:______。X试剂的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学生要能够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推理、分析,讨论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A.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计算机的芯片,故A错误;

B.“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所以“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故B错误;

C.矿物燃料经过脱硫脱硝处理,可以减少 、 的排放,能减少酸雨的发生,故C正确;

D.,的反应中,P是催化剂,发生反应为:,生成物只有一种,即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变化、物质性质、物质分类的分析判断,注意知识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A.“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启用”中“陶”是一种陶瓷,为传统硅酸盐材料,故A正确;

B.“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钾,故B错误;

C.“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单质和硫酸亚铁,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C正确;

D.“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中的黄铜是铜锌形成的合金,故D正确;

故选B。

3.答案:A

解析:解:盐酸逐滴加入水玻璃中,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硅酸,硅酸为白色胶状沉淀,故A正确; 

B.二氧化硅不溶与水,故B错误; 

C.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通入饱和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能跟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A.

A.盐酸的酸性强于硅酸,盐酸能够制得硅酸; 

B.二氧化硅不溶与水; 

C.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依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解答; 

D.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题目难度不大,熟悉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4.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等知识,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题目难度一般。

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常温下二者不反应,不能制备氯气,故A错误;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少量氯化氢,应将气体通入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中,进气方向错误,故B错误;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则利用图中过滤装置可分离,故C正确;

D.完全蒸干应在坩埚中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解:通入足量,发生、,溴和碘都不稳定,碘受热易升华,溴易挥发,则把溶液蒸干,并将所得固体灼烧,最后剩余的物质是NaCl,

故选:A。

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物质结构、可逆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溶液pH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A.与Mg反应后生成C,完全反应转移电子,其数目为,故A正确;

B.没有告知溶液体积,无法计算出溶液的数目,故B错误;

C.HI分解为可逆反应,分解生成分子的数目小于,故C错误;

D.He是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氦气和氢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小于,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A

解析:解: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进行,其正确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用铁粉与高温水蒸气反应制取磁性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用烧碱溶液清洗铝表面的氧化膜,氢氧化钠与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用稀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银与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反应的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合理把握判断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掌握的常用方法.

8.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若只有,发生,则试管中液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

NO与的混和气体,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在溶液中发生反应,,试管内能完全被水充满,

则A、B、D均可能,C中NO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C中可能符合,

故选D.

9.答案:D

解析:解:为Fe,E为,B为铁,D为亚铁,符合转化关系,故A正确; 

B.A为CuO,C为C,B为CO,D为,符合转化关系,故B正确; 

C.A为NaOH,E是,B为,D为B为,符合转化关系,故C正确; 

D.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与量无关,不符合转化关系,故D错误; 

故选:D。

由图中转化可知,反应与量有关,且B、D可相互转化,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复分解反应,结合选项中物质及性质来解答.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和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重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A.若滴加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不一定有氯离子,可能是碳酸根离子等,故A错误;

B. 若滴加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不一定含,可能是亚硫酸根离子等,故B错误;

C. 若滴加硫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无价铁离子,再滴入氯水溶液变红,则说明原溶液一定含,故C正确;

D. 若滴加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不一定含,可能是亚硫酸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解: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硅和CO,故A不选; 

B.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B不选; 

C.Al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故C不选; 

D.因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则不能利用置换反应生成,故D选; 

故选D.

A.C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CO; 

B.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C.Al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铝; 

D.因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则不能利用置换反应生成. 

本题考查置换反应,熟悉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即可解答,注意高温下常见的置换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开关闭合发生的反应,题目难度一般。

A. 浓可干燥氯气,关闭b时红色布条不能褪色,不符合题意,故A不选;

B. 氯气与饱和NaCl溶液不反应,经过饱和NaCl溶液,氯气中混有水,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从而使红色布条褪色,符合题意,故B选;

C. 氯气与浓NaOH溶液反应被吸收,关闭b时红色布条不能褪色,不符合题意,故C不选;

D. 氯气与浓NaBr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吸收,关闭b时红色布条不能褪色,不符合题意,故D不选;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解: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 

A.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 

B.酸、碱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 

C.、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C错误; 

D.酸、碱溶液中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性质的分析判断,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漂白性是解题关键,注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相似性质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故不符合;

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是酸性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可以有此现象;故不符合;

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恢复红色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氯气等强氧化性气体;故不符合;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故不符合

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说明气体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是二氧化硫;故符合;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相关概念,为高频考点,难度中等。

A.只有S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剂,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A错误; 

B.反应中Z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元素化合价由价降低到价,由方程式可知,4molZn参加反应,有1mol被还原,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B错误; 

C.反应中只有Cl元素化合价变化,分别由0价变化为价、价,则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氯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5:1,故C错误; 

D.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价升高到价,FeS中S元素化合价由价升高到0价,中S元素化合价由价将低到价,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硫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2:3,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解: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铁和硫加热1比1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化氢,若铁过量,过量的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等于铁的物质的量,则铁的物质量为,质量为28g,

当时,则S的物质的量小于,原混合物总质量小于44g,故B正确;

当时,S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16g,则原混合物总质量为44g,故C错误;

时,S的物质的量大于,质量大于16g,则总质量大于44g,故A、D错误;

故选B.

铁和硫加热1比1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化氢,若铁过量,过量的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等于铁的物质的量,根据计算出铁的质量;然后分别根据、、进行讨论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反应原理并得出铁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铁与S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17.答案:蒸馏烧瓶;冷凝蒸气;

防止G中的水蒸气进入仪器F中;

; ;

饱和食盐水;干燥氯气;

锡融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掌握氯气的制取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的评价等,难度中等。

仪器a的名称是蒸馏烧瓶;仪器b的作用是:冷凝蒸气;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蒸气;

图中装置F与装置G之间连接干燥管的目的是防止G中的水蒸气进入仪器F中;

故答案为:防止G中的水蒸气进入仪器F中;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装置G的作用是吸收,用NaOH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故答案为:; ;

装置B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HCl;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干燥氯气;

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锡融化时,即可熄灭装置D处的酒精灯;

故答案为:锡融化答案合理即可;

已知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产物之一是固态二氧化锡,则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8.答案:圆底烧瓶;;

稀释,同时使生成的进入三颈烧瓶;

对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防止分解;在温度高于,趁热过滤;用的温水洗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盛装和的仪器名称为圆底烧瓶;产生的反应是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氧化亚硫酸钠为硫酸钠,本身被还原为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因纯易分解爆炸,则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空气,稀释,另外,通过气体流动,使生成的全部进入三颈瓶中;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若将盐酸改为pH相同的硫酸,开始时,反应缓慢,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将盐酸改为pH相同的硫酸,反应开始时,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很小,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可见对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装置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氯在碱性溶液中和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题意可知,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时会析出晶体;高于时会析出;高于时会分解成和NaCl。则使用冰水浴可降低反应混合液的温度,避免分解;从溶液中得到的方法为:减压,蒸发结晶;在温度高于时趁热过滤;用的温水洗涤;低于干燥,得到成品。

19.答案:;

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氯碱工业以及物质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及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与实验相结合的训练,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氯碱工业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大量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用于制取“84”消毒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由流程可知,“酸浸”时转化为,转成氧化铁、氧化铝均转化为金属阳离子,只有不溶,则过滤得到的滤渣1为,然后加氧化剂,将变为,再加KOH时,铁离子、铝离子转化为、沉淀,同时中和硫酸,过滤得到的滤渣2为、,经“离子交换”和“洗脱”,流出液中主要为硫酸钾,“沉钒”得到偏钒酸铵沉淀,“煅烧”时分解生成,据此解答。

废钒催化剂用硫酸浸取前需充分研磨,目的是减小废钒催化剂固体颗粒大小,增大酸浸时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酸浸”时转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1为, 

故答案为:;; 

“氧化”中欲使3mol的变为,由电子守恒可知,则需要氧化剂至少为, 

故答案为:。

20.答案:      Fe      溶液变为红色   KSCN

解析:解:的溶液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 

通入E溶液生成F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 

溶液中含有,除去应加入试剂Fe粉,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Fe;; 

检验中的阳离子时,可加入KSCN溶液,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变为红色;KSCN。

A、B为气体单质,其中一种为黄绿色,即其中一种为,二者反应生成气体C,而C的溶液与金属反应生成B与E,可知B为,则A为,C为HCl。 

而E溶液为浅绿色,则D为Fe、E为,故F为。

本题考查了无机物的推断,以“黄绿色气体、E为浅绿色溶液”为突破口进行推断,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

文档

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0分)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高纯度二氧化硅B.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物燃料经过脱硫脱硝处理,可以减少、的排放D.,、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2.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